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的“放大镜”,也是教师的“启示镜”“警示镜”

教学反思给了课堂一面主动优化的"放大镜",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自主检视活动。用好教学反思这面"放大镜",才会有效优化、提升、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让其真正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提振器""催化剂"。

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的“放大镜”,也是教师的“启示镜”“警示镜”

近日,西安市高新五小举行“现象教学”研讨活动,图为五年级聚焦“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热点组织教学。

围绕"最大限度适合学生"的初衷,教前勤于反思成效,反复对比诊断,给了课堂一面主动优化预设的"放大镜"。一是反思同行课堂的得与失主动调整,调节学生探究活力的"呵护放大镜"。执教者的反思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特有的认知起点,紧扣教学目标,以每一位同行的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为"比较镜面",反复考虑课堂教学环节变化是否符合学生探究节奏、教学组织方式是否契合学生合作气氛、课堂点评频率是否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一再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突发状况的处置,提前做好转化准备和调整预案,保证学生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探究兴趣。二是反思同课教学的利与弊合理取舍,矫正学生热情参与"体验放大镜"。无论教学内容的取舍,还是教学方法的甄选、教学情境的衔接,都应围绕"最大限度适合学生"去选择,点燃学生的自主体验热情,而不是去刻意适应执教者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在与同行课堂的认真对比中深入反思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在课堂上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自主体验效果;在与同行课堂的对照中矫正自己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提前思考每一个环节里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前思考好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保证自己的方法可以切实有效地唤醒学生自主体验的热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立足"最大限度解放学生"的情境,课上乐于调整反思,相机捕捉细节,给了课堂一面主动唤醒生成的"放大镜"。一是反思课堂拓展手段,相机擦亮课堂互动的"魅力放大镜"。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执教者必须根据课堂生成的状态,借助内容拓展这一渠道灵活地把平时掌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有节奏地呈现在课堂上。二是反思课堂感染方法,相机调整教学情境的"感染放大镜"。执教者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时时反思、判断学生的课堂反应,相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或者增加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让课堂互动可以尽快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或者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完全自主的参与形式,可以调整他们的消极状态;或者迅速进入小组对抗环节,以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三是反思课堂激励方式,相机转动拓展整合的"情趣放大镜"。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执教者必须冷静反思,只有正确的判断和处置才会换来"一片精彩"——可以推出"新鲜镜面",将其鲜活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即时展开崭新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调出"风采镜面",让学生的见解得到肯定,让学生的发现得到尊重,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格外愉悦;可以转入"探讨镜面",借此开展对话活动,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实施点拨,课堂顿时变得富有情趣。

紧扣"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目标,教后善于收获反思,全面审视得失,给了课堂一面主动优化模式的"放大镜"。一是用好"失控放大镜"检讨自己表现,由于执教者自身素养不同,教学过程多变,学生认知存在差异,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失控状况,有时是预先设想与教学实际脱节,有时是课堂情境与师生互动不吻合。执教者在课后反思时必须盯住并放大此类问题,及时总结出优劣、找出差距、分析缘由,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用好"疏漏放大镜"规范行为,教学中由于执教者的疏忽和遗忘,自然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只有在反思中放大此类问题的危害面,警示自己必须锐意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才会帮助执教者提高课堂效率。三是用好"自信放大镜"激励自己成长,课堂上的师生富有个性、充满智慧,他们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执教者必须及时记录下来并"放大"其价值,及时加入自己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可以让师生间情感、思维的交融在课堂上更加和谐,这些反思活动不断积累,一定会组成一串闪光的"自信链",可以帮助执教者的教学实践尽快从幼稚到成熟,教学理论从肤浅到深刻。

用好教学反思这面课堂"放大镜", 才会让执教者从自己的课堂中跳出来,让稍纵即逝的课堂表现顿时化为清晰可见的"警示镜面""启示镜面""规范镜面"……才能拥有崭新视角和全新体验去关注、审视、诊断自己在课堂上的得与失,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作者:贾宪章(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是优化课堂的“放大镜”,也是教师的“启示镜”“警示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