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發揮戰略協作優勢 司法呵護綠水青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自民接受人民網專訪

河南省檢察院 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李自民

6月5日,第47個世界環境日,河南省檢察機關淮河流域(河南段)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協作機制成立大會在信陽召開。淮河流域(河南段)涉及的省轄市檢察機關開啟協作機制,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會議期間,人民網記者對河南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李自民進行了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請問李檢,成立保護淮河戰略協作機制的初衷是什麼?

李自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一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轉折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意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有效推進“美麗河南”建設,省檢察院先是研究出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司法保護的十條意見,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障,再是組織召開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聞發佈會,曬成績、亮舉措,全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還專門部署開展為期一年半的生態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並列出“八個一”規定動作。成立淮河流域河南段戰略協作機制是我省檢察機關認真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的又一實際舉措,也是向黨中央、向習總書記對標看齊的具體行動,具體來說,主要基於三點考慮:

一是堅持黨的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新時代檢察工作要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講政治,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努力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自覺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檢察工作各個環節。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生態文明建設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十九大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等重要理念。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全省檢察機關特別是沿淮市縣檢察機關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結合本地檢察工作實際,用心體會、精心謀劃,堅決保護好淮河流域汙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是為了民生。淮河發源於河南桐柏,淮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事關淮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健康權。目前,淮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雖已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但現階段淮河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老百姓對此反映強烈、意見很大。淮河經濟帶歷史上偏於粗放式發展,造成飲用水安全隱患突出、局部支流重金屬超標嚴重、部分水體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區域開發與生態安全、工業化城鎮化粗放推進與資源環境承載矛盾十分突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檢察機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必須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貢獻更多檢察智慧,努力向沿淮居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三是堅持服務大局。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生態環境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汙染防治也是中央明確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檢察機關來講,服務大局是檢察工作的重大使命,也是促進檢察事業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對河南來講,淮河在我省的流域面積達到8.8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53%,佔河南省水資源總量的62.5%,淮河生態安全在我省生態系統和主體功能區建設中舉足輕重。全省檢察機關必須緊緊圍繞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主動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全面履行護航生態文明建設職責,尤其是做好淮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檢察機關的歷史重任。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出於以上考慮,省檢察院研究出臺了《河南省檢察機關淮河流域(河南段)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協作辦法(試行)》,併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協作機制,整合淮河流域河南段所涉及的12個市級院力量,致力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為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永續發展提供強大司法保護,貢獻更多更優的檢察力量。

主持人:淮河發源於河南桐柏,流經我省11個地市、92個縣,淮河生態安全在全省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檢,全省檢察機關特別是沿淮市縣級院,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發力,寫好淮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大文章,推進河南綠色發展實效?

李自民: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必須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全省沿淮市縣檢察機關要牢牢堅持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憲法定位,運用好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充分發揮打擊、監督、預防職能功效,綜合運用提起刑事訴訟、提起民事、行政、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履職、支持社會組織起訴等多種手段,用實實在在的辦案效果寫好淮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具體來說,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一是依法嚴懲環境違法犯罪。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態度堅決,堅決打擊,不能手軟,更不能下不為例,要通過嚴厲的刑事制裁,達到不能越雷池一步的警示作用,釋放出嚴加懲治的強烈信號。要堅持從重從快打擊,認真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堅決懲治嚴重汙染水源、大氣、土壤,嚴重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嚴重侵佔、毀壞林地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犯罪;要突出打擊重點,加大對本地區多發、易發犯罪的懲治力度;要堅守法治的邊界和底線,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確保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二是切實加強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的訴訟監督。常態化組織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切實防止和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立而不偵、以罰代刑等問題,對於典型案件及時通報,警示潛在環境違法行為;強化對偵查活動的監督,重點監督糾正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非法取證行為以及違法適用強制措施、違法查封扣押凍結款物等違法偵查行為;強化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中的漏罪、遺犯監督,及時督促移送和監督立案,對於翫忽職守、濫用職權造成環境危害的犯罪,該追訴的堅決追訴,絕不讓任何一個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強化對刑事審判活動的監督,重點加強對生態環境領域案件事實認定錯誤、定性錯誤、量刑明顯不當的判決、裁定的監督;強化對財產刑和沒收違法所得執行的監督,對應當執行而不執行、執行不當、罰沒財物未及時上繳國庫等違法情形,依法提出糾正意見。

三是積極推進公益訴訟。各地檢察機關要認真貫徹修改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及兩高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科技智慧,在黨委領導下,切實用好用實用活檢察公益訴訟新職能。準確把握法定案件範圍,突出抓好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三大案件類型。落實好省院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指導意見,開展好省院部署的生態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集中力量辦理一批有影響、效果好的案件,真正打開局面、形成聲勢、取得實效。

主持人:檢察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在為淮河流域綠色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工作鏈條中,公益訴訟工作是重要的一環。具體有哪些抓手?力爭達到怎樣的效果?

李自民:作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檢察機關運用法律保護環境、提升人民群眾新時代獲得感幸福感寄予厚望。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正是中央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生態文明法治化建設領域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檢察機關扛起生態文明政治責任的重要實踐。全省沿淮檢察機關要緊緊抓住關鍵環節,明確案件辦理各個階段的核心要求,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一是拓寬案件線索發現渠道。案件線索是辦案的前提和基礎。要嚴格按照"履職中發現"的法定要求,著重從控申部門受理的各類反映材料、偵監、公訴部門辦理的破壞環境資源罪、汙染環境罪等多發性刑事案件中尋找線索;要充分利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行政執法與行政檢察銜接信息共享平臺等載體,加強與公安、環保、食品藥品安全、國土等行政執法部門的案件信息移送工作;要廣泛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益組織的聯繫,保持對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及時瞭解掌握社會熱點問題,多渠道多角度獲得案件線索。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二是嚴格執行訴前程序。訴前程序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必經程序,通過訴前程序推動侵害公益問題的解決,是公益訴訟制度價值的重要體現。要正確樹立零訴訟是訴前程序價值追求、訴前案件也是公益訴訟案件的理念,高度重視發揮訴前程序作用,防止為訴訟而訴訟,積極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履責糾錯,共同促進公益損害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將公益訴訟“督促之訴、協同之訴、補充之訴”的價值理念落實落地,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社會效果。

三是認真做好起訴工作。對經過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沒有及時整改或有關社會組織沒有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要逐案深入分析,抓住典型,努力實現起訴一起、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促進解決黨委政府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損害典型案件。總之,要始終把辦案效果擺在第一位,對效果好的多辦,效果不好的少辦,沒有效果的不辦。同時,還要關注公益訴訟生效裁判執行情況,督促法院強化移送執行,督促行政機關通過提起訴訟、申請非訴執行等方式履行裁判。

此外,公益訴訟是黨中央在依法治國框架下賦予檢察機關新的重要使命,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敏感性強。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離不開黨委政府支持。要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支持,著力規範訴前程序並研究提出地方立法建議,推動黨委政府出臺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

主持人:當前正是加強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關鍵時期,打好淮河流域生態保護攻堅戰要求高、任務重、難度大。我們瞭解到,全省檢察機關將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李檢,在內部聯動、外部協作方面,具體是如何推進的呢?

李自民:淮河流域生態保護是一場生態革命,也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沿岸各地檢察機關要切實把思想行動高度統一到黨中央要求部署上來,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有效督促各單位、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在內部聯動方面,建立案件線索移送機制,發現涉及不屬本轄區管轄的案件線索,主動向有管轄權的檢察機關移送線索及相關材料。對於相互移送的案件線索,由專人負責移送、專人管理,並定期互相通報移送線索處理情況;建立聯動協助機制,結合沿淮生態經濟帶建設和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在生態環境特點、類型相似或相近領域實行區域聯動,以專項行動的形式,聯合開展工作,制定類案聯動辦理的工作指導意見,明確辦案程序;建立信息資源共享與聯席會議機制,對主要工作數據和重大影響、區域關聯的案件信息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息銜接,逐步實現重要信息、重大案事項網上互聯互通。省院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情況以及公益訴訟開展情況。

在外部協作方面,健全與公安機關、法院的溝通會商機制,統一司法理念、證據標準及量刑尺度。完善與淮委會、環保、水利、國土、農林等部門的聯席會議、信息交流、線索移送、案件通報、聯合調查等工作機制。嘗試與流域內外省檢察機關的協調聯動機制建設。重點推進生態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工作機制建設,貫徹落實高檢院、公安部、環保部《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省檢察院、省高級法院等七部門《關於建立實施環境資源司法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的意見》、省檢察院、省財政廳等七部門《關於加強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意見》的各項要求,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淮河生態。

主持人:如何構建淮河領域生態保護社會化大格局?

李自民:淮河流域生態保護是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是造福兩岸百姓的一件民生實事,同時也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等方方面面,需要各類國家治理主體和社會主體共同參與。要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及全社會力量,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由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逐步形成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社會化格局。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发挥战略协作优势 司法呵护绿水青山——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接受人民网专访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要堅持從司法監督的角度積極參與,不置身事外,也不越俎代庖。針對濫採盜採河砂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與黑惡勢力勾結等違法情形,必須嚴厲打擊、集中整治,對此中央有明確要求。一些特殊領域侵害環境資源犯罪,屢禁不止、屢打屢生,像割韭菜一樣,背後都有“保護傘”支撐,必須深挖細查,一追到底。對於發現的職務犯罪線索,發現一起、移交一起,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不讓制度變成“稻草人”“紙老虎”“橡皮筋”。但僅強調打擊還不夠,治亂需治本,結合檢察機關辦案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建議和支持政府部門堵疏結合、重在預防、狠抓規範:一是建議政府部門從系統、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要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市場導向的基礎上,綜合採取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多種手段;二是建議採用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市場化模式運作,出臺河道資源開採與保護辦法,對開採主體資格、開採時間、地點、方式及規模作出明確規定;三是建議健全違法線索發現體系,注重運用衛星監控、無人機巡航、執法巡查等方式及時發現破壞生態環境線索,並暢通舉報通道,完善獎勵辦法,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努力做到舉報件件有答覆、有迴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危害,感受最深刻,也最痛恨,是生態環境保護最大受益者,對生態環境保護熱情高、積極性強,要注意鼓勵、支持、保護;四是建議壓實責任、問責到底。對不擔當、不作為、甚至包庇袒護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五是建議統籌好左右岸、上下游、陸上水上、地表地下、幹流支流之間的關係,統籌好城市汙染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間的關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六是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通過支持行政機關起訴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方式,為行政機關破解執法關鍵領域“老大難”問題打氣、撐腰,為行政執法部門在公益保護方面幹事創業、勇於作為提供積極有效的司法保護,推動行政管理效果實現。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大力支持環保、國土、水利等相關部門主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