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偉人的書法都寫得好?

夢想吧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他們是偉人!如果要仔細說說,應該有這麼幾點:

首先,感情是首位,既然被大家稱為偉人,要麼是對人們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要麼是受人敬仰愛戴的人,愛屋及烏很自然的事情。這和決定人們審美的因素有關,就好像情人眼裡出西施,雖然這句話在這裡並不很貼切,但道理是一樣的,喜歡一個人很容易也喜歡他其他的,就是常說的看著順眼,順眼就好看。

(周恩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書法出神入化不拘一格,藏而不露收放自如,雄俊偉茂氣定神閒。)

再者也和藝術的特點有關,本身藝術就是沒有標準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大家對藝術的理解評判都不盡相同,也許會有一些相關的專家會有權威的說法,但偉人並不是書法家,不是哪個協會的,專家的評判決定不了更多人的喜好,因為他們是偉人,他的作品不是參賽的,是廣為流傳的。

(毛澤東的書體多是行草書,個性鮮明,氣勢磅礴,盡顯大家風度,自成一體,故有“毛體”之稱。)

說起廣為流傳,這也是說偉人書法好的一個原因,就拿歌曲來說吧,很多時候我們剛聽到一首歌,並不一定覺得好聽,聽多了或是大街小巷都在放了,唉就覺得越來越好聽了,視覺也是如此,有沒有第一眼見時覺得很醜,看著多了就慢慢不嫌棄,然後就覺得還行,熟悉也能讓人覺得好。

(朱德的字巧藏於拙秀出於偉,樸實無華胸懷寬厚。)

如果從書法藝術上來說,或者這樣說更容易接受:偉人更容易寫出好書法。我們現在所說的偉人,應該都不是現在的,以前毛筆字就是我們中國的日常使用的,稍有文化的人都應該有一定基礎,而書法藝術講究的就是,書如其人,書有心生,既然被稱為偉人,要麼本領超強天賦異稟,要麼胸中天下心繫蒼生,都是大智大德之人,這樣的人寫出的書法,至少是不同凡響。

所以,暫且不論好與壞,首先給我們的感受,要麼大氣磅礴,要麼凝重深厚,也會給我們心裡帶來衝擊或領悟,如果有給你如此強烈感受的書法,不就是書法藝術所追求的嗎,這不就是好書法嗎?

(鄧小平的字柔韌圓勁氣韻流暢,平和務實和藹可親。)


紅梅工筆佛畫


這個世上,並不存在偉人的書法都寫的得好的這一說法。偉人書法寫的好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毛澤東應該算一個。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和詩人。他還是新中國的締造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以及主要領導人之一。

其實毛澤東還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字方眼整個中國,也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

毛澤東的字,如同他的詩詞一樣大氣磅礴,不拘一格。

關於他的書法,如今流傳在世的,也有很多,尤其是他的詩詞,還有革命中信件的往來,都保存著他的大量的真跡。

當然了這些字跡,也已經都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了。

他留下來的這些字,如同他的軍事才能一樣,世人皆是,並且廣為流傳。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一個書生,他的書法之所以能寫到,如此的飄逸俊俏,龍蛇飛舞的地步。這要追溯到他上學的時候,那時候他僅僅只有8歲,八歲的他,就開始和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國文老師,譚詠春曾經對他的字有過一番評價“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視全宇,撕毀黃河之水,一瀉千里。”

也就是說毛澤東小的時候,他的書法已經有了很強大點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書法上,還是做人上,它是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正如毛澤東的格局,他無論是在書法上的高度,還是軍事,政治上的高度,都是別人難以超越的。

也許,這就是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

其實毛澤東的書法,也是通過自己長期練習得來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正如他自己經常說的,“字要寫得好,就要起的早,字要寫得美,必須勤磨練。”

我想這就是偉人能夠寫得一手要字的原因吧。

當然了,偉人中的其他人寫的字,也有好的,但是,絕對沒有毛澤東的這麼出名。


不才講史


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詩詞作家、書法家,而且還是偉大的治國理政的國家經濟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工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大師;他是我黨我軍我國振興中華、治黨治軍、懲治腐敗、棄惡揚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共同富裕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之無愧、名符其實的偉大導師和英明領袖,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空前絕後的偉大的民族英雄!


用戶56784612639


胸懷、志向、實踐、經歷、心口手如一。即心手雙暢,自然天成!











沁園春雪155846588


偉人書法都寫得好?這是個偽命題

首先,古代的社會精英一般都是文人。在中國古代,多數情況下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一般都是文人,哪怕是像王羲之、顏真卿、岳飛這樣的將軍也都具備很深的文化修養,可以說依然是文人。而書法可以說是文人的一個基本功,也可以說的文人書房裡一件高雅的玩意兒,所以有這樣一個情況,一般古代的大書法家一般都是官員。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文人的日常書寫很多,寫字的機會比現在的知識分子要多得多,所以隨便挑出來一個字都不差,不僅限於偉人。

第二,近代以來偉人不見得書法就好。近代以來很多偉人,實業家張騫、開國領袖毛澤東等書法都不錯,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接受的教育依然是舊式教育,毛筆書寫依然是他們寫字的主流,基本功比較好,所以那個時代稱得上偉人的一般書法也不錯,但是這與是偉人無關,那個時代出身的即使不是偉人,字也不差。另一方面,也不見得全是好字,比如我國開國將帥裡,很多人稱得上偉人,但是字確實不敢恭維。

第三,中國有字因人貴的傳統。一般字大家都會寫,但是評判書法好壞的標準不是很明確,往往在這個時候誰的影響力大,寫出的字叫好聲就比較高,這個不難理解,所以名人的字就成了爭相追捧的好字,但是從專業書法角度來看的話,不見得好。當然了,如果非要拋開書法技法來談神韻、格調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的話就另當別論,喜歡就好。

第四,偉人書法流傳得更深遠。如果同時代有兩個人,書法水準不相上下,肯定是偉人的書法流傳得更深遠一些,100年過後,可能那位非偉人的字已經不知道去哪兒了,但是偉人的字一般保存的比較好,也能被更多人看到,所以就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偉人的書法好。

所以,偉人的書法不見得好,書法好的也未必就是偉人。


書法雅集


為什麼偉人寫的書法寫得好?

那是二十世紀的初的大多偉人哲士都有一筆好字,經歷過書墨童子功,一如民國時期的軍官還是政治家,還是政客,在政府工作的官員,都是書法能手。

客觀的說,偉人不是一般人士,都是文武雙全,孫中山的題字很多,筆墨豐厚,毛主席的書法以草書精工,氣勢磅礴,恢宏大氣,草法合度。灑脫而俊美。周總理的行書,也是一筆瀟灑有力,同時自然而具風度。

偉人的書墨具有特殊的意義,書墨體現了愛國情懷,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內涵,有一種感召力,都是充滿了現實主義,從筆墨的藝術語言,展示了偉人的一種為天下為己任的理想抱負。體現了為民為國的偉大精神胸懷。

因此書墨生動形象,有一定的生命力,展示的精神境界已經超出了藝術的魅力。內涵精神,高深博大。

如此理解。



狂喜淡墨a


書法最終的成就,技術永遠處於第二位。而書寫者的人格本質,德行修養,才是決定因素。

書如其人,這是我們中國文字形象的對書者的一種評價。在書法史中可以得出結論,一切偉大的書法作品,皆來自於書者偉大的人格。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九成宮,玄秘塔……看看他們的主人公,哪一個不是留名青史的偉人!



平凡的人難道不可以寫出偉大的作品嗎?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你是平凡的人,無論你多刻苦用工,把字帖臨寫的如何傳神,你仍然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你可能不服氣,說自己的字比原作者的好多了,為什麼還不是偉大的作品?這是你平凡的地位決定了你不能使你的作品成為偉大的作品。這不能怪你,平凡不是你的錯。只要能愉悅身心,把不靠譜的問題放下,快快樂樂的書寫,也挺好的。


安於平凡,不是壞事。只要勇敢的接受平凡。就怕用平庸拿去顛覆偉大的概念。以為自己知識淵博,書藝高超,創作的作品就是偉大的作品。這是普遍存在於書法界的現象。偉大不是自封的,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大家公認才能做數。小圈子內幾個互吹,是沒用的。


子衿書法


1.領袖毛澤東的書法。毛澤東的文史造詣是少有的,能把“二十四史”讀得通透的偉人,鳳毛麟角。他的書法取法懷素,張旭。氣象萬千,大氣磅礴,給人一種陽剛昂揚的灑脫氣概。



毛澤東書法~詠梅


毛澤東書法~廬山

2.朱德書法。朱老總的書法,敦厚,儒雅;不蔓不枝,娓娓道來,有凜然正氣。


朱德書法~鐘山風雨

3.孫中山書法。孫中山的書法我們比較熟知,比如“天下為公”,“博愛”等等。他是有名的“孫大炮”。但其書法卻是中規中矩,極少越雷池。這與其性格是極大的反差。


4.周恩來書法。周總理的書法名氣不如政治名氣大。

所以說,偉人並不一定就寫得好,修養不同,愛好不同,書法作品自然就有高下。

一點拙見,不喜勿噴。


文畫教師


【茶餘飯後談毛書】

———撇開身份,書法還剩多少?

毛澤東的草書大字不如小字,行草不如純草。伸左足聳右肩的不規則菱形字態示人以凌厲、險峻、狂激之感,尖利的銳角形筆線重複出現會給人以衝刺、險絕感,這構成了毛書的主要特色。加之用筆的連綿果敢、了無牽掛,力勢帶動筆勢、筆勢帶動字勢、字勢帶動行勢、行勢攪動起全篇,復又促激著力勢的爆發,整幅的點線都在舞蹈。評論毛澤東的草書除了氣勢逼人之外還要注意他的作品中銳角形線條被大量地使用這一點,這在古代,除了張瑞圖大膽地使用外還沒有第二人,而且狂激的筆線中我們不難發現枯筆卻很少,似乎與激烈的作品氛圍不大合拍,枯筆的縮減更增加了凌厲氣的突起——冷氣勢出現。書法的氣勢分為兩種:冷勢、熱勢。徐渭、傅山、張旭這些筆線大枯大潤不拘小節者為“熱勢”;而力勢迅猛但創作熱情總是有極強理性的冷靜控制者為“冷勢”,如劍客之劍,冷勢草書的形式是跳躍的,線條是略顯冰冷的。懷素介於冷熱之間。毛澤東的草書之所以呈現冷勢是與其在長期革命鬥爭和政治生涯中以及文學薰染諸多方面綜合形成的一種特殊性格:勇猛、冷靜、進取。但是毋庸諱言,由於精力、興趣多方面的原因其並未將之當做一門專注的藝術來經營,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修煉書藝,故此明顯“書內功”不足,一些“自由體”式的筆線、結構時有出現,“古”意的流失使後人對其書只是深深地敬仰而無法吸收取鑑獲得更大發展。時人以草聖稱之,實屬以藝外之目觀藝內之事。如果毛澤東是一位普通的文人,那麼它的發展有兩種可能:一是大師,一是書手。大師:會獲得足夠的書內功培養加之個性氣質浸染而有大成;書手:如果專注書藝則又很可能性情為法所縛而至平庸。搞書法藝術難又不難,不難又難矣。但就像歷史不能假設一樣,藝術同樣如此。



心悅藝達


老一代革命家寫的好,如毛澤東,董必武,朱德,周恩來等,但現在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