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8月23日,記者來到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種植扶貧產業園,貧困戶李如意正在自家大棚裡進行田間管理。“這一棚豆角是7月份種上的,到9月底就上市了,預計能產8000多斤,按照每斤2.5元的價格,毛收入能有2萬元……”看著棚裡一排排馬上結莢的豆角,李如意喜不自勝。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3個月收入2萬元,這在以前是李如意想都不敢想的。李如意是李崗村的已脫貧戶,2017年9月份,他在村黨支部書記李元波的帶動下,加入了杞縣發原地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籌借2萬元承包了一座大棚,第一茬種香菜收穫利潤4千元,第二茬種香瓜收穫利潤5千元。2017年年底,李如意在村“兩委”和幫扶人員的幫助下,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順利脫貧。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黨支部。今年38歲的李元波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後一直在縣城創業,2015年擔任李崗村黨支部書記。三年來,他帶領村委成員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與駐村扶貧幹部密切配合,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探索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李元波說,發展果蔬種植扶貧產業園的念頭源於一次外出考察。去年8月份,杞縣縣委組織部組織全縣的村支部書記到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村設施農業發展園區進行考察學習,綿延不絕的果蔬大棚深深地震撼了他。

“傳統的農業種植付出多,收益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得有產業支撐。”回來之後,李元波與脫貧攻堅責任組成員、村委成員、群眾代表圍繞村裡未來產業發展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決定發展果蔬大棚產業。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說幹就幹。一個月後,杞縣發原地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現代農業設施,參照蘭考縣葡萄架鄉果蔬大棚成功發展模式,運用先進的生態型農業技術保障種植生產,大力發展李崗村果蔬大棚扶貧項目,並先行扶持有勞力的貧困戶發展大棚果蔬種植,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效果。

“對於沒有能力經營大棚的貧困戶,合作社吸納他們就業務工,從事田間管理和蔬菜分揀、打包、上車等工作,每天工資60元。”李元波告訴記者,2018年上半年,合作社共為10戶貧困戶發放了近15000元勞動報酬。

裴村店鄉李崗村:果蔬大棚種出致富希望

為進一步擴大扶貧產業園規模,提升帶貧效果,2018年春季,李崗村脫貧攻堅責任組利用市派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20萬元和開封市第六人民醫院捐助的5萬元資金新建了10座大棚,計劃8月底完工。大棚建成後將承包給農戶經營,承包費用於貧困戶分紅。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可以直接承包,合作社給予技術指導,聯繫銷路。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入園就業務工。

扶貧先扶志,脫貧先立勤。為了破除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李崗村村還探索出貧困戶分紅“積分制度”,貧困戶通過參加勞動、打掃衛生獲得定額積分,年底根據積分兌換分紅。李崗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韓永濤告訴記者,實行“積分制”分紅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了他們的脫貧能力和信心,讓貧困戶的思想從“幫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下一步,我們將帶領全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大面積發展大棚果蔬種植,形成上規模的支柱農業產業,打造特色無公害有機果蔬品牌,帶領全體村民走上致富小康路。”李元波說。


李航 丨文 丨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