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形象,鲜有人论其功绩,更无从留下历史遗迹。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然而,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却有座魏延词,虽然有些荒凉,游人罕至,但对“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来说,这样的祠堂,亦是难得的一种纪念。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梓潼县三泉乡魏延词正门

传说,建兴七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大军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马驻今魏家河南井冈坪,成掎角之势以作策应。当时天气酷热难耐,魏延发现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鸟不断聚集,决定在那里驻扎。由于有鸟粪接连不断地落下,官兵们只有在离开树林一点的地方烧饭。可是,却没找到水源。大群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队的上面,感到吃惊的士兵们计划轰走麻雀。魏延也看到了大群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发现了一只白麻雀并被这只白麻雀所吸引。他追着这只白麻雀到了一处岩石场,忽然,白麻雀奇迹般地在岩石的裂口里消失了。魏延感到十分惊奇,他试着推动岩石,不料,岩石轰然崩塌,泉水喷涌而出。原来,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们找到了烧饭洗浴的水源,当地久受干旱之苦的农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他们把这条地下水称作魏延河。据说,当时魏延经常身着战袍,牵着战马,手持大刀在河边饮马巡视。后来,人们为怀念魏延驻兵之史迹,在魏延河边建了魏家河庙,并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为“将军桥”。 魏家河庙毁于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驻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踪。但将军桥尚存,只是没于水中,每年六七月间,水退则可见桥。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石碑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梓潼山野间湮没着三国名将魏延的荒凉身影

目前,魏延祠平时有人在负责看管,但来往的人很少,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每月初一、十五和庙会,四周村民会上山来拜一拜。魏延祠方圆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独没有姓魏的,大多数村民只是把魏延祠当做一个祈福的地方,对于魏延以及为何这里有一座祠堂了解的并不多。

因为多次被毁,最早修建魏延祠的时代无法考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原址上修建的祠堂。新修的魏延祠是单檐歇山顶式结构,正殿加上偏殿为四柱三开间,整个祠堂造型并不复杂,属于常见的明清川西北建筑。修在山间的确有点荒凉,不过魏延祠背靠卧龙山,离千佛岩石窟不远,属于诸葛寨景区之一,整个管理纳入了景区管理。魏延祠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梓潼厚重的三国历史文化渊源。”

一千多年后在魏延曾经短暂屯兵的梓潼,仍有一舍祠堂以他为名,对“生有反骨”而遭灭三族的魏延来说,亦是一种难得的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