06.21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张卫健吸毒辟谣上了微博热搜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张卫健6月18号在新化参加活动然后被造谣说被抓,然而事实真相是工作人员和警察在维持现场秩序。6月19号张卫健回到香港,6月20号张卫健发微博贴出自己搬家的照片。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大家就明星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而言,又当了一回吃瓜群众,当然张卫健本身力辟谣言、自证清白并且追究造谣者的责任这很重要。但是说实话,也是不负责任的话,明星张卫健吸毒与否和每位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自私点说,他是不是真的吸毒,除了能让我们当上吃瓜群众,其他什么也影响不了我们。

在明星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我们要看到能让我们谈其色变、避恐不及的大魔鬼----毒品。这才是这件事背后对我们小老百姓而言最大的意义所在。毒品的危害自不必多言,什么沾毒则亡、妻离子散、家财散尽、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破坏,多么严重的危害描述毒品这个大魔鬼都不过分。关于这一点,大家在平时的禁毒普法教育以及国家针对毒品的零容忍度上就能看出。

大家会觉得毒品就是鸦片、大麻、海洛因等等,这些在平时又接触不到。这么想是没有错,但你要知道大魔鬼也会变成迷人的小妖精,传统毒品也会演变成新型毒品。那么

新型毒品是什么?新型毒品被包装成什么样?怎样识破新型毒品?咱们一起来聊一聊。

为了让大家更好甄辨、区分新型毒品,我把新型毒品不严谨地分为固态新型毒品、液态新型毒品、气态新型毒品,咱们来一一揭开魔鬼的真面目。

固态新型毒品常见伪装形态一般为可食用食品。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时其中含有的令人兴奋的成分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瘾的阿拉伯茶;伪装成食品样子,口味与正常食品相似,不易引人察觉,可与各类饮品混合后口味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变化的含毒跳跳糖、奶茶粉、咖啡粉等;颜色有粉红色、紫色、灰色、黄色等,形状有圆形、三角形等,图案有“88”、牛头、笑脸、蝴蝶等,部分刻有“SSS”、“—”和“小帆船”等图案,类似于小糖果,外形讨喜的新型毒品“六角”;外形普通类似食盐,看起来丝毫不起眼,但会让人食用后成为丧尸的

“浴盐”等等。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阿拉伯茶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毒品奶茶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毒品“六角”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毒品浴盐

液态新型毒品常见形态一般为带有毒品成分的饮料。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可待因、吗啡成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处方药止咳水;外观无异,口味不变,却含有毒品成分的奶茶、酒精饮料;含有γ-羟基丁酸(我国一类精神药品),喝多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曾经在国内一度热销的饮料

“咔哇潮饮”等等。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含有毒品成分的奶茶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饮料“咔哇潮饮”

气态新型毒品种类并不多,可不代表就没有。从强力胶挥发出,让人产生类似醉酒的欣快感的VOS气体;前一阵从留学生引出,廉价易得,吸食后让人发笑,颇受年轻人青睐的笑气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吸食强力胶挥发出的VOS气体

张卫健吸毒辟谣事件背后

上图为吸食笑气气球

毫不危言耸听地说这些新型毒品很多就在我们身边潜伏着,一有机会就可能让我们离不开它。对付这种魔鬼,仅仅擦亮眼睛,绷紧神经是不够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以科学的眼光认清它们的真面目,同时洁身自好,不要去不明人员聚集、混乱不堪的场所。可能毒品这个大魔鬼不可能在社会上一下消失,我们能做的,用俗话说就是惹不起就要躲,与魔鬼保持安全距离

从明星辟谣到新型毒品,就是要严肃地告诉大家一句话: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