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水城縣陡箐鎮:種下土豆會“生金”

 鬆土、播種、施肥、起壟……近日,在水城縣陡箐鎮土發村高產馬鈴薯示範項目點上,由鎮村幹部、農技人員、當地百姓組成的春耕隊伍正忙著種植馬鈴薯,他們正在搶時間、抓農時,讓100畝高產馬鈴薯示範項目順利完成播種。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水城縣陡箐鎮:種下土豆會“生金”

  “起壟要在20公分以上、窩距在30公分左右、土蓋成豬背形狀……”在馬鈴薯栽種現場,春耕生產馬鈴薯技術指導組成員呂樹鳴正在手把手教村民如何雙溝高壟栽種技術,村民“現學現賣”,現場一幅忙碌的春耕景象。

  據呂樹鳴介紹,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全市農業部門成立了14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組,並下沉到各個鄉鎮指導春耕生產,土發村示範種植的馬鈴薯雙溝高壟栽種技術與傳統單溝低壟相比,具有排水性好、通風透氣、施肥集中、管理方便等優勢,能有效提高馬鈴薯單產。

  土發村平均海拔高度為1700米,年均氣溫11至14攝氏度,屬高山冷涼山區,是馬鈴薯生產最適宜的區域之一。

  據土發村第一書記駱科印介紹,在我市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中,水城縣陡箐鎮被列為重點佈局主產馬鈴薯的鄉鎮,而土發村是重點佈局的重點區域,種植馬鈴薯有交通便利、土壤氣候合適、積肥充足等獨特優勢,經過認真謀劃後,該鎮決定在土發村實施高產馬鈴薯示範項目。

  “當前,我們正在統籌抓好防疫情、保春耕兩個重點工作,多管齊下確保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兩不誤’。”陡箐鎮副鎮長、土發村脫貧攻堅決勝隊隊長陳力說,今年,由水城縣華辰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在土發村連片種植的100畝馬鈴薯,預計畝產達到3000斤,總產量達30萬斤,可帶來30萬元的馬鈴薯銷售收入,明年將大力推廣馬鈴薯雙溝高壟栽種技術,讓更多的百姓增收致富。(晏華超 楊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