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歷世煉心即是福慧雙修 二

為什麼古時候的高僧大德幾乎都有一段時間與世隔絕,但最終還是回到紅塵中呢?佛教有句話叫“歷世煉心”。“心”怎麼“煉”?在山洞裡固然可以煉,但坐在山洞裡無人打擾,沒有對境。如果出去做事,與洞裡的感覺則完全不同,絕對不會一樣。最終你會發現在洞中修的一點點定力,出去碰到事情根本不堪一擊。但一般人在洞裡坐久了,幾乎都不願意出去做事。

什麼叫成佛?功德圓滿就成佛了。功德怎麼來?關起門來打坐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必須出去“歷世煉心”,才能使功德圓滿。然而,歷世煉心又有幾個不會失敗呢?100個人有99個沒有把心煉好,最後又躲進了山洞!只有一個倖存者功德圓滿,也就成佛了。

古人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在我們修行上,如果你坐禪一萬個小時,也要出去參學一萬個人。不僅向信佛的人、有其他信仰的人參學,而且應該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每一個人參學。

並不是盤著腿才能悟道,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悟道,乃至聽別人說一句話也能悟道。為什麼現在學佛的人越來越多,悟道的人卻越來越少呢?因為修行人大多一碰到事情就過不了關,尤其在財色名利面前過不了關。一是內在的定力不夠;二是在修煉的過程中,沒有藉助財色名利來修。

一個人沒有接觸財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廉潔;沒有接觸色的時候,都說自己很貞潔。如果你既想廉又想貞,就必須藉助財、色來磨練自己。現在的修行人,世間上的財色名利想要,出世間的聖果也想要,兩隻手都想抓,結果一個也抓不到,弄到最後兩手空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當然就更不像佛了!

要想知道自己學佛修道學得好不好,修得好不好,可以問問自己和周圍親朋好友的關係好不好,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你修行的等級。有些人認為自己修的層次很高了,實際上既無能又無德,更無道,連身邊的人都度不了。果真有德有道,怎麼連身邊的人都度不了呢?

我這一路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反覆地講:修行人不要放棄工作,不要脫離人群,要在工作中、人群中修煉自己的心性。如果機緣成熟,可以關起門來一個人清修;如果機緣不成熟,強行關門清修,親人怨聲四起,這種氣氛影響你,你也無法用功修道。

北方人學佛的多,南方人信佛的多。我想這可能與南北的經濟狀況有點關係。南方經濟發達,失業的人少。而北方經濟相對落後,失業的人多,所以學佛修道的時間也多。越富越勤勞,越窮越懶惰,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路上我反覆強調,年輕人不要放棄工作,都回到工作中去,藉助工作修煉自己。不知道他們聽完後會不會去工作?好多人以為出家人不工作。但經常跑寺廟的老居士就知道寺廟裡的工作更多,出家人更忙。也許有些出家人真的不幹活,但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修福報的機會。

功德福報不是先天就具足的,而是修來的,修圓滿的。好多學佛的人看上去沒有一點福報。這次出去,有兩個人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以前只跟他們通過電話,從未見過面。他們在電話裡稱我師父。這次一見面,看到他們一點福報都沒有。

其中一個男的是畫家,腦門又寬又高,看上去很有智慧,但兩腮又薄又窄沒有一點肉。我叫他出去多做事,到任何一個團體都要主動多幹活,別人不做的事你去做,福慧具足了就圓滿了。他們給我的印象很深,心裡默默祝福他們:願佛菩薩加持他們,給他們點福報。

一個學佛的人必須福慧雙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人確實很精明能幹,但生活卻窮困潦倒。而有些人看上去傻乎乎的,嘴唇厚墩墩的,不太會講話,但一做事就成功。這樣的人就有福報。現在學佛的人總喜歡一個人躲起來修,長期如此,功德福報怎麼圓滿呢?修行,隨著層次的提高,對於相學、命學自然會通達,對於因果自然會深信,會越來越感受到因果的存在是真實不虛的。

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悟的是什麼呢?既然六祖講“菩提本無樹”“自性本自圓滿,本自清淨”,我們還修什麼呢?六祖24歲拿到衣缽,為什麼又躲到我們東華山(當時的靈鷲山)這一帶,包括在我們這個三聖洞裡修了15年,39歲才出去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呢?現在學佛的人都想脫離人群,離開人道,跑到佛道里去。結果人生的許多樂趣沒有享受到,因緣一旦成熟,還要回過頭來走人道這個過程。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歷世煉心即是福慧雙修 二

萬行大和尚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