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赤峰工人俱乐部:承载工人记忆的活动家园

说完了立新电影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电影院。说它是电影院只说对了一半,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这个地方还能举行一些文艺演出,它的名字咱们老赤峰人非常熟悉,那就是工人俱乐部。

赤峰工人俱乐部:承载工人记忆的活动家园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它是一个航拍照片,最右侧的这个平房是回小,向东走这个楼是老赤峰市文化馆,后来叫红山区文化馆,挨着这个楼再往东这个带屋脊的房子,这个是工人俱乐部,再向东是盟市两级总工会。说起工人俱乐部,可能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地市级的城市都有这样一个机构吧,叫工人俱乐部或者工人文化宫,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建国之后,随着工人地位在社会全面的提高之后呢,特别重视工人的权益和工人的文化生活,在全国范围内,每座城市都要建工人俱乐部。特别大的城市呢,它要建一个标志性的工人文化宫,你像中小型城市它就建一个工人俱乐部。赤峰地区比较大的国营企业,你像电厂,药厂,造纸厂,水泵厂,这些大的国营工厂都有自己的工人俱乐部,就说你工人下班以后就到工人俱乐部娱乐啊,学习啊,丰富他的文化生活。这是一个,再一个呢,就是各级建总工会,就是总工会建到县一级,都是纳入国家政府编制的这样一个总工会,为啥工人俱乐部要选在红旗广场这个位置,总工会也要建在红旗广场那个位置,这就说明把最好的建筑把它作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标志,它一个普遍的特点是什么,中间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大的剧场,两侧各有一个跨楼,一些阅览室,棋牌室啊,游戏室啊,是工人进行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其他好像是他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刘老,是吧?

赤峰市民俗学者 刘玉祥:它是什么呢,它前面有一个广场那个地面比较平整,跳交谊舞呢,是当时的一个大型群众活动,当时也是在群众中普遍开展的,几乎是星期六或星期日晚上那儿都有交谊舞的活动,再往东一点儿呢,是篮球场。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也就是说工人俱乐部跟前以及它的东西厢房,还有它的周边各类的活动,那个时候开展的也都是比较丰富了。这张照片也是,这是工人俱乐部的正脸,正门脸儿,这个字已经脱落了,但是能辨认出来了,这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门前有比较大的两棵大杨树,然后这儿有一个橱窗,电影橱窗是吧。

赤峰工人俱乐部:承载工人记忆的活动家园


赤峰工人俱乐部:承载工人记忆的活动家园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当时的工人俱乐部每年都要举行赤峰市全市的工厂工人汇演,平常的时候呢它就放电影,当时赤峰市只有两个影院,一个是人民电影院,一个就是工人俱乐部,工人俱乐部,当时的条件要远远好于立新电影院,因为它设施好建的晚,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啥呢,工人俱乐部那时候演内部电影,1971年的时候,三部日本进口的电影,《山本五十六》,《啊!海军》,还有一个《日本海大海战》,这三部电影是当时拍的表现军国主义的电影,是作为批判电影引到全国的,这三部电影6个小时,只有共产党员,机关干部,革命群众,成人才允许看这个电影,外面全是民兵武装站岗,不允许你杂人进来,当时我们就想方设法钻进去,但是人家一看就看出来,你小啊,后来没办法怎么办,它放电影的时候,我们挤到边上的门,把这个耳朵贴到门上听,一听就听6个小时,所以等于说那三部日本电影我是通过耳朵听来的。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你看它这个楼盖的确实也是非常气派的,主楼外面是基本上不露砖,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那个时候人们以穿劳动布的工作服为时装,结婚的时候,往往新郎和新娘各穿一套崭新的劳动布衣服,然后作为这个新装,就是可见当时工人阶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全社会都崇尚的一个地位。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后来这是80年代了吧,这个照片改革开放以后原来的工人俱乐部呢,已经拆除了,这里起来一个叫工人文化宫,这里面各方面的培训啊,放映啊,学生孩子到这儿来学什么绘画,这个班那个班儿的这都有,现在呢这就建起了维多利商厦。

记者:刘禹汐 周璇 袁鹤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