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評級了呢?

大愛太美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稱了呢?

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評上高級職稱後工資會增加很多,經濟利益的誘惑很大,既然如此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放棄呢?是他們不夠優秀嗎?當然不是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名額少,競爭激烈。一所中學每年只有一個或者幾個晉級指標,而排隊等待的人要有幾十個,有些老師的條件早已具備,拼了多年每次都是頭破血流,最後年紀大了,心灰意冷沒有了鬥志只好放棄。

二,拿不到評定職稱所需要的硬性條件。在評定職稱時需要有優質課、優秀班主任、交流經驗、課件、論文證書等等,而很多硬性條件也都是有名額限制的,競爭激烈。

三,人為因素。名額分配的大權掌握在學校領導手中,即使再優秀的老師,如果不與領導沾親帶故或者有強硬的根基又不會溜鬚拍馬得不到領導的賞識,都是徒勞無功的,有些耿直的老師們氣不過找校長理論,可又能夠怎樣呢?結果只能是有誰的都沒有你的份兒,久而久之老師們也就只有放棄。

四, 學校領導都會是高職稱的。難道領導們的教育教學水平都很高嗎?當然不是的。原因很簡單:1,雖然名額有限,但首先拿到的是領導。2,評定職稱所需要的硬性條件,領導們缺少那一項,就可以及時的補上。比如,評定高職稱時必須是優秀班主任。為此,學校領導就可以兼任某班的班主任,等到年終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後馬上卸去班主任一職。還有在分配課件時,領導首先與某個老師打招呼,把課件給這位老師的條件是必須把自己掛上,這樣的話領導就坐享其成了。如此多的弊端讓很多老師感到心寒,因此決定放棄評定職稱。

總之,現今的教師職稱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內涵,副作用很大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師們要求工資與職稱脫鉤或者取消教師職稱的主要原因。


一二三四向前進


筆者發現,現在放棄評職稱的教師特別多,幾乎成了一種普通現象。其中有年青教師,也有年齡大的教師,有中小學教師,也有高校教師。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評職稱大難了,太折磨人了。先說亂七八糟的條件,論文,證書,學歷,教齡,科研成果,一個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還有指標限制,辛苦達到了條件,一個單位部門,每年給你一個指標,幾個,十幾個老師去爭,融洽的同事關係傷害了。職稱還沒評上,友誼沒有了。

其次,評職稱太黑了,裡面的水太深。職稱指標,因為少而緊俏,多為領導把持。和領導關係不好,根本就沒有你的份。還有一種現象叫要指標。某個教師,如果能量夠大,可以從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給自己單位要一個晉級指標,誰要的就給定誰!


再次,評職稱成為領導拿壓下屬教師的工具。領導說,這事,要這樣做,誰不這樣,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那事,按我說的,沒有理由,不做,不準參加職稱評定。比如,開會,教案,加班,培訓,少一樣,領導不高興,職稱不能評。

教師,做為中小知識分子,許多人骨子裡有一點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結,鄙視一些人的胡作非為,更不願為權貴所拘束,所以,索性放棄職稱,放棄評職評級的機會。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和職稱評定製度設計的初衷不相符,嚴重挫傷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評上的教師得不到尊重,評不上的教師怨聲載道。


如何改變,筆者有兩個方法,擇一職稱之病可治:

第一種,職稱和工資不再掛鉤。讓職稱和工資無關。

第二種,取消職稱。

同意,請舉手!


小桔燈


三個字,沒意思。一個正常人是不願意那樣做的。為什麼?我來告訴你吧!

一,論文。一般來說,叫一個一線老師寫論文,你覺得這現實嗎?論文有那麼容易寫嗎?答案是沒。可是,你一定要有論文,怎麼辦?網上下載?還是找人代寫?鐵骨錚錚的你願意嗎?

二,電腦。考過電腦的人都知道,裡面的東西太細了,太難了,上了年紀的老師除了放棄,別無選擇。怎麼辦?叫人幫忙?你願意嗎?

三,英語。我敢說,職稱考試的英語題目,除非英語老師,別的科目老師想要通過,連門兒都沒有啊!怎麼辦?叫人代替?風險大啊!

總之,如果不為三鬥米折腰,那就算了吧!





hi123


職稱問題,近年來問題越發凸顯,一些老師怨聲載道,甚至有地方發生過為了評職稱,教師和校長公然互懟的現象。要知道,當年制定職稱政策,其目的是對職業技術水平高、能力強、成就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褒獎,而現在,隨著時代發的發展,竟然成為了備受教師詬病的癥結,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雞肋!其原因何在呢?

下面,三水三心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一是教師為什麼在乎職稱,二是為什麼有些教師不能評上職稱,三是為什麼有些老師不願意評職稱,四是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

一、教師為什麼會在乎職稱呢?

1.職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追求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做“天花板效應”,意及人的發展,遇到了最高層級,無法再向上發展了。教師這個職業,不外乎兩條路,一條走專業技術發展之路,成為教育專家。要想成為教育專家,職稱就會成為一個坎。我很熟悉的一個教育專家,四川宣稱“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授級中學教師”,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條路,就是走上管理的道路,成為學校管理的專家,做校長。但事實上,一個學校校長就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大多數教師,終其一生,還是普通教師。

所以,職稱,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是專業發展的一個終極追求。

2.職稱,還有一定的利益因素

教師的收入狀況,普遍不高,而職稱,會導致每個月幾百元的差距。比如,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在我所在的地區,每年的差距近萬元——這對於本來收入就不高的教師群體來說,無疑是有巨大誘惑力的。

或許有人說,作為教師。豈能在乎那一點利益?話是沒錯,但教師首先是人啊,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要錢呢?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撫養孩子,哪一樣不需要錢呢?有些專家,動不動就是過“幸福的教育生活”——每天的日子捉襟見肘,“口袋比臉還乾淨”,何來幸福可言?

二、為什麼很多教師評不上職稱呢?

既然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應該在乎職稱,那為何很多老師中其一生都評不上職稱呢?這中間原因多多,既有職稱評定本身的問題,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

1.職稱評定的條件嚴格

現行的職稱評定,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比如任教時間,班主任經歷,學術論文(或者專著),計算機和外語水平等等,還有的地方規定,必須要有支教經歷,這樣一來,在硬性條件上,很多人都被刷下來了——不符合條件啊!

2.職稱評定的名額限制

因為職稱與收入掛鉤,絕大多數地方都實行比例限制,比如我所在的區域,高級教師評定的比例不超過25%,聘的比例不超過15%。你想,符合條件的再多,名額有限制,你也沒機會吧!我在中學的時候,剛達到教齡的限制,就有資格評高級,結果,就有老教師說,年紀輕輕的,應該謙讓。於是,一謙讓,就是差不多十年——沒有名額了!

3.職稱評聘過程中的其他因素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評價指標都比較模糊,比如“熟練掌握”“比較豐富”“比較突出”,沒有量化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滋生一些問題。一些老師對職稱成見頗深——基本上都是認為在職稱評聘過程中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

4.教師個人也存在一些問題

由教師成天說支撐不公平,呼籲要“按勞分配”,但事實上,總有一些教師,不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說句不客氣的話,工作很多年,連一篇像樣的論文也沒有,說明什麼問題?也有老師,嫌班主任工作有苦又累,不願意做班主任,等到評職稱需要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時候,才傻了眼!

三、有沒有不在乎職稱問題的老師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有的——教師群體那麼大,產生各種稀奇古怪想法,也不足為奇。三水三心工作近20年,就見過一些(雖然是個別)對職稱毫不在意的老師:

1.家庭條件優越的老師

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不願意“為五斗米折腰”的老師,客觀存在。我所在區域,就有一名老師,工作幾十年,都是初級,但他教書非常認真,每天都早早到學校,還義務給學生補課——15年前,他已經開上奔馳了。

他經常給我們說“我享受教書的過程,享受跟學生在一起的快樂”,你看,這樣的教育,不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嗎?

2.什麼都不在意的佛系教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佛系”成了流行語。在教師群體中,也有個別的“佛系教師”,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不強求,一切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見過一名典型的“佛系教師”,準時上下班,準時進教室,準時出教室,該交什麼絕不落下。近50歲了,他還是初級職稱!

3.被現實擊破夢想的老師

還有些教師,多年努力尋求,但無果而終,最後成為了“無問津者”,再也不關心了——明知不可以,何必強求呢?我原來單位有一名教師就是這樣,參加了3次高級教師評定,都被刷下來,現在,他再也不參加了——“哀莫大於心死”,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

四、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呢?

我以為,採取雙軌制的方式,或許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教師實行職稱評聘,走職稱工資的道路,一部分教師走按工作量定崗來核定收入的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1.給教師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區域為單位,經過教師的討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兩種工資發放辦法,在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將所有的績效工資,納入總的盤子裡,一種是原來的職稱體系發放,一種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發放。教師可以選擇,一旦選擇,至少保持3-6年(一個學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這樣一來,職稱高的教師,可以選擇走職稱的路(當然,也可以不選擇),而職稱低的教師,可以選擇走工作量的路。

這是你做出的選擇,你就不能怨誰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2.給教師一個競爭的機會。現在,存在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旦評上了職稱,就以各種理由,不願意多上課,甚至有的人乾脆做起了各種教學輔助工作,脫離教學一線。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職稱設置比例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的老師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或許可以激發教師的第二個春天!

最後,特別提醒一點,教育不是試驗田,任何改革都要慎重。針對教育的改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教育牽涉面廣,更重要的是,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孩子,孩子的人生階段是不可逆轉的——經濟改革失敗了,明年再來;教育改革失敗了,孩子明年有來嗎?即使是針對教師的改革,也要慎重,教師每一天面對的是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啊!


三水三心



看到職稱兩個字,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的一個同事。她的職稱是教書30多年過後才評的,評了後差不多兩年就退休了。本來他也不打算去申請職稱,但是後來還是決定去努力爭取。

老師為什麼會努力爭取職稱呢?

1、職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老師工作的一個肯定。

就像我是前面舉的那個例子。那位同事工齡30多年才去爭取職稱。她親口告訴我說:“我不是在乎一個月那幾百元錢,而是覺得教了一輩子書,連職稱都沒評上,別人會覺得我真的是不會教書。”的確,老師一輩子的付出也是需要肯定的,職稱在某種意義上肯定了老師的付出。

2、經濟效益。

老師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極其平凡的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養家餬口。評了職稱和沒評職稱,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一個月要多三四百元。三四百一年就是四五千。還不說調資的時候也會存在差距。這對老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所以大部分老師都還是很在意職稱的。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現在的職稱越來越難以評定。

1、競爭太過激烈。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我們學校是一所城市周邊學校。每年的職稱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

符合條件的老師很多,一到評定職稱,很多時候都會弄得人特別緊張。大部分學校都會有一個評定細則,從老師出勤、教學業績、教研等諸多方面進行評定,有的還會民意測評。要在評定中脫穎而出,必須得很早就做準備。城裡學校還要考英語和計算機,這就讓職稱的評定越來越難。

2、指標太少。

毫無疑問,這是職稱難以評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學校從外校調入很多高級職稱老師,導致高級職稱的比例大大提高,結果是連續幾年都沒有職稱指標。符合條件的老師越來越多,指標是遠遠不夠的。

3、職稱存在不確定性。

我有一個朋友,本來可以提前一年評職稱,但是她一個同事卻有一些特殊情況。於是把職稱指標讓給了她的同事。

當然,還有的學校存在領導要給某個老師評定,讓可以評職的老師卻一再耽擱。

不說人家只說我自己,也是出來工作20年才評上職稱。因為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太多。

提到這裡,我就在想,職稱是不是可以改一改呢?可否像有的行業,一到年限就可以自動評職稱?至少不要讓老師在無望的等待中度過。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是一線教師,來說說身邊那些放棄職稱的人的情況。

我有一個同事與我同齡,各種條件總是差,今年差這個,明年差那個。按照工齡教齡學歷,95年可以中級申報,但差了一點班主任工作經歷。第二年趕快做班主任。等到這個條件符合了,結果第二年差一篇經驗總結文章。趕快弄文章。然後又差普通話級別證書。再考普通話。等到這個到手,又發現高中需要本科學歷,於是進修學歷。等到三年後拿到本科,又要求計算機、外語……他就每年疲於奔命忙材料,結果越忙越不行,因為和他競爭的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後起之秀拎出來的材料一大堆,後來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內容。這個同事後來乾脆放棄職評了,至今仍是初級。

其實我這個同事當初要是隨大流,跟著我們一起行動,不會落到今天的結局。比如普通話證書,我們學校曾經集體考普通話,還免費培訓,可他就是不考,說我上課學生又不是聽不懂。學歷也是,人家大專學歷的都開始進修本科,他說自己大專學歷夠吃夠用了。這就是典型的不思進取造成的結局。

那些吐槽職稱靠各種關係與金錢的,心理未免變態。關係與金錢固然能起一點作用,但再多的錢再硬的關係,條件有一個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揚州微笑的草


眾所周知,教師職稱的級別越高,崗位設置的層次越靠前,教師的工資收入越豐厚。在我們這邊,正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在工資收入上相差兩倍以上毫無問題。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忍痛放棄評職評級。這到底是為什麼?是他們心甘情願的嗎?非也!

就拿我自己來說,在評職稱的路上,我蹉跎了十年光陰卻毫無寸進。到現在為止,我距離評上中級職稱還差“0.01公分”。這“0.01公分”的“結界”如何打破?就目前來講基本上是無解的。原因很簡單,在很多地區,評上中級職稱是有名額限制的。在我們上頭,還有一些油膩中年教師已經評上中級職稱了,而還沒聘上(十幾年前在評職稱方面流行的是“評聘分開”原則)。這些老師還沒能聘上中級職稱,我們這下一批人就只能耐心觀望。只有等到那些聘上中級職稱的老教師退休得差不多的時候,那些“追加”對象職稱上去了,我們才有一絲晉級中級職稱的可能。

當前,那些已評未聘的“半中級教師”可以說是很多學校戰鬥力最強的存在:在我們地區,職稱評聘方面獨具特色——已評未聘的中級教師,如果教學業績突出,考核分靠前,就有被“追加”一年享受中級職稱工資的權益。說到“追加”,很多老師都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被“追加”榮譽的人一般是作古的英雄人物,而被“追加”職稱工資的教師……當然,這個“追加”是一年“追”一次,要是你哪一年在考核分上掉鏈子,就不再成為被“追加”的對象。

這些被“追加”的教師,並非一個學校的主流,而中級職稱評都還還沒評上的教師,在一個學校當中卻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就拿我們學校來說,一個學校16個老師,有四分之一的老師和我一樣,連續10年時間沒能評上中級職稱。在我們地區,欲要評中級職稱得參加全省統一的考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級職稱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考試”。但這樣的考試就算考過了,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馬上評上中級職稱,你還要等到有中級職稱的“職數”下放到你頭上之後才行。如果你們地區的中級職稱每年都是“零職數”的話,就算你“中級職稱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考試”一直滿分、年度量化考核一直滿分也無濟於事。

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農村,真正能“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教師除了“追加”對象,其他的幾乎寥寥無幾。在長年沒有中級職稱“職數”的情況下,還沒評上職稱的老師,教育教學的熱情正逐漸被澆滅;而評上中級職稱的老師如同進入了“保險箱”,就算他們的教學業績極其糟糕,其工資收入也會秒殺一大片低職稱的教師。所以,在我們學校,別說年紀大了的老教師,就是年輕的教師都暮氣沉沉,在他們的思維定勢中,無論自己再拼命也無濟於事,何不省點力氣?

而那些還沒評上職稱的老教師,則很乾脆地掐斷所有晉升職稱的念想: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讓他們寫出高質量的職稱論文無異於一種折磨。況且,就算是他們搞出相應的論文來,其中蘊含的“水份”有多少,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我們農村,很多老教師連電腦都不會用,你如何讓他製作課件並顫顫巍巍走上講臺開一節公開課?你如何讓他利用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參與課題研究?

老師放棄職稱評審,並非自願,而是被迫無奈。如果你是教師,你同意取消職稱評聘嗎?


微雨潤苗


確實許多教師放棄了追求職稱。

大多數是因為學校名額有限,想得到極其不容易,不是僅僅憑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我們單位不屬於教育部門,名額沒問題,我各方面條件基本都滿足,所以前年我申報了高級職稱。

準備材料辛苦是應該的,但是申報之路絕對是對自己的一種磨鍊。

因為單位不歸教委管,申報之路困難重重:

1、繼續教育證件章蓋的不全,縣城職教中心、人社局補蓋,市裡跑了兩趟。一次工作人員說不缺章,返回,回到縣裡審查還是缺章,又一次專程去市裡蓋章,幸運的是這次遇到另一個工作人員,幾分鐘就完成了。

2、教委不給我們單位進行職稱過渡,跑了無數次。

3、需要教育部門蓋章就必須找到我們當地教育部門的最高領導。

艱難險阻終於過來了,結果被支教問題卡住:高級職稱必須有支教經歷,而我們單位沒有這項工作安排!

折騰了一圈,卡在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上,只好放棄了職稱評審。




媽咪老師


我也談談此話題。

如果有老師放棄評職稱,一般是快到退休年齡了,而名額很少,所以靜等花不開。還有種情況也不叫放棄,是漫漫人生路,自己手中證件少,名額又不多,也只能等了。

有機會都想評職稱的。



我工作6年,經過努力工作,獲得了比較多的榮譽證書,優秀教師,優秀教學成績獎,模範班主任,模範備課組長,公開課,示範課,典型發言,終於評上中一。當時試行評聘分開,經過多輪比賽,我勝出,聘上了。但是又過了一年才和原來沒聘上的一起套了工資。


又過了5年,中級任職期滿,又重新獲得了這些證件,評上了中學高級。但是到了2011年才聘呀,悲催呀。聘書聘到了2007年。但是工資要從2012年才套呀,以前的還不給補了。2011年到卡工資2400。很低了。但是不能影響工作,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成績一直斐然。現在到卡6500。



快50了,一直滿工作量,努力工作。深受老師同學們好評。

我覺得呢,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好好後工作,多培養些大學生,多培養人才,多做點貢獻,多獲得些證件證書榮譽,在同等情況下,評職稱就快些。

我和老婆同齡,她在小學,名額少,現在才中級。也沒覺得心裡難受。我們不能改變就接受吧。


你們覺得呢?


北斗導航


如果對外人說教師放棄職評級,別人一定認為這位教師為傻子,可是現實中屢見不鮮。


因為工作分工,我分管過七年學校職稱工作。我們學校一位張老師,第一次無榮譽證書打下來了,第二次因為沒有省級論文又申報沒成功,第三次出了新標準,職稱申報必須有計算機合格證。張老師說,我年過五十不可能拿著計算機合格證了。以後幾年,一直不再申報,直到去年,職稱改革,不再需要計算機合格證,他才申報成功,今年五月他就要退休了。實在有幸。

前些日子,與一位老師交談,說及職稱,一口長嘆,不指望了也晉不上了。我們學校排隊排到二百多名了,退休之前是挨不上號了。

去年,我校一名教師晉職稱,準備課堂錄像,準備論文,準備備課本,填表。忙得三天沒睡覺,最後幾天,又來了新指示:全部上報電子檔案。這位老師,不幸降臨,還是沒晉上。直說,我每年專業技術考核,職稱考核都優秀,為什麼還讓我準備這麼多材料,晉個職稱就這麼難!仰天長嘆!並決定不再改評選辦法,將決不再晉職稱,直接放棄!

哎,職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