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文 | 姜雪芬

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熱映,科幻小說出圈。2月份,我赴廣州採訪了一群科幻迷,因為互聯網,聚集在星之所在科幻書店,堅持無論生活如何變遷,都要相信夢想,仰望星空。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小店裡的星艦引航員們聯合科幻迷,助力疫情防控。他們捐出2020元,還在淘寶網店首頁承諾:1月18~2月8日,店內每售出一件商品,將會為湖北省紅十字會捐出一元。

他們的大本營在廣州遠郊,一簡易辦公室裡,擺放了1000多種科幻書。

《流浪地球》電影帶動了科幻書熱銷。守護這些書的是一群科幻迷,衣著樸素,不修邊幅,踩著拖鞋,安靜工作。

他們看上去跟現實世界裡的人一樣正常,為生存辛苦打拼。

但他們的內心盛滿了整個宇宙,每天在科幻世界裡,研究球狀閃電,宇宙飛船,眺望烽煙四起的大地,體會苦辣酸甜的百態人生。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李一,30多年科幻迷。決定要看一輩子的科幻,辭去外企工作,開”星之所在科幻書店“。他從東北跑到廣州遠郊,聚集一幫迷友,在網上呵護每種想象的可能性,認真分析“末日來臨前,最想做什麼”“有沒有外星人”等不著邊際的難題。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黃孟西,美女學霸,初中開始寫科幻小說,曾與劉慈欣“一決高下”。那一年,她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二等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獲得特等獎。為了看一輩子科幻,不過被世俗綁架的人生,她辭去公務員工作,加入科幻大本營。

這裡有遠離家鄉的內蒙古小夥,曾舉辦動漫展,因意外大火終結了創業生涯;也有曾一腔熱血的年輕人,立志保衛祖國,棄文從戎,退學去部隊當兵。

科幻迷曾被當成異類。《劉慈欣談科幻》一書中寫道:“在這個越來越現實的世界中,喜歡幻想的人是讓人們打心眼裡討厭的。”

但12年來,這家小店成了幾十萬科幻迷的樂園。星之所在淘寶粉絲超過20萬,他們在這裡分享科幻故事,交流喜歡的角色。李一和員工創立了星艦社區,他們在這處天地天馬行空,摘抄精美句子,將其印在科幻日曆上。

迷友回憶,小孩子的眼睛都有星星。太陽落山,躺在門前的石板橋上,一邊驅蚊子一邊望著漫天繁星。夜來香開了,隨風飄來,地上小溪流,天上星星走。

長大後,人們為生活奔波,過庸庸碌碌爾虞我詐的生活。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但那個久未抬頭仰望的蒼茫宇宙,像《星河》中寫的那樣:“不論地上的人們發生什麼——活著還是死去,光榮還是喜悅,悲傷還是不再悲傷——群星都不會有所改變。”

他們將粉絲留言打印出來,貼在辦公室牆上,尊重每種想象的可能性。

沉迷科幻,或許是為了逃避讓人失望的現實世界?

但他們回答,從宇宙維度求索人類命運,能對現實世界更包容和熱愛。對於宇宙災難故事,科幻迷們在這裡討論,每一個個體的選擇、表情等,都能拍成一部大片。

飛機、人工智能、網購等,我們習以為常的現實,其實早早就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科幻迷們致敬想象未來的人。

《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上海堡壘》《被光抓走的人》等科幻電影上映,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成高考題,很多科幻作品已走進了校園,被寫進教材。2019年11月,中國首個科幻研究院在四川大學成立。

與早前科幻讀者被稱為“異類”不同,如今,通過互聯網,喜歡、瞭解科幻的人越來越多。想象無邊,守護夢想的科幻迷們,希望將科幻種進更多人的心田。

淘寶上的科幻迷:仰望星空,永不長大,賣書捐款助力武漢

他們將書店打造成科幻迷陣營,不僅增加了中外科幻作品,還有抱枕、書籤、銀河系水晶鑰匙扣、月亮項鍊、AR馬克杯等30多種周邊產品,科幻走近日常生活。

李一記得,在貴州偏遠地區的一所學校,學生好奇問老師什麼是立交橋。星之所在開啟了公益捐贈計劃,不定期向偏遠鄉村小學捐贈圖書。

有的地方,上學是一件困難的事。

“永不長大,永懷好奇,永存對萬物的幻想之心。”愛科幻的他們希望,渺遠的繁星,能照亮未明的前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