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喝啤酒”這幾個字的基本畫風,並不只等於兄弟們一起在路邊的燒烤攤踩著箱子舉起“大綠棒子”豪氣地“對瓶兒吹”。說起來,出現在這個畫面裡的啤酒,在世界譜系裡屬於拉格啤酒(Lager)。

是不是跟我們普遍認知中的分類不太一樣?實際上,真正的世界啤酒譜系並不是靠著德式烤肉館菜單上的“黑啤”、“白啤”和“黃啤”來分類的。如果有人非要按照顏色來分類的話,那就請他來挑戰下半個多世紀前美國釀造化學家協會制定的標準參考方法((Standard Reference Method, 簡稱SRM)。如果只是簡單地以黑白黃三色來給啤酒分類的話,那恐怕真的要錯過很多不錯的啤酒了。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毫無爭議地,國人普遍最認可的是德國啤酒。追溯到五百年前的德國,當時的巴伐利亞大公威廉四世頒佈了《純淨啤酒法》,規定了啤酒只能用水、麥芽和啤酒花來釀造。當時甚至不知道有酵母這回事的,後來才加了酵母。

我們今天喝的黑啤,德語喚作“Schwarzbier”,翻譯過來就是黑啤酒,實際上也屬於拉格啤酒。Bing搜索呈現的描述中有著如下的特徵:黑啤有著很深的顏色,以巧克力或者咖啡香氣為特點。看上去很猛,實則度數並不高,一般也就5度左右。看上去和世濤啤酒(Stout)很像,都有著很深的顏色,因為它們都是用烘烤過的麥芽釀製的。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酒瓶上常提到的“abv”Alcohol By Volume就是酒精度的意思,通常意義上指代的是乙醇的體積百分比。但是,啤酒的度數和我們所熟知的白酒的度數並不是一回事。不要小看啤酒的酒精度,當啤酒的酒精度達到10度以上時,已經可以說是烈性啤酒的起點了,我可是親眼見過白酒場上的老司機被一瓶11.3度的比利時羅斯福10號修道院啤酒(Rochefort Trappistes 10)放倒。

提到酒精度正好聊聊,國人的普遍認知中,啤酒的度數不會超過5度,日常喝個幾瓶都沒什麼問題,相熟的內蒙朋友裡更是有著按“件”來的習慣(一“件”也就是12瓶一箱,每瓶600ml左右)。但是前面提過,十來度的啤酒已經頗具殺傷力了,那麼啤酒在度數上“強者”到底是個什麼樣呢?不如直接問問搜索引擎: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雖然這幾年啤酒酒精度榜首的面孔時有變更,但坊間會不時曝出的有些款型是通過直接添加酒精這種作弊似的的方式來“刷榜”的。而Bing認為,這款才是公認的“史上最烈”啤酒。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蘇格蘭啤酒廠牌Brewmeister的“蛇毒”啤酒,他們將之形容為“世上最烈的啤酒”。這款啤酒跟真正的蛇毒沒什麼關係,卻有著值得誇耀的67.5度高度數。瓶子很炫是不是?酒標上直接就印著“世上最烈的啤酒”。不止如此,黃色的小標籤上也“貼心”地提醒著“警告!這款啤酒很烈,每次別超過35毫升”。聯想到羅斯福10號那種十幾度的啤酒就能有放倒老司機的那種殺傷力,看來這款“蛇毒”喝的不是啤酒,而是人生體驗了。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相信看到這裡已經有酒桌上的強者躍躍欲試了,順便說下,這款“蛇毒”據說已經停產了,不過市場上還有流通,每瓶2400元人民幣左右。

話歸正題,說到白啤,則是在以大比例的大麥芽和小比例的小麥芽混合,經過頂層發酵法釀製而成。最主要的兩個種類是德國白啤和比利時白啤,小類則包括比克啤酒、柏林白啤以及歌塞啤酒。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以白啤中作為小類的歌塞啤酒(Gose)為例,Bing中有對作為小類的歌塞啤酒做出詳盡的介紹。歌塞啤酒的特點是有著檸檬的酸味,草本香氣,以及強烈的鹹味。而且並沒有通常那種啤酒花的苦味。這種啤酒一般來說不算烈,通常酒精度在4度到5度左右。

聽上去跟我們熟知的啤酒風味大相徑庭有沒有?這正是世界啤酒的魅力。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我們通常認為是最大分類的黃啤,指的是拉格啤酒中的皮爾森啤酒(Pilsner)。我們平常喝到的幾大國產品牌都屬於類皮爾森的美式淡拉格(American Pale Lager)。Pilsner是淡拉格的一種,以捷克波西米亞地區的Plzeň來命名,最早生產於1842年。時至今日,在那裡出產的皮爾森啤酒仍然沿用最早的生產工藝。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中國啤酒走向國際市場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關於老外眼中中國最好的啤酒是哪一個,我也一直很好奇。沒想到Bing上居然有直接的答案。現在國際上最流行的中國啤酒廠牌居然是雪花,獨自保有21.7%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之前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現在是中國向其他國家出口量最大的國產啤酒品牌。

說到這裡可以小小地爆個料。近年來,最為人們熟知的中國四大啤酒廠牌:燕京、青島、哈爾濱和雪花,基本已經完成了對各地方啤酒品牌的控股或收購。2018年春節時在內蒙呼和浩特市喝到的雪鹿啤酒,已經印上了燕京的酒標。當然,也有像著名的新疆“奪命大烏蘇”這樣不從眾如流的品牌還在堅持自己的風格。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多說一句,雪花啤酒已經位列世界五大啤酒公司之一了,有外媒報道為證。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在精釀啤酒愛好者圈中,稱市面上幾大國產品牌生產的啤酒為“工業啤酒”。除了工藝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些啤酒的配料表中可以找到作為“本色啤酒愛好者”的威廉四世列出的水、麥芽、啤酒花之外的兩種原料——大米或澱粉。

關於這點,有兩種主流的說法,一個是因為用大米或澱粉部分代替麥芽,可以在不損失太多風味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成本;另外一個說法是在原料中加入大米,可以為啤酒帶來更加清爽的口感,日系工業啤酒就是以後者的風格為主要特徵。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原來走出國門的燕京長這樣)

有朋友知道我喜愛精釀啤酒,總跟我說什麼喝啤酒會長胖、不然“啤酒肚”的說法是哪兒來的云云。實際上,關於這點,國際友人早就有研究結果了。喝啤酒並不會長胖,啤酒中的脂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導致部分人肚子變得圓滾滾的元兇,實際上是喝啤酒時隨之而來洶湧的胃口。仔細想想,也許啤酒對我們來說是舶來品,但是從炸花生米到炸雞塊再到芥末章魚等等,下酒菜才是世界通用語言啊!控制下喝啤酒時的胃口,這一說法不攻自破。

喝啤酒吃小龍蝦的那位同學,你知道啤酒還分黑白黃嗎?

啤酒隨著人類文明繁衍進化的時間已經長達數千年。國內通常意義上認為的世界啤酒三大分類也只是世界啤酒譜系一個分支中小小的一類。如果下次擼串的時候再有人侃侃而談地說什麼“黃啤算什麼我喝過的黑啤才是王道”之類膚淺的話,你可以不失時機地把這張圖拍出來,讓他乖乖閉嘴繼續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