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正氣歌》是文天祥在被元朝廷俘虜後囚禁在獄中所寫,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這兩句,被後來的多少仁人志士所傳頌。而在全詩中,同樣是作為後人的文天祥也回顧了前人的十二個忠義事例,藉以來激勵自己繼續以忠義自守,進行抗元鬥爭。那麼,能夠被文天祥所讚頌的前人都是誰呢?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正氣歌的全詩: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詩中標黑的部分便是文天祥舉例的部分。他們都是在“時窮”時分能夠顯露出“垂丹青”的氣節,為萬古傳頌。這十二個事例具體是:

1、在齊太史簡:說的是春秋時期崔杼弒君的故事。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莊公無道,垂涎重臣崔杼妻子棠姜的美色,與之私通。後來得知真相的崔杼勃然大怒,便弒殺了齊莊公。雖然莊公的作為無道才激起了這次事件,但是作為史官應當如實記載下每一件史實。於是齊國的太史便如實記載到:崔杼弒其君。已經實際掌握大權的崔杼想讓他改寫為齊莊公是暴病身亡,被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崔杼便殺掉了太史。彼時的史官都是家族擔當,所以由太史的弟弟接任,崔杼滿懷希望的拿來一看,上面繼續寫到:崔杼弒其君。於是又殺掉了史官。接著又因此殺了太史的另一個弟弟。但是接任的原太史的另一位弟弟還是這麼寫,無計可施的崔杼也只好聽之任之了。而另一家寫史的史官南史氏(當時的史官一般都是家族內部相傳)聽說原太史的遭遇後,擔心齊國會沒有史官,便抱著寫史書需要的竹簡向齊國進發,直到聽說最後的結局才又安心折返。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2、在晉董狐筆:說的是春秋時期趙盾弒君的故事。同樣是由於當時晉國的國君晉靈公無道,執政大臣趙盾苦苦勸諫,反而被靈公派人刺殺,無奈的趙盾只好出逃。到了晉國邊境就聽說靈公已經被族弟趙穿在桃園擊殺了,便又返了回來。打開史書一看,卻看到太史董狐在上面寫著:趙盾弒其君。感到委屈的趙盾連忙辯解說:殺掉主公的是趙穿,又不是我,我當時還在流亡,主公的死我根本不知道啊!董狐反問道:“您流亡根本還沒出國境,回來執政後又不誅殺弒君的人,自己說跟這事沒關係,道理能說的通嗎?”趙盾聽罷也只好苦笑,好吧,這個鍋由我來背。而董狐也由此留下了秉筆直書的名聲。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3、在秦張良椎:說的是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早年事蹟。當年的張良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貴族出身,祖父和父親都擔任過韓王的相國。韓國滅亡時張良年輕,還沒有做官,後來逐漸長大,便傾盡家財,連弟弟死了都不厚葬,想要刺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終於被他找得一個大力士,便造了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錐。等到秦始皇到東方巡遊經過博浪沙的時候,張良與大力士便突然發難,不料卻誤中了副車。刺殺還是失敗了,張良便隱姓埋名,避禍而去,直到後來才用奇謀輔佐劉邦一統天下,被封為留侯,這個大鐵錐也被叫做留侯錐。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4、在漢蘇武節:說的是大家熟悉的蘇武牧羊的故事。漢武帝時期派蘇武持符節出使匈奴,因為部下參與匈奴內部事務而導致蘇武受牽連,被扣留在匈奴。單于想要蘇武投降被嚴詞拒絕。於是便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並揚言要等到公羊生子才能回國。蘇武在北海一呆就是十九年,期間面對種種威逼利誘都毫不動心。直到漢昭帝的時候,匈奴衰落,想要同西漢和好,西漢使者才借用鴻雁傳書的故事誘導匈奴單于釋放蘇武歸來。蘇武出發時候還是個棒小夥,回來的時候已經鬚髮皆白了,只有那根已經光禿禿的符節一直跟隨著他。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5、為嚴將軍頭:說的是三國時期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根據《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記載,在劉備取西川的過程中,軍師龐統在攻打雒城時中流矢身亡,諸葛亮便與張飛各自領一支人馬去支援劉備。張飛在攻佔江州後俘虜了太守嚴顏,並質問說:“我們的大軍到來,你為何不投降還敢抵抗我們?!”嚴顏回答說:“是你們不講理在先,侵佔我們的領土。我們江州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很生氣,便下令將嚴顏推出斬首。嚴顏神情不變地說:“砍頭便砍頭,幹什麼要發怒!”這下張飛也敬佩嚴顏的勇氣,便釋放了嚴顏,並且把嚴顏當做是自己賓客。但和《三國演義》不同的是,之後的嚴顏在史書中就沒有了記載,《三國志》裡也沒有他獨立的傳記。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6、為嵇侍中血:說的是西晉時期嵇紹的故事。他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父親死的時候年方十歲。而後來山濤並沒有計較老友嵇康寫絕交書的事情,依然推薦老友的兒子嵇紹出來做官。到了晉惠帝的時候,嵇紹已經官至侍中,這時候爆發了八王之亂。在成都王司馬穎率軍進攻朝廷的時候,百官和侍衛都四散奔逃,晉惠帝臉部受傷,中了三箭,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結果司馬穎的士兵把嵇紹按在馬車前的直木上要斬殺他。晉惠帝連忙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亂軍回答道按照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於是還是殺害了嵇紹,血都濺到了晉惠帝的衣服上,等到戰事平息的時候,侍從要為皇帝清洗御衣,晉惠帝雖然是著名的白痴皇帝,但卻說道:"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7、為張睢陽齒:說的是唐朝時候張巡的故事。安史之亂爆發後天下大亂,張巡開始時候守衛雍丘,後來與許遠一起守衛要地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少量兵力牽制了大量叛軍,叛軍始終不能進入江淮地區,保障了唐朝軍隊前線的糧草供應。張巡前後大小戰有四百餘次,屢戰屢勝,斬敵將數百名,殺賊卒二萬餘人。終因內部糧草不繼,友軍坐視不救而城門失守。叛將尹子奇質問道:“聽說您每次上陣殺敵都要大聲呼喊殺敵,也因此往往導致眼眶破裂而血流滿面,連牙齒也咬碎了,何至於到這樣呢?”張巡迴答說:“我要用正氣消滅你們這些逆賊,只是遺憾力不從心而已。”尹子奇發怒,用刀撬開他的嘴觀察,發現只剩下了三、四顆牙齒而已。雖然也很震撼於張巡的氣節,但還是因為他不肯投降而殺害了張巡。張巡與部將雷萬春、南霽雲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無一投降。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8、為顏常山舌:說的是唐朝時候顏杲卿的故事。同樣是安史之亂的時候,河北二十四郡率先淪陷,顏杲卿時任常山郡太守,先是與叛軍虛與委蛇,後來率領堂弟顏真卿等人伺機反正。導致安祿山後院起火,不得不回軍平叛。顏杲卿畢竟軍力單薄,功勞又被別人嫉妒而導致救兵不到,最終城破被擒,敵人先後當著他的面殺害了他的兒子顏季明和外甥盧逖。杲卿仍然不降,又被送到安祿山處,杲卿依然破口大罵,安祿山便命人用鉤子斷其舌頭,質問道:“還能罵我否?”顏杲卿仍然嘴裡奮力發出含糊不清的音節,不屈而亡。家族中先後被害的多達30多人。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9、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說的是三國時期隱士管寧的故事。他早年與華歆共同學習,因為二人志向不同而割席絕交。後來不滿亂世諸侯割據,便渡海來到遼東半島上的海城講學,前來求學的人"旬日成市".(形容短時間裡聚集了很多人,熱鬧得象集市)。他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為了表明自己清白高雅的志向,便常常戴上高大的白帽,這就是“遼東白帽”的由來.。管寧屢次拒絕曹魏政權的做官徵召,華歆甚至要辭去自己的官職來請他代替,管寧始終堅持不出,安然活到八十四歲才去世。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10、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說的是大家熟悉的《出師表》的故事。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準備率軍北伐進攻曹魏,臨行前向後主劉禪上奏,寫下了大名鼎鼎的《出師表》,文辭懇切委婉,質樸感人。文中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答先帝、忠於蜀漢的思想溢於言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連鬼神也要為文筆的壯烈而流淚。但是可惜北伐終未成功,後主劉禪也未能如諸葛亮的期盼成長為一代明君。但《出師表》的大名和諸葛武侯一起名垂青史,正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11、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說的是東晉時期祖逖率軍北伐的事蹟。他少年時懷有大志,聞雞起舞,力圖報效國家。當時東晉朝廷南渡,偏安一隅,卻缺乏恢復之心。祖逖便自己募集軍隊,向晉元帝司馬睿請求出兵。但卻只得到了一千人的糧米,三千匹布,鎧甲兵器都需要自己籌集。祖逖沒有氣餒,自己最後募集了兩千人北上,當船行到長江中心時,祖逖便用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驅逐敵寇,恢復中原,就如同這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同行的人都為他慨嘆不已。雖然在與後趙的戰鬥中獲得優勢,但後來終因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而憂憤病逝,北伐成果也毀於一旦。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12、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說的是唐代段秀實的故事。他是唐代中期名將,屢立戰功。唐代宗時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封張掖郡王。但後來被剝奪兵權而閒居長安。後來唐德宗時朱泚叛亂,佔據長安,因為秀實喪失兵權的經歷必定懷恨朝廷,因此想要招降他。但是段秀實始終忠於國家,一面虛與委蛇,一面暗中策劃反正。不久當朱泚傳召他商議稱帝的事宜時,六十五歲的段秀實猛然站起來,奪去旁人的象牙朝笏,上前往朱泚的臉上吐口水,並破口大罵,隨即用朝笏擊打朱泚,朱泚下意識的舉起手來格擋,朝笏只擊中了額頭,血花都濺到了地上。二人相互搏鬥,但很快有人上前相助朱泚,他也得以匍匐著脫身逃走。段秀實見事不能成,便對朱泚的黨羽說:“我不會和你們一起造反的,為什麼還不殺死我!”眾人便爭相上前去殺段秀實,朱泚在旁邊用一手給自己止著血,用一手連忙制止眾人說:“他是義士啊!不要殺他。”但段秀實還是遇害,朱泚哭他甚是悲哀,以三品官的喪禮埋葬了他。唐德宗聽說後,也為自己不能任用忠臣流下了悔恨痛惜的淚水。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文天祥在獄中始終堅持鬥爭,自己其實也化身為了這《正氣歌》中的一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南宋已經宣告滅亡。元世祖忽必烈甚至後來派投降的小皇帝趙㬎來勸降,文天祥不為所動,只是行臣子之禮後連聲說道:“聖駕請回,聖駕請回!”由此可見,他並不是單純的忠於趙宋皇帝,而是那個已經滅亡的故國家園。

後來屢屢有人借用文天祥的名義起義,忽必烈擔心自己的統治受到威脅,便最後召見文天祥,表示只要他投降,不但可以免死,而且還可以和過去一樣擔任宰相。文天祥表示自己深受宋恩,不能侍奉二姓,只求一死而已。忽必烈無可奈可,所有的勸降人選,包括他自己都用上了,都不能使得文天祥屈服,從統治的穩定出發,他也只能賜文天祥一死。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都歌頌了誰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關押三年多以後,文天祥在元大都慷慨赴死。忽必烈也感慨道:“好男子!不為我所用,真是太可惜了!”在臨刑前,文天祥神色從容的和獄卒說:“我的事情完了”。然後在刑場上面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四十七歲。他去世後,妻子歐陽氏在為他整理遺體的時候,發現在他的衣帶裡寫了這麼十六個字,表達了他的全部心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