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經常會不由自主的焦慮是怎麼回事?

山東朱之文


先說一說什麼是焦慮和焦慮症

焦慮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感受到的主觀體驗,任何人都可能會焦慮,但並不是任何人都會得焦慮症。想較與焦慮而言,焦慮症一定是持續的時間更長,焦慮的範圍更廣,焦慮的程度更嚴重。比如一個職場新人明天要面對一場重大的活動,普通的焦慮只是會擔心與活動相關的事情,而焦慮症則是遠遠的超出了與活動相關這個範疇,比如會擔心活動搞砸影響工作,擔心被辭退,擔心沒有工作後入不敷出,擔心人生從此一蹶不振……

而且焦慮症患者的主觀體驗顯然不會很舒服,反而是很痛苦的體驗。處於反覆的過分擔心、緊張、恐懼之中並不是患者所願,而且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困惑,影響日常的生活。部分嚴重的焦慮患者也可能達到題主所說的碰到生氣倒黴的事情就會暴躁如雷,這看似是一種精神激越的狀態,但更多出現在情感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身上,而不是焦慮障礙患者。

再來說一說雙相情感障礙

為什麼我會說給我的感覺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呢?因為你說的“碰到生氣倒黴事情會暴躁如雷,開心時會開懷大笑”本身就是一正一反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所以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會不會是雙相情感障礙,躁狂和抑鬱交替或者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患者身上。

可能很多人覺得躁狂和抑鬱反差這麼大的兩種情況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前後是應該有多麼明顯?多麼顯而易見?但其實在臨床上很多的時候雙相障礙的患者並不是表現為明顯的躁狂和抑鬱。比如一部分患者可能表笑為一種兩者混合的狀態,同時存在情感低落和情感高漲的表現,所以這樣的患者給人更多的感覺是情感的高度不穩定性,情緒忽高忽低,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醫學上雙相情感障礙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精神醫學疾病,也可以說在精神醫學中是漏診率和誤診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在美國,正確診斷一個患者為雙相情感障礙平均需要花費8-10年的時間,平均先後經歷3名美國的精神科醫生。雙相障礙最常見的誤診疾病是單相抑鬱症,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和焦慮症。

其實焦慮症還是雙相情感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精神專科醫院門診去看一下,詳細跟醫生說一下你的表現,讓醫生幫忙判斷一下。如果需要最好接受穩定情緒的治療,因為不穩定的情緒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麻煩,相信您已經感受到了。


我說精神


焦慮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抑鬱來源於對過去的懊悔,而焦慮產生於對未來的擔憂。所以一個人如果經常會不由自主的產生焦慮,那說明這個人對未來是沒有安全感的,對未來是充滿憂慮的,對當下的是缺乏掌控感的。

如果一個母親因為自己孩子長期生病,就擔心他可能死去,這種反應就是焦慮了;假如一個人站在高處就會感覺害怕,或者每當他必須和人討論某個話題的時候就會害怕,那麼這種反應也是焦慮,所以說焦慮是對危險作出的某種不相稱的反應,甚至是對想象中的危險做出的反應。

而焦慮往往又是內心的衝突的表現形式,如果你總是感到焦慮,說明你的內心存在著很多想法上的衝突。

當你站在100層樓的窗口旁邊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非常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又是不恰當的反應,因為你知道自己是不會掉下去的。但是你內心可能會產生,我想跳下去的衝動和我不會跳下去的恐懼,於是這種兩種想法激烈的進行競爭,就導致了你的焦慮的產生。

所以說一個人的焦慮是主觀內在的,是含而不露的,是產生於我們的想法的,而且都指向於未來。


焦慮是一種痛苦的情緒

大多數人都可以意識到焦慮對自己的影響,但是仍然深受焦慮之苦而無法擺脫,焦慮總是變著花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有時候表現為某種瀰漫性的焦慮,有時候表現為特點情境或者特定活動上的焦慮,比如擔心自己精神失常,擔心自己患病,擔心自己會出意外等等。

而這些焦慮的產生,往往都是過去遺留下來的情緒所造成的,也就是那些遺留在我們潛意識中的記憶所造成的。

如果你小時候被狗咬過,長大之後你可能會特別怕狗,而當你看到狗的時候,你就會開始焦慮,而產生焦慮的原因是,你擔心狗會咬你,這種恐懼就是過去被咬時所產生的情緒,只不過一直沒有被疏導,就被遺留下來了。

因為人的記憶是會隨著時間而被慢慢的磨滅的,只有那些擁有強烈情緒的記憶才會被遺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只能記住少許大悲痛或者大歡喜的回憶。


而人一旦遇到焦慮,都會竭力的去擺脫或者避免讓自己感到焦慮,因為焦慮確實是一種最為折磨人的情緒。曾經有一個焦慮康復的患者這樣說:“我不怕死,但是我怕再次被焦慮折磨。”

很多成功擺脫焦慮困擾的人都會告訴你,他們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再次經歷這樣的折磨。因為焦慮往往伴隨著無能為力的感受,在那個時候你別無選擇,只能忍受痛苦。


逃避焦慮的四種方式

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往往有以下四種逃避焦慮的方式:把焦慮合理化、否認焦慮、麻醉自己、迴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因素。


第一, 焦慮合理化

把焦慮合理化是逃避責任的最好方式,它的實質是將焦慮轉化為一種適當的恐懼。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個過程。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一個母親過分的擔心自己的孩子就會產生焦慮,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告訴她,她的擔心是多餘的,她就會激烈的為自己非理性的行為去辯護,他會竭力的去說明自己的擔心不是多餘的。

因為這樣她就可以不用為自己的擔心感到無能為力了,這樣她也不用去承認自己的軟弱了,甚至她會為自己的擔心感到驕傲,因為她是如此的愛著她的孩子。她不但不會接受我們的告誡,相反,她會繼續將自己的責任轉到外部世界,並藉此不去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

第二, 否認焦慮

徹底的否認焦慮就是你把它們排除到了意識之外,這樣你就可以不用去面對它們了,這樣你就可以好受一些了。但是這樣並不能真正的擺脫焦慮,而這一點從你是否存在症狀就可以看出來。比如你經常會流汗,會心跳加速,會尿頻等等。而在精神方面,你可能是煩躁不安,莫名感到衝突,或者麻木呆滯。

而這些表現,都是因為你否認了自己的焦慮,焦慮並不會因為你的否認而消失,相反,人的心理結構一直都是穩定的,你可以用能量守恆定律來看待,你否認掉的總是會以其他的方式表現在你的生活中。


第三, 麻醉自己

酒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了,很多人在面對痛苦的時候,都會選擇用酒精來麻煩自己,這樣就可以不用去面對這些傷心的事情了,甚至一些極端的人,會選擇更容易成癮的藥物來麻醉自己。

而那些拼命工作,一點都不讓自己休息的人,甚至在節假日都會焦躁不安的人,其實也是在麻醉自己。通過這些方式麻醉自己的人,假如沒有機會去麻醉自己,假如沒有獲得片刻的滿足,那麼就很容易變得鬱鬱寡歡或者急躁易怒。

第四,迴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因素

這種方式是避免所有可能導致我們焦慮的處境,思想和感受。而那些因為焦慮無法出門的人,恰恰就是選擇了這種方式。舉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如果你害怕被喜歡的姑娘拒絕,是不是永遠不讓自己去接觸她,那就永遠也不可能被拒絕了對吧?

其實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才是你走進死衚衕的時候,因為迴避會成為你人生持續焦慮的事情。就好像你永遠不接觸心愛的姑娘,雖然你不會被拒絕,但是你會一直渴望,這比她直接拒絕你更讓你難熬。

而一旦你選擇了迴避,你就會進入到一種抑制狀態,你所有的行為都會因為迴避而被抑制,這個時候內心的渴望就會轉化為無時無刻的焦慮,而這也將是你走向崩潰的時刻。

所以逃避焦慮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焦慮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重,我們只能積極的去尋求解決幫助,去尋求可以改變的路。

如何消除焦慮感?

第一, 學會呵護自己

健康是我們應對所有問題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健康這個基礎,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而要保持健康,就要學會呵護自己,你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充足的睡眠、間接性的娛樂、空閒的時間。


如果一個人總是很忙,總是被生活逼著往前走,而沒有自己的任何時間,那這樣的人是無法有精力,有耐心,並且夠沉著冷靜的去制定目標並將其實現。

而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自然也就對未來充滿了不安和迷茫,這樣焦慮也就來了,因為焦慮本身就是產生於對未來的擔憂。


我個人的建議是:睡眠時間每天最少滿7個小時,娛樂1個小時,空閒時間1小時。

第二, 簡化你的生活

經濟負擔重,時間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這些都是現代人的焦慮源頭。看似總是在忙,但是又不知道在忙什麼。

而這裡提到的簡化你的生活,不是讓你去節衣縮食,讓你什麼都不去做,而是讓你不再去做那些只會消耗金錢和時間,但是又不能豐富你人生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輕重緩急,做與不做,所有你應該有所取捨。

簡單的生活方式,就像投資一樣,儘可能的選擇那些讓你投入小,但是回報高的事情,就好像甘地說的這句話:“如果有一樣東西讓你的內心得到救助和安慰,留下它。如果是出於自我犧牲的心態或者是嚴苛的責任感放棄了,你會一直渴望重新擁有,而這種未得到的滿足的渴望會給你帶來麻煩。”


我的個人建議是:多陪伴家人,多開發自己的潛能,減少個人整體消費,保持好的飲食習慣,學習能夠提高效率的生活技能。

第三, 正視自己的恐懼

解鈴還需繫鈴人,只有你自己去正視它們,你才能真正的消除它們。很多的人焦慮是來源於過去所遺留下來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往往帶來了恐懼,而針對恐懼的方式恰恰是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又稱系統脫敏,而這裡的系統又特指要循序漸進。很多人為了戰勝恐懼,會表現的看起來英勇無畏,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去面對自己最害怕的那部分,結果不僅沒有克服恐懼,還強化了內心的恐懼感,並且責怪正視恐懼沒有效果。

系統脫敏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藉助各種輔助手段來支持自己,開始從小壓力的情境開始暴露治療,甚至需要有人陪伴和支持。第二階段是完全暴露,也就是不依靠任何的輔助手段,自己帶著第一階段的經驗去面對恐怖情境,並且從中活動成長,所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結果。


我個人給的建議是:最好在有相關經驗或者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去進行系統脫敏治療。

第四, 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既然焦慮的核心,是來源於未來的擔心,那我們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讓自己活在當下。過分的憂慮,總是會讓思緒愈演愈烈,讓你陷入在思前想後的困境中,最後導致腦海都被這些思緒佔據,不能自拔。

所以你對待自己的想法,就像對待街上的陌生人,不要主動去招惹,也不要被動去理會,你走你的路,他走他的路,這就叫順其自然。而活在當下就是你應該去做當下的事情,因為你的注意力總是留在思緒上,不僅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不斷的強化他,讓你越來越痛苦,而當你去做該做的事情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被拉回到現實中,強化自然也就慢慢的停止了。

我個人給你的建議是:少想多做,務實而不務虛。


生命的本質是時間,而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時間才有了意義,進而生命才有了意義。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做好當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去看看自己的那個未來,是否如自己想的那麼不堪。

*作者簡介:知心,國家心理諮詢師。專注打造優質兩性關係,想了解更多心理學內容,關注我。

心理諮詢師知心


焦慮嚴重會產生一定生理反應,出汗,心悸,不由自主,來回走動,甚至影響睡眠。引起焦慮最初總有誘發因素,引起焦慮的問題不及時解決,會轉化為潛意識。急性焦慮也稱驚恐發作,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常常自己不明原因,可以通過催眠等形式幫助找到原因,從而解決焦慮問題。嚴重情況需要到精神科通過藥物幫助治療。不過最好是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同時進行最好。

焦慮是人們常見心理問題,出現這種情況要不要緊張,要正確認識,理性對待。同時要學會自我放鬆,學會把問題解決,接受,放下。

祝你天天快樂。路過點個贊吧,我認證一下。


遠去的駝鈴


我之前就是這樣的,一遇到事我就會很焦慮,在這件事上糾結很久都走不出去,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失眠的症狀,遇到開心的事總是樂呵呵的。

現在的我就不會再是這樣子的了。無論遇到大事小事我都能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我學會了放寬心與釋懷,還有就是鎮定,就這三點來說真的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比如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你的,在如何強求也不是你的,要學會放手;當發生很大的事,哪怕是出了醜,也要學會鎮定自若,因為你不過是出現了一些小插曲,別人也會發生的;一件事情你真的不要糾結於此,要想開一些,要學會釋懷。

當你把這些都學會了,你就會過得很輕鬆





xiaoyunyun799


焦慮!焦慮!為什麼會焦慮?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年輕人在奮鬥的同時,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有人將焦慮化作實現人生理想的潛在動力,有人則陷入焦慮的情緒中,慢慢迷失了自己。長期焦慮會讓我們的生活失序,陷入慌亂狀態。這需要我們不斷調試自己內心的指針,找到自己的節奏感。

我的夢想和焦慮一樣多 我的焦慮和白髮一樣多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狄更斯的這句話成為不少80後的自嘲語。

“我的夢想和焦慮一樣多,我的焦慮和白髮一樣多。”激烈的競爭下,我們步履匆匆,我們無暇他顧。

  一位正在創業的80後網友在微信朋友圈裡寫道:

  “回想這幾年,哪一天不在焦慮呢?無論是被社會輿論逼迫的,還是因為自己的好勝心,沒有一天是不焦慮的。沒錢的時候焦慮上哪找錢,有錢的時候焦慮怎樣賺更多的錢對得起別人的投資。像個上了發條又不小心撥快了的指針,瘋狂地轉著。可我們到底為什麼焦慮?”
  在廣東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80後白領大鵬(化名),在同學眼裡算小有成就,他研究生畢業後考入這家單位,月收入1萬多元。大鵬的家鄉在湖南一座大山裡,在他心裡,最單純快樂的時光是年少時。
  “那時,我的目標很小,我爸告訴我,你要考上大學,畢業以後找份吃公糧的工作,不再跟父母一樣在地裡刨食。”
  “現在已工作六七年,有了家庭,買了房子,卻是我最焦慮的時候。社會很現實,我擔心自己得不到晉升,害怕沒有競爭的籌碼。我馬上就34歲了,不願渾渾噩噩,但好像也沒更好的辦法,中年焦慮似乎來得早了些……”

最好的完美 就是接受不完美

“焦慮症狀和焦慮症不一樣,焦慮症狀到一定程度才稱為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病。很多人有焦慮情緒,這是一種因預感危機發生而帶來的情緒狀態,核心症狀是過度擔心。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焦慮情緒容易產生。”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80%的焦慮症患者都存在失眠問題。

“30多歲的人,事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帶來的壓力比較大。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同時面臨購房、婚姻、育兒、老人贍養等壓力,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使心理負擔成倍增長。”周旭輝說。

從總體上看,這些焦慮是年輕人在社會轉型期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焦躁、不安全感。

究其原因,

一是社會資源的分配問題,儘管總資源越來越多,但優質資源(教育、醫療、發展機會等)分佈不夠均衡;二是社會流動趨緩,階層有固化的傾向;三是代際生存環境差異引發的心理焦慮。

現在,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可以依靠,住房等壓力可能會大一些。年輕人在生活壓力下產生的消極情緒,容易滋生出偏見、分化、對立,給國家治理、社會融合、個體生存帶來挑戰。

“最好的完美,就是接受不完美。”

“出現焦慮情緒後,首先問:我一定要這麼想嗎?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方式?然後嘗試通過瑜伽、游泳等放鬆身體,當身體放鬆時,焦慮水平會下降。另外,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入一些社團組織,當人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有了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時,焦慮情緒會減輕。”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夢想

一位在香港打拼的90後內地姑娘在微信上留言說:“我才24歲,卻如此焦慮,想做一番事業,卻擔心自己的才華撐不起夢想……”

  “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著急成功。一是因為信息社會,成功人士大量顯現,不斷給他們刺激,讓他們成功欲強烈;二是社會對於成功的衡量標準單一,似乎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才能證明自己,似乎只有‘年薪過百萬,迎娶白富美’才是人生巔峰。”盛明科說。

  賈平凹曾說,我們從未感受到如此的富裕,也從未有過如此的焦慮。一方面是人產生著巨大的創造力,一方面人的慾望也集中爆發,所以社會有了諸多矛盾。這些矛盾是社會問題、法治問題,更是文化問題。

  湖南一位80後處級幹部蘇瑞(化名)說:“在官場上,提拔已成為很多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一旦晉升無望,就出現懶散心態。一些人年紀雖輕,心態老成,整天想的是混圈子、搞關係,而缺乏幹事熱忱。”

  “一個人如何在社會劇烈變化中,找回優雅?這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價值,讓內心更強大、有定力。然後,學會宣洩,多與有正能量的朋友相處。另外,建議每天給自己一小時發呆時間,思考一下自己追求的究竟是想要的,還是和他人攀比而已。”周旭輝說。

  作家蔣勳在《品味四講》中說,“快不一定是美,有時候慢下來才是美”“一個人面對很多的物質無從選擇時,就會產生慌亂狀態,而慌亂的狀態剛好構成不美的現象。慢下來,你可能重新找回美,找回從容,找回自己……”

如何擺脫焦慮?

1、選擇了就是最好的

很多人買了這件東西,會覺得沒買的那件更好。我選擇了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物品、一個方向,大體上總會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然後全力以赴做到更好。當然了,人不可能每次都選對,那就繼續努力唄,至少不會焦慮。

2、焦慮無用論

焦慮的時候要不停的暗示自己,焦慮沒有任何用處,既不能幫你編程解 bug,也不能幫你讀書寫文章,只能適得其反。隨著齒歲增長,人審視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強。隨時跳出來觀察自己的情緒,你會發現,很多焦躁,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有時候焦躁是物理性質的,比如你是不是餓得低血糖了……

3、想辦法先做成一件事

有時候焦慮是因為我們想同時做太多事情,以至於一件事都沒做成,試著先做成一件事。書讀不完,先讀完一本試試,編程語言太多,先掌握一門試試,沒有成功案例,先努力讓手頭的產品成功試試。做成了一件事,就會緩解絕大部分焦慮情緒,後續就會更順理成章一些。

4、多讀書,你的故事書裡都有

有些人會自怨自艾自己的經歷多麼悲慘和值得同情,我一般會說,去讀讀書吧,你會發現很多人比你慘。你經歷過的事情,書裡都有,幾乎無一例外,除非你是開創性的。多讀書,少焦慮。

5、多掙點錢

老話,錢掙多了,很多事情就變了。

遇到窮的只能窮遊的人慷慨陳詞和我大談人生理想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你該去多掙點錢了,都窮成啥了。當對面是個土豪與我高談闊論揮金如土的時候,我就會說,你該多讀點書了,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他們聽完之後就默默無語的焦慮起來……

你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焦慮去吧。


北方李木子


由於焦慮存在多元化的心理現象,大體屬於(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範疇,如果屬於長期且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或者伴隨著厭食、易怒、幻想、暴力、對事務無法控制易成癮等現象,建議你需要旅行、休假、就醫等行為。

考慮到你在現實中生產生活,我與你簡單聊下當經社會中,有肯能導致你焦慮的關鍵有發情緒

其實情緒如天氣,一直持續且不斷變化。他們持續起伏著,從微弱到強烈,從愉快到不快,從意料之內到無法琢磨。這裡我會以“心境”(mood)來說明問題,這個心理活動經常是指一段時期內整體的情緒基調(出現了這個心理週期的大基調就會衍生出焦慮、抑鬱或者開心、購物、旅遊等!),它都是更具你在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工作事項中遇到的難度和家庭出現的狀況的總和,雖然你更具自己的經驗可以預判和預估,但是出現的心境帶給你的情緒不會因為你做了心理準備而減少。這裡我經常說他就是一段時間的心理活動“總體規劃”,

這裡我概括下會產生焦慮的2個情緒場景和一個解決它辦法

①、發生重要事件與產生焦慮的場景

一種心理活動一般是由某一重要事件激發的。該事件可能是發生在內部(慘痛的回憶、痛心的記憶、難受得到經歷、困惑的事情或正在發生無奈難以接受且無法解釋的事件、被人算計和冤枉等導致睪酮素分泌較多的事情),不論好與壞到頭腦注意到和一件事情,就會警告你說它非常重要,同時你會分泌非常多的腎上腺素,心跳、心率同時開始升高等。

②、頭腦的參與時如何反焦慮

這一階段,通常是大腦開始用知識、想法、和意義給身體上發生的變化賦予意義。如是:它可能會給感受和衝動貼上“挫敗”、“喜悅”或“感覺很糟”的標籤,這時候無論好壞,切勿相信“僥倖心理”。在頭腦參與是我們常常會給予下一步身體指令,這時候如果不能以慎獨的心理活動來控制自己的衝動或者沮喪,最終結果及其容易出現讓人焦慮的結果,所以說避開焦慮這個魔鬼,就要從做任何事情是。先想好不要著急,或者說不要著急下定論,讓“子彈飛一會”,想好了在下手,想好了在回答。可以大大提升你在人群中扮演的角色和提升你在生活中的地位。

一個姿勢搞定焦慮

只要感受到了自己身體、心理發生了變化例如:心跳加速、大腿發抖等,你要迅速用內心大喊出我是(神奇女俠、超人、俠客)等電影漫畫場景,你迅速回憶任何英雄電影中那些超級英雄超級技能,並且告訴自己我也可以,同時邁開你的大腿用臀部乏力讓自己站的更穩或者坐的更顯力量。堅持幾十秒,你會大量分泌催產素,對就是這個,它會迅速讓你冷靜、快樂、鎮定。當你感受到這些感受恭喜你,你慢慢掌握了剋制焦慮的辦法了。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幫助請幫助轉發和關注我謝謝!!!!


熙攘的回憶


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本能已經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溝通方式的演變趨勢也加劇了這種情況即焦慮。這種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與他人的對話方式,僅僅停留在非常基本的表面的層次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就會喪失有效溝通的能力,對不適因素變得過度敏感,即便輕微的挫折和一般的不安也能給我們帶來恐懼和擔憂,損害著我們的身心健康。這樣慢慢的就會給我們帶來衝突,加重我們的焦慮感。


賽客心理研究院


心裡的疙瘩沒解開吧

倒著推一下:

你有錢有權有閒

剛剛好娶了最愛的姑娘

她像你愛她一樣的愛著你

你們的家庭和諧

商業上也沒有什麼問題

老人有各種保障

孩子也健康的成長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娛樂

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壓力

把自己的一家都活的好好的

還焦慮什麼呢

把自己活的好好的


丘比特哇biubiu


人有七情六慾,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有焦慮也很正常。在焦慮的同時多去調節自己,適當內心的急躁,比如心理學裡的幾種調節方法,心裡默數一二三,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等,學會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學會減壓,多多與自己溝通,開導自己,想多無益,多想無益!


橘微冷


找點事情做,儘量不要讓自己閒下來,如果閒了可以適當娛樂一下,比如刷個抖音,看個段子,k個歌,都挺好的。總之樂觀一點,開心和難過都是一天,為何不開心的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