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Micro LED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為何國內外廠商紛紛搶進

據集邦諮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最新報告《1Q18 Micro LED次世代顯示技術市場報告-2018 Micro LED與Mini LED產業展望》顯示,預估至2025年Micro LED市場產值將會達到28.91億美元。

MicroLED(又叫作mLED、uLED)和LCD或者OLED有點相似,它是一種電視技術,與內容在屏幕上的顯示效果有關,可應用在穿戴式的手錶、手機、車用顯示器、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顯示屏及電視等領域。

MicroLED技術是將LED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以及陣列化,它可以讓LED單元小於10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定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它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的特點,優勢在於既繼承了無機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應時間快等特點,又具有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的特性,體積小、輕薄,還能輕易實現節能的效果。

Micro LED被視為是新一代顯示技術,也被稱為是次世代的顯示技術霸主,使得國內外大批廠商紛紛強攻。

三星Micro LED電視The Wall即將開賣

三星在今年1月於CES中推出146英寸模塊化Micro LED電視產品The Wall。據外媒報導,產業消息指出,三星下個月將開始量產Micro LED模塊,Micro LED電視則可能在九月正式開賣。

據悉,三星將在7月啟動越南工廠Micro LED電視量產線,併成為全球首個量產Micro LED電視的企業,而這條產線將從三安光電獲得全部的LED芯片供應。

近期三星官方也宣佈和丹麥音響公司Steinway Lyngdorf合作,共同開發下一代Micro LED電視。

蘋果手錶需兩年才能用上 Micro LED

蘋果在2014年5月證實收購LuxVue,取得多項Micro LED專利技術,此後也持續佈局有關技術專利。2017年,有報道稱蘋果縮減了臺灣的microLED研發團隊規模,這讓人對這項技術的前景持悲觀態度。

根據臺灣媒體報道,蘋果目前還與臺灣公司PlayNitride進行談判,共同研發Micro LED屏幕。PlayNitride已經成功研發Micro LED屏幕,被稱之為PixeLED。從現在的局面來看,蘋果很有可能與PlayNitride共同研發Micro LED技術。

彭博社給出的預測是,蘋果手錶可能需要兩年才能用上 MicroLED,iPhone 則需要三到五年。

國內積極推進Micro LED發展

中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一直都在積極推進MicroLED技術的發展,由於韓廠LGDisplay與SamsungDisplay目前已經壟斷了整個OLED面板領域,中國大陸地區面板廠也正在大舉投資OLED面板技術,所以臺灣地區面板廠非常希望在MicroLED技術上有所建樹,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鴻海集團就率領旗下群創、榮創、帆宣3家公司,佈局Micro LED產業。其中比利時微電子研究機構愛美科,還主動找上帆宣合作,開發“晶粒布植機”,克服巨量轉移的技術瓶頸。由於業界盛傳,蘋果公司將把 iPhone顯示器,逐漸從LCD、OLED轉到Micro LED,鴻海選擇此時進駐Micro LED,意在佈局未來iPhone面板市場。

群創挾面板技術優勢助攻,榮創更居關鍵角色,不僅擔綱Micro LED技術開發,也參與重要轉投資佈局;新加入的帆宣,則有歐洲團隊主動找上門,合作開發關鍵的巨量移轉技術。

友達方面,則研發出全球最高分辨率全綵主動式8英寸Micro LED顯示技術,奪下2018年SID展會最佳獎。此外,在2018電腦展,中國臺灣地區工研院也和聚積、欣興、錼創3家廠商合作,開發出全球第一個轉移到PCB基板的Micro LED顯示模組,希望將這項技術應用在電視牆、室內顯示看板等。

前文提到三安光電將給三星供應Micro LED芯片,其實三安光電作為LED芯片龍頭曾於全景·路演天下互動中就表示,Micro LED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公司於一兩年前開始研發。中國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京東方也早已開展Micro LED的技術研究。而康得新則是間接佈局Micro LED,於2016年以3500萬美元投資了擁有多項Micro LED專利的公司Ostendo。

Micro LED未來將成巨星

儘管未來前景備受看好,但是Micro LED目前依舊面臨巨大的技術瓶頸,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還未取得突破。

Micro LED面板技術實現路徑:

Micro LED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为何国内外厂商纷纷抢进

上圖中最核心關鍵的是第一和第二步。

第一步,LED晶片的微縮製程。目前有三種技術途徑可實現微縮製程:Chip Bonding(芯片焊接)、Wafer Bonding(晶片焊接)、Thin film transfer(薄膜轉移)。但是隻有後兩種可以實現巨量轉移。

通過晶片微縮製程,業界已有多家的技術水平可以把芯片做到的50-100um。Sony公司的CLEDIS芯片尺寸達到20um, 蘋果的技術水平是10um. 另外,實驗室裡,也已經成功做到3um 甚至1um。

第二步, 就是巨量轉移技術,如何把數量龐大的微米級的芯片轉移到電路基板上,也是Micro LED目前最大的技術瓶頸。巨量轉移技術涉及到生產設備精密度、製程良率、產出速度、檢測設備及儀器的精確穩定性、壞點維修方式、製程加工成本的降低等。涉及的產業橫跨LED、半導體、面板上下游供應鏈,技術門檻相當高。

Micro LED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为何国内外厂商纷纷抢进

誠然,Micro LED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上述的量產製程挑戰以外,芯片本身的一致性以及如何維修等,都還是尚待解決的難題。但是,對於大屏顯示而言,因為像素密度相對較低,所以,也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在Micro LED無法打開局面的情況下,LED企業退而求其次,因而發展出製造技術相對成熟的Mini LED,作為Micro LED發展的前哨站。

Micro LED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为何国内外厂商纷纷抢进

(圖片來源:Money DJ,有刪減)

總體來說,Micro LED對於畫質來說會有質的提升,是新一代的革命性顯示技術,但是目前技術方面依然不夠成熟。而Mini LED則是LED背光的改良版本,不過依然可以大幅提升現有的液晶畫面效果,同時成本相對比較容易控制,也有望成為市場的主流。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廣東省高智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是省一級綜合諮詢服務機構,專注於LED、新能源汽車、5G寬帶移動通訊、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的政府諮詢、戰略規劃、市場診斷、行業分析及產業監測服務。

聯繫電話:15820476586(謝) 18819251008(曾)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www.eistank.org/cn/page/1.htm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羅村新光源產業基地A8棟2樓

Micro LED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为何国内外厂商纷纷抢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