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全額繳社保當下工資減少,專家:未來能多拿養老金,你怎麼看?

溫永徵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今年有幾個地方養老金都出現發放延後,拖延的情況,比如黑龍江,湖南等地。



養老金出現緊張怎麼辦?一種方法是現在的人多交點,另一種方法是國企貢獻點。

國企,本質上屬於所有國家公民共同所有,本應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受益。但是,目前利益共享機制還沒建立。如今,機會來了,國企部分分紅納入社保,增強社保實力,挺好的。

目前國家也在這麼做,但是金額還不夠大。

所以,現在又瞄準了目前工作的人。

我覺得現在少拿點,退休後多拿點,也可以。

但是,企業負擔更重了,因為企業要繳納的更多。現在關鍵是,企業能不能承擔得住這種壓力?

今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是開工廠的,說起這事,他說最近跟稅務局來往有點多,可能要補繳前兩年的社保,因為他也是按最低標準繳的。他說,未來可能得減員加量才能度過了,留下來的員工,工作量會加大,但是到手工資還會少。

這就是明年開始的部分現實吧。

如果真的這樣,我建議給企業降低點其他方面的稅收,比如增值稅,所得稅,既然都要過苦日子,不能都讓企業和勞動者承擔吧,公務員也要承擔起來吧。

困難時期,要團結起來才能度過,不然,心不齊,難度就很大了。

共度時艱,一起加油↖(^ω^)↗


趙冰峰財經


這個話似曾相識,好像聽過不止一次類似的話,曾經的磚家說過少生孩子好,國家來給大家養老,曾經好像也有磚家說過交十五年社保,退休可以養老,曾經也有磚家說過六十歲退休,現在卻是六十五歲以後,而且社保也要交到退休去,這些話和現在的多交社保退休多拿的性質幾乎一模一樣。

其實裡面說的那些大道理大家都已經聽得厭倦了,有些話第一次說出來,第一次說得漂亮動聽一點大家可能會接受,但是類似的話說多了,大家經歷和理解多了就會對這些話越來越反感,畢竟一次就算了就當做學費,第二次也可以接受因為大家的信任,但是類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老一套的東西來做,不被大家反感才怪,也就完全沒有了認同。

曾經說少生孩子國家來養老,現在卻變成了養老不只是國家的事,把先前做的決定和說的話完全是不一樣,這不是很丟臉嗎,交社保的事情一變再變,一年一個樣,本來壓力已經夠大了,但是一些人假裝看不見還是把更大的壓力推給大家,先前自己造成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一次次的刷新了大家的認知底線。

現在社保資金的不足,才是造成現在社保連年上漲的原因,而為什麼資金會不足,主要是連年上調的養老金和連年上漲的物價,以及人口紅利的衰退,老齡化的人群暴漲,以及多出來的一群過去不用愁社保現在又參與領社保的人造成的結果,這些都是多因素造成的,不是偶然性,而是缺乏長遠目光的機制,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缺少對形式發展的預判力,在決策來說這是大忌。

現在又出現了多交多拿的言論,不得不說先前的預判存在一定的錯誤,導致了現在面臨的許多困難,不得不讓一些人厚著臉皮來繼續說服大家,只是有先前的例子做樣子,大家對現在的這種說法已經完全不感冒,對這些所謂的磚家完全不信任,因為這些磚家代表的立場和我們不一樣,所以說的話雖然好聽,但是確實讓人反感,其實他們自己也明白這些,只是立場不一樣所以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只要能解決燃眉之急的困難和上面的壓力,肯定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當然至於傷害誰,大家心裡很清楚了。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不管這個做法和說法大家是否認可和同意,主動權根本不在大家手上,說出來只是例行公事而已,能有一個理由而已,反正這樣實行是必然,我們沒辦法還是要為那些人的錯誤買單,這非常無奈但是又毫無辦法,再說到幾十年以後以現在這樣物價上漲的速度,到那個時候就算多領一些也無濟於事,畢竟現在生活都沒著落,誰還有心思想到老的事情,而且也完完全全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到時候不知道那群人又想出什麼方法來自圓其說了。


無法超越的足跡


現階段,大部分勞動者都屬於低收入的階段,這也將會是我國長期的國情,按全額夠買社保,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九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每月的工資十分之一要用來繳納社保,這裡我們以中年做個現實的例子:

1、贍養老人。在父母未有養老金的情況,1000/月;

2、孩子教育。假設一個小孩上學,500/月(這裡有人會可能會說,現在九年義務教育,讀公辦學校,要不了多少錢(有戶籍或積分入學要求,這些政策大部分勞動者都滿足不了),但現階段在外上班的,很多小孩都是帶在身邊的);

3、租房。在房價高得離譜的情況下,很多勞動者只能租房(筆者也是),有小孩不可能住員工宿舍,得要一房一廳,房租加水電費至少500/月;

4、餐費。一家三口,至少1500/月(不考慮逢年過節);

前述四項固定費用花銷合計:3500/月(這裡不包括任何的人情來往及特殊情況),如果勞動者4000元/月,扣除社保400左右,那麼還剩100元/月,年合計1200。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及人的本性來看,當一個人連現階段的生活都捉襟見肘,無法保障品質時時,你讓他拿什麼去考慮幾十年後的生活,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

作為人力資源從業者,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勞動者最好購買工傷保險與醫院保險(針對自願放棄購買社保的人,這裡當然不合法哈,但有些城市,還是可以單獨購買這兩個險種),這兩個險種的用處還是很大的,費率也低,不到1%。

歡迎留言,轉發,關注後可隨時諮詢勞動糾紛與社保事宜。


職場老劉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對專家們提出的未來能多拿養老金的觀點不太認同。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多交社保未來就可以多領養老退休金,生活多有很多保障。我也相信絕大部分交社保的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不願現在多交甚至對現在多交持牴觸情緒,原因到底在哪?

一則,未來的事情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幾十年之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政策制度或人都不是先知先覺的神仙,不可能做到科學預測;而經濟增長、貨幣發行量不斷增多,未來的錢肯定只會增多,但貶值率肯定也不會低。也就是說現在如果交很多社保,真正自己退休那一天,如果領取的退休金還比不上現在的購買力、無法達到養老目的怎麼辦?這是民眾最為擔憂的問題。

二則,現在中國社會進入中度老齡化狀態,過十幾年二十幾年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社保交的人只會越來越少,而領取養老金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有可能形成入不敷出的格局。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之前黑龍江省就出現養老金推遲發放的現象,儘管目前國家建立了全國養老社保基金,也即將實行全國養老基金統籌,一些發放養老金有困難地區的養老金斷髮、停發現象可以避免,但未來的養老金還能保持每年增長、還會達到真正養老的需要嗎?之前人社保亦有官員表示未來養老金大幅增長的可能不大,並有下調的可能,這就說明在養老金髮放這個問題上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這一點也令老百姓擔憂。

三則,個稅減負民眾表示深切感謝,但如果個稅減了之後社保又大幅增加或提高,工薪階層的實際收入如果減少,則政策效力被大打折扣。目前全國民眾之所以擔憂這個問題,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如生活負擔重、壓力大,高房價、教育費用、高醫療費用,高生活成本,已經讓不少家庭很少有積蓄,如果再因社保增加而減少到手的工資,則生活水平有可能下降,這也正是最近社會熱議的“消費降級”問題的真實寫照。

其四,社保如果大幅增加或提高,加大用工企業負擔,而用工企業多的大都是中小微企業,社保支出大幅增加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產經營成本,本來他們的經營利潤就不高,處於市場競爭的弱勢地位,而社保大幅增加不僅會增加他們的生產經營成本,更會導致他們採取減少用工的辦法來達到減輕生產經營負擔來求生的目的;甚至一部分中小微企業會因此關閉破產。如此則有可能使企業大幅減少用工,讓更多的人重回失業狀態,這對失業員工未來生活的穩定帶來嚴重的不利,也會影響社會穩定。

以上幾點,我覺得當前政府應該採取進一步降低社保率的做法,我國社保率在全世界來看是比較高的國家,還有大幅下調空間。而且在增加社保收入與保證民眾收入不減少之間及時尋找到平衡點,加大宣傳力度,有效化解兩者之間的矛盾。


開偉觀察


首先是民眾對於國家政策的信任度問題,比如國家能不能解釋下當年提出的“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

其次是國家的社保政策是存在一個悖論的,我們現在的社保是個人交一部分,企業交一部分,國家補貼一部分,作為個人的社保金。那麼實際來說是個人佔了國家的便宜,個人叫的越多,國家虧的越多。那麼從一個正常邏輯來講,國家應該不願意你多交,即使是為了以後的社會穩定,也應該是民眾少交少拿,以後民眾能餬口就行了,這樣國家能少虧點。而現行政策卻是國家強制你多交,這存在內在邏輯的合理性,讓人如何信你。

再次,即使民眾選擇相信政策,相信國家的善意,那國家如何解決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繳費人口越來越少,養老人口越來越多,貨幣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的問題。難道以後不斷增加個人和單位的社保金額。

第四,目前一般工薪階層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房貸,車貸,父母的贍養,子女的教育。還有由於環境的惡化,食品安全帶來的健康的風險。你讓一般工薪階層如何敢去考慮為了以後的養老而降低現在的收入。

第五,社保的全國流轉性問題。比如一個人在上海以一萬薪資標準交社保四年,去杭州以一萬二標準交五年,回老家榆林以三千標準交十年,他以後的養老金在哪兒拿,怎麼計算。

最後,眾多的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微利企業在新社保重壓下如何生存,要知道這些企業解決了社會的相當一部分就業問題。讓他們破產然後工人失業嗎?不要說什麼產業升級,提高效率。這純粹是紙上談兵,胡說八道。要知道一個社會永遠會存在低端產業,下游產業。你升級了,別人就不升級嗎,你優化了別人就不優化嗎。不切切實實去降低企業負擔,搞好經營環境,只會帶來大量的企業倒閉潮,員工失業潮。社保的收取反而會更低,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沒有各種配套政策,各種解釋說明,各類實施細則,只是急急忙忙的給民眾畫個大餅,誰願意。


文無第一1


其實這個就是近期待遇和遠期待遇產生矛盾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國家要求據實全額繳納社保?



相信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緣由,因為現在很多省份養老金已經產生了這種虧空的現象。

如果說現在員工的生活都是需要經濟來支撐,都是等米下鍋的員工,那麼他們肯定願意近期待遇更高一點,就是說工資會多一點。

最近我們去有些公司的一線部門去進行調研,他們現在對這個政策都非常的不理解。其實公司對他們付出的人工成本並沒有減少,或者有時候還會有增加,但是因為這個全額繳納,他們拿到手的錢就減少了很多。



其實說真的,如果將企業的其他各種稅費降低一些,把這些費用全部變為繳納社保的成本,企業肯定會樂意為之。

當然對於員工而言,這種近期待遇減少的情況,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

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的時候都會集中補釦1到6月份的社保差額,這個時候扣費很多,基本工資被扣完,就沒有什麼工資剩餘!

九月份,正是學生們開學的時候,員工要送孩子們去上學,但是學費卻是問題,很傷感,這種畫面。



真心希望企業能夠激發內在的活力,將工資維持原有的標準,社保也能足額的繳納,這樣才是一個根本的解決之道。


HR江湖圈


未來能多拿養老金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未來不可估量的因素太多,現在多交社保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就值得商榷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因素:

1.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日趨嚴重,未來延遲退休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現在預估80後的退休年齡將達到65歲,90後、00後甚至可能達到70歲。就怕剛交完保險,人就沒了,實在可惜。

2.這裡有一個磚家從來都閉口不談的問題,現在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到一二線大城市打工,於是在這些城市交了社保,然後乾的不開心了就會換一個城市或者回老家。那麼問題來了:之前交的社保的個人部分可以轉移回自己的老家或所在定居城市,而企業所交的部分卻不能帶走,而企業所交社保的卻佔了大頭。那麼這筆鉅額資金可就被所在城市充公了。這個問題我們的磚家往往揣著明白裝糊塗,從來不提,這些磚家可是居心險惡啊!

3.現在年輕人生存壓力大,年輕的時候都過不好了,還能指望老了頤養天年啊。於是現在年輕人都佛系,要麼壓力大自行了斷。所以結婚越來越晚,能生一胎就絕不二胎,甚至越來越多人終生不婚。這樣其實只會讓目前的社會生態更加惡性循環。

4.現在中小企業壓力大增,以前很多按最低標準交社保的企業都必須按薪資來繳納社保,只會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倒閉,讓更多的人失業,同樣是惡性循環。

總之:社保新政絕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倘輕易施行,恐後果不堪設想。磚家大多富貴門第,切不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越出國越愛國


新個稅改革中,增加的多項抵扣稅確實是擴大了個稅優惠範圍,能給工薪階層加不少壓。

如題所說,要是從明年起企業必須據實全額繳納社保部分,企業員工被“減薪”的幾率就會變大。據數據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員工人數佔了全國用工人數的7成,本身企業的用人成本就比較高,加上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在這時還要要求企業全額繳納社保,那麼勢必會增加企業負擔,能夠解決這一負擔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精兵簡政,進行員工大洗牌。還有很多因經營不當本就岌岌可危的中小企業可能直接面臨倒閉的風險。要是真如網傳,企業得全額繳納社保,勢必會增加失業人口基數。

對於個人而言,本就對於未來的養老退休缺乏計劃性,雖然多繳社保,未來的養老金也會提升,但是我想多數人還是不樂意的,本來現在的工薪階層壓力就很大,房貸、車貸、子女撫養等等費用扣除完之後工資幾乎是所剩無幾的狀態,用錢緊張時還要降低工資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了。而且,養老金是未來2、30年之後的事情了,能漲到多少我們未知,加上通貨膨脹,未來的錢可能更加不值錢。像網友們說的:現在拼命繳,未來你也得有命花啊。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現在民眾更願意的是把錢投資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能夠讓自己的資本短期快速升值。

稅收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我們要避免明上減稅,實則繳納更多稅收的情況出現。各種規定出臺之時,要考慮現實情況。按實際工資繳社保,在實行過程中會給不少人帶來苦惱。

少繳社保的行為是職工志願的選擇,員工願意,企業也願意,如何處置這些情況,希望有更接近現實的方案出來。而不是一刀切地讓所有人都要規劃未來,為未來負責,未來就是現在,它讓你左右為難。


早餐么么


有人問:全額繳社保當下工資減少,專家:未來能多拿養老金,你怎麼看?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想題主之所以提出這個討論城鎮職工社保繳費基數的問題,是由於2019年1月1日起社保改由稅務徵收的這項改革引起的,也提出了收入不充分群體面對此項改革的憂慮和困惑。其實對絕大多數之前沒有按全額繳納社保的企業參保人員來說,全額繳納社保當下工資會減少的確是真的。因為交的少,自然剩的多。對本來就已經按全額繳納社保的少數企業參保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來說則不是,因為和之前相比,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而專家說的,全額繳納社保未來退休會多拿養老金,也是真的。因為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至於該怎麼看?有句諺語叫作“不蓋同一床被,不知被子有多寬”,所以答案自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的看法是專家和底層勞動人民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考慮的角度不同,顧慮不同,當然認知不同,所以還是各說各話吧。總之,甘蔗沒有兩頭甜,如果個人有選擇權,也只能二選一,各得其所。如果個人沒有選擇權,也只能順其自然,要想得開。下面請允許我冒昧地談一下個人認識和操作建議。

01

絕大多數之前沒有按全額繳納社保的企業參保人員角度

這類人屬於企業人員中收入有限的溫飽層群體。之前單位為了節省人工成本,降低社保繳費負擔,沒有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從當下看,自然用人單位的人工成本和個人的社保繳費負擔就輕了些,當下到手的收入就會多一些,當下的日子會好過些。但由於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所以從長遠看,還是傷害了員工退休時的權益,只能拿到相對低的養老金。所以從根本上講,這樣的做法對單位有利,對個人有弊。畢竟眼下的難比不上老來難,幹不動時的無奈和無助,可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而乾的動的時候,相對還是有更多的克服困難的餘地的。所以量力而行,儘可能多交些是明智的。

02

已按全額繳納社保的少數企業參保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角度

這類人屬於企業人員中收入優越、衣食無憂或單位福利待遇較好群體,以及有公家錢做後盾的機關事業單位吃官飯群體。之前單位已為他們按時足額地繳納了社保,不差錢,不差事,所以社保改由稅務徵收的改革對他們沒有絲毫影響,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些人將來的養老金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樣有保障,待遇水平有足夠的保障性和一定的優越性。

03

專家角度

以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教授為首的某些專家,對百姓當下的疾苦知之有限,只是從理論角度,和自己認知角度,提出全額繳納社保,未來能多拿養老金,是對百姓好。以為是替他百姓長遠著想,殊不知百姓並不領情,可謂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畢竟不少底層勞動人民眼前的柴米油鹽都顧不好,很難顧有那麼多不確定性的遙遠。就好比說當下麵粉都吃不起,怎麼願意多交錢,將來才能換回麵包加蜂蜜呢?往往只想省點麵粉錢,多換幾個窩窩頭了。說句難聽的話,屁股決定腦袋,所以某些專家的想法只能是自以為是,一廂情願了。

04

國家角度

國家更多地考慮的是社保基金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及縮小多年來養老金雙軌制造成的貧富差距,希望通過新政,通過財務部門的監管力度和威懾力促進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目前看來,有點操之過急,有些單位因過於擔心難以承擔全額繳納社保的人工成本,以及請算舊賬,陸續以註銷、倒閉、裁員等消極方式應對,對員工和社保基金建設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2019年1月1日,該項新政沒有100%落地,目前只是城鄉居民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改由稅務統一徵收了,而單位社保繳費徵收已暫緩執行新政,仍然是原來怎麼收,現在還怎麼收,給用人單位留出了一定的喘息期或應對期,至少今年實現不了了,經濟大環境不好,時機不成熟。至於將來,早晚還是要執行的,這項改革是大勢所趨。

05

單位角度

看單位性質,不能相提並論了。機關事業單位有公家的錢做後盾,所以不差錢,當然可以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而企業單位,包括國企和非國企(外企、合資企業、民營企業)的情況就很不同了,完全要企業自己掏錢承擔員工的社保統籌費用,沒有財政補貼。央企及效益好的其他企業(主要是上市公司)還好,交得起,其他很多企業往往難以承受社保繳費負擔的沉重,所以往往要看監管的力度,走一步看一步,存在機會主義或僥倖思想。新政前,監管力度小,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有的單位或者沒有給員工繳納社保,有的單位按最低標準給員工繳納社保,有的單位按打折標準給員工繳納社保。面對新政,有更多的顧慮和擔心,更消極。希望國家能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費率,降低用人單位成本和負擔。

06

個人該如何選擇?

客觀地講,還是量力而行,各取所需吧。如果你想退休後多拿養老金的,就儘量選擇多繳點,多繳多得,晚年生活更有物質基礎,更從容,甚至可以錦上添花。如果眼下生活已很艱難,捉襟見肘,連溫飽都很難維繼,那麼面對現實,暫時選擇按最地繳費基數參保也可以理解,等將來生活好轉再說。但無論如何還是要重視社保的養老保障功能和國家提供的福利機會,萬不可棄保。即便對年輕人,養老負擔和醫療負擔都是眾所周知的三座大山之一,更何況將來老了,幹不動的時候,沒有養老金和醫保報銷待遇,你拿什麼拯救自己?多以一定要未雨綢繆,至少也要保證按最低標準繳納符合退休條件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期待了很久個人所得稅消息,終於得到了落實,十月一號開始實施5000個人所得稅起徵點,這樣話大多數人都可以得到降稅帶來的益處,但是明年1月一號開始全額繳納社保!

關於社保大家應該都明白現在個人繳納比例12%,但是我們現在大多說企業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比例繳納,(比如當地2020元按比例應該繳納240元),但也有部分企業現在是不給員工繳納社保得!

如果明年按實際到手工資比例繳納勢必會造成到手工資縮水(比如這月應發5000元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45元,但繳納社保要600元)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降了但扣掉社保繳費我們實際到手工資比以往減少了!


但凡事都有它的多面性要往遠處想,雖然現在到手工資是減少了,但以後養老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但肯定也會有人講以後是有保障了,但在高消費高生活壓力的今天應該怎麼辦!只能說有舍才有得,沒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事,或許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以上答覆只是個人觀點,凡事沒有絕對相信大家也會有不同看法,期待你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