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沒有2013的稜鏡門事件,思科在中國的地位會被超越嗎?

官方認證首席評論師


感謝您的閱讀!

思科在中國市場曾經風光無限,那時候哪有華為的事。你可能想象不到,思科在中國曾經一枝獨秀,在金融等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一度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如今國內市場對於思科的貢獻率為3%(2018年末)。

曾經在中國僱員,思科達到了5000,而在8月1日,根據鳳凰網科技報道,思科(Cisco)上海裁員300人,雖然這件事被證實不實,可是思科在中國的處境確實堪憂。


這裡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點,也是文章題目的內容:2013年的稜鏡門事件。我們回顧下這件事:稜鏡計劃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時期起開始實施的電子監聽計劃,這裡面涉及到了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公司,而思科公司也同樣捲入稜鏡門,雖然對此事進行了澄清,可是影響卻深遠!

2012年的時候,思科在主要部門有共有60款思科的產品;而此事一過,直接降為零!所以有人說,如果沒有這件事,華為也不會趁機崛起。

我們其實都知道,稜鏡門只是誘因,而不是主因!思科的敗退,實際上早已經註定:

  • 技術退步。比如在高端路由器領域,雖然思科有過CRS-1,可隨著時間推移,思科在技術方面在退步,其技術更新緩慢,而且,它的私有協議過多,都讓它在華為,中興等等競爭中慢慢處於劣勢。
  • 華為的崛起。說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大家都覺得思科認證最有認可度,而華為認證卻越來有價值了(包含ICT技術架構認證、平臺與服務認證和行業ICT認證三類認證),實際上在思科的多個方面,華為都是頗有優勢的,並且在慢慢佔據它的市場份額。

  • 稜鏡門確實有作用。這件事,讓華為,中興確實有了崛起的機會,很多部門還是使用華為產品,讓思科被踢出了局。

所以,思科出局是遲早的事情,有了更好的,自然會被代替了!


LeoGo科技


問這樣的問題,顯然低估了中國政府和科研單位的水平,好像沒有斯諾登揭發稜鏡門中國政府和科研單位還都不知道美國人有這手段?

在國內網絡設備廠商起來之前,運營商設備當然都是西方的,美國居多。在國家安全部門看來,這顯然是有風險的,畢竟電報、電話都能竊聽,更何況網絡呢?這點技術風險和竊聽手段中國的安全部門還是能夠認識到的。那該如何防護呢?

筆者不是安全部門的人,但據說保密級別比較高的單位,網絡都是物理隔絕的,而且要求電腦主機與電話線、網線保持足夠的距離以防止通過電話線網線獲取到磁盤的電磁信號(雖然有點誇張,但理論上確實是風險)。

軍事對抗,諜報第一,這一點但凡成熟的國家都清楚,估計德國人也清楚自己被美國人監聽,只是作為盟友以及被佔領國(要知道90年代東西德才統一)實在是有苦難言。

所以,斯諾登稜鏡事件只是把皇帝的新裝揭露了出來,並不是說其他國家之前不知道這個事兒。而斯諾登也絕不會是個人英雄突發奇想拯救世界,這個事情絕對是謀劃了很久,時間、地點都選好了,不然他怎麼可能那麼順利從美國到香港又到俄羅斯。

其實遠在稜鏡門之前好多年,隨著國產廠商華為中興的崛起,國內網絡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替換動作。而且不止網絡設備,包括存儲設備、數據庫軟件、安全軟件、等,名義上是支持國產,實質上是出於安全。

在國內廠商起來之前揭發這個事情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都用美國設備,暴露出問題還能怎樣?當國內廠商起來之後,爆出這個事情就有好戲看了。德國政府雖然心知肚明但民眾覺得奇恥大辱啊!事情發展到去年美國人要求西歐不準用華為,這個事情就不好操作了,因為西歐各國政府沒法子對國民交代啊,總不能說“我們以前一直被美國監聽所以接著監聽也無所謂”?

所以,在筆者看來,稜鏡門並不是突發事件,而是適當時間發生的適當事件。只不過,作為突發事件效果更好而已

轉換到商戰上,如果你能夠拿到競爭對手的把柄,一定要珍惜,不要輕易抖出,小則圖然浪費資源,大則被對方倒打一耙。

比如小米上市前某公司跟小米的官司就是恰到好處:平時跟小米打官司小米奉陪到底畢竟不缺錢,上市前打官司無論輸贏小米都希望儘快花錢了結。


水滴的聲音


本行業問題,我來回答。

實際上,即使沒有2013年的稜鏡門事件,思科在中國的地位也會被華為超越,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只不過稜鏡門事件加速了這個進程。

思科的路由器、交換機、核心路由器曾經佔據了全球的近8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形成了壟斷,在中國的市場也是如此,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思科的路由器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記得我在2001年剛進入通信業的時候,機房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基本都是思科的產品,那個時候,我們做固網產品,都是靠的CCNA、CCNP,更牛的就去考CCIE,含金量相當的高。思科的設備的價格也是非常的高,不光光是設備的價格,售後維護的價格也是非常的高。


當時中國還沒有開始電信業的改革,電信業也是中國十大高薪行業,當時我就是從IT業跳到了CT業,也過了幾年比較好的日子。

中國的通信業改革開始之後,運營商的網絡建設開始了爆發性的增長,採購的數量翻翻級的增加,但是單品採購價格在不斷下降,支出也沒有那麼"豪氣"了,在很多地方開始採購國內的產品。開始的時候,華為是以低價去搶奪市場,以"農村包圍城市"開始蠶食思科的中低端的市場,這個趨勢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的思科的售後維護的態度可以稱的上是"非常傲慢"的,當年我也和思科的工程師打過一段交道。而當時的華為的設備的性能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售後維護的態度那是相當的到位,可以說最開始的時候,華為是依靠價格和服務來搶奪市場的。

華為從開始進入路由器交換機市場之後,也投入了不少資金進行研發,設備的性能不斷的提高,也是華為可以取代思科成為中國的路由器交換機市場的第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2004年左右的時候,華為的10G路由器的性能還遠不如思科,之後華為進一步的加大了路由器方面的研發投入,到了40G路由器的時候,性能就已經開始接近了思科,落後大概2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華為推出100G路由器的時候,性能就已經追上了思科。而到了2012年9月的時候,華為率先的推出了400G路由器,而直到9個月後,思科才宣佈它的路由器在2013年年底可以支持400G。而這個時候,華為的400G路由器已經在全球開始部署了,400G路由器是華為第一次在性能上超過了思科的產品。

而且,華為的設備在當時和思科的設備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耗問題。同樣功能的產品,華為的產品的能耗不足思科的一半。而且,華為的設備的體積更小,安裝更方便。針對運營商的喜好,進行有效的研發,產品更貼近運營商,這是華為的優點,而思科在這方面要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其實在稜鏡門之前,早在2012年9月份,華為就實現了全球最大的集群路由器的搬遷工程--中國聯通169骨幹網江蘇無錫節點核心路由器集群搬遷工作。

2013年的稜鏡門事件從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華為在國內對思科的替代,不過即使沒有稜鏡門事件,華為取代思科在中國的地位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其實不僅僅是對思科,華為崛起之後,從數據到交換到接入到傳輸,有線、無線等多個產品都慢慢的成為了中國運營商最大的市場份額佔有者,經歷過那個華為的瘋狂的"送設備替換"的年代的通信人都對那段日子有非常強烈的記憶。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思科在中國的衰退和2013年的稜鏡門沒有多大關係,運營商早在2010年以前的採購份額就幾乎沒有了思科,而企業領域在2015年以前一些重點的金融、大企業依然使用思科的路由器。

所以以這兩個節點看,當然思科在中國的地位被超越,和2013年的稜鏡門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影響肯定還是有的。

在運營商領域,思科早就開始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在2010年以前,運營商市場的確思科的設備還比較多。最早我記得電信的骨幹網超核全部是思科的CRS設備,而且價格不菲。在那個時代,思科的設備性能好、穩定,的確是運營商的首選。不過2005年以後,華為的BRAS、業務路由器和骨幹路由器崛起,極大衝擊了思科的路由器份額。

思科在2010年以前還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原因是因為其他國產廠商沒有崛起,投標必須要有3-4家參與,然而中國企業只有華為一家給力,運營商也沒有其他選擇,思科、Juniper等外企的路由器還是有份額的。

而交換機或者安全領域,國產廠商的確也沒有可以和外企比較的產品。那時的華為,交換機的業務還是由H3C負責,中興的交換機還不錯,但是難以對思科形成挑戰

所以我記得那時移動的骨幹網,基本上一半華為、一半思科;而電信的CN2網絡,也是由思科、Juniper和華為的設備組成。

在2010年後,在數據通信領域,華為的路由器已經和思科幾乎並駕齊驅,中興的路由器開始崛起,H3C的交換機已經飛速發展,華為也開始涉及交換機領域,銳捷等廠商也開始壯大。不管是路由器還是交換機,國內的運營商選擇更多,思科在價格上毫無優勢。

因此在2010年後,骨幹路由器市場開始被華為霸榜,業務路由器華為、NOKIA(NOKIA中國是國企)、ZTE佔據了主要的運營商市場,而且交換機的可選項也是越來越多,思科已經開始在運營商衰退。我記得在2011年前後,思科的設備已經不去運營商集採測試,機會已經幾乎沒有了。

所以在中國運營商市場,思科的敗退比稜鏡門發生的時間要早的多。國內的企業價格有優勢,而且運營商的可選項很多。

企業網市場,最近兩年思科開始從重點行業退出

企業網市場和運營商市場也類似,不過企業網市場思科退出的時間比較晚,尤其是在金融、大型國有企業的生產網絡,最近兩年才開始慢慢退出中國的金融市場,在OTT行業(如騰訊、阿里),思科還有比較大的份額。

在2015年開始,華為重點投入企業市場,在這之前,企業市場主要是H3C、銳捷、邁普等廠商,華為和中興投入都不大。那個時候思科雖然價格比較貴,但是在一些大型的企業、金融行業、交通行業還是佔據了極大的份額。

在華為重點投入企業市場的這幾年,思科的份額節節敗退。華為的解決方案和價格對思科造成了嚴重的衝擊。過去只有H3C和思科爭鋒,現在則面臨著H3C和華為的兩面夾擊,所以思科在國內的份額也在逐年減少,在一些重點行業的網絡面臨著被大量替換。

而且尤其是最近幾年,國家為了保護國家的網絡安全,對一些大型的企業、機構有國產化的要求,而且的確HW和H3C的能力已經不輸思科,所以思科的份額迅速的降低。

所以從企業網來看,思科的頹勢也和稜鏡門關係不大,主要的原因還是HW開始重點投入企業網,以及我們國家國產化的需求。當熱,稜鏡門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稜鏡門應該加速了我國網絡的國產化的訴求,導致了思科的份額加速流失。

無論也沒有稜鏡門,思科在中國的地位都會被超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企業網還是運營商,思科開始大量退出都和稜鏡門關係不大。原因不外乎是國產設備商設備能力已經提升,思科在性價比上沒有了優勢,服務又不如國產設備商那樣可以提供貼身s式服務,運營商和企業都選擇性價比比較高的國產設備。

尤其在中美髮生貿易爭端以後,有中興、華為的前車之鑑,中國會進一步加快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使用國產設備的進程,思科的份額會進一步降低,可能也就只餘現網擴擴容吧!


IT老菜鳥


我覺得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科在中國的地位被超越是早晚的事情。稜鏡門可能是其偶然性。

為什麼說它被取代是必然呢。

第一、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以機遇,在這個肥沃的土壤中,不斷地成長壯大。

第二、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地增長,很多方面已經領先於世界。在網絡領域華為、中興等公司在很多方面已經能夠與老牌的勁旅思科等進行分庭抗禮。

第三、思科自身的市場策略的變化,沒能趕上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及科技的增長。

第四、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對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更加的重視,也有能力和意願去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

我覺得以上的這些因素導致思科在中國被趕出去,是必然的。

說其偶然是因為正好稜鏡門事件,很多美國企業都稱參與的此次的事件,但只有思科不承認,誰都知道,作為交換領域的領導者,沒有它的參與,稜鏡計劃不可能順利進行。正好藉此機會,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很多國安都調整了計劃,不用思科的交換等設備,這時候中國的華為中興等企業,完全有能力接手思科的市場空缺。於是乎,有了思科被中國政府和國企,包括很多民營企業所拋棄的事件。

不知道讀者怎麼考慮和評價,我是這麼認為的,希望你們多評價。我是冰川酒壺。


冰川酒壺


稜鏡門事件對思科的影響顯而易見,當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同比下滑8%-10%,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思科肯定會被其他新興行業所取代,因為人們的需求在不斷提高與改變


墨武運動吧


思科在稜鏡門事件之前就已經不如華為了,至少在電信系統集成方面,當然如果說企業級方面,就現在好像也稍稍落後吧 ,只不過在互聯網之下思科自己丟失了這一塊的領地


QQ第四十五節


我怎麼覺得稜鏡門最大的受害者是IBM


智能體溫計


這個問題很無聊啊。你為何不問一下,假如美國對中國通信設備企業不存在歧視,思科的本土會否被攻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