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不差錢”的海底撈上市了,老闆張勇的資本版圖卻遠不止這些……

上市就像是辦婚禮,有了結婚的實力,婚禮只時走個過場。正如不差錢的海底撈在千呼萬喚之中終於上市,其卻只是老闆張勇在資本市場上的一個小觸角。

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2017年營收106.37億元,最近三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5.9%;2017年淨利潤11.94億元,最近三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0.5%。

在海底撈的收入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是餐廳經營,從2015年至2017年,該業務帶來的收入均超過了97%,堪稱“吃貨的勝利”。

趕在最好的時候上市

海底撈的業績堪稱靚麗。

除了快速增長的複合年增長率之外,身處服務業的海底撈還保持著業內領先的翻檯率。據招股書,過去三年的整體翻檯率也穩步上升,分別為每天4次、4.5次及5次。這也使海底撈在過去三年間的同店銷售額,保持了約14%的增速。

這進一步讓海底撈的盈利能力遠超同行。據海底撈,其餐廳一般3個月內就能實現盈虧平衡。在2015年及2016年,海底撈大多數餐廳6到13個月便可收回成本,行業平均則需要至少兩倍的時間。這一系列漂亮的數據,讓海底撈成為國內餐飲行業的領頭羊。

這樣的經營表現,讓海底撈成為“不差錢”的代表。早在2012年四川簡陽市政府就曾公佈過“海底撈上市輔導計劃”,除了當時IPO排隊情況之外,有報道稱,“估計海底撈手上擁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在上市方面不太積極吧。”

由此被認為“不差錢”的海底撈,實際上一個月前還在否認上市計劃,如今卻選擇港股IPO避開了“排隊”。

“不差錢”的海底撈上市了,老闆張勇的資本版圖卻遠不止這些……

海底撈如今的選擇與其近兩年的擴張戰略密切相關。招股書顯示,2015年底海底撈共有146家門店,2016年則為176家,2017年底則漲至27家,新增店鋪從此前的不足40家增長到98家。據報道,2017年新開門店多數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開業,差不多一週能開三家新店。

截至上市前,海底撈擁有及經營的餐廳數量已經達了320家,包括中國內地的296家餐廳以及24家位於海外的餐廳。

“不差錢”的海底撈上市了,老闆張勇的資本版圖卻遠不止這些……

或許正是因為有些激進的資本運營策略,海底撈過快的擴張,其流動負債連年高於流動資產。2017年的流動比率下降尤其明顯。截至今年3月31日,海底撈的流動負債淨額約為14.42億元。

而2018年海底撈還計劃開設180家至220家新餐廳。

數據顯示,海底撈每開設一家新店需要800-1000萬投資,大規模開店使海底撈2017的資本開支達到了15.18億,2015年的資本開支僅為4億元左右。以此為標準測算,海底撈要實現2018年200家新門店左右的規模,大約需要20億元左右。

據4月12日路透社報道,海底撈此次募集資金為6億至7億美元。海底撈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其中60%會為2018年-2020年的部分擴充計劃提供資金,則大約可以覆蓋其開店計劃所需要資金。

不過,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收入增速跟不上也是常見的隱憂。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的報道,2016年頤海國際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海底撈在國內分別新設了18家店、31家店,但營收增幅卻分別為6.4億元、9500萬元,出現了“增店不增收”的現象。

而對於目前已經是紅海的餐飲市場,海底撈在不斷擴大規模,開設新門店之後,實現盈虧平衡和投資成本收回的週期難免會出現被拉長的隱憂。

此外,作為一家餐飲企業,最大的隱憂自然是食品安全問題。2017年8月份,北京海底撈兩家門店被曝光了一系列後廚“亂象”。當時海底撈憑藉及時的公關,解決了該問題。

“海底撈系”

海底撈的“家文化”管理機制此前被認為是令其快速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海底撈也是屬於“張家”的企業。

據界面新聞報道,早年的海底撈是屬於張勇和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兩對夫婦的,各佔50%,但在2007年時,這一格局被打破了。張勇以原始出資額的價格從施永宏夫婦手中購買了18%的股份,“讓施永宏離開海底撈”。

通過這種方式,張勇實際上取得了海底撈的控股權。文件顯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合共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62.70%的權益。

以同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約30倍的市盈率計算,海底撈的市值大約可達到350億元。這樣一來,張勇、舒萍夫婦所持市值大約可實現220億元。

不過,這尚不是張勇所有的身家。

早在海底撈之前,張勇便將海底撈成都分公司打包分拆,變身專門為海底撈提供底料的供應商頤海國際,並於2016年7月成功在港上市,成為“海底撈系”中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

頤海國際的實際控制人是張勇夫婦,直接持股35.59%,並通過合計持股68%的靜遠投資間接持有頤海國際50%的股份。從海底撈分拆出來的頤海國際背靠海底撈,2013-2017年間,其向海底撈的銷售額佔總收入50%以上。數據顯示,2017財年,頤海國際收入為16.46億元,其中來自關海底撈的收入就有9.15億元,同比增長51.2%。

“海底撈系”第二家上市公司,是2017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的優鼎優餐飲,其實控人是張勇弟弟張碩軼。張勇夫婦控制的靜遠投資通過子公司靜海投資,合計持有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55.9%的股份。

優鼎優的發展也離不開海底撈。海底撈及其關聯公司是優鼎優的供應商。除此之外,據新京報報道顯示,從2014年起,優鼎優由於資金困難,海底撈為其代墊經營款項,至2016年8月31日,

海底撈集團共計為優鼎優代墊過約6000萬元,主要用於採購商品和支付工資。

在經歷了2016年的虧損之後,優鼎優於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但歸屬淨利潤僅22.47萬元。

除此之外,海底撈此前還先後分拆出了蜀海供應鏈公司、微海諮詢等。

張勇的資本版圖

張勇的事業早就不侷限於餐飲領域。

據一財報道,早在2012年,海底撈就曾以股東身份入股和邦股份,與硅谷天使、德泉投資等創投機構一道,成為了涉足PE的戰略投資者。當時,海底撈斥資約1000萬元,認購了和邦股份200萬股,持股比例0.57%。

同年,在張勇的帶領下,海底撈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悅投資,負責海底撈對外投資管理。目前通過投資上海景林羲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參與了辣媽幫科技、韓都衣舍、虎撲等項目。而事實上,張勇的妻子舒萍也是景林羲域的股東。

除了以上的項目之外,海悅投資還持有安徽訊飛至悅41.3%的股份,而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智元持有51.7%。同時,張勇在訊飛至悅擔任董事,而其董事長則為科大訊飛的董事、副總裁胡鬱。據悉,海悅投資此前先後對外進行過10筆投資。

據新京報報道,海底撈還是上海雲鋒股權投資中心的大股東之一,而後者的股東名單中則包含騰訊、巨人投資、虞鋒等重量級的公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雲旗下雲峰基金曾持有頤海國際6%的股份,後者上市之後,於2016年退出。

此外,海底撈還先後涉足教育和地產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