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手榴彈爆炸前,撲手榴彈的士兵用鋼盔蓋住手榴彈再撲在鋼盔上,能減輕傷害嗎?

無聊芒果





瞭解武器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手雷分為“進攻型”與“防禦型”兩大類,(只是各國手那型號不同),“進攻型”手雷裝藥量大,主要依靠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殺傷較近的敵人和破壞工事及建築,由於殺傷半徑小威力大,適合在狹小空間內使用。“防禦型”手雷裝藥量較少,依靠爆炸後產生的彈片殺傷敵人,殺傷半徑可達五米以上,適合用於空曠地帶使用。




如果頭盔扣住的是“進攻型”手雷,人趴在頭盔上(保護同伴),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進攻型”手雷依靠衝擊波殺傷敵人,被頭盔扣住,手雷在頭盔狹小的空間內爆炸,衝擊波的反作用力,都會凝聚在頭盔的頂部,下一瞬間頭盔直接破碎,衝擊波也隨著頭盔向上而去,人也會隨著衝擊波被掀翻出去,趴在頭盔上的人,不只受到了衝擊波的攻擊,也受到了頭盔碎片的攻擊,等同於受到了“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雙重攻擊(最好的辦法是拿頭盔扣住進攻型手雷,自己趕緊臥倒,衝擊波在頭盔內會向上去四周的衝擊波就會減少)。




如果頭盔扣出的是“防禦型”手雷,人趴在頭盔上(保護同伴),這是比較正確的,“防禦型”手雷依靠彈片殺傷敵人,殺傷力強、範圍大,被頭盔扣住,手雷在狹小的頭盔內爆炸時,可使彈片的攻擊範圍減小,穿透頭盔後的彈片威力減小,雖然無法完全阻擋“防禦型”手雷彈彈片殺傷力,但頭盔上的人加上防彈衣,可以有效的阻擋下來,如果運氣好的話,頭盔上的人沒有性命之憂,如果運氣不好的話...... 反正不管怎麼說,隊友的性命肯定是無憂了。




當看見手雷向你飛來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遠離手榴彈臥倒或找掩體,如果手頭的落在你的腳下,身邊都是隊友,你用身體壓住手榴彈或反扔回去(幾率不大),必將會付出生命代價,這種類似“黃繼光”的捨己為人的英雄,值得我們尊敬與銘記。


娛樂社茶樓


自然不能,手榴彈會把鋼盔炸碎,然後飛濺的碎片會讓士兵死相難看,也會很痛苦,所以電視劇最好還是隻當消遣吧,真正的戰爭比電視劇裡殘酷百倍,影視劇經常常識錯誤,不可學習,不過鋼盔也不能說一點作用也沒用,雖然當初設計是為了抵擋子彈,但是它在戰場上的作用,卻不僅僅是子彈這麼簡單。




子彈的射擊距離,和能否射裡穿鋼盔有很大關係,在其有效射程範圍內,是可以擊穿鋼盔的,但是在遠距離射擊時,還是可以抵擋一下的,而且一般戰場上能打中頭部的概率不是很高,多半是狙擊手或者槍法很高的才有可能,一般士兵能打中就算不錯,在戰爭中,後勤補給非常重要,子彈在哪一方也不屬於可勁造的那種程度,比如日本,它製造武器的選擇就是節約能省就省,因此歪把子機槍才和步槍子彈是一樣的,就是為了子彈通用,節省材料,節省運輸成本,提高戰鬥力,所以這麼珍惜的子彈,能打中敵人就行,如果戰爭激烈時,沒空瞄那麼準的。




這兩塊布也會起到同樣作用,保護脖子的動脈。

當然,還有就是打出去的流彈,特別是在帽子上貼邊的,可以讓子彈滑出去,改變軌跡,另外,鋼盔除了可以抵擋部分子彈,就是戰場上的爆炸碎片和飛沙走石,很多炸彈就是通過爆炸後的碎片傷人,以及被崩起來的石頭碎渣,這些東西有時致命,有時也會使人受傷,戴了帽子就不會有直接傷痕,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流失。



風雲一點通


都被邀請了兩次了,再不回答就過分了。

簡單的說一下。

傳統的反步兵手榴彈會以兩種方式殺傷敵軍有生力量:破片傷害和衝擊波。

以82式手榴彈為例:

82式手榴彈中包括40克高能炸藥和1600顆3mm鋼珠。有效殺傷距離是六米,臨界安全距離是30米。也就是說在手雷爆炸後射出的鋼珠在30米的距離上還是會使人受傷。

用鋼盔扣住手雷可以讓手雷的爆轟首先集中在鋼盔內。部分降低殺傷破片的飛行速度。但有一點是——鋼盔不防彈,鋼盔不防彈,鋼盔不防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帶上戰場上的任何鋼盔都不能抵擋槍彈、炸彈破片的襲擊。戴鋼盔為對的爆炸飛石、碎片和跳彈提供有限的防護。能夠防彈的鋼盔會相當笨重戴上就基本上喪失戰鬥力了,更別提打仗的事情了。

因此用鋼盔扣手榴彈的做法上鋼盔會被炸裂大量破片會從裂口部位加速噴出反而加大了裂口一側的殺傷力。而且由於在爆炸前無法確定哪邊會出現裂口,因此躲避裂口的方向也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是破片穿出鋼盔,基本上也就消耗了大量能量可以適度的降低一點點傷害。


高興的別太早,更多的問題在等著希望用鋼盔扣住手榴彈的幸運兒呢。現在的彈藥設計,手榴彈的引信是極富創意的。很多手榴彈是碰炸引信。觸地的一瞬間就可以爆炸,根本來不及扣頭盔。另外,如果能扣上頭盔說明距離手榴彈的距離很近,那麼手榴彈的第二個殺傷機理“衝擊波”就起顯著作用了。用頭盔蓋住了手榴彈,爆炸後由於一方向有阻礙,高壓氣體是會走捷徑的,小範圍的加強了對周邊的衝擊波,因此扣上比不扣上頭盔要承受的衝擊波更大一點點,死的也就更慘一點點。


軍武數據庫


那得看手榴彈的種類!手榴彈分為爆破手榴彈跟殺傷性手榴彈。爆破手榴彈是用來攻堅使用的,裝藥量大,以爆炸衝擊波傷人,連碉堡都炸了。但是這種手榴彈的殺傷距離有限,他造成的衝擊波只能殺傷附近的人,沒有附加傷害。而且因為衝擊波具有地面的扇形反射作用,碰到這種手榴彈臥倒就是了。這種手榴彈如果在上面蓋個鋼盔,那瞬間變成破片手榴彈,還是大號加強版的。那殺傷力瞬間增大,鋼盔會被炸碎,並造成破片傷害,跟子彈一樣,一下會死很多人,而且殺傷距離加大。而破片手榴彈則不同了,他的目的在於殺傷敵人,在手榴彈里加入了各種爆破破片,可以利用這些破片殺傷陣地敵人,殺傷距離更大一些,一般這種手榴彈會被送來往人多的地方扔。但是這種手榴彈因為增加破片反而反而降低了裝藥量,這種手榴彈沒法炸固定掩體的,一般,據統計,這種手榴彈的殺傷性強,範圍大,但致死率卻不高。很多彈片都無法穿過肉體形成二次殺傷,因此,這種手榴彈如果蓋個鋼盔上去,雖然無法完全阻擋手榴彈危力,卻可以儘量的避免傷亡,如果這個時候再加個肉體上去,連同身上的防彈衣,背後的棉被,基本上很難再造成二次殺傷了,起碼,肯定無法再次擊穿穿有防彈衣的戰友了。


優己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鋼盔一般是用來保護士兵的頭部。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的鋼盔確實取到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我們要知道,鋼盔的本質用途不是用來防禦從正面飛來的子彈的,而是防禦斜飛過來的彈片的,而且彈片的飛行速度還不能過快。雖然這看起來條件很嚴苛,但是在戰場上,實實在在提高了士兵的生存幾率。

那麼對於手榴彈爆炸時用鋼盔蓋住在撲在鋼盔上是否能減輕傷害,我們首先要了解手榴彈的爆炸威力。

就以二戰時期的德軍手榴彈為例,爆炸時彈片的速度能達到1800米每秒,殺傷範圍大約在6米半徑。或許讀者們可能對1800米每秒的彈片速度沒有概念,就以ak47自動步槍為例,他的有效射程大約在800米,子彈的初速度為700米每秒左右。

手榴彈彈片的初速度是自動步槍子彈速度的兩倍還多,可想而知,鋼盔連步槍子彈都防不住,這麼快的彈片妥妥的是被扎一堆洞的。因此,覆蓋住鋼盔的人是必死無疑。但是,由於這些彈片質量小,雖然初速度快,但是經過彈片和人體以後動能會快速降低,這對於附近的人來說是可以救他們一命的。

因此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士兵為了保護周圍隊友主動用身體蓋住手榴彈,這樣做確實能拯救隊友的性命,但是像題目中說的,鋼盔是否能減輕傷害,這裡可以給出肯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用身體壓住鋼盔的人絕對必死無疑。


麥大麥


這個問題,普法君簡單回答一下:無論手榴彈爆炸力強與弱,犧牲一個戰士是必然的,所減輕的只是對其他戰友的殺傷。

1、犧牲一個是必然



頭條裡面軍事達人很多,對於手榴彈的型號、裝藥量、工作原理、爆炸範圍等都分析的很透徹,在此俺就不再贅述。

但是,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趴在手榴彈上的那個戰士,將以自己的犧牲,換來其他戰友的安全。

因為我們知道,手榴彈的威力,無論是破片還是衝擊,在蓋上一個防彈頭盔,再疊加一個人體的話,再散射出去致命殺傷力可能性極其低微。

現代化的軍事作戰,戰場上的戰士基本都是全套防護裝備(中東戰區自動忽略),我軍維和部隊的戰士,防彈衣連頸部、襠部都已防護到位。

加上戰士們佩戴的防彈頭盔,所用材料都是最先進的,當一個戰士捨身取義之時,手榴彈的破片要穿過防彈頭盔、防彈衣、人體,再散射出去,再飛到其他身著防護設施戰士身上時,基本造不成致命傷害,除非是剛好哪名戰士剛好臥倒在旁邊,而又恰好把頭部暴露在手榴彈爆炸方向宣洩口前……

2、保護一片是肯定



接著上面說,假如是在一個空曠的野外,戰士們多是會反向臥倒躲避手榴彈,只有在封閉空間內才會做出類似舉動。

假設是在一個十平米左右的空間,這基本是手榴彈最大的致命殺傷範圍,此時有名戰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壓上去後,基本能保證周邊戰友安然無恙。

加上現代戰爭中,前線士兵身上攜帶的撞擊較齊全球,除了防彈衣外,身上還有彈夾、背囊等其他裝備,這些同樣可以分散一下手榴彈的殺傷力。

當然,其他戰士會因為爆炸的巨大聲響而瞬間蒙一下,不過會很快恢復戰鬥力。

此時的結果就是開頭所講,犧牲一個戰士,保護一片戰友。

以上列舉的例子,是在現代化戰爭場景下,戰士單兵防護設備到位的前提下,會產生這樣的爆炸效果。



如果是中東、阿富汗某些戰場上,一群人光膀子穿褲衩、提溜著RPG扛著AK的,赤條條的以肉體撲手榴彈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見解,說的不好,請頭條兄弟們留言補充或拍磚。


普了次法


所以當手榴彈扔過來,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蓋住它,而是儘量的躲避它,離它較遠的地方臥倒,並且臉朝下,避免彈片或者爆炸時是快或者其它物體帶來的傷害。



農家小尹


可以減輕傷害,但是具體減輕多少就要看具體情況了。關鍵是這具體情況還有點複雜。主要的關鍵點有一下三個:一.手榴彈的種類(是破片型\\衝擊波型),二.鋼盔的類型(這個區別不大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防彈頭盔性能都比較接近,就是重量有所區別),三.還有一點就是地面類型不同(這一點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太複雜,我就撿兩個比較極端的情況來說,其他的都在這兩個之間了。

一.最倒黴的情況,破片手榴彈+硬質地面!那你死定了!破片可以擊穿頭盔,同時硬質地面無法吸收能量;所有的能量都會反射到頭盔裡面,對周邊隊友的傷害會減小,但是對你的傷害就會增大!但是相較於直接用身體壓住手榴彈,由於中間有頭盔吸收了一定的能量,你可以死得完整一點。

二.最好運氣:衝擊波手榴彈+潰縮質量地面(木樓板/稀泥地/沙地等)。這就好了!衝擊波手榴彈的破片殺傷力很小,可以被頭盔擋住;同時可以潰縮地面可以吸收能量,這樣你有可能被震飛起來!震斷幾根骨頭,但是隻要搶救即使還是能活下來的。


純野生的坦克


如果按照題目所說,用鋼盔罩住手榴彈,士兵在撲上去,士兵一定會受重傷或犧牲。但士兵如果不撲上去,直接臥倒,可能好一些,鋼盔能被衝擊波直接飛上高空。彈片也能少一些飛濺。但鋼盔和地面接觸的縫隙也會造成殺傷。

其實部隊新兵訓練結束,都有手榴彈實彈投擲。這樣的情況偶爾也發生,由於組織得當絕大部分都化險為夷。我在部隊工作20多年,在教導隊和作訓部門工作十餘年。經常組織部隊手榴彈實彈投擲。這樣的情況接觸過一次。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投彈場地是在一個小高地,投彈手的投擲方向是個山溝,高低差大約7--8米,只要投出5米以上基本上就沒有危險。一般手榴彈殺傷半徑是9米左右(這也是為啥戰鬥隊形士兵間距離7-9米左右的原因)。當時我負責給士兵發口令,在士兵的左側,另一個作訓李參謀在士兵右側,負責發現險情並負責排除。這個新兵投擲手榴彈是由於緊張,握彈不實。(原地投彈要領簡單概括,握緊彈,向前看,彈出一條線)結果,在揮臂的時候將手榴彈擲向後方,準確說是揮臂後手榴彈掉到背後了。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撲倒這個士兵,因為我在士兵左側平時演練救護時我負責撲倒士兵。李參謀飛起一腳把手榴彈踢進山溝。其實在演練的時候是邊臥倒邊用手將手榴彈拾起扔進進山溝。因為緊急的時候怕踢的不準,後面有士兵們,側面還有彈藥管理員和觀察員。其實在演練的時候時間足夠用,彈落地,到撿起用不了兩秒,在投送出去三秒內完成,剛才我用投送這個詞,絕對不能向投擲手榴彈那樣將手榴彈擲出,那樣就會空爆,還在殺傷半徑內。手榴彈延時引信一般平均4秒爆炸。這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最後李參謀立了三等功。這個士兵經過幾年的士兵生涯也成了優秀士兵。

每次回答問題總是跑題。就當個故事吧。總之,部隊訓練,要組織嚴密,保護措施得當,危險科目經常演練,危險的時候膽大心細,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危險。謝謝閱讀!!!


ZHAOFEi1965


這樣的問題可能是抗日劇看多了,以為手榴彈可以用鋼盔蓋住,其實用鋼盔蓋住這樣的方法,還不如再撿起來扔出去,有摘下鋼盔蓋住手榴彈這樣的時間足夠撿起來把它扔出去了,不過最好的方法是向遠距離臥倒,只有這樣活下來的機會才更大。


為什麼說用鋼盔蓋手榴彈不是好方法呢?其實手榴彈投出之後隨時都面臨著爆炸的危險,而且現在的手榴彈都是觸地引爆,就是在落地的同時就會爆炸,根本不會給人摘鋼盔蓋住它的時間,而且鋼盔雖然很結實,但並不足以抵擋手榴彈的爆炸威力,手榴彈在鋼盔之中爆炸,仍然會把鋼盔炸的四分五裂,不過好在畢竟經受了鋼盔的阻擋,對其他人的傷害當然會少很多,但是對摘鋼盔蓋住手榴彈的人傷害卻是很大,以前有個美國兵,在戰爭中曾經用鋼盔蓋住過手榴彈,但是他確實被炸後犧牲了,國家給他發了英雄獎。


其實這個問題是說的重點還是鋼盔的結實程度,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二戰時候的影片,裡面的士兵大都是要戴鋼盔的,那麼他們為什麼戴鋼盔呢?最重要的作用當然還是要防彈,那麼如果手榴彈能輕易的炸裂鋼盔,它還有什麼防彈作用呢?其實鋼盔還是有一定的防彈作用的,只要不是正面近距離射擊鋼盔,子彈和彈片還都是不容易打穿它的,然而戰場上卻很少會遭遇正面近距離射擊,所以鋼盔當然還是有防彈作用的。這就像現在一些特殊工種需要戴安全帽一樣,它並不能防止大的衝擊危險,但是較小的撞擊卻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用鋼盔蓋手榴彈的方法並不可取,除非像上面說的美國兵要犧牲自己,拯救大家那樣的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