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七絕,七律,五絕,五律誰知道分別的平庂是什麼?怎麼樣?

依蒙小詩


https://m.zjurl.cn/answer/6683773681899929870/?app=news_article&app_id=13

轉發:緣分等著

2019年4月25日

平仄的大師們,我真佩服你們不蠏的努力和追求,這與鑽牛角尖有類似的無聊和無奈!可惜我沒有時間來鑽研韻律,不然,天下可能我說了算,韻律又是什麼呢?韻律是好聽順口,有唱歌的旋律在裡面,古人的旋律與今人相同嗎?同樣道理,古代的平仄與今人的平仄相同嗎?各地區的語言不相同,平仄豈有相同之理?

詩詞要表述人類的心理活動以及自然景觀,首先要把真實的一面告訴人們,如果死搬硬套所謂的詩詞的框框套套去套住人的正常思維和筆墨,這不僅殘忍而且不可取,現在我們這些無聊無畏的詩詞磚家們,叫獸現代人死搬硬套古老的搞不清楚的各種,讓我們鑽進死衚衕,一籌莫展!

現代人有現代人的思想方法,包括對古詩詞的研究,希望找出一條新路,好路,正確的路,來引導新詩詞走向新的坦途,而不是相反,去找讓我們無法辯別也難以接受的歪理邪說,去鑽牛角尖,走進詩詞的死衚衕。


和諧號專列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明確的一點是:只需要熟練掌握了五絕的平仄,其他的七絕、五律、七律的平仄就都知道了。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推演。

五絕、五律的平仄

五絕有一種正格、三種變格,在此基礎上還有不同的變格。

只要你掌握了五絕的正格,其他三種變格就掌握了。只要掌握了‘孤平’的定義,其他變格也就可以推演出來了。

五絕正體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我們用這個正體格律來推導一遍,摸清楚其中的原理:

▲明確五絕的結構

五言絕句有兩聯,每一聯有上下兩句,每一句的主要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

這個定義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很重要!

如果忘記了這個結構的定義,後面的一句之內、一聯之內、聯聯之間的關係就會模糊。

按照’相間‘的原理推導第一句

▍相間,就是間隔開來。

一句的主要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叫做雙音節。

‘平、仄’是單音節。

五絕正格第一句是五個字,分為一個單音節、兩個雙音節。

這種分法是按照‘馬蹄韻’來分的,把馬蹄韻放在一邊。

我們先放置一個雙音節:平平

然後,按照相間的原理,在‘平平’後面放一個雙音節‘仄仄’

就組成了:平平仄仄

最後,在前面放置一個單音節‘平’

得出五言絕句正格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根據‘相對’原理推導出第二句

每聯上下兩句的平仄要求相對。

▍什麼是相對呢?就是相對立、相反。

已知五言正體格律的第一句: 平平平仄仄

按照相對的原理,推導出五言正體格律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這兩句是一聯。

第一句,第二句根據‘一聯之內平仄相對的原理’就能推導出來,簡單吧?

▲根據‘相粘相錯’原理推導出第三句

聯和聯之間要求相粘相錯。

▍什麼是相粘,就是相同!

五言絕句正體格律第二句為:仄仄仄平平

按照相粘的原理,下一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

不過,這時候還要引進另外一個概念:相錯。

▍相錯,就是把第二句的最後三個字錯位,然後放在第三句。

第二句的最後三個字:仄平平

錯位之後就是:平平仄

然後,把這個錯位後的‘平平仄’放入第三句的最後。

那麼,調整之後的第三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切記,在兩聯之間的時候按照‘相粘相錯’的原理,就能把第三句推導出來。

▲繼續按照‘相對’的原理推導第四句

五絕的最後一句,和第三句是一聯,就要按照‘一聯之內相對’的原理推導。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就這麼簡單,一首正體五言絕句的格律被我們推導出來了。

五絕的其他三個變格

剛才,我們推導的是正體的五言絕句,而五言還有其他三種形式,其開始的第一句句式分別是:

平平仄仄平:尾字為平聲韻的;

仄仄平平仄:尾字為仄聲;

仄仄仄平平:尾字為平聲韻的;

再加上這句‘平平平仄仄’,合計四種起始方式。

大家只需要記住第一句,按照前面‘相間、相對、相粘相錯’的原理都可以推導出來後面的三句。

重點是動手推演!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是在五絕的基礎上繼續向下按照‘相對、相粘、相錯’的原理繼續推導、演化,就可以了。

五律的正體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當我們推導出來的時候,會發現這就是一個‘平仄’不斷重複的過程。

七絕和七律的平仄

七絕的平仄是在五絕的基礎上衍生的,只要在五絕的每一句前面加上‘平平、仄仄’就能推導出七絕的平仄來。

▲七絕是在五絕的每一句前面增加雙音節

五言絕句正體格律的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七言絕句正體格律的第一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按照一聯之內相對的原理,推導出第二句

七言絕句正格第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絕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聯合聯之內相粘相錯的原理,推導出第三句

七言絕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正格第散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意,最後三個音節還是從上一句倒過來的。

▲七絕是在五絕前直接加上一個相反的雙音節

(仄仄)平平仄仄平:尾字為平聲韻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尾字為仄聲;

(平平)仄仄仄平平:尾字為平聲韻的;

再加上這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合計也是四種起始方式。

▲七律的平仄

在七絕的基礎上,按照‘相間、相對、相粘相錯’的原理繼續推導、演化,也能推導出來

七律的正體格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當我們推導出來的時候,還會發現這是一個‘平仄’不斷重複的過程。

結論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的平仄其實就是一個規律不斷演化、循環的過程。只要掌握了第一句,按照上述‘相間、相對、相粘相錯’的原理,就完全能夠自己推導出來。

不過,記憶絕句和律詩的平仄格律,最重要的是動手推演,基本一週時間全部可以掌握熟練。


西山詩詞客


我整理了一下,五古詩或七古詩的格式,供喜歡的朋友們收藏🤝

這個。。。。。。格式嘛,比如李白的塞下曲就是五言侓詩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無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願將腰下劍, 平平平仄仄

直為斬樓蘭。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月"字屬仄聲,末字"雪"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對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 仄仄仄平平

將軍獵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盡馬蹄輕。 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 仄仄平平仄

還歸細柳營。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鵰處,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雲平。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勁"字屬仄聲,末字"鳴"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 平平平仄仄

天氣晚來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間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 平平平仄仄

蓮動下魚舟。 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孫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山"字屬平聲,末字"後"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對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晚晴(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猶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間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並添高閣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幹後, 仄仄平平仄

歸飛體更輕。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居"字屬平聲,末字"城"也屬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

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也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還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傳巫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陽向洛陽。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外"字屬仄聲,末字"北"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對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仄仄平平仄仄平

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葉黃鸝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兩朝開濟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長使英雄淚滿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相"字屬仄聲,末字"尋"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酬樂天揚州(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棄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鄉翻似爛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山"字屬平聲,末字"地"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對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 平平仄仄仄平平

鳳去臺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晉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鷺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雲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長安不見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詩詞的格律只要你經常閱讀或寫作,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即熟中生巧。



樹東詩影畫情懷


一、回答七絕、七律、五絕、五律的正格如下:

第一,七絕正格有四種:

1、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七律正格也有四種

1、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五絕正格四種

1、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四、五律也四種正格

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正格可以變格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按以下操作:

1、五絕、五律,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規則。

2、七絕、七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


龍回頭999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平仄的含義。

一、詩詞的韻律。分清平、上、去、入四聲,平就是平聲字,上、去、入是仄聲字。

平就相當於漢語拼音的1,2聲,上相當於3聲,去相當於4聲,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拼音裡已經沒有了“入”聲字,被分到了平、上、去3聲裡面了。

二、如何寫格律。詩又分為七絕,七律,五絕,五律,它們有4種不同的平仄,比如五言絕句:這四種格式是: 一是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二是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三是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四是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而五言律詩跟這相似,只不過根據粘對的原則再加上四句而已。

所以我們在寫詞填詞的過程中,就要多看一些關於詩詞韻律的書,把這些韻律的要求、格式都記住,然後再慢慢的練習,寫詩詞的水平才能逐步的提高。

當然了,寫詩詞還是要有天賦的,不然寫著寫著就成順口溜了。古代那麼濃厚的文學氣氛,從先秦開始,才有30餘萬首詩流傳下來,名傳千古的詩就更為稀少,把它作一個愛好,陶冶情操就好了。



清悠初見


七絕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白《早發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白居易《憶江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曾栽楊柳江南岸, 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商隱《夜雨寄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言律詩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杜甫《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五絕格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王之渙《登鸛雀樓》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仄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元稹《行宮》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三)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端《聽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四)平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王涯《閨人贈遠》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溝新。

為報遼陽客,流芳不待人。

五言律詩格律

(一)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格律對照例詩: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格律對照例詩: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三)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對照例詩: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四)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對照例詩:李商隱《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倚牆望月


七絕,七律,五絕,五律分別的平仄是什麼?怎麼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五絕:

五言絕句也稱五絕,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不入韻:

何滿子(張祜)

故國三千里, 仄仄平平仄

深宮二十年。 平平仄仄平

一聲何滿子, 平平平仄仄 

雙淚落君前。 仄仄仄平平

2、仄起入韻式)

哥舒歌

[ 唐 ]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仄仄仄平平

哥舒夜帶刀。 平平仄仄平

至今窺牧馬,   平平平仄仄 

不敢過臨洮。  仄仄仄平平

3、平起不入韻式

聽箏

[ 唐 ] 李端

鳴箏金粟柱,  平平平仄仄

素手玉房前。 仄仄仄平平

欲得周郎顧,  仄仄平平仄 

時時誤拂弦。 平平仄仄平

4、平起入韻式

花明綺陌春, 平平仄仄平

柳拂御溝新。 仄仄仄平平

為報遼陽客, 仄仄平平仄

流芳不待人。 平平仄仄平

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式,(仄起不入韻):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灣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平起平收式(平起入韻):

風雨

[ 唐 ] 李商隱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

3、平起仄收式(平起不入韻):

送友人

[ 唐 ] 李白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仄起平收式(仄起入韻):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 唐 ] 杜審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七絕第一句以入韻為常,平仄格式如下:

1、平起首句入韻式: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平平仄仄平平仄,

巴山夜雨漲秋池。 仄仄平平平仄仄。

何當共剪西窗燭,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卻話巴山夜雨時。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 唐 ]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兩岸猿聲啼不住, 仄仄平平仄仄平,

輕舟已過萬重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首句入韻式:

春宮曲

[ 唐 ]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陽歌舞新承寵, 平平仄仄仄平平,

簾外春寒賜錦袍。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 ]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逢佳節倍思親。平平仄仄平平仄。

遙知兄弟登高處,平平仄仄仄平平,

遍插茱萸少一人。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詩有四種固定的格式首句入韻為正格。

1、平起首句入韻式: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唐 ] 韓愈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2、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客至

唐 杜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3、仄起首句入韻式:

書憤五首·其一

[ 宋·陸游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七絕、七律、五絕、五律都押平韻,並且都有四式,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絕句可以不對仗。律詩頷聯兩句對仗,頸聯兩句對仗。

無論絕或律都注意格律詩八戒。個人認為:無論你是詩詞大家還是初學乍練,只要標有絕、律、詞牌的作品,就必須嚴格按格律要求,關鍵的要求差一點也不行(意境或遣詞措句水平先不說)。如果都胡整,掛羊頭賣狗肉,就糟蹋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精華。詩詞的形式很多,不會格律你可以不寫,或者學習。格律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是詩歌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我們必須子子孫孫延續下去。誰否認格律,誰不遵守格律,誰假冒格律,都是偽詩人,都是欺師滅祖行為,都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都是最愚蠢的人!最後奉勸諸多在頭條發表冠以絕、律、詞牌的好友們,對自己的作品要嚴加審核,千萬別犯八戒,千萬別幹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了,千萬別愚弄那些不懂格律而盲目點讚的人了,更不要自欺欺人,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讓懂行的人笑掉大牙!意境優美,詞藻華麗不能掩蓋格律的缺陷!

本人才疏學淺,心直口快,有啥說啥。望廣大愛好詩詞的朋友支持我的觀點。在此,對能看完我這段胡云的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奉勸各位朋友萬萬不可譁眾取寵,否則貽笑大方!


青松2369396


七絕,七律,五絕,五律誰知道分別的平仄是什麼?怎麼樣?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鳴得意。

一、什麼是平仄

1詩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講究並遵守平仄規則是近體詩中最主要的特點。

平仄是漢字不同聲調應用於詩格律中的名稱。聲調是漢語的特點。平仄的形成和四聲關係極為密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來說,共有四個聲調。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陰平和陽平,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2.粘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就是要求兩句之間平聲字和平聲字相粘聯,仄聲字和仄聲字相粘聯。後一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一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 即出句某個位置上用的是平聲字,那麼對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須用一個仄聲字與它相對; 如果出句某個位置上用的是仄聲字,那麼對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須用一個平聲字與它相對。格律規則規定: 一句之中,平聲和仄聲必須遞換; 同一聯之中,平聲和仄聲必須相對; 下一聯出句的平仄必須與上一聯對句的平仄相粘, 這也是“粘對”的總的要求。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後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3.孤平。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注意避免孤平。孤平指的是一個平腳的詩句中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下一個平聲字。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

二、七絕,七律,五絕,五律體裁

七絕,七律,五絕,五律都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之古典文學作品詩歌體裁。唐代律詩(近體詩) 形成以前所有的詩歌,統稱古體詩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古體詩、近體詩,包括唐代之後及現代詩人創作的七絕,七律,五絕,五律詩歌。

1.近體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七律第一二句稱首聯,第三四句稱頜聯,第五六句稱頸聯,第七八句稱尾聯;2)押平聲韻;3)每句中詞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對、孤平;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頜、頸二聯必須對仗。

2.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本題問中的七絕, 五絕就有二種情況:古絕是古體詩的一種, 早於律詩與律絕而存在,古絕是和律絕相對而言的一種體裁,古絕可以用仄韻,它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凡合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稱為古絕:一是用仄韻;二是不用律詩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的,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的。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是可以認為古絕。

3. 五律, 七律的平仄

自從聲律之學興起,詩人逐漸總結詩歌創作的經驗,於是形成了固定的詩格律。自此以後,聲律越來越嚴,運用平仄形式也逐漸趨於一致,於是格律詩便形成了。平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平仄應用於詩,便形成了詩的不同平仄格式。這些格式一經固定下來,便構成了詩律。古體詩之所以十分注重平仄,正是因為適當地運用平聲字和仄聲字,可以使詩句音韻靈活多變,增強詩韻律的美感, 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1)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2)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4. 七絕, 五絕的平仄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每首限定四句,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按絕句有古絕和律絕的二種情況,其中古絕是不受近體詩(律詩)平仄規則的束縛, 所以古絕無所謂平仄。七絕, 五絕受近體詩(律詩)規則的束縛,就是律絕。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

律絕可以看作是截取律詩任何相鄰的兩聯而成,跟律詩一樣,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詩的平仄,講究粘對,要避免孤平。所以,瞭解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的平仄,同時也就瞭解五言律絕和七言律絕的平仄。








景陽鍾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五律。五律最基本的格式只有兩種,其餘格式的五律都是在這基礎上的微小調整,不是我們這裡要說的重點。

其一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二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基於以上兩種格式的五律來說,那麼五絕就是這兩種五律的前四句。那麼七律就是在五律基礎上的延伸,各自在五律對應句最前面添兩字,即組成七律,格式如下。

七律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理,那麼七絕就是這兩種格式七律的前四句。其實這樣的解釋只是為了初學者方便,五律和七律的格式並不完全如此。五律與七律,五絕與七絕,除了字數不同之外,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五絕五律絕大多數首句不入韻,也就是上面所列五律的格式,而七絕七律絕大多數首句入韻,並不是上面所列七律的格式,而是下面這樣。

七律首句入韻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首句入韻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麼五律首句入韻是什麼格式呢?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其實只要把相對應的首句入韻七律,每句去掉頭倆字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