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你認為對嗎?

瑪法蓮


這句話對但也不對,並不是說在投資市場上窮人就一定是在搏命,富人就是在追求穩定,不同的投資者他的投資方式是不一樣的,他的投資專業知識也是不一樣的,決定了他在投資市場上的輸贏。雖然說大部分的窮人在投資時是沒有專業知識的,在這一塊跟富人相比他們獲取的渠道比較少,但是也有窮人通過努力的學習讓自己得到提升,在專業知識方面也有少部分的窮人並不會輸給富人,自然而然他們在投資市場上也通過投資而改變的命運。

而富人求穩定也不全是所有的富人在投資方面會去追求穩定,在投資市場上其實每個人的起點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投資的資金跟投資經驗,大多數人進入投資市場依舊是擺脫不了人性的干擾,自然而然對於富人而言就算求穩定也會受到對慾望的強弱影響到投資的最終結果,也會在投資中出現虧錢的情況,不是所有的富人都能夠靠投資來賺錢。

第一、窮人需要窮則思變。

對於窮人來說因為投資的本金少就想通過投資快速的獲取到更多的財富,這就被理解成是一種搏命的行為,但其實在投資過程中窮人的問題就在於投資的不專業性包括投資方面沒有一個計劃引起都是在盲目的投資。雖說起跑線是一樣,但是最終影響到窮人投資結果的不僅僅是資金的大小,還有投資技巧的匱乏包括投資方面缺少導師,才會在投資中失敗概率高。

而富人他在投資方面就比窮人佔巨大的優勢,是因為有豐富的投資渠道,更有專業的投資團隊,並且能夠在分工明確的情況下讓自己的財富可以得到增長,這種優勢是窮人永遠達不到的甚至是窮人不可去比擬的。

但是窮人要改變,肯定是要向著富人看齊,窮則思變,窮人要成功就和富人做一樣的事情,慢慢的開始,也能擠入富人隊列,雖然需要更久的時間,但通過努力還是有希望的。

第二、投資本來就是多虧少賺的概率。

做投資本身就是概率性的問題,在投資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是能百分百的賺錢,但窮人和富人相比他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優勢的,僅僅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去改變一些存在的問題、而富人本身就已經有較多的財富,只要能把這筆財富進行合理的管理就能在投資市場上獲取到源源不斷的利潤,那對於窮人來說,如果是以搏命的方式去投資,很顯然他要在投資市場生存是很難的,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投資窮人跟富人相比投資市場上虧錢的概率更高,因為他不佔團隊優勢,專業性不強包括並沒有獲取到信息的優勢,讓窮人在投資市場上虧錢的概率很高。

因此,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這句話不全對,只不過是說窮人他沒有各項優勢,只能是靠著投機甚至想要在市場獲取到更多財富的慾望會更強烈一點,這些因素會導致窮人在投資市場上虧錢的概率更高,富人本身就有財富在於安穩的投資就能夠獲取到更多利潤,但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求安穩投資,市場是公平的,富人也會存在著投資虧錢的情況。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是有道理的。

A股市場大概1.47億股民,其中50萬以上的,大概只有300萬人,佔比達到98%。在98%佔比為散戶的市場,投機氛圍很濃。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目標,就是想”一夜暴富“,想投資的資金短時間內快速增值,甚至能取得翻倍甚至十倍的收益。其中有些人,自有資金不夠,就到場外配資,利用槓桿進入投資市場,有的配資槓桿能夠達到10倍,在股票市場,一個跌停就能夠暴倉,這不是玩命又是什麼呢?

相對而言,富人首要的是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獲取穩定收益。他們知道,虧損50%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本的殘酷,寧願放棄高風險高收益品種,而選擇穩健而收益不太高的投資標的。100萬,年6%就有6萬年收入,如果300萬,就有18萬收入,這已經超過了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工資收入。巴菲特年化收益才18%多,但是在複利作用下,成為世界首富。這就是時間的價值,而很多”窮人“是不相信複利的力量。

如果從去年9月開始每週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到今年高點,贏利完全跑過指數。當然,這個定投時間太短。按照歷史統計,如果定投25年以上指數類基金,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2%以上,如果每個月定投1000元,那30年後,本金收益各可以達3243511.28 元。如果現在只有30歲的你,如此堅持下去,是不是到退休的時候,會有一筆豐厚的收入保障呢?

不管錢多錢少,還是穩健第一,一口吃個胖子,還是要不得的。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或者關注後私聊。


投資悟道


我理解,這說的是一種投資理念:小資金靠賭,大資金靠管理。

小資金靠賭

小資金,以1萬塊錢為例,如果保持年化20%(這已經是接近巴菲特的神了,在國內所有的公募基金裡面連續10年保持20%的收益的話,可以排在前三)的收益,以複利計算,那麼10年後是6.19萬,20年後38.34萬,有卵用?

如果滿倉加槓桿,豪賭一下,一年翻個10倍幹到10萬,再一年翻20倍幹到200萬,運氣更好的還有可能更多,這個金錢在國內不少城市可以到中產了。當然這個難度很大,但是也不是沒有哦。

林廣袤,江湖人稱“濃湯野人”,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2萬八千元本金,一個月時間到了15萬,又用了半年時間幹到600萬,2010年600萬滿倉棉花,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然後反手做空用一億賺了7個億,完成了從2.8萬到20億的傳奇交易。

小資金之所以要賭,是因為如果你不賭,那麼你還是永無翻身之日,如果你賭成功了,那麼就飛黃騰達,如果賭輸了,大不了重頭再來,沒什麼可惜的。

大資金靠管理

大資金,不能賭,是以為你輸不起。如果虧2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25%;如果虧5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100%;如果虧8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400%。虧錢的難度和賺錢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虧錢如拉稀,賺錢如吃屎”,話糙理不糙。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保持平穩收益,限制虧損風險。1個億的資金,即便只有年化5%的利息,也有500萬了,夠一家人吃喝拉撒了。

大資金一般做的就是資金配置,房子,股票,保險,債券,黃金等都配置一點,不管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能保證自己不至於產生大的虧損。這和橋水旗下的“全天候”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凡事金融


對於資本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在求穩”這個觀點,浮雲君還是基本認同的。


即便不是窮人,就以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進入股市參與買賣也好、投資基金也罷,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實現較為豐厚的盈利,或是為了改變命運,或是為了階級跨越,大家都想借助股市這個“大熔爐”,來實現自己“不勞而獲”的美夢


舉個簡單的例子,事情背後的真相就一目瞭然了。


(1)窮人:擁有一萬的資本去參與投資,一年獲得了 20% 的收益率,達到了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但是由於本金只有一萬,盈利也才 2000 元......


(2)富人:擁有一個億,也同樣去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即便他只實現了年化 5% 的收益,但是由於巨大的基數擺在那裡,一年賺的的利潤能夠達到

500 萬



窮人,不得不“搏命”


對於廣大的窮人和普通人群體來說,由於本金太少,即便獲得了不菲的投資回報率,收益依舊是少的可憐,對於生活的改善起不了太大作用。尤其是在房價、物價遭遇大幅度飛漲的當下,這種矛盾尤其突出。


所以,窮人和普通人為了更高的收益,不得不“刀口舔血”,去搏命呀!


大部分人所謂的投資,其實都是在“投機”,妄想通過理財短時間內實現鉅額的翻倍回報。但是資本市場可並不友善,懷揣的野心越大,往往也會摔得越慘。


所以,很多窮人“搏命”的結果,往往也並不樂觀。



富人,遊刃有餘


就如同上述浮雲君舉的例子,富人擁有一個億,即便是收益率很低,但是由於巨大的存款基數擺在那裡,所以仍舊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


一個億 ,5% 的年化收入就是 500 萬吶!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或許一輩子都賺不到如此體量的財富!


所以,對於富人來說,投資的確只要企穩就好了,即便是存在銀行選擇「私人銀行」服務,一年的收益都會非常可觀。(私人銀行服務一般年利率都在 8% 上下。)




總結


或許,這個世界對於窮人來說並不友善。


但是現狀就是這樣,想要改變當下的困局和窘境,還是得依靠自己的努力,鹹魚翻身才行呀!


浮雲財經觀


窮人搏命,富人求穩。在我看來,這是大勢所趨。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來說說“窮人搏命”,窮人之所以搏命很多情況下是為生活所迫。他們沒有富人那樣雄厚的物質基礎,不用工作光靠利息就可以養活自己,他們必須拼命去賺錢來養家餬口。


就拿那些從事高空作業的施工人員,他們也怕危險,但是,他們更怕窮困潦倒,低聲下氣去借錢。

所以說,與其說是窮人選擇搏命的生活方式,還不如說是搏命生活選擇他們,面對通貨膨脹的今天,入不敷出的他們唯有拼命工作求生存。

再來說說“富人求穩”,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可以讓他們擺脫生活的束縛。他們無需再省吃儉用的去拼命攢錢,他們追求的是生活的穩定,自由自在的過好每一天。所以,他們會盡量避免起伏不定的生活方式。


就拿投資來說,窮人喜歡投資高風險的股票、期貨等項目,因為他們渴望一夜暴富,但是,富人往往會選擇諸如銀行理財等低風險項目,他們只需要平穩發展下去,沒必要冒著資產縮水的風險去投資高風險項目。

綜上所述,“窮人搏命,富人求穩”是生活所驅。


小斌哥聊史


啊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是有道理的。

A股市場大概1.47億股民,98%佔比為散戶的市場,投機氛圍很濃。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目標,就是想”一夜暴富“,想投資的資金短時間內快速增值,甚至能取得翻倍甚至十倍的收益。其中有些人,自有資金不夠,就到場外配資,利用槓桿進入投資市場,有的配資槓桿能夠達到10倍,在股票市場,一個跌停就能夠暴倉,這不是玩命又是什麼呢?

相對而言,富人首要的是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獲取穩定收益。他們知道,虧損50%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本的殘酷,寧願放棄高風險高收益品種,而選擇穩健而收益不太高的投資標的。100萬,年6%就有6萬年收入,如果300萬,就有18萬收入,這已經超過了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工資收入。巴菲特年化收益才18%多,但是在複利作用下,成為世界首富。這就是時間的價值,而很多”窮人“是不相信複利的力量。

不管錢多錢少,還是穩健第一,一口吃個胖子,還是要不得的。

喜歡本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謝謝


匯市飛翔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有一些窮人為了致富願意冒更大的風險。比如在上百米高空中清洗窗戶,揹人攀登喜馬拉雅等。這些高風險的事情富人極少有願意做的。絕大多數都是窮人為了較高的收入去冒風險賺錢。

在金融市場上也是如此。普通人由於資金少,所以其中大多數人的操作風格較為激進。一般都是全倉進全倉出並且頻繁交易,有的人甚至還融資炒股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策略,非常容易導致很高的投資風險。所以我們事實上也看到了股市上賺錢的散戶也就十分之一。絕大多數散戶幾十年如一日的在股市中虧損甚至血本無歸。

普通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資金少,所以大多采取了這種搏命式的投資策略。

富人則相反。絕大多數的富人是求穩定。很多富人從來不投資股票,只因為他們認為股票風險太高。

大多數的富人都喜歡投資債券。因為收益雖然比不了股票,但是非常穩定。並且富人的投資一般都是全方位的,比如投資黃金、房產、保險、基金、債券等等。這樣可以有效的分散投資風險,可以使自己的財富穩定增值。

表面上看是資產的多少決定了窮人和富人不同的投資策略。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不同造成的結果。

大多數的窮人都有較強的窮人思維烙印。他們在投資上要麼極端保守,要麼就過於急進。這樣下去很難有好的投資結果。

普通人只有及早學習理財投資知識,不斷思考和實踐才能走出這種投資誤區。


孟可的思想空間


這句話看起來相是說,窮人和富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窮人喜歡搏命,而富人更追求穩定。但是在我看來,這句話應該反著理解,在投資理財之中,求穩定讓人變富,而忽視風險搏命的人,永遠會是窮人。

2017年,股民跳樓的新聞不少,他們在股市中撬槓杆,沒想到,股市行情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股市斷然下跌,而撬動槓桿的人,轉眼就“血本無歸”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夢想,幻想著變得更為富有,但是“搏命”式的投資,不僅不會讓你美夢成真,而且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01 來自巴菲特的提問

股神巴菲特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把槍,這把槍能夠裝1千發子彈,但是我們只在槍裡裝一發子彈,把槍對準太陽穴,扣動扳機,有千分之一的概率會死,給多少錢你會願意扣動扳機?

一百萬?一千萬?還是一個億?巴菲特的答案非常肯定,給多少錢也不不能扣動扳機。雖然死亡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但是萬一真的命中了,拿著錢還有什麼用呢?

投資市場也是一樣的。很多看似誘人的投資機會的背後,恰恰是萬丈深淵,或許這個機會可能會讓你暴富,但是隻要它有讓你“萬劫不復”的可能,你就一定不能去“搏命”。

因為哪怕這個可能性很小,一旦發生,卻是致命的。

02 越是貧窮,越不應該在投資市場“搏命”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底子薄、本金少,我是窮人,不博一下怎麼有可能變富呢?我反而要說,正是因為你是窮人,你更不應該在投資市場“搏命”。

  • 第一,抗風險能力差。收益和風險永遠是一體兩面的,多高的收益,同時意味著多大的風險,而窮人的資產安全更脆弱,一旦出現本金損失,會直接影響正常生活。

有的富人隨便提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億,但是你要知道,相對他的資產總量,這樣的預期收益並不算太高。而窮人則不同,不要說一個億,我們虧了一萬塊,都有可能會“無米下炊”。

富人抗風險的能力強,哪怕這一筆投資失敗了,還有別的投資可以把錢賺回來,而我們,如果在投資市場上搏命,堵上所有身家,一旦失敗,就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

  • 第二,“搏命”讓人失去理智,容易導致投資中昏招迭出。投資理財需要的是技術和方法,而不是靠“孤勇”,從來沒聽說誰的膽子大,敢於搏命,所以能夠長久穩定盈利的。


恰恰相反,如果你在投資中“搏命”,每次投資都不顧風險壓上所有的本金,你反而容易不理性。看到股票上漲了,你會擔心股價高崖跳水,看到股票跌了,你也沒錢補倉、甚至會被爆倉。

投資理財上的成功,靠得是一個又一個正確的投資決策,而做決策需要理性、需要判斷力。我們步子邁得穩,心態才能好,才更有可能做出理性決策。

  • 第三,每個偉大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哪怕現在很窮,再小的錢也是未來財富的種子。

投資理財市場,“活得久”永遠比“賺得多”重要,只有你活下來了,能夠一直在遊戲桌上,才有可能遇見更好地投資機會,而你死了,之後的機會也就再也與你無關了。

富人是怎麼變成富人的?富人靠的是長久的在“投資”,長久地做穩健的、正確的“投資決策”,而不是搏命式的“一夜暴富”。

只要你活得夠久,每個人都大概率能得到致富的機會,或許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在投資市場上,穩健的求個溫飽,還是可以做到的。相反,拿命去賭,這樣的投資,真的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03 “防爆倉”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原則

美國曾經有一家很有名的資本管理公司,叫做長期資本,公司老闆是梅里韋瑟,他被譽為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

這家公司裡,人才雲集,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以及美聯儲副主席,還有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主管。集齊這樣的團隊,梅里韋瑟準備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1994年,長期資本剛成立,就募集了12.5億美元,創下了紀錄。

為了基金業績,長期資本使用了極大的槓桿,據說這些槓桿率經常在300%到10000%之間。基金前幾年投資回報率也不負眾望,分別達到28.5%、42.8%、40.8%,當時,長期資本基金被稱為國際四大“對沖基金”之一。

然而,這樣“搏命”式的投資並沒有持續太久,1998年8月,俄羅斯發生債務危機,俄羅斯國債下跌嚴重,長期資本認為,俄羅斯作為大國,國債違約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大舉加槓桿買入。

沒想到,這個小概率時間真的發生了,8月俄羅斯宣佈國債違約,市場應聲大跌,長期資本幾乎被平倉,在數週內損失了90%的資本,接近徹底破產。

你看,不僅是窮人,哪怕是富人陷入“搏命”式投資的陷阱,同樣容易萬劫不復。

投資最大的秘訣就是活下來。不是勝者為王,而是剩者為王。“防爆倉”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原則,只要本金還在,你就還有機會,但是如果你爆掉了,想再殺回來,那是相當地艱難。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窮人本金少,家底薄,指望在投資市場一夜暴富,徹底改變命運。他們缺乏必要的投資知識,風險意識極差,甚至加槓桿,因此常常是在搏命。

反觀富人,他們有殷實的家底,用於投資的資金只佔其總資產的一部分,他們已經過上了小康富足的生活,不想失去現在的一切,因而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因此富人一般求穩定。

這種現象是一種普遍情況,但也不是絕對的。同樣也存在部分窮人安於現狀求穩定,而部分富人繼續傾其所有冒險投資的情況。


惠眾財


此話的含義是否是富人投資求穩,而散戶全倉投入博一隻股票?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一萬資金炒股和一百萬資金投資有很大的區別。

富人大都實行組合投資,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從而分散投資風險。而散戶反正資金有限,所以沒有必要買很多類型的股票,博一到二隻個股即可。所以市場上某些證券分析師的觀點,未必適合所有的投資者。

富人因為入市資金量很大,如果年化收益高於30%就是贏家。所以他們一般不會滿倉操作,只會在半倉左右,以便在股票被套牢了時候可以補倉。

然而,標題所言有一點片面,現在諸多大戶不是保守投資,而且還要融資融券。這樣的風險就超過了散戶,亦屬“博命”之舉。所以管理層查處場外配資,就是基於防範金融風險。

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散戶也有保守投資,大戶也有配資炒股,沒有絕對的規律而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