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赤峰工人俱樂部:承載工人記憶的活動家園

說完了立新電影院,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電影院。說它是電影院只說對了一半,除了放映電影之外,這個地方還能舉行一些文藝演出,它的名字咱們老赤峰人非常熟悉,那就是工人俱樂部。

赤峰工人俱樂部:承載工人記憶的活動家園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它是一個航拍照片,最右側的這個平房是回小,向東走這個樓是老赤峰市文化館,後來叫紅山區文化館,挨著這個樓再往東這個帶屋脊的房子,這個是工人俱樂部,再向東是盟市兩級總工會。說起工人俱樂部,可能那個時候全國各地地市級的城市都有這樣一個機構吧,叫工人俱樂部或者工人文化宮,

赤峰市民俗專家 張松柏:建國之後,隨著工人地位在社會全面的提高之後呢,特別重視工人的權益和工人的文化生活,在全國範圍內,每座城市都要建工人俱樂部。特別大的城市呢,它要建一個標誌性的工人文化宮,你像中小型城市它就建一個工人俱樂部。赤峰地區比較大的國營企業,你像電廠,藥廠,造紙廠,水泵廠,這些大的國營工廠都有自己的工人俱樂部,就說你工人下班以後就到工人俱樂部娛樂啊,學習啊,豐富他的文化生活。這是一個,再一個呢,就是各級建總工會,就是總工會建到縣一級,都是納入國家政府編制的這樣一個總工會,為啥工人俱樂部要選在紅旗廣場這個位置,總工會也要建在紅旗廣場那個位置,這就說明把最好的建築把它作為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提高的一個標誌,它一個普遍的特點是什麼,中間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大的劇場,兩側各有一個跨樓,一些閱覽室,棋牌室啊,遊戲室啊,是工人進行其他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其他好像是他還有一些附屬設施,劉老,是吧?

赤峰市民俗學者 劉玉祥:它是什麼呢,它前面有一個廣場那個地面比較平整,跳交誼舞呢,是當時的一個大型群眾活動,當時也是在群眾中普遍開展的,幾乎是星期六或星期日晚上那兒都有交誼舞的活動,再往東一點兒呢,是籃球場。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也就是說工人俱樂部跟前以及它的東西廂房,還有它的周邊各類的活動,那個時候開展的也都是比較豐富了。這張照片也是,這是工人俱樂部的正臉,正門臉兒,這個字已經脫落了,但是能辨認出來了,這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門前有比較大的兩棵大楊樹,然後這兒有一個櫥窗,電影櫥窗是吧。

赤峰工人俱樂部:承載工人記憶的活動家園


赤峰工人俱樂部:承載工人記憶的活動家園

赤峰市民俗專家 張松柏:當時的工人俱樂部每年都要舉行赤峰市全市的工廠工人匯演,平常的時候呢它就放電影,當時赤峰市只有兩個影院,一個是人民電影院,一個就是工人俱樂部,工人俱樂部,當時的條件要遠遠好於立新電影院,因為它設施好建的晚,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啥呢,工人俱樂部那時候演內部電影,1971年的時候,三部日本進口的電影,《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還有一個《日本海大海戰》,這三部電影是當時拍的表現軍國主義的電影,是作為批判電影引到全國的,這三部電影6個小時,只有共產黨員,機關幹部,革命群眾,成人才允許看這個電影,外面全是民兵武裝站崗,不允許你雜人進來,當時我們就想方設法鑽進去,但是人家一看就看出來,你小啊,後來沒辦法怎麼辦,它放電影的時候,我們擠到邊上的門,把這個耳朵貼到門上聽,一聽就聽6個小時,所以等於說那三部日本電影我是通過耳朵聽來的。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你看它這個樓蓋的確實也是非常氣派的,主樓外面是基本上不露磚,

赤峰市民俗專家 張松柏:那個時候人們以穿勞動布的工作服為時裝,結婚的時候,往往新郎和新娘各穿一套嶄新的勞動布衣服,然後作為這個新裝,就是可見當時工人階級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全社會都崇尚的一個地位。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後來這是80年代了吧,這個照片改革開放以後原來的工人俱樂部呢,已經拆除了,這裡起來一個叫工人文化宮,這裡面各方面的培訓啊,放映啊,學生孩子到這兒來學什麼繪畫,這個班那個班兒的這都有,現在呢這就建起了維多利商廈。

記者:劉禹汐 周璇 袁鶴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