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湖北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600萬楚才考入大學

湖北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600萬楚才考入大學

圖為:6月23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8年畢業典禮現場

湖北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600萬楚才考入大學

圖為:6月22日,武漢大學萬名畢業生慶祝畢業

湖北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600萬楚才考入大學

圖為:6月22日,導師冒雨給武漢大學畢業生撥穗

1977年,年齡偏大的易中天,擔心自己與學生同場考試的尷尬,放棄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次年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儘管錄取率很低,但易中天和他的同學們,無疑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數據顯示,1977年,我省20.7萬考生報考,最終錄取1.84萬人,錄取率不到9%。1978年,報名人數增至39.7萬,當年錄取1.4萬人,錄取率約4%。

這是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錄取率最低的一年。時至今日,我省高考錄取率已經超過90%。高等教育也從精英教育走過大眾教育,進入普及教育階段。

40年來,我省共有600多萬青年學子,通過高考邁進高等學府,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

【招生】 陽光招生成湖北招牌

近些天,承擔我省普通高考閱卷任務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4所高校的參與老師們處於“失聯”狀態。

根據要求,今年所有科目全部實行網上評卷。為保證評卷數據安全,所有評卷場所、掃描場所均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並全程錄像;評卷場所實行封閉管理和手機信號屏蔽,所有人員進評卷點需經過兩道安保檢查;關鍵環節,評卷系統數據庫由兩人負責管理,分段設置密碼,各自獨立保管,數據操作至少要兩人以上才能完成。評卷信息每天備份3次,並進行異地備份等。

40年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高考變得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現代化。閱卷方式從最初的全人工閱卷,到2000年實現網上閱卷,誤差控制越來越強。招生投檔錄取方面,也從原來的各高校雲集省會城市錄取,發展成網上錄取,實現全電腦化操作,不僅節省了成本,也更加透明、公平。

2006年7月14日,我省高招歷史上首次讓高考生和家長、老師走進錄取現場,現場見證投檔過程。楚天都市報記者也應邀現場見證。

當日晚8時整,武漢考生梅潔坐在省招辦錄取現場信息網絡組的計算機前,輕點鼠標,啟動當年全省高招投檔引擎。省招辦負責人表示,此舉是要向社會表明,高校招生正在制度化、平常化,陽光招生開始普照到曾經的神秘地帶。

此外,我省還實施高招信息“六公開”:招生政策公開、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考生資格公開、招生計劃公開、錄取信息公開、考生諮詢及申訴渠道公開等。

【錄取】 高招錄取率40年翻了10倍

“每10萬人口的大學生數達2441人,居全國第4位、中部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8.2%,比2010年提高25.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5個百分點。”在年初召開的湖北省高校服務地方發展暨“雙一流”建設動員大會上,省教育廳披露了此數據。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急需人才,大學生非常稀缺。

當時,參加高考的人數多,錄取人數少,“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是最為形象的比喻。

梳理40年來高考報名人數的脈絡,記者發現,除了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幾年,報名者有點集中式爆發外,從1980年開始,報名人數保持相對穩定上升態勢。

從每年幾萬人報考,到超過10萬人報考,報名人數一路攀升到2008年的524365人,達到巔峰狀態。

2009年開始,我省高考報名人數開始呈現下行態勢。從50多萬人報名參加考試,一路降至2016年的361478人,8年人數降了162887人。這種高考報名人數的下降趨勢,終於在去年得到改觀。

今年,全省37.4萬考生參加高考,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相較去年,今年湖北高考報考總人數略有增加。2017年的高考人數,是“八連降”後的首次增長,今年則繼續增長。

今年正逢恢復高考42年,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僅用了40年時間:40年前,高考錄取率不足9%;40年後,我省高考錄取率突破90%。40年來,約有600萬荊楚學子跨入了大學之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市場大潮衝擊下,讀大學由公費變成自費,學生畢業也由包分配變成自主擇業。高考招生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方式開始變得多元。

1992年參加高考的黃臻,15歲便成為武大“少年班”的大學生;華師一附中2005屆畢業生金方劍,通過自主招生政策圓夢清華;襄陽四中2014屆考生郭丹雅,被北師大的“免費師範生”錄取,大學四年不用交學費,畢業直接能當“孩子王”。

【命題】 我省命題走過“統、分、統”

高考命題,我省走過了全國統一命題——分省命題——全國統一命題的輪迴。

某高校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教授、博導認為,從1978年全國首次統一試卷,到1985年上海市單獨命題、2002年北京市單獨命題、2004年新增8個省份單獨命題,再到2016年迴歸全國卷,高考管理模式在不斷探索,命題水平逐步提升。

以廣受關注的語文作文題為例,1977、1978年高考依然是政治命題作文。例如“學雷鋒的故事”(1977年高考作文題)“我在戰鬥的一年裡”(北京)“在抓綱治國的日子裡”(上海)(以上是1978年初招考的1977級作文題型)等。

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代大幕,高考作文題型與時俱進。1979:將《第二次考試》改寫成一篇《陳伊玲的故事》;1980:讀《畫蛋》有感;1981:《毀樹容易種樹難》(寓言類材料作文);1985: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汙染問題);1987: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1991:圓的聯想、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1999: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2004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這是全球化背景下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時期。“全球化”“市場經濟”“全面深化改革”等主題詞,衝擊著傳統語文教育觀念。

2004年湖北卷的“買鏡”;2015年,全國卷一“根據材料寫一封信”,全國卷二“誰最有風采”;2017年:全國卷一“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18全國卷一: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

胡向東認為,高考最初處在“知識立意”命題階段,固化的知識點居多;到上世紀90年代末,命題開始向“能力立意”發展,考題更加靈活,越來越強調對知識點的運用;而近幾年,命題進入“素養立意”階段,更加註重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

今年是湖北高考改革元年,秋季入學,高一年級要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考綜合改革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備受矚目,上海、浙江率先試點,湖北是全國第三批實施省份之一。

​學生高考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數、外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目前,湖北省正積極穩妥推進相關工作。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通過高考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