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 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形象,鮮有人論其功績,更無從留下歷史遺蹟。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然而,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白雀村卻有座魏延詞,雖然有些荒涼,遊人罕至,但對“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來說,這樣的祠堂,亦是難得的一種紀念。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梓潼縣三泉鄉魏延詞正門

傳說,建興七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率軍北伐時,大軍駐屯於臥龍山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馬駐今魏家河南井岡坪,成掎角之勢以作策應。當時天氣酷熱難耐,魏延發現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鳥不斷聚集,決定在那裡駐紮。由於有鳥糞接連不斷地落下,官兵們只有在離開樹林一點的地方燒飯。可是,卻沒找到水源。大群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隊的上面,感到吃驚的士兵們計劃轟走麻雀。魏延也看到了大群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發現了一隻白麻雀並被這隻白麻雀所吸引。他追著這隻白麻雀到了一處岩石場,忽然,白麻雀奇蹟般地在岩石的裂口裡消失了。魏延感到十分驚奇,他試著推動岩石,不料,岩石轟然崩塌,泉水噴湧而出。原來,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們找到了燒飯洗浴的水源,當地久受乾旱之苦的農民們也感到非常開心,他們把這條地下水稱作魏延河。據說,當時魏延經常身著戰袍,牽著戰馬,手持大刀在河邊飲馬巡視。後來,人們為懷念魏延駐兵之史蹟,在魏延河邊建了魏家河廟,並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橋,取名為“將軍橋”。 魏家河廟毀於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駐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蹤。但將軍橋尚存,只是沒於水中,每年六七月間,水退則可見橋。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石碑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梓潼山野間湮沒著三國名將魏延的荒涼身影

目前,魏延祠平時有人在負責看管,但來往的人很少,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每月初一、十五和廟會,四周村民會上山來拜一拜。魏延祠方圓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獨沒有姓魏的,大多數村民只是把魏延祠當做一個祈福的地方,對於魏延以及為何這裡有一座祠堂瞭解的並不多。

因為多次被毀,最早修建魏延祠的時代無法考證,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原址上修建的祠堂。新修的魏延祠是單簷歇山頂式結構,正殿加上偏殿為四柱三開間,整個祠堂造型並不複雜,屬於常見的明清川西北建築。修在山間的確有點荒涼,不過魏延祠背靠臥龍山,離千佛岩石窟不遠,屬於諸葛寨景區之一,整個管理納入了景區管理。魏延祠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梓潼厚重的三國曆史文化淵源。”

一千多年後在魏延曾經短暫屯兵的梓潼,仍有一舍祠堂以他為名,對“生有反骨”而遭滅三族的魏延來說,亦是一種難得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