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披上環保外衣的以舊換新,會是新的一種流量轉化嗎?

6月1日,廣州國美開啟為期20天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率先啟動門店、社區、小程序等多渠道回收換新行動,在各大銷售平臺年中618大促商機下走出第一步。隨著服務站的升級,新品銷售和增值服務的結合成為必然,國美、蘇寧、京東開始重視更多附加服務和客戶體驗,進而拉動新品銷售,成為新的流量轉化。

披上環保外衣的以舊換新,會是新的一種流量轉化嗎?

生產和銷售企業,回收責任刻不容緩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週期的制度。2016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到2020年,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相關政策體系初步形成,產品生態設計取得重大進展,重點品種的廢棄產品規範回收與循環利用率平均達到40%。而制度的真正落實,除生產企業外,還應包括銷售企業、回收企業、拆解處置企業等產業鏈的所有參與者。

銷售企業做回收有先天優勢。以正向銷售為起點,具有客戶信息及產品使用週期的大數據,可進行客戶服務和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及回收規劃。以家電10年使用上限為例,2008-2009年以舊換新補貼電器已經到了新一輪的淘汰週期,2018-2019年又是一輪以舊換新的開始。

回收服務專業化,做專做實

以舊換新,老生常談的套路。通知中要求,生產企業可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託回收等模式,對產品進行規範回收利用。現實中,生產和銷售企業往往受回收渠道自建成本高、回收效率低,新增回收業務管理成本增高,倉儲管理壓力等多因素影響,自行開展回收並不多,更多的順應潮流,與專業回收公司或第三方服務平臺合作,委託或聯合回收。

披上環保外衣的以舊換新,會是新的一種流量轉化嗎?

想要回收與銷售完美鏈接起來,筆者認為,需要專業的服務和規範的操作標準,深耕回收專業化路線。將回收做實,做專,給消費者環保體驗,為生產、銷售企業帶來品牌傳播效應和業績拉動效應。以國美、蘇寧為例,在全國範圍內選擇資質合格、回收服務品質過硬、專業及時高效的回收團隊來共同完成回收動作。比如,其合作的回收服務商愛博綠,以其成熟的回收體系,上門回收的業務能力和回收服務處置正規化、規範化贏得了眾多客戶的肯定,進而為國美、蘇寧帶來了更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及銷售轉化。

回收的新意義:回收與銷售的流量轉化

常規來講,以舊換新,重在“換新”上,就是為了解決客戶新機舊機交替的難題,瞭解客戶的深層次需求,購新機,賣舊機,還能抵扣部分貨款的促銷手段和增加客戶黏度的增值服務。這一服務亮點,不僅能帶來銷售高潮,更能綁定客戶,為其輸出全方位的其他便民增值服務,進而在各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佔領用戶優勢,打出有特色的服務站。

披上環保外衣的以舊換新,會是新的一種流量轉化嗎?

從另一角度來講,以舊換新,可以重在“收舊”上,即在回收過程中產生新機採購的需求,而作為回收商可利用此服務進行品牌推廣及產品推介,進而拉動銷售。這一回收帶動銷售的模式,賦予了回收更多的可能性,也賦予了新品銷售的另一條流量入口。據愛博綠CEO唐百通介紹,“現如今,新品銷售的渠道、流量趨於飽和,增速較慢,在這種態勢下,不妨嘗試收舊這個突破口,尋求新的推廣方式,為新品銷售帶來一點驚喜,而愛博綠收收已經開始以舊換新的新思路探索與運作”。唐百通表示,收舊不會造成現有銷售渠道的震動和改變,相反,它可能會開闢出新品銷售的另一種可能,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