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全国人民培养成实至名归的宅爸、宅妈和宅娃娃。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虽然都是足不出户,每个人的体验却不尽相同:

有人表示,自己陷入“玩手机——吃饭——睡觉”的循环,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有的人,半个月不出门,虽然也熬夜、赖床,但学会了制作蛋糕和奶茶,修炼出一门生活技艺。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还有的人,则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运动健身与阅读书籍,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同样都是宅在家里,为什么有的人,还在努力提升自我;而有的人,却只是打发了一段慵懒的假日时光?

因为,他们的独处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独处能力,关乎自我成长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独处的艺术》中,写道:

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拥有独处能力的人,在寂静中,磨炼本领,积蓄力量,酝酿一次又一次,潜力的突围与爆发。

纵观每个取得成就的优秀人才,其背后,几乎都有一段与自我相处、奋力成长的漫漫时光。

比如,美国作家亨利·梭罗。

哈佛大学毕业后,梭罗来到了瓦尔登湖畔,在这里开始一个人的生活。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阅读写作,与自我对话,并将所思所想撰写成文。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零两个月——从1845年7月,直到1847年9月。

在这段著名的独处时光里,梭罗写下了举世闻名的散文集:《瓦尔登湖》。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

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也有一段独处的时光。

当记者采访他,询问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他说道: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


小时候我因为孤独,所以爱上了画画,对建筑有了一种懵懂概念。


毕业后因为喜欢独处,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很多设计灵感都源于那个时期。

独处的时光里,内心的声音最为清晰,灵感奔涌着,跳跃着,来到这片精神上的寂静之地。

可以说,没有独处能力,就没有创造实力。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会独处的孩子更优秀

独处能力如此重要,反观在家庭教育中,它却常常被父母们忽视。

本次抗击疫情期间,不少家庭“神兽”,没法出门逛街,见不到同学朋友,不能打球、K歌、聚餐……

于是,纷纷在家大呼无聊,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上蹿下跳,令父母头疼不已。

因此,作为家长,应当着重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帮助他们打造自足的精神世界。

毕竟,它关乎着孩子一生的自我成长。

未来,独处能力,将会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虎添翼。

有独处能力的孩子,专注力更强。

节目《了不起的孩子》中,四岁女孩谢宛彤,独处能力非常强。

她能够坚持几个小时,沉浸在拼图世界中,以高度专注力,进行思考和辨别。

节目中,她花费三天时间,将五百块拼图各归其位,完成了梵高的作品“星空”。

完成这幅巨型拼图,并非易事,尤其是其中的黑色画面,即使成年人也难以辨认。

谢宛彤不骄不躁,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享受与自我的对话,独立地思考,最终完成作品。

有独处能力的孩子,幸福的能力更强。

纪录片《零零后》,讲述了几个孩子,在十年间的成长轨迹。

其中,有个女孩,叫做一 一,非常喜欢独处。

小时候,当大人们鼓励她交朋友时,她说道:

我喜欢一个人玩,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

中午吃饭时,一 一唱着歌,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小朋友吃完饭后,她开始享受自己的午餐。

十年后,初中二年级的一 一谈及自己的生活,她认为:

自己既能享受交朋友的乐趣,也能沉浸在独处的快乐之中,相比之下,更喜欢独处。

她的声音悦耳淡然,在独处的世界中,她的内心充盈自在。

当所有的满足,都可以通过自我实现,这种幸福力无疑是强悍的!

有独处能力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智慧的领悟。

心理学上有一种课程,叫做“SOLO”,旨在帮助人们进行自我成长。

课程很简单,即,让人在“独处”的环境中,阻隔所有的交流和沟通。

结果发现:课程后的人们,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敏捷。

在SOLO的过程中,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与体验,给人以智慧的启发。

宅在家里,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有一个乐在其中的精神世界。

钢琴、绘画、书法、阅读、写作……这些兴趣爱好,都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精神世界。

沉浸其中,亦会乐在其中。

即使外面战火纷飞,孩子也能从中感知到,发自内心的愉悦与充实。

1942年6月12日,犹太女孩安妮,收到了她的十三岁生日礼物:一个日记本。

为逃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仓库里,开启了为期两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自1942年6月12日起,安妮开始写日记,直到1944年8月1日。

后来,这本日记被发行出版,就是著名的《安妮日记》。

家长以身作则,安于独处,从我做起。

好妈妈/爸爸,胜过好老师,再苦口婆心的说教,也比不过父母上阵,亲自示范。

想要培养一个善于独处的孩子,先要成为一名善于独处的家长。

值得注意的是:

从早到晚玩手机,沉溺于抖音、微信、追剧,这不叫有独处能力。


真正的独处,它关乎自我成长,无疑能对提升自我有所增益。

家长们回家后,可以收起手机,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学习英语,共享精神世界。

逐渐地,将共同的精神世界,分化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慢慢学会与自我相处。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时间,家长开启勿扰模式。

喜欢种植的孩子,家长可以开辟出一角泥土,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园丁;或者,在阳台上设置一个置物架,摆上孩子的花花草草。

喜欢阅读的孩子,家长可以搭建一个专门的书架,让孩子自己摆置归类;有了独处的空间,孩子自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与此同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扰、入侵,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因为,家长过度的干扰,往往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和判断的机会。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无聊到想要开学?看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待在家里!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若每个家长都能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这个世界可能有孤单的旅客,却不再有孤独的旅客。

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充盈的、有趣的。

纵使外面大风大雨,孩子也自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纵使身困两室一厅,亦能神游四海八荒。

彼时,他又怎会是一只无聊到想要开学,整天没法静心学习的“神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