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有句老話“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怎麼理解?

農墨


農村至今為止,還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俗語老話能傳到現在也說明其蘊含著一定的道理。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就是其中的一句。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道理可言,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話呢?我自己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理解:

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就是你給窮人一些幫助,窮人能記住你的恩情,是屬於雪中送炭的行為。但是由於富人本身就富裕,物質資源也比較豐富,你提供他一些幫助,他可能會認為你是在巴結他,不會當回事,也就算是錦上添花的行為。

在深入理解一些就是,雪中送炭比起錦上添花更加能夠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冷暖,也告誡我們幫助別人是要在別人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而不是在在別人取得成功後表達自己的好意,因為這樣的好意會讓人不屑一顧。

除了“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話,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不止是在幫組別人方面,還包括在受到別人幫助或者為人處事方面,這類俗語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參考和指導,比如: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肯給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財。 寧打金鐘一下,不打破鼓千聲。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農村的俗語老話流傳至今,其中蘊含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駿景——殷


駿景農業


關於“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話,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分析,寧願給窮人一斗米,不願給富人一口飯,這裡的鬥和口是一種量詞,有代表多或少的意思,如果往深處來解釋,救濟窮人的話,給窮人們吃的(或其他),它以後會非常感謝你,說不定有什麼事情,就可以幫上你的忙;而如果是富人的話,你給他們東西,他們不僅不會感激你,甚至會懷疑,你是不是有什麼企圖?

關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大家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情況存在,小幫手說個關於富人的事,在我小時候,我們村有戶人家,家裡很有錢,丈夫是在外面做生意的,家裡蓋的3層樓房,在我們這很顯眼(當時大部分是平房),平時很少能進去他們家,也不讓外人隨便進,到了過年時,拿著東西過去的人有不少,就是平常也能看到,有我們村的,有其他地方的,我就問我爸,為什麼咱家不去給他們送東西啊,我爸說,送啥人家也不稀罕,假如送吃的喝的,人家平常吃的就比我們過年吃的好,假如送用的,人家也不稀罕,而且,無緣無故的去送東西,他們也不一定收,怕有事找他,意思就是看不起。過了幾年,這家人就不在我們村生活了,聽說是全家都住進了城裡,而到了前年,我問我爸,那家人都這麼多年了,為啥也不回家來看看,院子裡的草都長的有人高了,也沒人整理整理,我爸說,他家好像犯事了,丈夫被抓進去了,聽到這,我哦了一聲,原來是這樣。

雖然上面說的這個事,可能不是太符合主題意思,但給大家說的這個情況,就是要表達,有些富人真的不會在乎你送他的東西,有時還會嫌棄,而對於窮人則不一樣,我們看電視或者是聽別人說,如果救濟了窮人,他會懂得感恩,這樣的話,能體現出它的價值,不管是在哪方面,我們都會感到欣慰。

不過,“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的事情也不是絕對,比如,對於有些窮人來說,他可能是一個只知道索求的人,要了還想要,這種沒追求沒理想的窮人,不救濟也罷,而相反,有些富人也並不是不懂得感恩,一些家教好,有遠見的富人,或許收了你的東西之後,會加倍的給你回饋,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關於“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話的理解,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或觀點,可在下面評論中留言。


農民的小幫手


農村有句老話"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怎麼理解?

七星老農認為,窮人們接受了別人的好處,能知恩圖報,子子孫孫都不會忘記了你,而富人們呢,財大氣粗,根本就不在乎你這點小恩小惠,甚至會認為你無緣無故送東西來,他嫌棄你東西髒,差勁,認為你是故意巴結討好於他。

寧給窮人一斗

過去在咱們農村,窮困人家由於生活的艱辛,鄰里之間都自覺組織成立了生活互助組織,意思就是說,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叫有力的出力,無力者們出錢,幫助受災鄰居度過最艱難困苦的時刻,所以呀,家中有困難的鄰居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之後,將感恩涕零,告子告孫將感恩圖報,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勞動農民翻身不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不給富人一口

說到過去社會上的富人們吧,都是些有錢有勢之一,家有良田萬頃,妻妾成群,傭人無數,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張口的奢侈生活,象這樣的人,你窮人們平時省吃儉用,把自己省下的一斗米口糧,一隻雞鴨給他們送過去,他會莫名其妙的,認為你又有什麼事去求他,或者想他們減租減息,這叫做無事不登三寶殿,他們能賣你的賬嗎?他們生怕你佔了他們的好處,輕則退還你送去的禮物,重則甚至會把你轟出門來。

所以呀,他們富人們財大氣粗,家中樣樣東西都有,根本就不在乎窮人們送去的這一斗三升米,幾隻雞鴨與幾條小魚兒了,並且就算他們當時收下了你的禮物,也把你的人情早已忘記到了九屑雲外,不值得一提了,比餵了條狗都不如,喂條狗狗還知道講義氣呢?

不過大家又反轉來想一想,在當今社會,農村老話"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之說,也並不是很適合了,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兄弟姐妹,咱們富人們做慈善事業的多,幫助貧困人家的人也不在少數,社會正在和諧發展中進步。


七星老農


農村有句老話,“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怎麼理解?

假設現在有三個人。一個窮人,家裡揭不開鍋了,老婆孩子瘦的皮白骨頭餓的腦袋發暈;一個富人,家裡糧食堆積如山,大魚大肉吃的噁心只想吃點小米粥就鹹菜;而你是第三個人,不窮不富,溫飽沒問題每星期還能吃頓肉蛋兒餃子。

這時候如果你把一袋子大米給這個窮人送去,你這一袋子米很可能是他們家的救命稻草,他必定會非常感激你,一輩子念你的好。

而如果你把這袋子大米給這個富人送去,會是什麼樣結果?他會感激你嗎?不會,他不缺這個呀,他甚至會以為你是在故意討好他,肯定是有求於他。

還有一層意思是說,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要遠遠強於在別人成功後去道喜。人在處境艱難的情況下得到某人的幫助必定心存感激;而功成名就之後有人來祝賀,這個祝賀是可有可無的,意義不大。

但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的。有句詩這麼說的,“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世間無。”足見人的本性大都是趨利的,願意去給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捧場,卻不願意接近窮人。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吶。

“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是老祖宗在教育我們,要作一個雪中送炭的人,不要做一個錦上添花的人。

農民子弟,為農執筆。我是農墨,感謝關注!


農墨


大家好,我是農家小伍。

作為地道的農村人,具有獨特魅力的農村老化自然聽到的最多,“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老話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伍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好像很清楚了,就是寧願給貧窮人多一點也不要給富人一絲,貌似這裡透露著農民百姓對富裕人家的排斥,因為畢竟長期以來,農民百姓都是收到上層階級就是那些有名有利的人的剝削,心裡憤懣之致所以就說了這樣的話。還有的人認為給貧窮人幫助他們會非常感恩,而富人只會覺得是逢迎和討好,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好心當做狼心,就選擇“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



其實這都是大家的誤解,可能階級的存在讓大家對於富人都有一些偏面的看法,以為富人不會在意他人的熱心,其實富人也不都是那種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誰靠近他都是因為錢的人,他們也會有赤子之心。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要在別人有難的時候提供幫助和關心,而不是等別人“富起來了”、有地位了再去關心別人。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做個見風使舵的人,別人的“窮”或者“富”不應該成為我們帶有有色眼鏡來區別的對象。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加體現一個的品質和修養,也更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感激。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裡,多去給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是等別人把問題解決了再伸出遲到的雙手,還要突出的彰顯自己的熱情,這隻會讓他人更加的厭惡罷了。好,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農家小伍


“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這是農村老人們總結的為人處世的經驗佳話之一,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所謂的窮人,說明他當時正處在背運時段,人的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農村還有句俗話:“人在難處拉一把”,會讓人終生記住你的恩情,會終生報答你的恩情。記得在上學時,有個學習很好的同學,由於機遇的原因或是他自身的自信心太強,當年考學時沒能考上,所以很疽喪,回家務農。幾年光景也沒有什麼變化,整天愁眉苦臉的。後來,我們班的一個姓蘭的同學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時只是借給他五百元錢,就是這五百元錢,讓這個因高考失落的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先是做了點小買賣,逐漸發發展壯大,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村周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從借給他錢的那日起,他就把姓蘭的同學當成了知已,不管同學家有什麼大小事情,他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當和他聊起他的成長史時,他總是把我們的蘭姓同學掛在嘴上。這就是知恩報恩的表現,是“寧給窮人一斗”的現實寫照。


再看“不給富人一口”這句話的意思,你給富人一點東西,他覺得你是有事要求他幫忙,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背時不望好親戚都得到了驗證。我們的鄰居,平時與他的叔兄弟關係還不錯,過年過節都還來往,可是他的叔兄弟後來發達了,就開始疏遠我的這個鄰居,據說有一次當著我的鄰居的面說:你給的東西太不起眼了,還是拿回去吧。其實,我的這個鄰居並沒有求他辦事的意思,只是出於人情的來往,而讓他受到了這樣的侮辱,真是令人氣憤。所以“不給富人一口”就是不要去攀富人,因為他對這點東西根本瞧不到眼裡去,還給自己造成難堪的境地。



以上是自己對“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的理解,希望人們都有一顆憐憫之心,人在難處拉一把;有一種平常之心,你再富有別人也不會佔有,那也是人家對你的尊重,人與人的尊重是相互的,這是最起碼的做人標準。


山村梅花


農村有句老話“寧給窮人一口,不給富人一斗”,怎麼理解?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風格告訴人們一些與人交往的道理。“寧給窮人一口,不給富人一斗”講的就是和窮人和富人相處的一些道理,不管你能給窮人或者富人多少,給的份量一定要和他現在所處的現狀相符,不然做的就只能是無用功。


“寧給窮人一口”,講的是在窮人需要糧食的時候,即使你只給他一口糧食,他們也會因此而感恩戴德,記住你的恩情。歷史上就有韓信受人一飯之恩以千金報之的故事,在韓信貧窮的時候有人給韓信一碗飯,當韓信有權以後,給了幫助他的人千金。一個人飢餓、落魄的時候,才知道有人幫助的重要性,這個時候給到他們需要的飯,剛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也不會影響到你什麼。

“不給富人一斗”,在富人需要食物的時候,你給他們一斗米,他們也不對你感恩,甚至有可能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富人過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大魚大肉的生活,又怎麼會在乎一斗米的恩情。從富人的角度來講,需要牢記別人的恩情,不要讓好人寒了心,雖然別人在幫助你的時候,可能並沒有想著你對他有所回饋,但作為人應該去牢記別人困難時的幫助。


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在別人幫助了他以後,都要學會感恩。在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去報恩,讓好人不寒心,讓好人能夠得到更暖心的回報。作為我們個人來講,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在合適的場合做合適的事情,儘量少做無用功,讓每一分力氣都可以得到回報。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如果想更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結合“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來理解,這樣就可以更好理解這句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需要一個饅頭,同等條件下,如果沒有這個饅頭,對於窮人來說可能就會餓死,生命從此終結,但是對於富人來說,可能不過就是餓一頓,根本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同樣的一個饅頭,在窮人和富人身上,卻體現出完全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如果給了窮人,他會記你一輩子,因為你對他是救命之恩,他生生世世都會報答你,也許不止生生世世,還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來報答你的恩情。

如果給了富人,他很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不就是給了一個饅頭嘛,我平時還大魚大肉呢,給個饅頭就很了不起嘛。真要饅頭,我給一百個。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幾乎每個農村人都遇到“好心當驢肝肺”的時候,想想氣就不打一處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國與國之間。你剛給他,他就翻臉不認人,甚至還反咬你一口,讓你猝不及防。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關注我們,帶你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這句話來自於民間諺語,由一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人生大道理。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都市,這句話同樣適用。那麼它到底是何意思呢?

“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意思是在窮人有困難的時候,救濟他們不會忘記你的恩情;然而去巴結討好富人,他永遠不缺這一口,也不會記住你的情義。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百姓都是很淳樸老實的。而且對於恩情都會永遠記在心中,並囑咐後代要知恩圖報。但是對於富人,經過了太多帶著利益目的去巴結,討好他們的人。所以無論是誰對他們好,他們都不會放在心上,並習以為常了。


同時也可以引申為,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更能提現人情冷暖。告誡大家真正的幫助是要在別人困難的情況下給予幫助,這樣才能讓別人感激。而不是在別人獲得成功,或者有錢的時候來賀喜,因為這個時候道賀是可有可無的。


農村記


所有的施恩,若講的是一個"施"字。對照"寧給窮人一斗,這說到底是多了那麼點關照。而不給富人一口"其實身為富人也不屑你那一口,這不但符合邏輯思維,也適合辨證思維,可事實上現在的社會缺失的是感恩的心。

還是看看《道德經》裡是怎麼說的吧,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