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昨晚的《安家》看的我是滿腔怒火。

潘貴雨擔心自己兒子還不起月供,來找房似錦“要債”。

嚴叔這邊退掉之前租住的房子,暢想著嚴嬸伺候懷孕了的兒媳婦,嚴叔自己看著包子鋪,雖然很是擔心嚴叔自己看包子鋪很累,但是卻滿心歡喜。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來到家門口,卻被親家邀請去屋子裡邊“做客”。我此刻心中有一萬隻馬在奔騰..."做客”,這是嚴叔辛苦半輩子全款買的房子,是自己的家,怎麼成了“做客”。這不就是典型的“鳩佔鵲巢”嗎?還佔的這麼的理直氣壯。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嚴叔親家母,竟然說“做客”二字,儼然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了

這裡,我們一起回顧下之前的劇情:

鏡頭1:

嚴叔兒子出場有兩次,第一次是合同簽約的時候,嚴叔兒子說:"等一下,能不能加上倩倩名字”。

倩倩自己為了能加上自己的名字,甚至說出了自己已經懷孕的事情來推動房產證加自己名字的事情。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在加名字的時候,表示會孝敬老人

在這裡,我不得不感慨,在國人都在批判“媽寶男”的時候,真的有這樣的男人,拿著自己爸爸媽媽的錢財去哄媳婦。也真的有倩倩這種人,自己老公沒有出半毛錢,還想要加上自己的名字。並且在聽到只付首付,還需要每月還月供的時候,大大的撇嘴,滿臉的不開心。

這裡我有一個觀點,可能有些人不贊同哦:倩倩和嚴叔兒子是一個小家庭,這個小家庭裡邊,如果嚴叔兒子賺的錢買房,那這個時候,嚴叔兒子表示只寫倩倩的名字,那絕對是"好老公”,"好男人”的形象不是嘛。我認為如果是嚴叔兒子的錢,那就是倩倩的錢,他們是一家人。

拿著自己爸媽的錢,提出這樣的要求,恕我直言,真的是跟“媽寶男”一樣可恥!

鏡頭2:

嚴叔親家母:親家呀,我還說過幾天邀請你過來做客呢。(旁白:怎麼能這麼心安理得的“鳩佔鵲巢”?)

倩倩:沒有一句話,翻白眼,轉身,留下一個背景(旁白:在籤合同的時候的承諾完全是兩幅嘴臉)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倩倩沒有說一句話

嚴叔兒子:爸媽,你們先回去吧(旁白:回去哪裡呀,你爸媽都退了房子了)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對,嚴叔的兒子問題很大,那嚴叔嚴嬸就沒有問題了嗎?

問題1:中國很多的父母都存在這個問題,就是對孩子“太好了”,心甘情願的主動的任由兒子啃老(徐姑姑建議可以貸款買房的時候,擔心兒子還款有壓力,還是選擇了全款買房

收拾行李打算去幫忙照顧兒媳婦,再收拾行李上樓的時候,嚴嬸說:等會兒讓兒子下來拿。

嚴叔心疼的說,我多拿點,兒子待會兒就少拿點,兒子照顧兒媳婦也怪累的。360度無死角,都是在為兒子考慮。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事事為兒子著想

問題2:就是“邊界感”不清晰

從嚴叔的角度來看,房子是給兒子買的,給兒子買的還是自己的,兒媳婦才是需要顧慮的人。對於房子所有權的事情,從未明面上說過這個房子大家所享有的權利。最終導致自己出錢買房但是無家可歸的情況出現。

不少網友表示:嚴叔和嚴嬸是一家,兒子和兒媳是一家,但是家庭的界限從未分清。甚至在買房這件大事上是需要說清楚的。這筆錢是否需要還,是借給孩子,還是贈與。以後房屋是由誰來居住,這些都是要說明白的。

《安家》嚴叔全款購房,被兒子“趕”出家門,嚴叔錯在哪裡了呢?

嚴叔嚴嬸住在了包子鋪裡邊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講,那嚴叔兒子和倩倩絕對是又當又立的典型代表,讓別人給買房的時候,把老人當成一家人。買到房子之後,我們是兩個家庭,請不要來摻乎我的家庭,不要來我家住。無恥至極~~

不少網友說,中國還是養兒防老的思想,不好和兒子掰扯這麼清楚,但是大家看到的嚴叔兒子和倩倩這樣,是會知恩圖報,主動擔起承擔養老責任的那種人嗎?


《安家》裡邊的“戲劇化”的劇情,我們需要反思哪些?

第一,愛孩子,要有所保留,太溺愛孩子,很容易養出只管自己不顧慮他人的“白眼狼”。

第二,孩子結婚了,那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如果孩子購房的時候,確實需要長輩的財力支持,那關於是贈與還是借都需要提前說清楚。

另外,作為子女,我們購房必然是要藉助父母的財力,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有餘力了,一定要儘快把錢還給父母。父母要不要是一回事,但是要還的心思是要有的。

對於《安家》裡邊嚴叔有家沒得回,被“趕”出去這個事情,你是不是也挺氣憤的,你怎麼看呢?

你們覺得是嚴叔兒子是不是應該還錢呢?還是當時嚴叔不應該出全款購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