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匾牌,又稱匾額。是集書寫、雕刻、彩繪為一體,並適合在名山勝景、殿堂樓閣、庭院門亭懸掛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字獨有的表現方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彙集了一大批以書法、美術和思想內涵為一體的藝術佳作。

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1439年),從左至右,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建築組成。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而文廟桂籍殿前廊簷下集中懸掛著上起清康熙34年(1695),下迄1939年期間,不同時期的44塊匾牌,300多年來保存完好,其數量多而懸掛集中,堪稱武威文廟一絕。這些匾牌,盡是文章能手、書法大家、繪畫巧匠、雕刻名家匠心獨運的傑作。其匾文,用典絕妙,寓意深刻,富有啟迪性。這些匾額不但反映了特定的時代風貌,而且更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書城不夜”、“聚精揚紀”被收入百塊中華名匾之列。而“學宗衍聖”、“炳呈鬥上” 兩塊匾額其製作工藝堪稱中華匾額之大成。尤為讚歎的是它集木雕工藝為一身,無論是陰陽雕、平雕、浮雕、線雕、鏤雕,層層疊疊,書畫而一體。在九龍映襯下的學宗衍聖四個大字金光燦爛,美輪美奐。彰顯了武威文廟桂籍殿的神奇與尊崇,是中華匾額藝術難得的珍品。

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武威文廟一絕——匾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