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世民要把女兒嫁給尉遲恭,尉遲恭為啥打死不敢娶?

五月_Jo


對於常人來說,能被帝王召為駙馬,那簡直是前世修來的福分,家族的莫大榮光。然而在歷史上卻有一些“不上道”的人,對於跟公主結婚卻採取婉拒的態度,比如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便是其中的典型。尉遲恭在拒婚的同時,還說過一句感情真摯的話,讓唐太宗深表讚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尉遲恭字敬德,本是幷州軍閥劉武周手下的大將,在劉武周兵敗被殺後投降唐朝,歸屬於秦王李世民麾下,並隨著南征北戰,屢建殊功。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因對李世民有救命之恩,並在事後脅迫唐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因此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尉遲恭因功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七。



尉遲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見到宰相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時,常常會當面譏諷他們,有時甚至還會在朝堂之上跟他們厲言爭辯,影響非常不好。太宗雖然優寵尉遲恭,但對他的言行很是擔心,為了不讓其走“邪路”,必須要對他進行敲打。


某日在內廷會見時,太宗故意對尉遲恭說:“有人對朕說愛卿要謀反,這是為什麼呢?”尉遲恭聽後勃然大怒,氣咻咻地跟皇帝說:“微臣的確要謀反!想當年微臣跟隨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所受刀箭創傷不下百餘處。如今天下已經安定,陛下竟開始懷疑微臣要謀反,這是什麼道理呢?”



尉遲恭越說越氣,索性把上衣脫光後扔到地上,向皇帝展示滿身的瘡疤。太宗心中很是愧疚,於是便流著淚跟他講:“愛卿穿上衣服,朕正因為絲毫不懷疑你,所以才跟你這麼說,愛卿又何必如此惱怒呢?”隨後,太宗又重賞尉遲恭,算是平息了這場風波。


上嘗謂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對曰:“臣反是實!臣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為之流涕,曰:“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



太宗雖然表面上消除了對尉遲恭的猜忌,但內心裡還是對他有所懷疑,為了能監控他的一舉一動,便跟尉遲恭說準備把女兒嫁給他,讓君臣間的關係更進一步。可尉遲恭雖然看上去像個大老粗,但久在朝中陪王伴駕,對皇帝的心思還是能揣測一二,知道皇帝名義上是把女兒嫁給自己,但真實的想法,不過是在自己的身邊安插一個監控他的眼線罷了。


更何況,尉遲恭此時已年過半百,比皇帝還要年長十幾歲,如果娶了公主,勢必要向皇帝執子婿禮,到時候老臉往哪裡擱?所以尉遲恭並沒有考慮多久,便婉拒了皇帝的“好意”。可在皇命如山的時代,拒絕帝王的“好意”往往意味著站在後者的對立面,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好在尉遲恭有所準備,為防止皇帝翻臉,早就想好了拒娶公主的合法理由。



且說尉遲恭聽完皇帝的話後,馬上便跪地叩頭、口稱謝罪:“陛下賜婚給微臣,實在是微臣莫大的榮光。只是微臣的妻子雖然庸俗淺薄,但卻與微臣在微賤中結合,並一直相守到今天,微臣不忍將其拋棄。微臣雖然不學無術,但聽聞古人富貴之後也不會休妻另娶,微臣心中傾慕不已,所以迎娶公主之事,並非微臣所能享受的福分。”太宗聽完後點點頭,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終止想要把女兒嫁給他的想法。


上又嘗謂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頭謝曰:‘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上乃止。”引文同上。


經過以上兩件事後,尉遲恭心中很明白,皇帝這是對自己很不放心,一旦自己稍有過錯,難免會招致殺身之禍。所以沒多久,尉遲恭便以老邁多病為由,向皇帝提出辭官歸隱的想法,太宗雖然沒有恩准,但對他的做法很是欣賞。



尉遲恭為徹底消除皇帝的猜忌,晚年遂沉迷於煉丹術之中,每天研磨金石、吞服雲母粉,忙得不亦樂乎。同時,尉遲恭還在府中開挖池塘、擴建樓臺,用大量的絲綢來裝飾樓臺閣第,並學著演奏清商樂曲以自我娛樂。尉遲恭在府中閉門謝客、“逍遙快活”達十六年之久,終在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去世,享壽74歲。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尉遲敬德堪稱李世民手下的頭號馬仔,對李世民是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居功至偉,射殺了齊王李元吉!

尉遲敬德作為李世民的頭號打手,又多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那是大大的功臣,難免有些居功自傲,動不動就想當年,相當囂張跋扈,就連李唐宗室李道宗都被他揍過。

李世民雖然知道尉遲敬德忠心,但見到尉遲敬德居功自傲,難免還是有些忌憚的,因此尉遲敬德是既用且防。

當天下尚未安定之時,李世民對於尉遲敬德們那可是禮賢下士,掏心窩子的好;當天下趨於穩定,尉遲敬德們這些是開國重臣就開始引發李世民的忌憚,是時候要敲打敲打了!

李世民在有一次召見尉遲敬德的時候就說:愛卿,有人說你要謀反!

尉遲敬德雖然大老粗一個,但是在政壇待久了,也聽出來李世民話裡有話,刷刷刷就把自己上衣給拖了,露出滿身的傷疤,對李世民說:我當年跟著陛下南征北戰,幫助陛下平定四海,留下這滿身傷疤。如今天下安定了,陛下竟然懷疑我要造反!

李世民很尷尬,只能裝出一副愧疚的樣子說:我就是相信愛卿,才會把別人說你要造反的事情告訴你!

經過這次事件後,尉遲敬德看出了李世民對他的猜忌,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不過李世民對於尉遲敬德還是不太放心,還要再敲打一下。

李世民又召見了尉遲敬德,說是要把自己的一個公主嫁給尉遲敬德,來個親上加親。

尉遲敬德一聽,當時就慌了。李世民可不是真要把女兒嫁給他,要知道尉遲敬德比李世民大大13歲,李世民怎麼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老頭子。除非,尉遲敬德的權勢大到讓李世民不得不下下嫁女兒來拉攏。

很明顯,事情不是這樣的,尉遲敬德的權勢並沒有如此之大。而且,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女兒們是非常疼愛的,怎麼可能嫁給一個比自己還大的人,嫁給尉遲敬德的兒子們還差不多,就比如:

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之子房遺愛,豫章公主嫁給了臣唐儉的兒子唐義識,城陽公主嫁給杜如晦之子杜荷,清河公主嫁給了程咬金之子程懷亮。

很明顯,李世民說要嫁給女兒給尉遲敬德,是來試探尉遲敬德的。

尉遲敬德有妻子有兒子,他要是答應了娶李世民子女,恐怕是再也抬不起頭來,成為一個攀附權勢的無義之人,隨便被人彈劾一下就沒了!

尉遲敬德當然知道其中要害,不過也不好直接拒絕李世民,只能說了一大堆“糟糠之妻不可棄”之類的大道理來婉拒李世民。

李世民一見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就作罷了!

此後,尉遲敬德果然是老老實實做人,回家養老,不問世事!


小鎮月明


看了上面的回答,有人疑惑李世民女兒跟尉遲恭年齡的差距,那就先來說說李世民要把女兒嫁給尉遲恭,尉遲恭不接受的事,這事靠譜嗎?從記載來看,此事記載在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中。《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載:

上又嘗謂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頭謝曰:“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上乃止。

《資治通鑑》雖沒有被列入二十四史,但其記載多為信史,從這一點來看,這一段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至於李世民女兒跟尉遲恭年齡的差距問題,的確,尉遲恭生於585年,李世民生於598年,尉遲恭比李世民都要大上13歲,更何況李世民的女兒。那為什麼李世民會有將女兒許配給尉遲恭的念頭?

其實,李世民根本沒有這樣的念頭,李世民一共有21個女兒,所嫁夫婿基本都是和皇室門當戶對的青年,比如襄城公主下嫁宋國公蕭瑀長子蕭銳,蕭瑀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九位,只比尉遲恭低兩位。

此外,李世民的親家還包括房玄齡、魏徵、高士廉、柴紹、杜如晦、長孫無忌、程知節等凌煙閣功臣,但這些人沒一個是李世民的女婿。李世民對女兒可寶貴著呢,即使和親也是嫁的宗室之女,不捨得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

所以如果李世民是要跟尉遲恭聯姻籠絡的話,也應該是把女兒嫁給尉遲恭兒子,絕不會是尉遲恭本人。而如果是這樣的話,相信尉遲恭也不會拒絕。

李世民是君王,伴君如伴虎,就是因為君王經常會生出疑心,有疑心他們就會進行試探,李世民提出把女兒嫁給尉遲恭,這就是一種試探。

而尉遲恭表面上是給猛將,其實粗狂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細膩的心,察覺出李世民的意圖,並當即表明立場,說我是個念舊情的人,不捨得糟糠之妻。

李世民這才打消疑慮,說起舊情,他跟尉遲恭交情可深了,他救過尉遲恭的命,而尉遲恭也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隨他東征西討搞政變,立下汗馬功勞。尉遲恭對李世民也的確是忠心耿耿,據《舊唐書》記載,李建成想收買尉遲恭,但尉遲恭看都不看,就給推辭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尉遲恭更是出了大力,斬殺李元吉,功勞第一。

當然,僅僅只有舊情是不夠的,因為尉遲恭實在太放肆了,恃寵而驕,很有幾分不把皇帝放眼裡的架勢,他居然敢在酒席上當著李世民的面,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為此李世民嚴厲警告:“朕觀漢史,嘗怪高祖時功臣少全者,今視卿所為,乃知韓彭夷戮,非高祖過,國之大事,惟賞與罰,橫恩不可數得,勉自修飭,悔可及乎!”

輕描淡寫幾句話,勾勒出李世民的意思,漢高祖劉邦殺功臣,似乎也不僅僅是他的錯吧?!

嫁女的試探發生後,尉遲恭很識相地回了家,退出大唐軍政兩界,閉門煉丹,不問政事,也不交朋結友,實實在在當了十六年宅男。李世民也很默契地沒有再啟用他,也就征伐高句麗的時候去逛了逛。

尉遲恭雖然宅了十幾年,但是高壽74歲而終,也算圓滿了。


平沙趣說歷史


唐朝風氣開放,公主大多比較刁蠻放蕩,甚至婚前就有男寵,比如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妻高陽公主,公然與和尚搞在一起。所以駙馬都比較慘,誰都不願意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