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27年

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跨越

●從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到聚力“招大引強”,遂寧經開區一直追逐在產業發展道路上。

●數據顯示,通過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等,1992-2012年,遂寧經開區共引進項目806個,協議投資金額達499.44億元。

●27年間,創新已然成為遂寧經開區產業發展從“有”到“優”的不竭動力。截至目前,遂寧經開區擁有3個獨立科研機構和94個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專利擁有量累計達1043個。

●2018年底,經過改造升級,西山森林公園與九蓮洲溼地公園、柳岸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森林入城、城中擁綠,成為遂寧經開人觸手可及的現實。

●2018年,遂寧經開區三次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正式跨入“千億園區”俱樂部,實現了27年來從“零”到“千億”的華麗轉身。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四川廣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劉昌松 攝)


1116億元!2018年,國家級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次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正式跨入“千億園區”俱樂部,實現了27年來從“零”到“千億”的華麗轉身。

從1992年遂寧經開區成立,到2012年被正式批准為國家級經開區;從2006年第一家電子企業落戶,到如今近百家企業齊聚經開大地;從曾經的城市一隅到如今的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翻閱遂寧經開區27年的發展史,“千億園區”正是遂寧經開人一屆接著一屆幹、一任接著一任做,一以貫之謀發展的奮鬥結果。

在與新中國同行、與時代發展同步的道路上,遂寧經開區用27年時間,在1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書寫著一座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生態新城的跨越史。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遂寧經開區將更加堅定前行的步伐,用高質量發展描摹新時代藍圖。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景城一體的遂寧經開區 (劉昌松 攝)


從無到有 崛起一座產業新城

“產業興則園區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建區27年來,產業興區這一理念深入經開人的腦髓。從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到聚力“招大引強”,遂寧經開區一直追逐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

工業基礎薄弱是遂寧經開區建區之初面臨的困境。當時,全區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本土企業。遂寧經開區統一思想,做出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柱產業的決定。在西部大開發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下,遂寧經開區廣搭平臺、築巢引鳳,一個個好項目大項目隨之落地。

東風好借力,正是揚帆時。2006年,遂寧市首家電子企業落戶遂寧經開區。自此,遂寧經開區產業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路子越走越寬。數據顯示,通過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等,1992-2012年,遂寧經開區共引進項目806個,協議投資金額達499.44億元。

今年9月8日,聯愷照明全資子公司海德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新品發佈會,公佈10餘項新產品。作為最早一批落戶遂寧經開區的電子企業,紮根遂寧10餘年間,聯愷照明通過精準調整、轉型升級,在產品上實現了由單一的光源生產轉變為LED燈、家居照明、公共照明多種產品並駕齊驅,“朋友圈”遍及80餘個國家和地區。

從“無”到“有”,聯愷照明的一路成長正是遂寧經開區產業發展的最好見證。20餘年間,志超科技、英創力、廣義微電子等一批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扛起了遂寧經開區乃至全市電子產業的大旗。2018年,遂寧經開區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07億元,同比增長11%。

除了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食品飲料、紡織印染等產業也呈現出齊頭並進之勢,“1+3+2”現代綠色產業體系正在遂寧經開區加速成型。

從有到優 點亮一座科技新城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走在發展前沿的遂寧經開區深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建區之初,遂寧經開區便確立了“創新驅動引領區、綠色經濟示範區、產城融合樣板區、跨越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創新潮風起雲湧,席捲經開大地。

四川藍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內,實時顯示著配料、投料、注塑等運行狀況的全省首個電子信息企業智能製造系統“監控”著各個生產環節。今年6月,該系統一上線運行便以其提效率、降成本優化著藍彩電子生產環節的資源配置,產品良品率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20%。

在距離藍彩電子幾公里外的四川廣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人們正加緊趕製訂單。2018年8月,由於北京燕東微電子的增資入股,廣義微電子如虎添翼,當年底實現了月產6英寸芯片3萬片,成為全市電子信息企業“造芯片”的典範。

從“切芯片”向“造芯片”的跨越,遂寧經開區以創新賦能電子信息產業。目前,經開區已基本建成西部電子元器件製造、電路板製造和新光源製造三大中心,近百家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匯聚巨大產能,集群企業產能佔四川、重慶、雲貴地區市場份額的85%以上,佔西南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產品遠銷歐美等地。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和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綠色工業體系。

27年間,創新已然成為遂寧經開區產業發展從“有”到“優”的不竭動力。截至目前,遂寧經開區擁有3個獨立科研機構和94個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專利擁有量累計達1043個。已建成“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遂寧分室等國家級研發機構6個,省級研發機構26個、綜合型創新平臺3個,院士工作站4個,搭建“政用產學研”合作平臺46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6家,高新技術製造業產值150億元。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445人。園區已成功創建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園區。

從優到強 造就一座生態新城

2007年,遂寧率先在全國範圍內提出綠色發展這一理念。

作為全市產業發展的主戰場,遂寧經開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逐綠前行,不斷豐富拓展綠色發展內涵,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深入尋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經濟相融發展的契合點。

2018年底,經過改造升級,西山森林公園與九蓮洲溼地公園、柳岸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森林入城、城中擁綠,成為遂寧經開人觸手可及的現實。

這一舉措也被稱為“工廠+生態”的一大實踐。

西山森林公園的背後是遂寧經開區西寧片區,這裡匯聚著康佳電子、摩天時代、利普芯電子、恩彼特智能製造產業園……綠色成為西寧片區發展最靚麗的色彩。

在遂寧經開區36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內,沒有工廠林立的壓迫感,反而透著江南水鄉的清秀,實現了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生態目標與經濟目標的多重效益。

與此同時,遂寧經開區加快綠色產業體系構建的步伐。今年年初,遂寧經開區《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經開區樣板的決定》中,明確了要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生產體系、生活模式、生態環境綠色化轉型,全面建設現代產業美麗新城。

踏著“現代產業城、魅力經開區”的步伐,遂寧經開區將以“一區兩翼、產城一體”續寫產城相融昂首新跨越的新篇章:以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城市建設始終,以此為引領,集聚產業發展新動能;以環境革命為抓手,由外而內驅動舊城換新貌……遂寧經開區正朝著“全省現代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百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目標闊步前行。

邁步新徵程:打造“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樣板

9月25日,遂寧市委書記邵革軍主持召開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充分發揮優勢補齊短板,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工作精準發力,加快推動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進位爭先。他同時指出,努力推動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在遂寧落地落實,遂寧要積極構建“一核三片、四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著力增強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對各類資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全面提升三大經濟片區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形成各片區協作聯動、齊頭並進的良好發展格局。

“遂寧經開區作為全市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的重要板塊,要實現在極核發展中有為有位,必須全部融入中心城區經濟極核發展格局。同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經開區應對複雜經濟形勢的必然選擇,也是經開區打造經濟增長極核的必然舉措。”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遂寧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和平鏗鏘作答。

為此,遂寧經開區提出了打造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經開區樣板,奮進“全省現代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百強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為遂寧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提供強勁支撐的實施方略和行動路徑——

堅持高點定位,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格局。按照遂寧市委“一核三片、四區協同”發展部署,加快打造西寧新興電子信息產業聚集高地、南強現代工業聚集高地和鳳台數字科創產業高地,著力構建“一區兩翼、產城一體”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圍繞“全省現代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百強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加快推動“三個翻番、四個提升”;即:力爭到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在2017年基礎上基本實現翻番;特色優勢產業集聚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城市建設品質和民生保障水平實現大提升。對標全市“5+2+1”產業發展規劃,主導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發展機械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和紡織印染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現代服務和數字經濟產業,加快構建“1+3+2”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產業主導,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核心實力。積極主動融入全省“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引進計劃,加快打造西部重要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力爭到2022年全區電子信息企業達到80家以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以上。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釋放活力,力爭到2022年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以上,食品飲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億元以上,紡織印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培育壯大現代服務產業,力爭到2022年全區現代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力爭到2022年全區數字經濟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

堅持外向拓展,進一步擴大區域經濟發展開放成果。深化與重慶綜合保稅區和成都自由貿易區合作,加快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積極申建物流保稅中心B型,推進貿易便利化。圍繞構建“1+3+2”現代綠色產業體系,深化招商引資模式,加快引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龍頭帶動和產業聚集發展效應,力爭到2022年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家、行業100強企業5家以上,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以上,到位市外資金35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超過60億美元。

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釋放區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行動計劃,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制度,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比重,力爭到2022年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實驗室、技術中心3個以上。建強創新服務平臺,力爭到2022年建設校企合作創新孵化平臺10個以上。

堅持產城融合,進一步夯實區域經濟發展基礎平臺。加快實施“北拓”工程,在2020年前完成鳳台高架橋、唐家渡電航等工程建設。加快實施“南延”工程,在2020年前完成柳岸公園、開善河和米家河流域片區的城市雨汙管網改造及道路景觀提升,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加快實施“西進”工程,在2020年前完成西山森林公園、禪香小鎮核心區等建設。實施“中提升”工程,在2022年前完成渠河景觀帶等一大批“城市雙修”改造工程。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綠地·遂寧1958文創產業園啟動儀式現場 (張琳琪 攝)


高質量發展亮出成績單:

區域經濟發展再上臺階

遂寧市委七屆六次、七次全會召開以來,遂寧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一核三片、四區協同”決策部署,立足園區發展實際,統籌推進經濟發展、產業壯大和城市提升,以打造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樣板為目標,著力構建“一區兩翼、產城一體”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三個翻番、四個提升”,區域經濟總體保持了穩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勢頭。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16億元、增長8.6%,總量全市第二;實現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37.01億元,總量全市第一,佔全市的39.9%;實現域內稅收18.66億元;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5億元、增長9.3%;完成進出口總額21.39億元、增長6.6%,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84.7%;到位國內市外資金92.87億元。今年1-6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工業投資增長30.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


遂寧經開區:從“零”到“千億園區”的華麗蝶變


(陳醒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張小星 張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