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8歲的光緒皇帝突然去世,慈禧為何選擇了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

羽菱君


首先要把慈禧這個實權家的政治水平下個定義,做個評價,才能更好的理解她的政治決定。

反對所有聲稱慈禧是有能力政治家的觀點,最近幾年來,有不少為慈禧翻案的文章在網絡流傳,不值一駁,大多是在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為博眼球引流量的“故作的驚人語”。

清後期的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已經退化成了,沒有丁點政治觀念的掌權派了。這也是慈禧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決定的,也是所有王朝後期一定會走的不歸路,歷代的王朝後期帝王“長於深宮之內,成於婦人之手”。不被深宮閹人操弄,就被婦人擺佈,命也!

慈禧強勢有手段是毋庸置疑的,組織才能也天生的有,殺伐決斷之氣概她天生的性格里面也帶著。說到政治素養嘛,那真是需要學習的,沒有人天生的有政治能力的。他的政治理念裡,既沒有君,也沒有臣,只有血緣親人與外人。她的政治認知裡,既沒有既沒有財政,也沒有生產,只有銀子和上供。

一句話,溥儀是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

她就好比一個公司的總經理,管理的辦公室衛生乾淨明亮,工作人員們在不停工作,進貨出貨的生意在運轉,就是沒有老闆去關注市場需要什麼?消費者在尋找什麼。

慈禧就是小老太太,希望把自己的東西全給她最心疼的那個人。


葭明通半瓶歷史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后任命年僅3歲的溥儀為皇位繼承人。

此命令一出,眾大臣驚訝萬分,但又不敢聲張,只能面面相覷。張之洞忍不住問道:“為何不立年長者為帝?”

慈禧緩緩答道:“不能讓穆宗(同治皇帝)沒有後人!”

就這一句,讓張之洞和重臣把滿肚子的話生生地憋了回去。

此時,慈禧已經73歲了,大清國也處於內憂外患的風雨飄搖狀態,急需一個德才兼備的強勢成年人來做皇帝,力挽狂瀾,拯救大清國於水生火熱之中。

為什麼慈禧只為了讓同治皇帝有個後人(哪怕不是親生的),就把皇權重任交給了一個年僅3歲的娃娃?

原因有三:

第一:很明顯,慈禧就是為了掌控大權:

年幼的溥儀登基,慈禧就可以用太皇太后的身份,以皇帝年幼無知為由,名正言順地處理朝政,大權獨攬。

事實上,慈禧太后從第一次垂簾聽政開始,已經掌握大權47年了。

這47年,權力讓她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得到了無數人的尊崇。她迷戀這權力,不捨得放下權力。同時,她也害怕失去權力,如果失去權力,以前的政敵會將她碎屍萬段。

立3歲的溥儀為帝,她就能名正言順地繼續操控一切,只是慈禧太后萬萬沒想到,在冊立溥儀為皇帝的幾個小時後,她便因為痢疾撒手人寰、壽終正寢了。

第二:從同治皇帝和溥儀的身份來解釋:

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是慈禧太后和咸豐皇帝所生。但是,同治皇帝駕崩時年僅19歲,沒有子嗣。所以,由慈禧太后的親外甥、年僅4歲的光緒帝繼位。

從輩分上說,光緒帝是同治帝的弟弟,繼承皇位屬於兄終弟及。

光緒帝38歲時暴崩,也沒有子嗣。所以就面臨文章開始所說的皇位繼承問題。

溥儀是什麼身份呢?他的爸爸載灃是光緒帝的同父異母弟弟。溥儀曾過繼給光緒帝為子,現在,溥儀繼承皇位,又過繼給同治帝為子,也就是所謂的“一人祧兩房”。

這就是慈禧所說的:“不能讓穆宗(同治皇帝)沒有後人!”所蘊含的關係。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再次掌權後,假稱光緒身體患病,不再適合處理政事。實際上是對光緒進行了軟禁,西苑瀛臺無異於湖心孤島,隔絕了光緒對外的一切聯繫,這是慈禧不想再生事端。

將近10年後,光緒暴斃而亡,兇手至今眾說紛紜,最大的可能就是慈禧,她是容不得光緒熬過她的。根據現代屍檢得出的結果,砷中毒死亡,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早在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就已向媒體公佈《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

而僅僅一天後,慈禧也死了,但在死前,她安排好了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看來慈禧死前對自己的壽命還有一定信心,還要再扶起來一版光緒2.0,以便於繼續自己的垂簾聽政生涯,可惜現實很骨感,老天並沒有再給她機會“一展宏圖”,撒手人寰的慈禧怕是死時都帶著濃濃的遺憾吧。

《清史稿》:“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至於原因,主要還是關係夠親:

其父,愛新覺羅載灃-光緒帝的弟弟

載灃嫡母,葉赫那拉·婉貞(慈禧胞妹)

慈禧=溥儀的姨奶奶

先把溥儀“過繼”給早已死去的同治帝,這樣一來慈禧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她的垂簾政權,尤其是能堵住康有為的嘴,逃亡的康有為一直嚷嚷著營救光緒帝,現在光緒帝的侄子繼位誰也說不出話來,還以忠君帝黨自居,那你就擁護三歲的溥儀吧,康有為心裡苦哇。

而載灃攝政,慈禧也是放心的,載灃嫡母是慈禧胞妹,她也不擔心載灃挾天子對她孃家進行清洗,畢竟慈禧胞妹是小皇帝溥儀的親奶奶,咋清洗呢。


放心歸放心,慈禧還是早早的安排了雙保險,那就是隆裕皇后,慈禧的親侄女,光緒帝死後,溥儀繼位,隆裕升級為太后,雖是太后,但顯然隆裕可玩不起慈禧那套,慈禧垂簾沒事,但是他如果還敢垂簾,那後果會是很悲慘的,實際上隆裕對權利看的遠沒有慈禧重,雖然載灃大事也要請示隆裕,但那是載灃給他臉,因為徐世昌的事情點了隆裕一句後,隆裕就徹底收斂了。不單收斂,連拉攏親信的速度也放到極慢,看來是不想再招惹什麼是非了。


古今通史


光緒是中毒身亡。

光緒帝屍骨是經過屍檢的,2008年,“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公佈了一份檢測報告,報告顯示,光緒帝頭髮中含有高濃度的砷元素,很明顯,這是砒霜。

誰下的手暫且不論,慈禧太后大體擺脫不了嫌疑,光緒帝飲毒,尚未發作,慈禧太后便已經在乾清宮為他備好了棺槨,顯然,光緒中毒這個事兒,慈禧是心裡有數的。


光緒死後不過一日,慈禧也撒手人寰,慈禧當然知道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終點,她有下手的動機,畢竟一旦自己去世,38歲的光緒將失去鉗制。

光緒帝復出可不是什麼好事,歷史證明,光緒其人並無治國之能,他執政的話,大清走向實在難料,而且,光緒一定會對慈禧進行清算。

這可不是慈禧想要的結果。


為什麼立溥儀?

既然要另立新皇,那就得從宗室子弟中挑,其實慈禧當時是有很多候選人的,而且成年的愛新覺羅也不少。

不過立他們明顯不可能,相比之下,小皇帝還是比較好控制,慈禧也不是第一次立小皇帝了,光緒登基時,不過才4歲。

而從小孩中挑中溥儀,也是有原因的。溥儀的出身就比較高貴,他屬於近支皇族,其曾祖父是道光帝,父親載灃又是光緒帝的親兄弟。

不僅如此,溥儀的外公是榮祿,榮祿乃是慈禧心腹重臣。

而溥儀的母親同時也是慈禧養女,慈禧常召其入宮陪伴,可見是多麼寵溺。

溥儀繼位,自然是醇親王載灃攝政,載灃這個人也是比較能讓慈禧放心的。

其實到了那種時候,立誰都比不上慈禧自己,慈禧能識人,能用人,也能調和滿漢矛盾。如果她還能過幾年,清王朝應該不至於那麼快滅亡。


浮沉於史


1908年慈禧和光緒同時生重病,光緒帝死後,慈禧也病重的下不了床,於是召見軍機大臣,留著最後一口氣立了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那麼為什麼會選擇才3歲的溥儀當皇帝呢?

慈禧雖然是女流之輩,可是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政治思想和內心的私心,之所以選擇溥儀也有自己的一番理由,原因如下:

第一:認為三歲皇帝好控制,自己垂簾聽政

雖然當時的慈禧已經氣數將盡,可是自己還感覺身體還可以,可以恢復,三歲的小孩子做皇帝很好控制,這樣對自己政權的延續是一個很好的鞏固。而且溥儀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載灃性格溫和好說話,好控制,這樣繼續還可以垂簾聽政,做自己的女皇夢,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只是慈禧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死了,但是她內心肯定是這麼想的。




第二:清朝的繼承法

清朝的皇位繼承還是要講究血統的,誰的血緣離上一代君主近,就叫近派宗支,載字輩或者溥字輩就屬於血緣最近的,光是血緣符合還不行,還得有其他條件,第一個,如果已經有爵位或者封為王爺了之類的那就不行。第二,如果你是家裡獨苗,那也不行,因為一旦繼承皇位,就讓自己親爹絕後了,第三,看輩分,不能亂輩分瞎過繼。這三點,溥儀都符合,所以溥儀在眾人的推選下,當上了皇帝。


第三:慈禧對榮祿的真情實意

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慈禧內心可能想的是因為溥儀的外公是榮祿。

慈禧和榮祿的關係非同一般,雖然正史沒有說,可是民間還是說很多他們是戀人關係的傳聞,最早提到這層關係的是德齡公主,她在自己的小說《愛戀紫禁城》中提到榮祿是慈禧的初戀情人,當榮祿察覺到慈禧有危險時,還決定捨身相救。榮祿去世的時候,慈禧悲痛的比死了丈夫還難過,對他“贈太傅,諡文忠,晉一等男爵”,由此可見慈禧對他的感情。後來溥儀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過慈禧和榮祿關係不一般。


之所以講這個理由,可以參照一段史料:慈禧太后病重,召王公大臣晉見,開決定誰繼位的御前會議,奕劻王爺提出讓溥倫和溥偉繼位,慈禧太后一直搖頭,小醇親王載灃也支持由溥倫繼位。” 慈禧太后勃然大怒道:“載灃,你忘記了你岳父榮祿於國的大功勞嗎?他忠心於哀家,哀家一直記著他的好。正因為如此,哀家才把他的女兒許配給你,有幸生了溥儀。我決定立溥儀為嗣皇帝,以慰榮祿的在天之靈。”


這段我們可以看出,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可能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妹妹是溥儀的祖母,更因為溥儀的親外祖父是榮祿,為什麼說榮祿是溥儀的親外公呢,因為榮祿有一個女兒名字叫瓜爾佳·幼蘭,她是愛新覺羅·載灃的夫人,是溥儀的生母,和載灃結婚後,她被慈禧收養為了養女。從這些來說,榮祿是溥儀的親外公,慈禧的親家。所以慈禧當時把榮祿的女兒安排嫁到皇家,也是有這個原因的,所以讓溥儀讓皇帝,也算是對榮祿的情意表達。在她心裡,愛新覺羅家族和大清的基業都不重要,什麼都比不上對榮祿的痴心一片。


就這樣,溥儀當上了大清的末代皇帝,沒想到啊,他當上皇帝以後不久,大清就亡了,想想也讓人唏噓不已。


以上是我總結的慈禧為何選擇了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的原因,大家看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1908年,被囚禁十年的光緒皇帝暴崩於灜臺。慈禧太后決定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張之洞等重臣覺得溥儀太年幼,繼位後必會重蹈垂簾聽政的覆轍,因此聯合上本懇請: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立載灃為善。



此時的慈禧對朝廷把控力已大不如從前,面對張之洞等人奏本,也只能裝出一副可憐樣 ,面露悲苦地說:同治、光緒皆無子嗣,載灃與其同輩,若立載灃,不等於同治、光緒皆斷後乎!而立溥儀,可繼承同治,兼顧光緒,又令載灃輔政,於國於私都有利。


有人說,慈禧立溥儀為帝,是為了再做垂簾聽政的美夢,我感覺這些說法有些欠妥。當時慈禧已經深感來日不多,才會對年輕的光緒痛下殺手,她能活幾天心裡應該有數。之所以立溥儀為帝,一是溥儀是光緒的親侄子,自己的親外孫,無論從愛新覺羅家族的血統來說,還是親情來講,溥儀是最合適的人選。二是立溥儀為帝,讓載灃輔政,既避免同治、光緒斷香火的尷尬,又能使自己親外甥載灃擁有無上的權力,不至於大權旁落。三是慈禧的權力燻心,立三歲溥儀為帝,軍國大事盡在她掌控之中,若立載灃,她很難在權力中心做到遊刃有餘。

慈禧立溥儀為帝,根本不是從國家大局考慮,只是為了愛新覺羅家族血統純正與自己的私利。立溥儀不久,這個實際統治大清幾十年的獨裁者就一命嗚呼!無論載灃還是清朝皇親國戚,已經無力扭轉清朝這艘即將沉沒破船,滅亡不過是早晚之事。


洛水清風


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1908)年十月,光緒帝身染沉痾,漸入彌留。慈禧的病情同樣嚴重,慈善的靈柩已在宮內準備就緒。當慈善病危的時候,曾召集軍機大臣:世續,張之洞,那桐入內,奕劻正去東陵驗收慈善地宮未回。軍機大臣世續曰:太后選擇繼承人,應該以社稷江山為重,乃是萬世之計,應以立儲君選年長者,當今內憂外患,甚盛,甚盛!慈善拍床大怒罵曰:立儲是何等大事,論不到你狂言,你若敢妄言,論罪處理!實際慈禧已胸有成竹,並且安排好了光緒帝的繼承人及其之後的執政者。她只不過走走場面,豈能真正聽取大臣的意見??大臣世續所言,正好與太后的主意相反相悖,故遭慈禧怒罵。於是慈善沉默了好久才慢慢地說:載灃之子溥儀尚可,但年稚耳,須教之。張之洞說:載灃懿親賢智,使攝政,當無誤。張之洞還引出順治初睿親王多爾袞攝政之事以證之。太后說:得之矣,趣擬詔。同年同月二十日,慈禧太后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載灃本來就沒有那麼大的政治野心,認為多一事不如小一事。況且,他親眼看到:同治,光緒,兩帝的命運,舉朝皆知,唉!!如今把不滿三歲的幼子送到火坑裡去,載灃真的是捨不得啊!完全在情理之中。載灃是個十分聰明之人,他也可以預料:兒子當上小傀儡,自己將陷入困境,前景凶多吉少。但載灃不敢違抗懿旨,帶著慈禧要溥儀進宮的懿旨回府。讓一個不滿三歲的兒童離開自己的家,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這種痛苦是溥儀本人和醇親王府都難以承受的……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去而立即變化。成為攝政王的載灃,面對的是:在人民群眾一邊,舉事,起義或暴動的頻率加快了,在統治階級內部,大有樹倒猢猻散之憂,惶惶不可終日,這個時候最高的統治者不是皇帝,而是攝政王載灃。他面對棘手的一大推社會政治問題,或是束手無策,或魯莽從事,或朝令夕改,給統治者秩序造成了更大的不安和混亂。


茹叔敬


光緒三十四年即公曆十一月十四日,光緒與世長辭,享年三十八歲。後人關於光緒為何在壯年暴斃而亡也懷有諸多疑問,咱們這裡主要討論為何光緒死後的皇位繼承問題。 溥儀的父親、兄弟並不是皇帝,為什麼皇位會落到溥儀頭上呢?

原因一:

眾所周知,慈禧與光緒向來不睦。尤其是光緒皇帝組織了“戊戌變法”之後,名義上的母子二人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誰都容不下另一個。因此慈禧便想通過控制光緒的胞弟再灃進一步控制光緒,於是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曆是1902年一月五日)慈禧就下令把心腹榮祿的獨生女許配給載灃,想讓榮祿之女來完成這個任務。自然載灃、溥儀有了榮祿的幫助,上位也會容易許多。



原因二:

本來在光緒登基之後就說好了把光緒要傳位的兒子過繼給同治,使其皇帝統系不斷。可誰能想到光緒也“絕戶”了,這樣一來就只能從近支宗室“溥”字輩裡挑一個過繼給同治,讓他繼承同治的皇位同時肩祧光緒了。 按照古代過繼的規矩:立嗣之事,其法擇胞兄弟之子,以為嗣;次則擇從兄弟之子 按照規矩一看,光緒的胞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就成了最佳人選。

原因三:

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帝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慈禧害怕新君即位之後會幫助光緒平反,把自己陷於不義之地。而溥儀作為新皇即使他長大之後想要替大伯光緒昭雪平反,也會顧及自己的母親的顏面而投鼠忌器。因為溥儀之母便是榮祿之女,而榮祿便與慈禧是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換句話說只要保住了溥儀就保住了自己的聲名!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慈禧才不顧眾人反對再次擁立幼帝登基。 以上就是個人之愚見,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上將噯福斯


光緒之死。

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對光緒帝陵墓內的頭髮(一縷)和下葬時的衣物進行了科學鑑定,認定光緒帝死於砷中毒,38歲的光緒帝是被毒死的。從慈禧生前死後的政治佈局來看,罪魁禍首就是慈禧,她不想光緒帝在她死後親政,況且逃亡的康有為等極力要求光緒帝親政。如果光緒帝親政她可能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她的家族可能遭遇滅族之禍。

慈禧毒死光緒帝,對身後清朝皇帝的位置肯定做了周密的安排。

慈禧選擇溥儀的原因

慈禧選擇了三歲的溥儀作為皇帝的繼承人,是所謂的宣統帝,為什麼慈禧要選擇溥儀吶?

一 、溥儀和光緒帝

溥儀是醇親王載灃(光緒帝的異母弟)的兒子,是光緒帝的親侄子。光緒帝母親葉赫那拉.婉貞,她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和慈禧太后關係密切,皇位不能跑出葉赫那拉家族的控制。(溥儀劇照)

二、溥儀的生母和聖母

溥儀的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是直隸總督

榮祿的女兒,也是慈禧太后的養女。她和載灃共有兩個兒子:溥儀和溥傑。榮祿算是慈禧太后的鐵桿了,1903年榮祿去世時慈禧太后非常的傷心難過,可見兩人之間的關係了。(溥儀和母親)

溥儀的嫡母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沒有子嗣。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溥儀繼位後,隆裕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葉赫那拉家族繼續控制清皇室。(隆裕太后)

三、溥儀的父親載灃

朝堂上,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垂簾聽政,在外朝上溥儀的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總覽一切事務,光緒帝的親弟弟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載灃在滿清的親王裡面還是對政局有一定的把控力的,雖然他的能力趕不上幾個漢族的大臣。他首先開缺了袁世凱,讓他賦閒在家養病了,去了清廷的一大塊心病。(載灃圖)

總之一句話,慈禧的這個選擇一切為了身後事,一切為了葉赫那拉家族的平安。

清朝的滅亡

慈禧雖然做了安排,但是清朝已經垂垂老矣,三年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溥儀也退位了,不過還待在紫禁城裡面,享受每年400萬銀元的優撫。還請了英國人莊士敦作為老師。(莊士敦、溥傑、潤麒、溥儀)


穿越再現彼岸


溥儀是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還沒有死之前就選好的皇位繼承人,而她之所以選擇溥儀可以說是是無奈下的必然選擇。

我們知道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可以說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兒子,也可以說是咸豐皇帝唯一存活的兒子,然而這位同治皇帝卻年紀輕輕的死去了並沒有留下後代,其實同治皇帝也可以說是慈禧太后害死的,慈禧太后的蠻橫專權讓兩人母子關係惡劣,同治皇帝心灰意人於是就不斷流連於煙花酒肆之地中,結果最終得天花或者是如傳聞中的花柳病死去了。



同治皇帝死了慈禧太后就算再怎麼悲傷也無濟於事了,於是就挑選了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為自己和咸豐皇帝的嗣子了,之所以選擇光緒皇帝是因為他不僅是咸豐皇帝弟弟醇親王的兒子,還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所以光緒就是慈禧太后血緣關係最親的皇室子弟了,收他作為自己的養子最合適不過了,然而光緒皇帝因為戊戌變法和慈禧太后關係也全面惡化,所以慈禧太后一度打算廢了他。


本來她是打算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皇帝的還封其為大阿哥,原因據說溥儁是慈禧弟弟女兒的兒子,不過這一點還有爭議,只不過因為列強和大臣們的反對作罷。後來慈禧太后最終又相中了自己妹夫的孫子溥儀,於是就讓溥儀過繼給同治皇帝兼祧光緒皇帝為嗣,在死前還派人把光緒皇帝給毒死了,這樣才3歲的溥儀終於繼位成末代皇帝。

需要指出的是溥儀是慈禧太后妹夫醇親王的孫子卻不是其妹妹的孫子,因為光緒皇帝是溥儀親生父親第二代醇親王載灃同父異母的哥哥,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溥儀,大概也是難以找到和自己有血緣又比同治皇帝小一輩的人選了吧,只好把自己名義上的妹夫的孫子過繼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