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桃花灼灼,綴滿枝頭,一場與桃花的邂逅,醉了多少春紅。

那些詩人筆下的桃花,如今讀來依然讓人心醉不已。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在浩如煙海的桃花詩中,最出名的當屬崔護的那首《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這首詩成功入選《全唐詩》,尤其是最後兩句堪稱經典,耳熟能詳。

而比這首詩更美的的是背後的愛情故事,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有一位姑娘因這首詩而死,最後又復活,這個故事說起來是有點靈異,但也算是一段佳話。

這首詩的作者崔護,字殷公,唐代博陵人。

博陵崔氏在當時算是名門望族,王維的母親、寫下《黃鶴樓》的崔顥都是這個大家族的。

崔護文采風流,相貌英俊,平日裡埋頭苦讀,骨子裡有幾分清高孤傲。

有一年,崔護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不料名落孫山。

由於京城到老家的距離路程遙遠,不甘心的崔護便在長安找了個落腳之地,專心備考,期待來年高中。

仲春時節,百花盛開,苦讀的崔護決定出門踏春玩一玩。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一路柳絮紛飛,桃花灼灼,鶯啼蝶舞,崔護覺得這春天真的好美呀,不知不覺到了城南郊外。

他已經走得腿痠口渴,終於讓他看到一戶農家,掩映在一片桃花中。他便上前敲門,準備向主人家討杯水喝。

應門的是一位二八年華的少女,豔若桃李,顧盼神飛,崔護一看便怔住了。

而姑娘看到這麼個丰神俊朗的翩翩少年,也是心口小鹿亂撞。

想象一下,大概就是一見鍾情了。

古時“男女授受不親”,兩人同處一室已是十分不合規矩,即使郎情妾意,卻也只能“發乎情,止乎禮”。

所以崔護只好把這份感情藏在心中,默默的回去了。

第二年,又到了桃花紛飛的季節,崔護想起那個如桃花般豔麗的姑娘,便又來到了那戶農家。

桃花依舊迎風招展,大門卻已上鎖。可是那姑娘不在家,崔護很難過,在門上留下了那首詩,悵然而歸。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兩句是作者的追憶。

第一句“去年今日”說的是時間,“此門”則是地點,詩人記得如此清楚,可見那段往事給他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

第二句寫人,將“人面”和灼灼盛開的桃花相比較,春天的桃花是多麼地豔麗多姿,而在詩人的眼中,那位姑娘的面容卻能和桃花相映增色,由此可見詩人對姑娘的一片愛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依舊在風中凝情含笑,可是伊人卻不見芳蹤。

這一番對比,更突出了他“尋美不遇”的悵惘之情。

崔護懷著雀躍的心情慾重逢佳人,最後卻只看到了“依舊如初”的桃花,那桃花開得多豔麗,詩人的心情則有多失落。

後世文人也常常會引用這個典故,例如晏殊的“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表達的也是一種悵惘遺恨之情。

有些事情錯過了,還可以重來,但更多的錯過,卻成了一生的遺憾。

有時候我們也以為離別只是一時,沒想到相見如隔千山, 轉身便是萬年。

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一首桃花詩,成就一段“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你看過嗎?

據說那位姑娘和崔護離別後也是日思夜想,崔護再訪的那日正好出門。

回來後看到他留在門上的那首詩,深悔不已,鬱鬱寡歡,竟絕食數日而亡。

崔護聽聞後十分悲痛,請求一哭亡靈,也許是崔護的深情感動了上天,那姑娘居然悠悠醒來。

隨後崔護便迎娶了這位姑娘,一時傳為佳話。

可能這便是愛情的力量吧:可以讓人生,也能讓人死。

雖然這個故事看起來頗為荒誕不經,但也表現了古時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也許這也是它能千古流傳的原因吧。

只希望我們此生都能與愛人相遇,相守,永不錯過。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