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一過煙橋,必走正道”這是一個有著約600年曆史的九江鎮煙橋村裡世世代代傳下了的一句格言古訓,不論是跨越了6個多世紀的村民,還是慕名到訪的海內外遊客,都從中受教誨,從中受益。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村於明代正統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佈局如一展翅飛燕,舊稱燕橋村。村口長木橋原名“燕橋”,因終年水汽蒸騰,霧氣繚繞,清乾隆年間已有“煙橋”之稱,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為“煙橋村”。也正因為橋的久負盛名與神奇之魔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一定會去步行穿越這座長木百年古橋,來回走走,樂此不疲。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恢弘古建築何氏大宗祠

何氏大宗祠位於煙橋村大巷口,又稱何氏六世祠,是煙橋村6間祠堂中唯一保存的一間。大門樑柱上石雕、木雕、灰雕和磚雕搭配,樣式乃清末典型繁瑣而精緻的風格。祠堂的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十九年(1814)重建,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題額為清同治六年(1867)順天舉人順德梁騮藻所書。二進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牆硬山頂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木雕、磚雕及灰塑精巧,手工精細,人物、花鳥等栩栩如生。祠內有咸豐九年(1859)探花順德李文田題匾“惇敘堂”。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寬大的祠堂擺放新龍舟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每年的龍舟賽都會吸引很多人來觀看

村中老人介紹,幾百年來,煙橋人才輩出,勵學之風源遠流長,古代科舉,何文綺考中進士,在京為“兵部主事”,中舉者有五人,貢生有六人,文學十九人,監生四十一人,俏生一人,武學十六人。這些人才,為社會貢獻良多。在祖祠內,有一聯足可見當年的輝煌:距樵麓十里以南,有鄉賢有畫師,遍地美豪齊鵲起;計男丁六百餘口,若舉人若進士,秀才文武更蟬聯。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老人說,何文綺被光緒皇帝封為“郡國鄉賢”,牌坊還在。在鴉片戰爭時期,他參與策劃三元里抗英,晚年回鄉,還教導朱次琦(朱九江,康有為老師)讀書為人,後來朱次琦中進士為官,晚年返鄉教書也是受文綺公之影響。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風趣阿嬸開玩笑說村裡買車要論斤哦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在這個有著久遠歷史的古村裡遊歷時,還遇到一個有趣的事情,這個2006年還僅有一臺摩托車的古村落,現在已經是家家有汽車,從自己家菜園摘菜回來的一個大嬸開玩笑的告訴筆者,現在村裡每家都買了2000多斤的汽車呢?看到筆者迷惑不解,大嬸笑言,自己開玩笑呢,一臺車不得有個2000來斤,現在幾乎家家都有車了,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準提高的很快,村裡建了圖書室、紀念館、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村民活得富足快樂。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百年古橋承載了多少代人對正道的憧憬與追求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古村裡出現一部時尚的摩托專車也是一亮點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祠堂門口停滿了本村族人的汽車

另外,煙橋村雖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各時期出的人才確實不少。清代何丹山,本家貧,但苦學,終成嶺南畫派大師。在商界,出類拔萃的很多,如“一經堂”“丹桂堂”、“百福堂”、“尚志堂”、“五美堂”等等。如“一經堂”創始人何如騵(牧野公),九歲父亡,家貧,十四歲母亡,十七歲往澳門賣藥開始,後在中國香港、日本等地經商,獲利不忘故里,重建祖祠,護弱救貧,東村至河清、璜磯、西樵、基邊村的石板路及村內石巷皆其捐建。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穿越數百年的青麻石板

一樹成林生生不息

煙橋邊、祖祠旁,榕樹遮天蔽日,儼然小樹林,“樹包塔”、“連理樹”等奇觀令人們歎為觀止。細看才發現在這片茂林中,“貨真價實”的只有一棵老榕樹,其餘8棵都是從它身上分長出去的,真乃一樹成林!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據介紹,每棵分支樹引種下來都與國家大事有關聯,1945年日本軍投降,老百姓得以重新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為紀念這個轉折性時刻,村民從榕樹上引種一枝氣根;新中國成立時引種一枝;1982年為改革開放的形勢所鼓舞,再引種一枝;1997年香港迴歸、1998年5月村子遇上大水災、1999年澳門迴歸、2000年慶祝千禧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都各引種一枝。其實,這是村民用類似結繩記事的古老方法,通過引種老榕樹,把每一個歷史性時刻記錄下來。這便是迄今老榕樹所有枝幹的來源。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生生不息盤根錯虯的百年古榕

現在,村裡的老人都喜歡在這片數百平方米的古榕下聚會閒談。村民更是尊稱老榕樹為“樹祖公”和“國事榕”,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村中大戶人家住所隨祠堂分佈,村子的佈局基本面貌仍在,其中,“煙橋正道”貫通南北,乃全村之軸心,北端的門樓是村子正式的入口,麻石門的門楣上刻的是正楷字體,而字畫已經模糊不清,樣式樸素,傳說出自何丹山之手。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煙橋正道牌坊吸引了多少人前來進行心靈洗禮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一過煙橋,必走正道

而煙橋,就在祠堂的前面,加上村中地理形狀和佈局像一隻展翅飛燕,所以名為“燕橋”,後改為“煙橋”。最初用竹架製成。1831~1835年間,鄉人如驤公倡議改建為木橋,1908年鄉人錫恩公與族侄毓楨公重修改建。1995年,在徵得村民同意下,擴建河清至煙南公路,並將木橋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公路橋。近年,煙橋重修,當年從古橋中拆下來、依舊保存完好的古木再次架到了小河兩岸,半米多寬的木板條搭在十來米寬的河道上,人走在上面橋身顫抖,走在上面頗為“驚險”。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一過煙橋,必走正道,來者穿梭不疲

煙橋古村,買車論斤

村裡老人介紹,村裡素有“一過煙橋、必行正道”之說,也以此訓誡後人要行正道,莫走歪路。如今遊客到村中,也是必走煙橋正道,一過煙橋,永避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