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日本狙擊手真的會把自己綁到樹上直到戰死,是真的嗎?

孜越九歌


實際上,在山地叢林作戰,狙擊手上樹作戰,是一個常規戰術。並不是日本人所獨有的,幾乎所有國家狙擊手在叢林作戰,都會上樹。

比如在1965年,越戰著名的德浪河谷戰鬥,美軍狙擊手就趴上樹,利用開闊的視野,搜尋向美軍開火的越軍機槍火力點。越軍狙擊手也同樣上樹,因為,摩爾的部隊建立了環形陣地。越軍狙擊手只有在樹上,才能看到環形陣地內部,才有射擊機會。

因為在獵鷹登陸區的美軍炮連,向摩爾營外圍發射了4000發炮彈,同時,還有大量機槍在封鎖道路。越軍狙擊手根本無法從地面接近美軍陣地。3連機槍手帕裡思一個人在哪個晚上,就打死了100多名要從地面滲透的越軍。

越軍狙擊手只能爬樹,在樹上觀察和打擊,正在瘋狂掃射的美軍機槍手和迫擊炮手。在我軍,在叢林作戰,甚至,還可以把無後坐力炮搬到樹上,利用良好的觀察視野,打擊對手。這就是,揹包繩吊著炮筒,在樹上隱蔽射擊。

但火炮上樹的困難是選位不便、上樹艱難,弊端是開火後很容易被敵偵察識別,需要快打快撤。優點是,熱帶山地叢林,在地面炮兵看不到目標,也不容易架炮。在樹上,視野好,有利於隱藏偽裝,適合組織冷槍冷炮戰鬥。

62年11月16日,中印邊境反擊戰,我軍75炮班副班長方純德就將火炮架上樹,利用視野優勢,一舉打掉了印軍2個機槍地堡。


深度軍事


這個是真的,掛樹上狙擊美軍這種事,日本當年在太平洋上沒少幹。以至於,有的美軍看到大樹就覺得裡面全是日本兵,尤其是那種樹葉子多的,美軍有時候都能直接嚇尿了。但上面那個日本兵明顯更悲催。

二戰後期,日本在島嶼上和美軍對抗,一點優勢沒有,日軍玩起了游擊戰,一些草叢後面,沒準就蹲著一個日本兵,美軍一過來,立馬大喊一聲板載,然後就是一刺刀。更簡單的就是直接上樹,狙擊美軍。

日本兵在樹上用繩子綁著自己,其實並不是怕自己跑了,實際上是怕自己掉下來,就和安全繩一樣。有些樹呢,上樹就得用繩子爬,上去一待就是一兩天,不弄個繩子綁著真容易掉下來。

在看這個直到戰死,這個其實更簡單。在樹上和美軍交火,基本就是死路一條,涉及不到直到戰死,因為開火了,十有八九活不過五分鐘。樹上並不是個狙擊手應該待的狙擊陣地,因為不好撤退,視野好隱蔽好,但是沒後路。

上樹了的日軍,就等於是自殺式攻擊了,沒有退路。在美軍眾目睽睽之下,日本兵從樹上慢慢爬下來,也不是那麼回事,一梭子下去就報銷了。如果直接跳下來,估計直接腿摔斷了,或者死了。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美軍就直接集中火力開火了,而且,直接就是個篩子。然後從樹上掉下來個倒掛的日軍。


軍武文齋


首先自然是固定自己的位置,因為樹的結構大部分都不一樣,不是所有樹都能讓狙擊手穩定的進行射擊,所以就需要自己固定在樹上,這樣一來提高了穩定性,而且由於狙擊任務一般要等候數天目標才會出現,在這期間在樹上休息很容易墜落下去,所以就更需要把自己固定起來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裡,棕櫚樹很多,這種樹本身就不易爬上去,需要藉助繩子等工具,就算爬上去了,你也不容易穩定身形,所以需要繩子進行固定,不讓自己能掉下去。

至於為何不留退路,這就是把自己拴在樹上的缺點了,為了穩定性考慮,必須有所取捨,上到樹上固然視野提升了,但是開槍之後被發現的概率大大增加,日軍所使用的九七式狙擊步槍槍口焰極其不容易被發現,導致夜戰時美軍很容易就被冷槍打死,但實際上這些日軍狙擊手自一上樹開始就不準備活著下來,他們憑藉自己穿的的偽裝服和選擇在夜晚進行戰鬥來儘可能的降低被發現幾率,這也導致後來美軍見到生長密集的樹冠就輕重火力重點“照顧”,再過分一點就火箭筒噴火器把樹冠給炸平或者燒爛。


(日軍使用的九七式狙擊步槍)


戰鬥機解說家


這是真的!從經歷過太平洋戰爭的美軍士兵回憶錄裡很容易找到這樣的描述,在很多的描寫太平洋戰爭的影視作品中也有這樣的場景:日本兵把自己綁在茂密的樹上潛伏,美軍士兵在搜索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子彈打倒,美軍迅速隱蔽,手中的自動武器全部招呼在子彈打來的方向的樹上,日本狙擊手一命嗚呼。


在樹上和美軍交火,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因為一開火,打擊對手的同時,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不能很好的隱蔽自己,這是狙擊手的大忌,樹上並不是個狙擊手應該待的狙擊陣地,因為不好撤退,視野好隱蔽好,但是沒後路。上樹了的日軍,就等於是自殺式攻擊了,沒有退路。

原因有三點:

一、美日軍火力差距巨大。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日軍由於補給不到位,在單純的火力比拼上,根本無法與美軍對陣,往往是日軍打一槍,美軍打100槍,日軍打一炮,美軍打一百炮。近距離的交戰更讓日軍頭痛,美軍兩支最普通的M1加蘭德步槍,能抵得上日軍一個班的火力,更不用提美軍普遍裝備湯普森衝鋒槍、勃朗寧BAR輕機槍等火力,像勃朗寧M1919重機槍這類大殺器,美軍兩個人就能拖著到處跑,美軍的自動武器是日軍“板載衝鋒”的噩夢,就像集體自殺一樣,日軍士兵們也愈發畏懼從正面衝擊美軍。異常頭痛的日軍,發現自己在美軍如同不要錢的火力面前很難討到便宜,這樣不僅沒效果,對士氣和兵力的消耗也非常巨大。迫於現實壓力,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列出“以密林為依託,拉進交戰距離,並通過分散的有效的遠距離襲擾阻滯和殺傷美軍”的戰法。

二、日軍對於狙擊作戰不夠重視。日本是島國,各種物資都比較匱乏,尤其是鋼鐵等戰爭物資,導致日軍普遍比較崇尚於“精確殺敵”,再加上三八式步槍比較精準,日軍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戰爭磨礪,部隊整體射擊能力非常優秀,所以日軍對特種狙擊作戰不夠重視,甚至是蔑視,因為他們的士兵個個都是優秀射手,這給予了日軍那種不入流的狙擊戰術實施的條件,他們不需要也沒有研究先進的狙擊理論,往往派出優秀的“特射手”進行死亡襲擊,所以稱呼日軍的狙擊手叫“特射手”更加符合實際。日軍在叢林中常常將多個射手放置在視野良好,能打擊美軍的必經之道上。這樣雖然適合開槍,但自己暴露的風險也很大。

三、日本武士道思想影響。許多日軍特射手深受武士道思想感染,抱著必死之心去作戰的,他們本就是選擇戰死的士兵,沒打算隱蔽和逃跑,他們的任務是儘量多的殺死美軍,所以常規狙擊手的觀察手、撤退點、轉移陣地、合理偽裝等統統都不加考慮,由於日軍上層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狙擊訓練,日軍特射手很難良好偽裝自己,茂密的叢林也讓偽裝變得麻煩,更懶得費神在地面尋找狙擊陣地,所以有些大樹高高的樹冠就成了這幫二百五們優選的狙擊陣地。特射手們有時候有專門的聯絡員,他們負責送水和傳播軍令,互相之間以一些美軍認為“奇怪的鳥叫”作為暗號,但只要戰事吃緊,這些密林中的特射手被拋棄了。


王老先生有快遞


這的確是真的,不過多出現於太平洋戰場。太平洋戰場開闢以後,日軍的板載衝鋒在美軍的加蘭德步槍、湯普森、1919重機槍、勃朗寧輕機槍面前顯得格外渺小,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

頭痛的日軍雖然放棄了無謂的衝鋒可不代表他們會就此將太平洋島嶼拱手送人,否則這戰還怎麼打!那到底該如何對付美軍?

小日本想啊想啊想到頭都疼了,剛準備伸展一下脖子,抬頭就看見了茂盛的灌木,瞬間就有了一肚子的壞水,既然在美軍的絕對火力面前討不到好處,那我就採取分兵騷擾,遍地開花的戰術,讓美軍顧此失彼。通過密林戰和拉鋸戰對美軍展開攻勢。

雖然這種攻勢前期的確給美軍造成了不少困擾,經常好幾個美軍在樹下走著走著就被樹上的日軍一槍爆頭。

而且美軍又是第一次見識到這種野路子,第一次遭遇難免會手忙腳亂。前期被日軍這種戰術耍得團團轉,美軍對此也是頗為頭疼,畢竟樹林太過密集,想找出小鬼子的藏身之處無異於在玩找不同。好在美軍子彈多,只要日軍槍聲一響,所有的美軍便會把子彈往那片樹林招呼,而此時的日軍由於已經被綁死在樹上,根本沒地兒跑只能在原地等死。果然是高處不勝寒啊,獲取了寬廣的視野的同時也失去了機動性。

那為什麼日軍一定要把自己綁在樹上呢?

主要還是被逼無奈,地上打不過美軍,只能另闢蹊徑了。熱帶雨林之中茂盛的樹林給了他們完美的先天條件,只需要找好一顆粗壯的大樹再排遣一些“特射手”駐守即可,什麼是“特射手”?日軍特別注意培養士兵的射擊水平,因此整個二戰中日軍射擊的精準度普遍很高,正因為軍隊裡射擊精準的士兵太多所以日軍對狙擊手並不是特別重視,畢竟槍法好的不在少數。個個都是優秀射手,而他們中射擊水平極佳的往往會被稱呼為“特射手”,而他們充當的就是日軍狙擊手的角色。

讓他們在樹上對美軍實行“斬首行動”再合適不過了,完美的密林配上一身迷彩服,只要不出聲,他們就是整個密林中最靚的仔。

另外,藏在樹上還避免了被美軍偵察兵發現的幾率,可謂是偷襲的絕佳場所。而且樹上還可以避免被毒蛇昆蟲等野生物種騷擾。日軍為了避免自己從樹上掉落經常會把自己捆綁在樹上,捆在樹上豈不是更容易死嗎?

沒錯,的確挺容易死的。可是日軍深受武士道思想的荼毒,在加上這群埋伏在樹上的“特射手”本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定去作戰,本就是死士,還擔心什麼隱蔽不隱蔽的問題嗎?他們就是抱著殺一個夠本,殺兩個淨賺的念頭在作戰,逃跑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只要不被打死他們便會在樹上死戰到底。

當然日軍除了會在樹上襲擊美軍外,還會對美軍實行“戰術堡壘”戰術,和在樹上偷襲美軍一樣,也屬於自殺戰術。

日軍會事先在美軍可能經過的道路上挖好單兵坑,之後再在上面放置一些遮蓋物。等到美軍從這個坑道經過之後再從後面發動進攻,給美軍造成前後夾擊的困擾,戰術雖好,可對於美軍而言也只是稍微有點費手雷而已,經常一排手雷過去就一鍋端了。

日軍之所以回想起這種戰術自殺式戰術,一方面是因為太平洋戰場到了後期,日軍後勁不足、黔驢技窮了,另一方面則是日軍對狙擊作戰的不重視,將已方狙擊手當作消耗品使用,所以才會出現狙擊手將自己捆綁在樹上的一面。


歷來現實


狙擊手在世界上已經有了很久的歷史,通過多次的大戰,人們就發現了一件事,即便是靠著充分的彈藥,也很難有效殺死一個士兵,通常要想有效擊殺敵人,不斷去堆積彈藥,是沒什麼意義的,能利用彈藥精準殺敵,才是非常合適的。

狙擊手就有了足夠的市場,在戰鬥的時候,他們可以非常精確擊殺一些目標,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目標,也很容易被他們擊斃,自古以來,軍隊就非常注重這些神射手,他們在軍隊裡面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很多國家都有專業的狙擊手,比如在二戰的時候,就曾出現過很多的神射手,這些人也打出了一些傑出的成績。日本就非常喜歡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我們看到日本的軍隊,就往往喜歡使用這些步槍,這些槍在戰鬥的時候,擊殺敵人要更加精準一些,相比之下,衝鋒槍這類的武器,雖然能不斷開火,但是太消耗彈藥,精準度也不夠高,日本人還是非常注重效率,能有效擊殺敵人,就是更加適合軍隊的槍支,那麼他們在大量採用步槍的時候,自然就會更多使用狙擊手。

這些狙擊手們在戰鬥中能發揮出不小的作用,有關日本的狙擊手,也有過一些有意思的傳說,比如有種說法就認為,日本的狙擊手在戰鬥的時候,為了找到一個掩護的地點,就會使用一些極端的做法,比如他們把自己綁在樹上,然後在那裡固定射擊,對方是很難發現他們的行蹤,他們在戰鬥中還能出其不意,確實是非常精明的做法。日本軍隊的射擊水準普遍是比較高的,他們的軍隊戰術素養很強,因此在戰鬥中就能發揮出狙擊的威力。

傳言日本狙擊手耐力驚人,為何會這樣認為?原因十分有趣!

一開始的日本人,確實沒有這類的打法,可後來他們就發現一個問題,利用好叢林,狙擊手就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東南亞這些地方,都有著大量的密林,這些地方都能給狙擊手提供非常有效的掩護。與美軍交手的時候,日本軍隊的傷亡相當大,後期他們已經感到自己要支撐不住,就已經完全打瘋了,像神風特攻隊這些打法,都能被髮明出來,狙擊手自然就有可能發明出各種奇葩的打法,綁在樹上打,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起碼能發揮出叢林的作用,人們在樹上是很難固定好自己的位置,綁起來雖然有些極端,但還是比較有效的。

問題是,這種打法還是太極端了些,其實狙擊手是不能長期在一個地方待下去的,狙擊手需要不斷更換自己的位置。他們在戰鬥中,實在是無法保證自己的位置不被敵人發現,狙擊手缺乏著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就只能靠著地形掩護。

通常狙擊手身邊還會有搭檔,不過日本的狙擊手,還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他們在戰鬥中,往往都是單獨作戰,很容易就被發現,一旦被綁在樹上之後,他們就無法改變自己的位置,他們被發現了之後,就只能在這裡被動挨打,根本沒辦法保護好自己,因此日本的狙擊手,在當時的戰場上死亡的概率是相當大的,他們也屬於是打瘋了,完全是打算要用自殺式的攻擊。

這麼打的話,肯定會死得很多,可相對來說,對美軍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當然,這只是日本少量狙擊手的打法,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用這種冒險的做法,大部分的日本軍人,也沒有那麼傻,不是到了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有人這麼做的。總得來說,這些日本人明顯是徹底瘋狂了,他們不得不選擇這種方式,所以很多人認為日本狙擊手耐力驚人,綁在樹上當然有耐力了,不過這也是日本的實力不夠強,他們在戰爭的中後期,就已經明顯支撐不住了,越往後的話,他們就會變得更加瘋狂,這完全是為了所謂的幻想,他們還覺得自己能打贏戰爭。


貓眼觀史


你就這麼想,日本人能把寶貴的飛行員都送去板載撞船。陸軍馬鹿算個毛,掛樹上也不是為了特地綁樹等死,而是太平洋島上你不上樹真不行...

你就看這個環境,在地上的話,毛都看不到。

而日本人又是個什麼鬼,和米帝的裝備、火力、後勤差距太大了。能換命就謝天謝地了,在樹上好歹視野好,保證能打死幾個美軍之後再被集火打死已經很對得起天皇了。

至於拿繩掛樹,兩個原因

一個是熱帶島上多是椰子樹、棕櫚樹這種直挺挺的樹本來就應該幫著繩子爬。


二個是掛樹上一埋伏就是幾天的,而椰子樹這種也缺乏粗壯的樹枝來支撐。綁繩防止掉下來也是個常規操作。

所以說...當日軍在樹上發現美軍,開槍。運氣好點的能打死幾個美軍,運氣不好的話。就直接被美軍拿火焰噴射器糊了,或者美軍發現這兒有掛樹日軍,直接叫艦炮犁一頓先。


瘋狗的輕武


這是一種日軍狙擊手的“傳奇戰術”。但這種戰術的後果導致卻導致了日軍的狙擊手隨著戰爭的進行,優秀狙擊手越來越少,乃至於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沒有出現過一個王牌狙擊手。畢竟,有經驗的狙擊手都掛了,自然沒有把寶貴的狙擊經驗傳授給新人。

日軍培養狙擊手,強調的是個人精神力量,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首先要槍法好,日軍在二戰中涉及水平普遍較高,因為日軍在射擊訓練上對精度有著近乎變態的要求。

但對於一個狙擊手而言,射得準只是其中一個要素,同時還需要狙擊手頭腦靈活,能夠有效隱鰺和偽裝自己,被發現後能夠安全撤出陣地,在很多狙擊手冊中,都不提倡狙擊手爬上書或者高塔這種雖然視野好,但不容易撤離的狙擊點。

然而,日軍在二戰中後期不斷潰敗,東南亞和太平洋戰爭上的日軍便普遍開始和神風特攻隊一樣採取一種“絕望戰術”,他們的狙擊手把自己綁在高高的樹上,保證即使中彈受傷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仍然可以繼續戰鬥直至死亡。中國駐印遠征軍稱之為“自殺式火力點”。

然而,美軍很快就發現了日本狙擊手的這一戰術特點,為了對付隱蔽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他們通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機槍掃射可疑的樹冠,或用37毫米反坦克炮發射榴彈(葡萄彈),直接把樹冠剃個精光。日軍狙擊手自然也被打成了肉醬。

美軍一旦建立灘頭陣地,馬上回組建前沿反狙擊小組,隨行的觀察員負責偵察附近有可能隱蔽狙擊手的樹木,有時美軍也會用14毫米反坦克槍,用打坦克的高初速子彈打透樹枝和樹葉,然後把藏在裡面的日本狙擊手擊落。

不過,日本人的堅韌並未隨著戰局失利而消退,美軍越是靠近日本本土,日軍的抵抗就越兇悍。當1945年美軍打到號稱日本國門的沖繩時,他們不得不採用大規模破壞戰術來消滅日軍蜘蛛洞乃至狙擊點,甚至不惜用飛機大炮反覆“蹂躪”一切可疑區域。

日軍之所以出現這種把自己綁在樹上的狙擊戰術,一是因為隨著太平洋戰爭的失利,美國加快了對日的反攻,使得整個戰局越來越不利,不得不採用這種類似“自殺式”的狙擊戰術,來換取對敵人更大的殺傷。

二是,日本士兵長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薰陶和培養,有一種對個人勇武和為天皇陛下效忠的犧牲精神,悍不畏死,毫不珍愛生命,所以為了挽回帝國的頹敗趨勢,把命不當命,玩命一般也要堅持戰鬥到底,以期如此能夠阻擋住美軍的攻勢。

這種狙擊戰術,確實取到了一定的效果,畢竟日軍士兵普遍射擊水平就高,何況是狙擊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讓美軍吃盡了苦頭,因為與日軍相比,早起參加戰爭的美軍幾乎沒有狙擊概念,只有海軍陸戰隊保有少量優等射手。

當遇面對大量受過良好訓練兵擁有豐富經驗的日本狙擊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立即於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的綠地軍營等地建立偵察——狙擊手培訓中心,實施“基地化培養”工程。

與日軍狙擊手強調個人精神力量不同,美劇積極手們更重視技術與團隊合作。像美軍陸戰隊的偵察——狙擊小組由狙擊手、觀察員和後備隊員組成,其中後備隊員的作用是用半自動步槍或者衝鋒槍為小組提供警戒掩護。此外,與任務相對單一的日軍狙擊手不同,美軍狙擊小組京城需要嵌入低吼,潛伏下來進行偵查和目標指示,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相比之下,日軍的狙擊手,就跟廁所的手紙一樣大多是一次性的,幾乎出一次任務,都沒有什麼活下來的可能性。


江畔初見月


二戰爆發之初,日軍內實際上是沒有專門設置狙擊手的。
我們都知道日軍實際上是一個軍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因此日軍中士兵的武器配備都是儘量以節省資源為主的,因此我們在二戰亞洲戰場上,呈現出來的形象和歐洲戰場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在歐洲城市之間的作戰,實際上大部分都已經裝備了半自動步槍或者是衝鋒槍。
一開始日軍同中國軍隊較量,由於中國處在一個落後農業國的時代,因此對上完全工業化國家的軍隊,完全不是對手,因此抗戰初期,日軍幾乎就已經佔領了中國半壁江山。
日軍每一名士兵,幾乎都接受過精度射擊的訓練,因此每一個幾乎都有狙擊手的潛質,曾經有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形容,日軍士兵用平端步槍的姿勢,就能夠射中天上的鳥,這並不是吹噓。
但隨著在中國戰場陸續陷入泥淖以後,日軍為了掠奪東南亞資源,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靠著初期偷襲,日軍一度曾佔據上風,那是因為美國一開始決定的是先歐後亞的策略。
美軍逐漸騰出手來以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捉襟見肘,美軍的戰鬥力相較於日軍其實相差不多,更多的是武器上的差別。
1942年隨著珊瑚海戰役以後,日軍逐漸的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距離珍珠島海戰過去也只有4個月的時間,可見雙方在工業上的巨大差距。
日軍在奪島戰役中逐漸轉入劣勢以後,其實無時無刻不再思考如何轉敗為勝,要知道日軍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也曾給美軍留下的深刻印象,無論是瓜島戰役,還是後來的硫磺島戰役,美軍在奪取這些島嶼的時候傷亡都很慘重。
日軍由於得不到支援,因此在指揮官命令下,多是採用自殺式的戰略戰術。
採用大規模集團式的衝鋒,衝擊美軍在岸上設置的防線,美軍猝不及防之下損失慘重。
還有另外一種,據說也是學自中國敵後抗戰的戰術,採用游擊戰的方式襲擾,但是游擊戰主要是靠敵後人民群眾的幫助,出其不意的攻打,但日軍往往是一窩蜂的湧上偷襲,直到戰死最後一個人,學得形似而神不似。
而自己綁在樹上,採用精度射擊的方式,也是屬於自殺式進攻的方式,這些人利用精度射擊,射殺敵人以後,同樣也暴露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但因為綁在樹上,因此無異於是斷送了自己的退路,一般日軍在狙擊以後,往往遭到美軍火力覆蓋,很難有生還的可能。

漫步史書


太平洋戰爭時,為了抵敵美軍的攻勢,日軍在叢林中進行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戰術,將士兵放在樹上埋伏,通過冷槍狙擊前行的美軍就是一種最常見的戰術。

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日軍發現在單純的火力比拼上,根本無法與美軍對陣,往往是你打一槍,對方打100槍,你打一炮,對方打一百炮。近距離的交戰更頭痛,兩支最普通的M1加蘭德步槍,能對上日軍一個班的火力,更不用提還有湯普森衝鋒槍、勃朗寧BAR輕機槍等火力。像勃朗寧M1919重機槍這類玩意兒,美軍兩個人就能拖著到處跑。

異常頭痛的日軍,發現自己的“板載衝鋒”在美軍如同不要錢的火力面前很難討到便宜,士兵們也愈發的畏懼從正面衝擊美軍,這樣不僅沒效果,對士氣和兵力的消耗也非常巨大。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列出“以密林為依託,拉進交戰距離,並通過分散的有效的遠距離襲擾阻滯和殺傷美軍”的戰法。

說白了,日本鬼子把在中國青紗帳裡吃到的虧,拿來主義後用到美國人頭上去了。許多打法和八路軍游擊隊如出一轍。

當年的日軍,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戰爭磨礪,再加上普遍比較崇尚於“精確殺敵”,三八式步槍也比較精準,所以部隊的整體射擊能力非常優秀。這給予了日軍那種不入流的狙擊戰術實施的條件,他們雖然並沒有什麼先進的狙擊理論支撐,但是不妨礙使用優秀的“特射手”進行死亡襲擊。

日軍在叢林中常常將多個射手放置在視野良好,能打擊美軍的必經之道上。這樣雖然適合開槍,但自己暴露的風險也很大。由於許多特射手都是受武士道思想感染,本就是去找死的士兵,所以常規狙擊手的什麼觀察手、撤退點、轉移陣地、合理偽裝等統統都沒有,他們不打算跑,只是想著多收幾條美軍的狗命而已。

特射手們有時候有專門的聯絡員,他們負責送水和傳播軍令,互相之間以一些美軍認為“奇怪的鳥叫”作為暗號。但只要戰事吃緊,這些密林中的射手就成為被拋棄的棄子,是打是逃,自求多福吧。

大多數日軍射手選擇的是戰死,茂密的叢林讓偽裝變得很麻煩,缺乏必要相關訓練的日軍很難良好偽裝自己,也懶得費神在地上尋找狙擊陣地。他們的任務是儘量多的殺死美軍,所以某些大樹高高的樹冠就成了這幫250們優選的狙擊陣地。

潛伏在樹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熱帶雨林多變的風、雨,還有白天的暴曬和夜晚的寒冷,無不在折磨著日軍射手的神經。他們吃喝拉撒全在樹上,為了避免疲倦時一不小心滾下樹,不少人是拿皮帶和繩索把自己捆在樹上的。也有一些人是被戰友“固定”在樹上,反正甭管如何你就從這裡邁入靖國神社吧。

有時候,是普通的大樹還好,遇到椰子樹...那也真是沒辦法,不綁怎麼行呢?

日軍這種固執的“狙擊”在前期的確為美軍帶來了非常大的傷亡,甚至一度引發美軍的神經過敏。他們恐懼於每一顆帶著厚厚樹冠的大樹,風聲鶴唳,覺得上面爬滿了日軍的射手。

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血雨腥風的太平洋戰場已經把美軍熬熟了,許多人已經能通過各種方法,“直覺”式的尋找那些樹上的日軍射手。比如通過所處的射界去判斷、通過試探性的火力偵察去發現、呼叫飛機低空飛行去撩起樹冠,甚至靠鼻子嗅到地上那些明顯屬於人類的臭狗屎來洞悉。

不過這樣仍然無法阻止大多數情況下日軍開第一槍,但打成精的美軍只要捱了第一槍,往往會組織密集的火力去掃射來襲的方位,反正就那個方向,能爬人的樹可就那幾顆。

結果,日軍的射手們很輕易的就被密集的火力給掃成掛樹上的篩子,被輕重機槍、霰彈槍、步槍、衝鋒槍、坦克、噴火器打得歐尼桑都不認得了。美軍有條件的話,還會呼喚重炮和戰機,對高度懷疑的地區大肆轟炸。

據說戰後幾十年,一些叢林還能找到日軍掛在樹上的骷髏,不知道靈魂是否回到了北邊的那個島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