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鼻炎為何難治?應該怎樣治?——論鼻炎的病機和治療

鼻窒(小兒鼻炎)

【定義】鼻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發生炎症。中醫謂鼻窒。“窒,塞也”言其鼻塞不通,其鼻塞具有交替性、長期性和間歇性等特點,同時伴有流涕不止。

【病位】鼻、肺

【病勢】塞而不通,多為實證。

【病性】寒熱均可

【病因】先天鼻發育不良,鼻中隔偏歪。外感風邪。溫差、溼度變化太大。空氣質量差。

【病機】感受風邪,粘膜發炎,鼻竅窒塞

【理論依據】

一、中醫

1.鼻為肺之門戶

鼻位於面部正中,鼻樑高聳,為五官之中心。鼻內連肺,外與自然界相通,為呼吸道之始。經雲“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鼻為肺之門戶。肺主氣,司呼吸。呼吸之氣由鼻部入門,才能內達肺臟。外界氣體的性質、溫度、溼度、氣味等最先是被鼻所感知的。自然界風寒暑溼燥火六淫氣候變化,霧霾、粉塵、花粉、皮毛等等也是最先犯及鼻的。所有這些均為致病因子,即外邪。外邪從外而入,作用於發育不完善的小兒鼻腔,閉鬱肺氣,肺氣不宣,從而引發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鼻窒症狀。也只有通過流涕、噴嚏和咳嗽,小兒才能自潔門戶,保持肺的清肅。

2.鼻通於腦

著名醫家王清任說“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

鼻位於頭面,為五官之一,五官為天人合一的通路。鼻主管嗅覺。氣味本存在於自然界,人要獲得氣味,必由於鼻之嗅,腦之感應。

所以,長期鼻炎,常常影響患兒的嗅覺。

3.涕痰同性,流涕即是排痰

涕從鼻出,痰自口吐。一為肺排濁,一位脾胃排濁。

口鼻口鼻,有口有鼻,口之與鼻,本身相通。

小兒其與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小兒不會吐痰。

當外邪侵入,霧霾滿天,鼻竅被蒙,裹拮釀成痰濁。五志化火,火性上炎,薰灼鼻竅,煉液成痰。飲食所傷,脾失健運,水溼化生痰濁。由於肺為貯痰之器,而鼻是肺的門戶。小兒不會吐痰,但痰濁客觀存在。痰濁必須排出,否則就不是鼻窒,而是整個人體窒息了。因此,鼻窒之流涕本身是人類的保護性反應,是小兒排出每天都會產生的痰的過程,是小兒自潔鼻腔與肺系的過程。這對於尚未具備吐痰機制和能力的小兒來說尤為重要。順便說一句,不僅流涕在排痰,小兒的很多嘔吐也在排痰。因為嘔吐反射同吮吸一樣是小兒與生俱來的。

可見,鼻炎的症狀是因為外邪的侵入和痰濁壅塞所引起的。

二、西醫

1.小兒鼻的解剖生理特點。

鼻由外鼻、鼻腔、鼻竇三部分構成,具有呼吸、嗅覺、共鳴及反射機能。鼻為呼吸道之始,有調節空氣溫度、溼度,濾過和清潔作用。正鼻腔廣佈粘膜,血管豐富,舒縮靈敏,每日約釋放70卡熱能,使吸入空氣保持在30°C~33°C。粘膜腺體分泌液體,以溼潤氣道,滋養纖毛,維持溼度。前庭鼻毛能過濾掉粗大異物和粉塵,未被阻擋的霧霾、病菌等細小顆粒會被粘膜吸附,並被粘液中的溶菌酶溶解殺滅,形成鼻涕或痰液排出。各種氣味被吸入到鼻腔嗅溝處,溶解於分泌液中,刺激嗅細胞產生嗅覺。支配鼻的神經主要是嗅神經。

小兒上頜骨和顱骨發育不全,鼻和鼻腔相對短小,後鼻道狹窄,4歲前無下鼻道。鼻腔內鼻毛稀少(新生兒幾乎無鼻毛),鼻腔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相對成人豐富,鼻粘膜下層缺乏海綿組織(血管網),故嬰兒很少鼻出血。小兒鼻竇不發達,蝶竇生後即存在,3~5歲後方有生理功能。上頜竇2歲時出現,至12歲發育充分。額竇6歲左右成熟。

鼻與耳通過位於鼻咽部側壁的咽鼓管(下鼻甲後端約1到1.5釐米處)相連。小兒咽鼓管短而寬,且呈水平位。下鼻甲腫脹或者肥厚時常常壓迫咽鼓管引起鼻塞、聲嗡,或耳鳴、耳內感染和聽力下降等。鼻與口腔通過後鼻孔處直接與口腔相通,鼻塞壅堵時,鼻道不通,於是大量分泌物從口中排出。鼻與眼通過鼻淚管相通。小兒鼻淚管較短,開口部瓣膜發育不全,鼻炎時常常引起眼部感染。

2.鼻炎炎症的過程

鼻炎仍然是一種炎症。不過特發於鼻部而已。

一般炎症分為變質、滲出和增生三個階段。

鼻炎第一期—變質期,為外邪侵入人體,損傷局部粘膜、血管和基底部。局部紅(充血)、腫、熱、痛。表現為突然發病,鼻部不適,鼻腔堵塞,頭痛頭昏等。第二期為滲出期,此時人體免疫功能調動起來,鼻腔粘膜廣泛性充血,滲出和水腫。因為滲出,流出大量清涕,以排出邪氣和損傷因子。因為腫脹,鼻腔狹窄,鼻塞聲重,通氣困難。後期為增生期,是人體自我修復過程。表現為充血減輕,腫脹緩解,鼻涕變得黃濁,逐漸減少,鼻道復通暢。

3.鼻炎的分類

(1)急慢性鼻炎 根據病程長短,鼻炎分為急性和慢性鼻炎。急慢性的區分在於時間長短。目前醫學上將其確定為10天左右。

也可依據症狀進行區分。如果流清涕較多,鼻腔嚴重堵塞,粘膜紅赤腫脹,則屬於急性期病理改變。慢性則時間很長,充血腫脹不嚴重,流涕較少,但晚上或不良空氣與溫差刺激時發生鼻塞流涕。

(2)根據其病理過程分為:過敏性、肥大性和萎縮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在溫差大,或空氣質量差時(常常在早晨)出現一過性流涕、噴嚏、咳嗽、頭痛等類似感冒症狀。但經常發作,甚至天天如此。

肥大性鼻炎表現為鼻塞嚴重,鼻部通氣困難,常常張口呼吸,因張口呼吸而刺激咽喉出現咳嗽,鼻部脹痛,鼻腔堵塞嚴重。症狀長期存在。檢查發現鼻甲肥大,充血腫脹明顯,也包括鼻中膈偏歪。

萎縮性鼻炎見於鼻炎後期,以鼻塞日久、鼻乾燥、鼻癢、嗅覺減退、頭昏、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為特徵。

一、原理

1.宣肺祛邪以治本。

2.通竅以緩急。

3.化痰以消除症狀。

二、治法

1.中藥:蒼耳、辛荑、鵝不食草(治鼻炎驗方)、白芷、川芎(祛風通竅,排毒排膿)、薄荷、荊芥(輕揚宣肺,芳香通竅、增進嗅覺)、膽星、蘇葉、陳皮(化痰通竅)、黃芩、桑皮(清肅肺金)

2.小兒推拿:拿揉風池、風府(升提氣機,祛風散邪,通竅)、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掐揉耳背高骨頭面四大手法(疏風解表,調和陰陽)、雙點門(通督通竅)、點迎香與鼻通、振按攢竹(局部活血、化濁、通竅)、扳鼻樑(整復兒童鼻中隔偏歪)、叩額竇(排痰排濁)、肺俞操作令熱(宣肺,清肅肺金)、擦鼻旁、擦風池風府令熱(預防感冒,增強體質,收式)。

【注意事項】

1.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2.鼻部手法可自我保健,天天操作。

3.忌食過敏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