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說起長城,大家並不陌生,馬上會聯想到以北京八達嶺、慕田峪為代表的明萬里長城,或秦始皇修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等歷史故事,但山西境內的這些長城你聽過嗎?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大同明長城

明代大同為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明長城主要建於嘉靖年間。在大同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線到山西偏關會合,被稱為內、外長城。明內、外長城在大同境內總長為800多華里。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登方山,越長城,攀堡臺,一條巨龍飛騰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嶺之間,配以內堡外墩,烽堠相望,邊塞風光盡收眼底,蔚為大觀。

偏關長城

偏關是山西省長城裡程最長的縣。偏關長城與黃河相會於老牛灣,是山西省境內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唯一縣份,老牛灣堡則為明代萬里長城山西段至關重要的橋頭堡。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偏關五道長城,沿線建堡29座,烽墩300餘臺,可謂烽堠林立、堡寨相望、營壘棋佈,構成明朝中葉山西北部固若金湯的人工屏障。此外,偏關還有走向與二邊基本一致的北魏長城,走向與內邊基本一致的北齊長城。這兩道長城,如今僅剩下遺址了。

雁門關長城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雁門關長城,在其初建後的魏晉十六國時期,主要是防禦北方外族的侵入和各民族間的相互侵伐。到了南北朝時期,孝文帝遷都洛陽,政治中心南移,特別是北方六鎮起義後,雁門關又成為防禦北方的重要關口。

平型關

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這裡因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二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的重要關口。

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陽泉市平定縣,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素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守於此得名。

看長城到山西去,忻州雁門關長城可不比八達嶺差多少

夯土城牆,古樸滄桑

內堡外墩,烽堠相望

沒時間去北京長城,就去咱山西長城溜一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