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P2P網貸的“惶恐六月”:備案延期 平臺頻暴雷

剛剛過去的6月,將會被載入P2P網貸行業史中。

唐小僧、聯璧金融等高返平臺接連“爆雷”,陸金所代銷產品逾期,原定於6月末網貸備案延期,令不少投資人處於“惶恐”之中,儘管部分頭部平臺抱團聯合發佈合規自律倡議書。

“要注意區分項目逾期和跑路、爆雷有本質不同。對於正常的項目逾期,如果平臺本身是合規經營的,又能夠勇於承擔,積極主動、公開透明地進行處置,不妨給平臺一點時間。”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認為,這輪爆雷的大多數平臺按照監管的“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制度體系,希望看到行業最終能夠實現良幣驅逐劣幣,但同時也希望各方能掌握好節奏,讓這個陣痛期越短越好,盡最大可能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實現行業平穩過渡。

然而,熬過了6月,以後的日子就會好一些嗎?多位P2P行業及研究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現在市場僅存1800餘家平臺,但行業集中度較高,貸款餘額前100名的平臺累計貸款餘額佔整個行業的比例約為70%,因此,未來將有更多平臺退出。

“打怪升級”

“很多時候感覺我們是像在打遊戲,打怪升級。我們總是期望著這一關過了,下一關會更容易,但是事實往往相反,這一關過了,下一關更難。”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表示,在這創業的五年中,整個金融體系以及徵信體系慢慢在改善,個貸也從野蠻發展,走到了監管政策的相繼出臺。

近年來,P2P網貸發展速度太快,以至於傳統監管模式跟不上監管需求。

作為P2P網貸監管部門,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在參加“2018陸家嘴論壇”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原本定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的P2P網絡借貸備案工作已延期。對於備案工作是否有望在年內完成,李均鋒表示,我們繼續進一步做工作,年內還不行,還得繼續加把力。

然而,相當一部分平臺已經等不到備案實施。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18年1-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共有323家,僅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問題平臺63家。“行業目前最大的風險,不是跑路而是沒有一個健康的風險釋放機制。我們希望監管部門,不僅有監管措施,還要幫助行業形成一個健康的風險釋放機制,這樣,一些從業者可以知難而退,一些平臺也不需要文過飾非。”信而富創始人、CEO 王徵宇稱,當前頻繁出現的“爆雷潮”,導致P2P行業風險被誇大,單一維度的衡量標準無法真實反映行業現狀。從第三方研究機構對所謂“雷”的總結情況來看,這些“雷”更多是行業發展優勝劣汰的結果,而非行業風險增大。

網貸之家研究員王海梅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近期金融監管趨嚴、網貸備案延期、股市大跌以及目前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大環境下,平臺的運營成本和合規成本不斷增加,借款人逾期率上升,導致不合規、經營不善的平臺不斷出現“爆雷”情況。

然而,“爆雷”背後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原因。

P2P網貸成立的初衷是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這為探索數字普惠金融找到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在2015年7月18日之前,國內P2P網貸在無任何金融監管狀態下“裸奔”8年。

由於中國信貸服務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而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為網絡貸款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使得P2P網貸迅速成為“普惠金融”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我覺得沒有大股東背景的純互聯網理財平臺都要謹慎對待。即使他們本身不想成為騙子,一有風吹草動,也會有流動性風險,對於這樣的平臺,最大的風險不是信用風險,而是流動性風險。”一位來自股份制銀行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現在資金價格奇高,銷售提成奇高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又不景氣,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高收益好項目很少,很多平臺最後只能通過龐氏騙局流程來兌付。

雖然6月網貸行業已驚現諸多“不確定”事件,但P2P行業研究人士擔心,由於監管趨嚴,大部分平臺將很難順利通過備案,擔心平臺負責人通過高收益率誘騙投資人繼續投資,如此一來,一旦平臺負責人跑路,投資人將遭遇更大損失。

牌照管理

雖然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P2P網貸行業遭遇重創,但黯淡中仍有一抹亮色,近日多家平臺宣佈已獲得融資或簽署融資框架協議。

愛錢幫日前宣佈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3億元,投資方為信義資本創始人、原百度副總裁陸復斌;付融寶宣佈達成B輪融資,榮獲萬家樂控股股東戰略投資8億元,目前雙方已簽署框架協議。

然而,行業的穩健發展遠非資本融資所能解決。銅板街創始人、董事長何俊認為,對P2P企業影響比較大的分別是監管方政府、資金端的出借人、資產端的借款人。監管層應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系統性重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其進行宏觀審慎評估,防範系統性風險。

一位北京的互聯網金融平臺COO向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與百行徵信探索合格投資者與借款人的信用體系。在投資人一端,力求將具有一定金融素養且有投資能力,可以承受投資損失風險,或具有自我保護能力的人篩選出來,給予其投資方面更大的自由。在借款人一端,將規避“惡意騙貸”“過度借貸”的個人及中小企業主。

對於該消息,截至記者發稿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方面尚未給予回覆。

但在7月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發佈消息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期在深圳福田會堂舉辦“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下簡稱共享平臺)接入培訓,來自福田區的65家P2P網貸機構參加了此次培訓,並簽署合作協議。

“保護投資者利益內涵有二,一是保護較弱投資者不受高風險產品的衝擊;二是保護較強投資者的投資自由。”大成律師事務所餘英傑律師稱。

“網貸行業下半場中,牌照管理依舊是關鍵詞。監管層多次提到金融業務需要持牌經營的監管理念,其中不僅是金融機構,而是從事金融業務的企業都需要牌照。”6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上表示,目前網貸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很多網貸機構轉型為科技公司,圍繞科技賦能問題是網貸行業、金融科技行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和思路。網貸行業要有普惠初心、要敬畏風險,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