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教學反思是優化課堂的“放大鏡”,也是教師的“啟示鏡”“警示鏡”

教學反思給了課堂一面主動優化的"放大鏡",是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的自主檢視活動。用好教學反思這面"放大鏡",才會有效優化、提升、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讓其真正成為教師自主成長的"提振器""催化劑"。

教學反思是優化課堂的“放大鏡”,也是教師的“啟示鏡”“警示鏡”

近日,西安市高新五小舉行“現象教學”研討活動,圖為五年級聚焦“垃圾分類”這一社會熱點組織教學。

圍繞"最大限度適合學生"的初衷,教前勤於反思成效,反覆對比診斷,給了課堂一面主動優化預設的"放大鏡"。一是反思同行課堂的得與失主動調整,調節學生探究活力的"呵護放大鏡"。執教者的反思應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特有的認知起點,緊扣教學目標,以每一位同行的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為"比較鏡面",反覆考慮課堂教學環節變化是否符合學生探究節奏、教學組織方式是否契合學生合作氣氛、課堂點評頻率是否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需要,一再反思問題情境的創設、突發狀況的處置,提前做好轉化準備和調整預案,保證學生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探究興趣。二是反思同課教學的利與弊合理取捨,矯正學生熱情參與"體驗放大鏡"。無論教學內容的取捨,還是教學方法的甄選、教學情境的銜接,都應圍繞"最大限度適合學生"去選擇,點燃學生的自主體驗熱情,而不是去刻意適應執教者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在與同行課堂的認真對比中深入反思自己設置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確保在課堂上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自主體驗效果;在與同行課堂的對照中矯正自己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方法,提前思考每一個環節裡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提前思考好解決的策略和方法,保證自己的方法可以切實有效地喚醒學生自主體驗的熱情,可以激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性。

立足"最大限度解放學生"的情境,課上樂於調整反思,相機捕捉細節,給了課堂一面主動喚醒生成的"放大鏡"。一是反思課堂拓展手段,相機擦亮課堂互動的"魅力放大鏡"。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執教者必須根據課堂生成的狀態,藉助內容拓展這一渠道靈活地把平時掌握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有節奏地呈現在課堂上。二是反思課堂感染方法,相機調整教學情境的"感染放大鏡"。執教者時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時時反思、判斷學生的課堂反應,相機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或者增加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讓課堂互動可以儘快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或者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完全自主的參與形式,可以調整他們的消極狀態;或者迅速進入小組對抗環節,以競爭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三是反思課堂激勵方式,相機轉動拓展整合的"情趣放大鏡"。面對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執教者必須冷靜反思,只有正確的判斷和處置才會換來"一片精彩"——可以推出"新鮮鏡面",將其鮮活地呈現於學生面前,即時展開嶄新的自主探究活動;可以調出"風采鏡面",讓學生的見解得到肯定,讓學生的發現得到尊重,學生們自然會變得格外愉悅;可以轉入"探討鏡面",藉此開展對話活動,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實施點撥,課堂頓時變得富有情趣。

緊扣"最大限度發展學生"的目標,教後善於收穫反思,全面審視得失,給了課堂一面主動優化模式的"放大鏡"。一是用好"失控放大鏡"檢討自己表現,由於執教者自身素養不同,教學過程多變,學生認知存在差異,課堂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失控狀況,有時是預先設想與教學實際脫節,有時是課堂情境與師生互動不吻合。執教者在課後反思時必須盯住並放大此類問題,及時總結出優劣、找出差距、分析緣由,才會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二是用好"疏漏放大鏡"規範行為,教學中由於執教者的疏忽和遺忘,自然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只有在反思中放大此類問題的危害面,警示自己必須銳意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才會幫助執教者提高課堂效率。三是用好"自信放大鏡"激勵自己成長,課堂上的師生富有個性、充滿智慧,他們的思維常常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執教者必須及時記錄下來並"放大"其價值,及時加入自己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可以讓師生間情感、思維的交融在課堂上更加和諧,這些反思活動不斷積累,一定會組成一串閃光的"自信鏈",可以幫助執教者的教學實踐儘快從幼稚到成熟,教學理論從膚淺到深刻。

用好教學反思這面課堂"放大鏡", 才會讓執教者從自己的課堂中跳出來,讓稍縱即逝的課堂表現頓時化為清晰可見的"警示鏡面""啟示鏡面""規範鏡面"……才能擁有嶄新視角和全新體驗去關注、審視、診斷自己在課堂上的得與失,從而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


作者:賈憲章(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教師)

教學反思是優化課堂的“放大鏡”,也是教師的“啟示鏡”“警示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