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故宮匾額上面印章印位置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字體我們看不懂?

去過故宮遊玩的朋友都清楚,偌大的紫禁城有許多殿,大殿正門上掛著不同的牌匾,細看,牌匾上面鈐印,即印章印,位置是有區別的,而且文字似乎不為我們熟識的字體,那麼這些匾額上面鈐印,又有哪些奧妙?疑問到底寫的什麼字?

故宮匾額上面印章印位置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字體我們看不懂?

說道印章印,不得不說印章

我國印章的最初產生時間,現無具體說法,從印章的起源——“以泥封物”,可以得出,是作為一種信用的憑證,表明所屬者對加蓋印章之物的擁有權、使用權或認可。早期的印章無多大區別,一直到秦始皇時期,印章的名稱及製作材料才發生變化,秦始皇印章專用“璽”,區別與他人的“印”或者“章”,今天我們看到的鈐印幾乎是方正的樣式,就是從秦開始,秦以後歷朝歷代,印章亦有不少轉變,稱法上,乃至實用意義演變為篆刻藝術,變成一種身份,名字的符號。

故宮匾額上面印章印位置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字體我們看不懂?

印章的位置

故宮為明清時代的建築,今天我們看到的故宮匾額上鈐印,為清時題署,清朝印章只有皇帝的印章稱為“璽”或“寶”,不同等級身份的人的的印章有不同的叫法,如欽差大臣稱“關防”,私人叫“圖章”……

如————圖片,居於正中頂部,這是皇帝題署的鈐印,表示至高無上,也有例外,如在寺院匾額題署,則居於左上頂部,空出正中頂部表示對佛的敬重。

一般人的題署位置,多在匾額的左下角,亦有自謙,題署在傳統意義上最卑微的右下角位置。

清有一整套印章制度,約束於封建等級制度,印章的稱號、鈐印的位置要絕對嚴格遵守,不可逾越,否則被視為以下犯上。

故宮匾額上面印章印位置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字體我們看不懂?

鈐印的文字

鈐印上的文字,為什麼我們普通人大都看不懂?

印章的篆刻文字大抵為兩種“大篆”、“小篆”,這兩種字體特有的結構,在方正固定的印章上面,更有藝術觀賞性,和諧,流暢、均勻……

僅從種字體的方面講,“大篆”、“小篆”是2000多年的一種古文字,現代普通人想容易看懂,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事,何況印章作為一種表明名字,身份的憑證,防止他人摹仿偽造,篆刻的文字經過進一步加工,變異字體原本的形式,所以更加難於辨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