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裡,關巧紅的原型是民國時期的奇女子施劍翹。前幾年已經證實姜文準備拍施劍翹的傳記電影。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的原型,也有施劍翹的影子。

姜文威猛,王家衛迷幻。一個嬴弱的小女子,如何讓兩個名導如此執著?恐怕是看到了柔弱裡生出的剛毅,令人敬畏。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施劍翹替父報仇。施劍翹這等俠義女子,幾千年裡,也寥寥無幾。

人凡有了執念,便會滿心滿懷地,去努力。拼盡全身的力氣也在所不惜。施劍翹為父報仇的執念就是如此。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一、 立志報仇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她父親施從濱在軍閥混戰中,被孫傳芳俘獲。要說,失去了戰鬥能力的俘虜,無異於一個平民百姓。優待俘虜是整個殘忍戰爭里人道的行為。然而,出於警示的目的,又有軍閥本性,殺人如麻的孫傳芳,不聽下屬優待俘虜的忠告,也不顧同僚張宗昌的求情,對施從濱梟首並暴屍示眾三日。

得知消息,施從濱二十歲的女兒施谷蘭,悲憤交加,不能釋懷。她道:“如果父親戰死沙場,她雖會悲傷,但不會憤怒,父親是軍人,戰死沙場是他必得的命運,也是一個軍人的光榮。被俘已是不幸,被殺更是不仁之舉。”一個小女子尚能明白的道理,如何,一個江湖軍人卻不能明白?道義何在?天理何在?亂世裡,已經無理可講。但是那個儈子手 “孫傳芳”,再也不能從她的心底裡抹去。

在施谷蘭眼裡,父親戎馬半生,立志結束軍閥混戰,保一方百姓平安,是一個一等一的英雄。英雄令人敬仰。英雄不在,她要替英雄報仇!

施谷蘭雖出身軍人之家,也得了不一般的父愛。這父愛裡即有國家、民族危亡的責任,也有家之情義,舐犢的厚愛。

一個在愛裡成長起來的女子,對於愛的失去,必是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種痛苦,不到復了仇,不到手刃仇敵,不能甘心。

在國恨,家仇的雙重的情感之下,這個二十歲的柔弱女子,從此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一顆種子,不破土而出,總是不屈。而一旦破土,勢必瘋狂生長。

施谷蘭的一腔熱血沸騰十個年頭。

人若是有了目標,無論如何,放手去搏,終會搏得想要的結果。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二、 困難重重

報仇,談何容易?對一個女子來說,更是如此。

她先是寄希望於堂兄施中誠。施中誠官至煙臺警備司令要職。施中誠反覆多次勸阻施劍翹放棄復仇計劃。施谷蘭因此與他斷絕來往多年。報仇一事只得另想辦法。

施谷蘭不顧“同姓不婚”的禁忌,嫁給了同鄉,同姓的施靖公。因為施靖公願意替她報父仇。施靖公娶了施谷蘭後,平步青雲,官至閻錫山部旅長。至於報仇的計劃,施谷蘭且說,他且敷衍。這其間,施谷蘭生了兩個兒子。

十年後,施谷蘭再一次提及此事被拒後,二話不說,帶著兩個兒子,離開。此後經年,施靖公多次找她,求她,她都不願意回頭。所以,男人當引以為戒,不要敷衍,不要承諾,不要傷害一個女人。女人若是決絕,便真的會離開,再也不回來。

施靖公再次令施劍翹失望。

“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寫下此詩後,施谷蘭改名施劍翹,並把兩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改為 “僉刃”和“羽堯”,合起來就是“劍翹”, 報仇一事,矢志不移。

施劍翹也終於明白一個道理:把希望寄託到別人身上,終究不切實際。人只能靠自己。唯有自己,是自己的支撐,也唯有自己,是自己的後臺,自己要復仇,必須自己動手。男兒當自強,女子當自立。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三、 機會,會晚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刺殺事件,困難重重,機會渺茫,孤單無力,歲月漫長。但施劍翹沒有放棄。她放開又臭又長的裹腳布,每日苦練槍法。她時刻準備著劍出鞘,槍出膛。她沒見過孫傳芳,又多方打聽,在心裡描摹他的樣子,探聽孫的行蹤,為自己的復仇做著詳盡的計劃。

施劍翹時時刻刻,精心細緻地準備著。

機會,會晚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1935年9月17日 ,天津居士林佛堂裡,孫傳芳一心向佛。行刺那日微雨濛濛,寒意在細雨裡漸濃。

一聲槍響,再補兩槍。

於驚慌失措的人群裡,施劍翹高亢疾呼,表明槍殺原由,她並不逃走,把準備好的自首書散向眾人。她鎮定地等待最終時刻的到來。

壯懷激烈的人,做起事來果敢有力。她既不推脫,又敢作敢當,大有魏晉君子之風。

這個舉動,細細想來,是周密計劃裡的一部分。施劍翹完成了生命裡的一項壯舉,她心願已了。她是心滿意足的。上報了父親的養育之恩,下庇護了整個家族,又不禍及無辜。

整個刺殺事件,一日之間,傳遍街巷。輿論譁然。

願我們都如施劍翹般果敢有力。做自己,讓一干人等景仰。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四、 不敢犧牲因有母,從今奮鬥為中華

施劍翹沒有被處以極刑。七個月後,她被釋放。施劍翹詩云:“不敢犧牲因有母,從今奮鬥為中華”往後餘生,她便在“為中華”的路上奮進。她以一已之力,為革命募捐三架飛機,親手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戰場上去。救濟遺孤,策反國民黨高級將領。

一腔血,總是炙熱。施劍翹眾多的事蹟,在威猛刺殺之後,再次閃耀。

一個弱小的人,一個有力量的人,一個女子,堪比男兒。

孫傳芳在中槍後,艱難地跪立,虔誠拜佛,泰然而逝。並不痛苦。佛不能救人,但能渡人。

於佛堂前的刺殺,或許有理,有據,卻依然恐怖和詭異。歷史定格在那一刻,並永不抹去。

施劍翹時刻回想那個畫面,情和義,對和錯,生和死,大義與小節,好人與壞人,到底什麼才是人之本性?如何,才能夠從現實的疾苦,走向虛無的極樂?

十年後,施劍翹留詩一首:四十年來一夢長,犧牲自我為誰忙,醒時頓覺佛緣近,心即菩提萬丈光。赫然回首,她參透生命的重重,從此走進了佛堂,皈依佛門。

一個傳奇威猛的奇女子,從此,心明如燈,心靜如水。

這些都是後話了。

民國第一威猛女刺客——施劍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