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评级了呢?

大爱太美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称了呢?

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评上高级职称后工资会增加很多,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大,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放弃呢?是他们不够优秀吗?当然不是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名额少,竞争激烈。一所中学每年只有一个或者几个晋级指标,而排队等待的人要有几十个,有些老师的条件早已具备,拼了多年每次都是头破血流,最后年纪大了,心灰意冷没有了斗志只好放弃。

二,拿不到评定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在评定职称时需要有优质课、优秀班主任、交流经验、课件、论文证书等等,而很多硬性条件也都是有名额限制的,竞争激烈。

三,人为因素。名额分配的大权掌握在学校领导手中,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如果不与领导沾亲带故或者有强硬的根基又不会溜须拍马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都是徒劳无功的,有些耿直的老师们气不过找校长理论,可又能够怎样呢?结果只能是有谁的都没有你的份儿,久而久之老师们也就只有放弃。

四, 学校领导都会是高职称的。难道领导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很高吗?当然不是的。原因很简单:1,虽然名额有限,但首先拿到的是领导。2,评定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领导们缺少那一项,就可以及时的补上。比如,评定高职称时必须是优秀班主任。为此,学校领导就可以兼任某班的班主任,等到年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后马上卸去班主任一职。还有在分配课件时,领导首先与某个老师打招呼,把课件给这位老师的条件是必须把自己挂上,这样的话领导就坐享其成了。如此多的弊端让很多老师感到心寒,因此决定放弃评定职称。

总之,现今的教师职称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内涵,副作用很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们要求工资与职称脱钩或者取消教师职称的主要原因。


一二三四向前进


笔者发现,现在放弃评职称的教师特别多,几乎成了一种普通现象。其中有年青教师,也有年龄大的教师,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教师。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评职称大难了,太折磨人了。先说乱七八糟的条件,论文,证书,学历,教龄,科研成果,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还有指标限制,辛苦达到了条件,一个单位部门,每年给你一个指标,几个,十几个老师去争,融洽的同事关系伤害了。职称还没评上,友谊没有了。

其次,评职称太黑了,里面的水太深。职称指标,因为少而紧俏,多为领导把持。和领导关系不好,根本就没有你的份。还有一种现象叫要指标。某个教师,如果能量够大,可以从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给自己单位要一个晋级指标,谁要的就给定谁!


再次,评职称成为领导拿压下属教师的工具。领导说,这事,要这样做,谁不这样,不能参加职称评定。那事,按我说的,没有理由,不做,不准参加职称评定。比如,开会,教案,加班,培训,少一样,领导不高兴,职称不能评。

教师,做为中小知识分子,许多人骨子里有一点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结,鄙视一些人的胡作非为,更不愿为权贵所拘束,所以,索性放弃职称,放弃评职评级的机会。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和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初衷不相符,严重挫伤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上的教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教师怨声载道。


如何改变,笔者有两个方法,择一职称之病可治:

第一种,职称和工资不再挂钩。让职称和工资无关。

第二种,取消职称。

同意,请举手!


小桔灯


三个字,没意思。一个正常人是不愿意那样做的。为什么?我来告诉你吧!

一,论文。一般来说,叫一个一线老师写论文,你觉得这现实吗?论文有那么容易写吗?答案是没。可是,你一定要有论文,怎么办?网上下载?还是找人代写?铁骨铮铮的你愿意吗?

二,电脑。考过电脑的人都知道,里面的东西太细了,太难了,上了年纪的老师除了放弃,别无选择。怎么办?叫人帮忙?你愿意吗?

三,英语。我敢说,职称考试的英语题目,除非英语老师,别的科目老师想要通过,连门儿都没有啊!怎么办?叫人代替?风险大啊!

总之,如果不为三斗米折腰,那就算了吧!





hi123


职称问题,近年来问题越发凸显,一些老师怨声载道,甚至有地方发生过为了评职称,教师和校长公然互怼的现象。要知道,当年制定职称政策,其目的是对职业技术水平高、能力强、成就大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褒奖,而现在,随着时代发的发展,竟然成为了备受教师诟病的症结,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鸡肋!其原因何在呢?

下面,三水三心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是教师为什么在乎职称,二是为什么有些教师不能评上职称,三是为什么有些老师不愿意评职称,四是如何破解当前的职称困局。

一、教师为什么会在乎职称呢?

1.职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追求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天花板效应”,意及人的发展,遇到了最高层级,无法再向上发展了。教师这个职业,不外乎两条路,一条走专业技术发展之路,成为教育专家。要想成为教育专家,职称就会成为一个坎。我很熟悉的一个教育专家,四川宣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授级中学教师”,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条路,就是走上管理的道路,成为学校管理的专家,做校长。但事实上,一个学校校长就那么一两个、两三个,大多数教师,终其一生,还是普通教师。

所以,职称,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一个终极追求。

2.职称,还有一定的利益因素

教师的收入状况,普遍不高,而职称,会导致每个月几百元的差距。比如,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在我所在的地区,每年的差距近万元——这对于本来收入就不高的教师群体来说,无疑是有巨大诱惑力的。

或许有人说,作为教师。岂能在乎那一点利益?话是没错,但教师首先是人啊,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呢?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哪一样不需要钱呢?有些专家,动不动就是过“幸福的教育生活”——每天的日子捉襟见肘,“口袋比脸还干净”,何来幸福可言?

二、为什么很多教师评不上职称呢?

既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应该在乎职称,那为何很多老师中其一生都评不上职称呢?这中间原因多多,既有职称评定本身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1.职称评定的条件严格

现行的职称评定,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任教时间,班主任经历,学术论文(或者专著),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等等,还有的地方规定,必须要有支教经历,这样一来,在硬性条件上,很多人都被刷下来了——不符合条件啊!

2.职称评定的名额限制

因为职称与收入挂钩,绝大多数地方都实行比例限制,比如我所在的区域,高级教师评定的比例不超过25%,聘的比例不超过15%。你想,符合条件的再多,名额有限制,你也没机会吧!我在中学的时候,刚达到教龄的限制,就有资格评高级,结果,就有老教师说,年纪轻轻的,应该谦让。于是,一谦让,就是差不多十年——没有名额了!

3.职称评聘过程中的其他因素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评价指标都比较模糊,比如“熟练掌握”“比较丰富”“比较突出”,没有量化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滋生一些问题。一些老师对职称成见颇深——基本上都是认为在职称评聘过程中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4.教师个人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教师成天说支撑不公平,呼吁要“按劳分配”,但事实上,总有一些教师,不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说句不客气的话,工作很多年,连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说明什么问题?也有老师,嫌班主任工作有苦又累,不愿意做班主任,等到评职称需要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时候,才傻了眼!

三、有没有不在乎职称问题的老师呢?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的——教师群体那么大,产生各种稀奇古怪想法,也不足为奇。三水三心工作近20年,就见过一些(虽然是个别)对职称毫不在意的老师:

1.家庭条件优越的老师

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老师,客观存在。我所在区域,就有一名老师,工作几十年,都是初级,但他教书非常认真,每天都早早到学校,还义务给学生补课——15年前,他已经开上奔驰了。

他经常给我们说“我享受教书的过程,享受跟学生在一起的快乐”,你看,这样的教育,不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吗?

2.什么都不在意的佛系教师

不知从何时开始,“佛系”成了流行语。在教师群体中,也有个别的“佛系教师”,看淡一切,不争不抢,不强求,一切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见过一名典型的“佛系教师”,准时上下班,准时进教室,准时出教室,该交什么绝不落下。近50岁了,他还是初级职称!

3.被现实击破梦想的老师

还有些教师,多年努力寻求,但无果而终,最后成为了“无问津者”,再也不关心了——明知不可以,何必强求呢?我原来单位有一名教师就是这样,参加了3次高级教师评定,都被刷下来,现在,他再也不参加了——“哀莫大于心死”,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

四、如何破解当前的职称困局呢?

我以为,采取双轨制的方式,或许可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双轨制,就是一部分教师实行职称评聘,走职称工资的道路,一部分教师走按工作量定岗来核定收入的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1.给教师一个选择的机会。以区域为单位,经过教师的讨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两种工资发放办法,在基本工资不变的前提下,将所有的绩效工资,纳入总的盘子里,一种是原来的职称体系发放,一种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来发放。教师可以选择,一旦选择,至少保持3-6年(一个学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这样一来,职称高的教师,可以选择走职称的路(当然,也可以不选择),而职称低的教师,可以选择走工作量的路。

这是你做出的选择,你就不能怨谁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2.给教师一个竞争的机会。现在,存在一些高职称的教师,一旦评上了职称,就以各种理由,不愿意多上课,甚至有的人干脆做起了各种教学辅助工作,脱离教学一线。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职称设置比例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让所有的老师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或许可以激发教师的第二个春天!

最后,特别提醒一点,教育不是试验田,任何改革都要慎重。针对教育的改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慎之又慎,因为,教育牵涉面广,更重要的是,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孩子,孩子的人生阶段是不可逆转的——经济改革失败了,明年再来;教育改革失败了,孩子明年有来吗?即使是针对教师的改革,也要慎重,教师每一天面对的是孩子,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啊!


三水三心



看到职称两个字,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的一个同事。她的职称是教书30多年过后才评的,评了后差不多两年就退休了。本来他也不打算去申请职称,但是后来还是决定去努力争取。

老师为什么会努力争取职称呢?

1、职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老师工作的一个肯定。

就像我是前面举的那个例子。那位同事工龄30多年才去争取职称。她亲口告诉我说:“我不是在乎一个月那几百元钱,而是觉得教了一辈子书,连职称都没评上,别人会觉得我真的是不会教书。”的确,老师一辈子的付出也是需要肯定的,职称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老师的付出。

2、经济效益。

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养家糊口。评了职称和没评职称,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一个月要多三四百元。三四百一年就是四五千。还不说调资的时候也会存在差距。这对老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所以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很在意职称的。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现在的职称越来越难以评定。

1、竞争太过激烈。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每年的职称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一到评定职称,很多时候都会弄得人特别紧张。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一个评定细则,从老师出勤、教学业绩、教研等诸多方面进行评定,有的还会民意测评。要在评定中脱颖而出,必须得很早就做准备。城里学校还要考英语和计算机,这就让职称的评定越来越难。

2、指标太少。

毫无疑问,这是职称难以评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学校从外校调入很多高级职称老师,导致高级职称的比例大大提高,结果是连续几年都没有职称指标。符合条件的老师越来越多,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3、职称存在不确定性。

我有一个朋友,本来可以提前一年评职称,但是她一个同事却有一些特殊情况。于是把职称指标让给了她的同事。

当然,还有的学校存在领导要给某个老师评定,让可以评职的老师却一再耽搁。

不说人家只说我自己,也是出来工作20年才评上职称。因为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提到这里,我就在想,职称是不是可以改一改呢?可否像有的行业,一到年限就可以自动评职称?至少不要让老师在无望的等待中度过。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是一线教师,来说说身边那些放弃职称的人的情况。

我有一个同事与我同龄,各种条件总是差,今年差这个,明年差那个。按照工龄教龄学历,95年可以中级申报,但差了一点班主任工作经历。第二年赶快做班主任。等到这个条件符合了,结果第二年差一篇经验总结文章。赶快弄文章。然后又差普通话级别证书。再考普通话。等到这个到手,又发现高中需要本科学历,于是进修学历。等到三年后拿到本科,又要求计算机、外语……他就每年疲于奔命忙材料,结果越忙越不行,因为和他竞争的换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后起之秀拎出来的材料一大堆,后来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内容。这个同事后来干脆放弃职评了,至今仍是初级。

其实我这个同事当初要是随大流,跟着我们一起行动,不会落到今天的结局。比如普通话证书,我们学校曾经集体考普通话,还免费培训,可他就是不考,说我上课学生又不是听不懂。学历也是,人家大专学历的都开始进修本科,他说自己大专学历够吃够用了。这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造成的结局。

那些吐槽职称靠各种关系与金钱的,心理未免变态。关系与金钱固然能起一点作用,但再多的钱再硬的关系,条件有一个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扬州微笑的草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的级别越高,岗位设置的层次越靠前,教师的工资收入越丰厚。在我们这边,正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工资收入上相差两倍以上毫无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忍痛放弃评职评级。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吗?非也!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评职称的路上,我蹉跎了十年光阴却毫无寸进。到现在为止,我距离评上中级职称还差“0.01公分”。这“0.01公分”的“结界”如何打破?就目前来讲基本上是无解的。原因很简单,在很多地区,评上中级职称是有名额限制的。在我们上头,还有一些油腻中年教师已经评上中级职称了,而还没聘上(十几年前在评职称方面流行的是“评聘分开”原则)。这些老师还没能聘上中级职称,我们这下一批人就只能耐心观望。只有等到那些聘上中级职称的老教师退休得差不多的时候,那些“追加”对象职称上去了,我们才有一丝晋级中级职称的可能。

当前,那些已评未聘的“半中级教师”可以说是很多学校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在我们地区,职称评聘方面独具特色——已评未聘的中级教师,如果教学业绩突出,考核分靠前,就有被“追加”一年享受中级职称工资的权益。说到“追加”,很多老师都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被“追加”荣誉的人一般是作古的英雄人物,而被“追加”职称工资的教师……当然,这个“追加”是一年“追”一次,要是你哪一年在考核分上掉链子,就不再成为被“追加”的对象。

这些被“追加”的教师,并非一个学校的主流,而中级职称评都还还没评上的教师,在一个学校当中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一个学校16个老师,有四分之一的老师和我一样,连续10年时间没能评上中级职称。在我们地区,欲要评中级职称得参加全省统一的考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但这样的考试就算考过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马上评上中级职称,你还要等到有中级职称的“职数”下放到你头上之后才行。如果你们地区的中级职称每年都是“零职数”的话,就算你“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一直满分、年度量化考核一直满分也无济于事。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农村,真正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教师除了“追加”对象,其他的几乎寥寥无几。在长年没有中级职称“职数”的情况下,还没评上职称的老师,教育教学的热情正逐渐被浇灭;而评上中级职称的老师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就算他们的教学业绩极其糟糕,其工资收入也会秒杀一大片低职称的教师。所以,在我们学校,别说年纪大了的老教师,就是年轻的教师都暮气沉沉,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无论自己再拼命也无济于事,何不省点力气?

而那些还没评上职称的老教师,则很干脆地掐断所有晋升职称的念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让他们写出高质量的职称论文无异于一种折磨。况且,就算是他们搞出相应的论文来,其中蕴含的“水份”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我们农村,很多老教师连电脑都不会用,你如何让他制作课件并颤颤巍巍走上讲台开一节公开课?你如何让他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老师放弃职称评审,并非自愿,而是被迫无奈。如果你是教师,你同意取消职称评聘吗?


微雨润苗


确实许多教师放弃了追求职称。

大多数是因为学校名额有限,想得到极其不容易,不是仅仅凭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我们单位不属于教育部门,名额没问题,我各方面条件基本都满足,所以前年我申报了高级职称。

准备材料辛苦是应该的,但是申报之路绝对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因为单位不归教委管,申报之路困难重重:

1、继续教育证件章盖的不全,县城职教中心、人社局补盖,市里跑了两趟。一次工作人员说不缺章,返回,回到县里审查还是缺章,又一次专程去市里盖章,幸运的是这次遇到另一个工作人员,几分钟就完成了。

2、教委不给我们单位进行职称过渡,跑了无数次。

3、需要教育部门盖章就必须找到我们当地教育部门的最高领导。

艰难险阻终于过来了,结果被支教问题卡住:高级职称必须有支教经历,而我们单位没有这项工作安排!

折腾了一圈,卡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上,只好放弃了职称评审。




妈咪老师


我也谈谈此话题。

如果有老师放弃评职称,一般是快到退休年龄了,而名额很少,所以静等花不开。还有种情况也不叫放弃,是漫漫人生路,自己手中证件少,名额又不多,也只能等了。

有机会都想评职称的。



我工作6年,经过努力工作,获得了比较多的荣誉证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绩奖,模范班主任,模范备课组长,公开课,示范课,典型发言,终于评上中一。当时试行评聘分开,经过多轮比赛,我胜出,聘上了。但是又过了一年才和原来没聘上的一起套了工资。


又过了5年,中级任职期满,又重新获得了这些证件,评上了中学高级。但是到了2011年才聘呀,悲催呀。聘书聘到了2007年。但是工资要从2012年才套呀,以前的还不给补了。2011年到卡工资2400。很低了。但是不能影响工作,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成绩一直斐然。现在到卡6500。



快50了,一直满工作量,努力工作。深受老师同学们好评。

我觉得呢,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好好后工作,多培养些大学生,多培养人才,多做点贡献,多获得些证件证书荣誉,在同等情况下,评职称就快些。

我和老婆同龄,她在小学,名额少,现在才中级。也没觉得心里难受。我们不能改变就接受吧。


你们觉得呢?


北斗导航


如果对外人说教师放弃职评级,别人一定认为这位教师为傻子,可是现实中屡见不鲜。


因为工作分工,我分管过七年学校职称工作。我们学校一位张老师,第一次无荣誉证书打下来了,第二次因为没有省级论文又申报没成功,第三次出了新标准,职称申报必须有计算机合格证。张老师说,我年过五十不可能拿着计算机合格证了。以后几年,一直不再申报,直到去年,职称改革,不再需要计算机合格证,他才申报成功,今年五月他就要退休了。实在有幸。

前些日子,与一位老师交谈,说及职称,一口长叹,不指望了也晋不上了。我们学校排队排到二百多名了,退休之前是挨不上号了。

去年,我校一名教师晋职称,准备课堂录像,准备论文,准备备课本,填表。忙得三天没睡觉,最后几天,又来了新指示:全部上报电子档案。这位老师,不幸降临,还是没晋上。直说,我每年专业技术考核,职称考核都优秀,为什么还让我准备这么多材料,晋个职称就这么难!仰天长叹!并决定不再改评选办法,将决不再晋职称,直接放弃!

哎,职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