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有句老话“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怎么理解?

农墨


农村至今为止,还流传着很多老话,这些俗语老话能传到现在也说明其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就是其中的一句。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道理可言,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话呢?我自己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就是你给穷人一些帮助,穷人能记住你的恩情,是属于雪中送炭的行为。但是由于富人本身就富裕,物质资源也比较丰富,你提供他一些帮助,他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巴结他,不会当回事,也就算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在深入理解一些就是,雪中送炭比起锦上添花更加能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冷暖,也告诫我们帮助别人是要在别人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而不是在在别人取得成功后表达自己的好意,因为这样的好意会让人不屑一顾。

除了“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话,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不止是在帮组别人方面,还包括在受到别人帮助或者为人处事方面,这类俗语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和指导,比如: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农村的俗语老话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关于“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话,如果单从字面意思分析,宁愿给穷人一斗米,不愿给富人一口饭,这里的斗和口是一种量词,有代表多或少的意思,如果往深处来解释,救济穷人的话,给穷人们吃的(或其他),它以后会非常感谢你,说不定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帮上你的忙;而如果是富人的话,你给他们东西,他们不仅不会感激你,甚至会怀疑,你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关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大家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存在,小帮手说个关于富人的事,在我小时候,我们村有户人家,家里很有钱,丈夫是在外面做生意的,家里盖的3层楼房,在我们这很显眼(当时大部分是平房),平时很少能进去他们家,也不让外人随便进,到了过年时,拿着东西过去的人有不少,就是平常也能看到,有我们村的,有其他地方的,我就问我爸,为什么咱家不去给他们送东西啊,我爸说,送啥人家也不稀罕,假如送吃的喝的,人家平常吃的就比我们过年吃的好,假如送用的,人家也不稀罕,而且,无缘无故的去送东西,他们也不一定收,怕有事找他,意思就是看不起。过了几年,这家人就不在我们村生活了,听说是全家都住进了城里,而到了前年,我问我爸,那家人都这么多年了,为啥也不回家来看看,院子里的草都长的有人高了,也没人整理整理,我爸说,他家好像犯事了,丈夫被抓进去了,听到这,我哦了一声,原来是这样。

虽然上面说的这个事,可能不是太符合主题意思,但给大家说的这个情况,就是要表达,有些富人真的不会在乎你送他的东西,有时还会嫌弃,而对于穷人则不一样,我们看电视或者是听别人说,如果救济了穷人,他会懂得感恩,这样的话,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不管是在哪方面,我们都会感到欣慰。

不过,“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的事情也不是绝对,比如,对于有些穷人来说,他可能是一个只知道索求的人,要了还想要,这种没追求没理想的穷人,不救济也罢,而相反,有些富人也并不是不懂得感恩,一些家教好,有远见的富人,或许收了你的东西之后,会加倍的给你回馈,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关于“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话的理解,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或观点,可在下面评论中留言。


农民的小帮手


农村有句老话"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怎么理解?

七星老农认为,穷人们接受了别人的好处,能知恩图报,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了你,而富人们呢,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乎你这点小恩小惠,甚至会认为你无缘无故送东西来,他嫌弃你东西脏,差劲,认为你是故意巴结讨好于他。

宁给穷人一斗

过去在咱们农村,穷困人家由于生活的艰辛,邻里之间都自觉组织成立了生活互助组织,意思就是说,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叫有力的出力,无力者们出钱,帮助受灾邻居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所以呀,家中有困难的邻居们,在接受别人的帮助之后,将感恩涕零,告子告孙将感恩图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劳动农民翻身不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不给富人一口

说到过去社会上的富人们吧,都是些有钱有势之一,家有良田万顷,妻妾成群,佣人无数,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张口的奢侈生活,象这样的人,你穷人们平时省吃俭用,把自己省下的一斗米口粮,一只鸡鸭给他们送过去,他会莫名其妙的,认为你又有什么事去求他,或者想他们减租减息,这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能卖你的账吗?他们生怕你占了他们的好处,轻则退还你送去的礼物,重则甚至会把你轰出门来。

所以呀,他们富人们财大气粗,家中样样东西都有,根本就不在乎穷人们送去的这一斗三升米,几只鸡鸭与几条小鱼儿了,并且就算他们当时收下了你的礼物,也把你的人情早已忘记到了九屑云外,不值得一提了,比喂了条狗都不如,喂条狗狗还知道讲义气呢?

不过大家又反转来想一想,在当今社会,农村老话"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之说,也并不是很适合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兄弟姐妹,咱们富人们做慈善事业的多,帮助贫困人家的人也不在少数,社会正在和谐发展中进步。


七星老农


农村有句老话,“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怎么理解?

假设现在有三个人。一个穷人,家里揭不开锅了,老婆孩子瘦的皮白骨头饿的脑袋发晕;一个富人,家里粮食堆积如山,大鱼大肉吃的恶心只想吃点小米粥就咸菜;而你是第三个人,不穷不富,温饱没问题每星期还能吃顿肉蛋儿饺子。

这时候如果你把一袋子大米给这个穷人送去,你这一袋子米很可能是他们家的救命稻草,他必定会非常感激你,一辈子念你的好。

而如果你把这袋子大米给这个富人送去,会是什么样结果?他会感激你吗?不会,他不缺这个呀,他甚至会以为你是在故意讨好他,肯定是有求于他。

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要远远强于在别人成功后去道喜。人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得到某人的帮助必定心存感激;而功成名就之后有人来祝贺,这个祝贺是可有可无的,意义不大。

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的。有句诗这么说的,“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足见人的本性大都是趋利的,愿意去给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捧场,却不愿意接近穷人。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呐。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是老祖宗在教育我们,要作一个雪中送炭的人,不要做一个锦上添花的人。

农民子弟,为农执笔。我是农墨,感谢关注!


农墨


大家好,我是农家小伍。

作为地道的农村人,具有独特魅力的农村老化自然听到的最多,“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老话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伍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好像很清楚了,就是宁愿给贫穷人多一点也不要给富人一丝,貌似这里透露着农民百姓对富裕人家的排斥,因为毕竟长期以来,农民百姓都是收到上层阶级就是那些有名有利的人的剥削,心里愤懑之致所以就说了这样的话。还有的人认为给贫穷人帮助他们会非常感恩,而富人只会觉得是逢迎和讨好,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好心当做狼心,就选择“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其实这都是大家的误解,可能阶级的存在让大家对于富人都有一些偏面的看法,以为富人不会在意他人的热心,其实富人也不都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谁靠近他都是因为钱的人,他们也会有赤子之心。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和关心,而不是等别人“富起来了”、有地位了再去关心别人。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做个见风使舵的人,别人的“穷”或者“富”不应该成为我们带有有色眼镜来区别的对象。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加体现一个的品质和修养,也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感激。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里,多去给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是等别人把问题解决了再伸出迟到的双手,还要突出的彰显自己的热情,这只会让他人更加的厌恶罢了。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农家小伍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这是农村老人们总结的为人处世的经验佳话之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的穷人,说明他当时正处在背运时段,人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农村还有句俗话:“人在难处拉一把”,会让人终生记住你的恩情,会终生报答你的恩情。记得在上学时,有个学习很好的同学,由于机遇的原因或是他自身的自信心太强,当年考学时没能考上,所以很疽丧,回家务农。几年光景也没有什么变化,整天愁眉苦脸的。后来,我们班的一个姓兰的同学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只是借给他五百元钱,就是这五百元钱,让这个因高考失落的人,从此一发不可收。先是做了点小买卖,逐渐发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周围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从借给他钱的那日起,他就把姓兰的同学当成了知已,不管同学家有什么大小事情,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当和他聊起他的成长史时,他总是把我们的兰姓同学挂在嘴上。这就是知恩报恩的表现,是“宁给穷人一斗”的现实写照。


再看“不给富人一口”这句话的意思,你给富人一点东西,他觉得你是有事要求他帮忙,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背时不望好亲戚都得到了验证。我们的邻居,平时与他的叔兄弟关系还不错,过年过节都还来往,可是他的叔兄弟后来发达了,就开始疏远我的这个邻居,据说有一次当着我的邻居的面说:你给的东西太不起眼了,还是拿回去吧。其实,我的这个邻居并没有求他办事的意思,只是出于人情的来往,而让他受到了这样的侮辱,真是令人气愤。所以“不给富人一口”就是不要去攀富人,因为他对这点东西根本瞧不到眼里去,还给自己造成难堪的境地。



以上是自己对“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的理解,希望人们都有一颗怜悯之心,人在难处拉一把;有一种平常之心,你再富有别人也不会占有,那也是人家对你的尊重,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这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


山村梅花


农村有句老话“宁给穷人一口,不给富人一斗”,怎么理解?

在农村地区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告诉人们一些与人交往的道理。“宁给穷人一口,不给富人一斗”讲的就是和穷人和富人相处的一些道理,不管你能给穷人或者富人多少,给的份量一定要和他现在所处的现状相符,不然做的就只能是无用功。


“宁给穷人一口”,讲的是在穷人需要粮食的时候,即使你只给他一口粮食,他们也会因此而感恩戴德,记住你的恩情。历史上就有韩信受人一饭之恩以千金报之的故事,在韩信贫穷的时候有人给韩信一碗饭,当韩信有权以后,给了帮助他的人千金。一个人饥饿、落魄的时候,才知道有人帮助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给到他们需要的饭,刚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会影响到你什么。

“不给富人一斗”,在富人需要食物的时候,你给他们一斗米,他们也不对你感恩,甚至有可能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富人过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大鱼大肉的生活,又怎么会在乎一斗米的恩情。从富人的角度来讲,需要牢记别人的恩情,不要让好人寒了心,虽然别人在帮助你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着你对他有所回馈,但作为人应该去牢记别人困难时的帮助。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别人帮助了他以后,都要学会感恩。在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报恩,让好人不寒心,让好人能够得到更暖心的回报。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情,尽量少做无用功,让每一分力气都可以得到回报。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农民说事


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结合“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来理解,这样就可以更好理解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都需要一个馒头,同等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个馒头,对于穷人来说可能就会饿死,生命从此终结,但是对于富人来说,可能不过就是饿一顿,根本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同样的一个馒头,在穷人和富人身上,却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如果给了穷人,他会记你一辈子,因为你对他是救命之恩,他生生世世都会报答你,也许不止生生世世,还会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来报答你的恩情。

如果给了富人,他很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不就是给了一个馒头嘛,我平时还大鱼大肉呢,给个馒头就很了不起嘛。真要馒头,我给一百个。

在农村,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几乎每个农村人都遇到“好心当驴肝肺”的时候,想想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经常发生在国与国之间。你刚给他,他就翻脸不认人,甚至还反咬你一口,让你猝不及防。

『乡间行者』纪录农村生活变化,分享农村风土人情,传播农村民俗文化。关注我们,带你了解真实的农村!

山西乡土


这句话来自于民间谚语,由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人生大道理。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都市,这句话同样适用。那么它到底是何意思呢?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意思是在穷人有困难的时候,救济他们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然而去巴结讨好富人,他永远不缺这一口,也不会记住你的情义。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百姓都是很淳朴老实的。而且对于恩情都会永远记在心中,并嘱咐后代要知恩图报。但是对于富人,经过了太多带着利益目的去巴结,讨好他们的人。所以无论是谁对他们好,他们都不会放在心上,并习以为常了。


同时也可以引申为,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提现人情冷暖。告诫大家真正的帮助是要在别人困难的情况下给予帮助,这样才能让别人感激。而不是在别人获得成功,或者有钱的时候来贺喜,因为这个时候道贺是可有可无的。


农村记


所有的施恩,若讲的是一个"施"字。对照"宁给穷人一斗,这说到底是多了那么点关照。而不给富人一口"其实身为富人也不屑你那一口,这不但符合逻辑思维,也适合辨证思维,可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缺失的是感恩的心。

还是看看《道德经》里是怎么说的吧,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