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袁大頭三年到底值不值錢?

銀元起源於15世紀,始鑄於,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銀元是舶來品,它初入中國,大約是在,但大量流入,則在清乾隆年間以後。市面上有像三帆、竹子銀幣、造袁大頭等一些發行較少的銀元。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銀元”。

袁大頭三年到底值不值錢?

一提到銀元收藏,也不得不提“袁大頭”。所謂的“袁大頭銀元”是指在後,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行的銀元貨幣,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而得名。國際金銀價位的漲跌,也刺激了傳統的收藏市場,近五年的時間,民國年間的“袁大頭”可謂漲跌不停。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袁大頭”的收藏依然有較大的價值空間。

民國三年“袁大頭”正面為袁世凱五分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六字,背面兩條嘉禾,左右交互,下繫結帶,中鑄‘壹圓’二字。“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流通時間很短,存世量極為稀少,是收藏者難覓佳品。“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存世量如今依然是一個謎,如今民間普遍認為是,這枚銀幣數額不多。如今每次出現,總會惹得無數收藏家激烈爭奪。

袁大頭三年到底值不值錢?

民國三年袁大頭近期市場行情價值評估:

民國九年袁大頭銀一枚---------估價:RMB1,118,740---日期:2017-09-02

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估價:RMB4,300,000---日期:2017-10-17

袁大頭銀中華民國三年---------估價:RMB1,135,000---日期:2017-07-02

袁大頭銀樣幣中華民國三年-----估價:RMB1,300,000---日期:2017-04-15

袁大頭銀中華民國三年---------估價:RMB6,535,000---日期:2017-06-16

“袁大頭”,是對鑄造於民國初年鐫有袁世凱側面頭像壹圓銀幣的一種俗稱。因其首鑄於民國三年,又有稱“民三”者,此類別稱由來已久。作為民國軍閥銀幣的領頭羊,“大頭”系列對錢幣收藏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袁大頭”銀元的誕生,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行的銀元貨幣,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而得名。

袁大頭三年到底值不值錢?

“袁大頭”銀元因其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收藏投資熱的不斷升溫,“袁大頭”日漸走俏,價格一路上揚,因此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袁大頭”是銀元收藏中的一匹“黑馬”,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