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美制F-14战斗机:翱翔天际的伊朗“熊猫”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空军划破长空,空袭伊朗,两伊战争正式开打。至此,F-14的「熊猫」辉煌拉开序幕。

F-14的「出嫁」

战场上的决胜从来就不单是勇者之间的狭路相逢,而是两种体系的较量。政治的作用往往远比战争本身重要得多。中国人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西方人也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很多时候能不打就不打,毕竟打仗的成本是最高的,俗语有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然而,对于凭借石油资源大发横财的海湾国家来说,钱不是问题。在两伊战争爆发的6年前,伊朗与美国完成了一笔2亿美元的军购,订购了80架美国克鲁格曼公司的F-14「熊猫」战斗机及与之匹配的633枚不死鸟AIM-54空对空导弹。这一军购案不仅增强了伊朗抵御苏联MIG-25的信心,更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克鲁格曼公司。若无这笔订单,F-14将因其复杂的工艺与高昂的价格而停产,因为就在伊朗订购之前,美国国会一度中止了对F-14项目的拨款。

美制F-14战斗机:翱翔天际的伊朗“熊猫”

不死鸟AIM-54空对空导弹

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巴列维国王有如此雄心与财力。至此,伊朗成为了除美国以外唯一使用F-14的国家。1976年1月26日,2架F-14A抵达伊朗第8战术空军基地。1977年,其余的12架也陆续到达。伊朗的F-14编队被部署在西南部的第7战术空军基地,与第8战术空军基地的F-14一起被编成第82战斗中队。飞行员接受美国的战术训练,主要由具有驾驶F-4经验的机组组成。

巴列维对这款可变翼的F-14赞不绝口,感叹美军在军事科技上的实力。他原本决定继续追加70架F-14,加上之前的80架,由150架F-14组成8个飞行中队,并再购买300架F-16与250架F-18。遗憾的是,随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巴列维梦碎。截止1979年2月,伊朗最终接收了79架F-14战斗机。

F-14的「劫难」

伊朗革命之后,特别是随着美伊人质危机的发生,美国对伊朗武器禁运的开始,伊朗空军的F-14因缺少备用零件,出勤率极剧下降。卡特政府最初想以军工贸易为筹码,迫使伊朗新政府重新投入美国的麾下。可没想到霍梅尼本人并不是巴列维,越是被「卡脖子」,反而越有战斗下去的意志。

不过,意志毕竟不能与工业实力划等号,F-14在此期间的战备确实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980年8月,伊朗空军部门表示,在第8空军战术基地中的61架F-14中,只有7架可以出动。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萨达姆选择此时发动战争也正是瞄准了伊朗空军虚弱的时刻。

事实上,在1980年,霍梅尼的伊朗政权完全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就在不久前,霍梅尼才刚刚挫败一起旨在推翻他及其政权的军事政变,对伊朗军队的政治审查仍在进行之中,特别是对与美国关系最为密切的伊朗皇家空军的审查最为严格,其中又以F-14的飞行员为甚。

据前伊朗飞行员Javad回忆,「当美国人离开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技术人员都和他们一起离开了。剩下的一些人被新政府的人抓了起来,还有些人直接被杀害了。」另一名飞行员Rassi回忆道:「有些愤怒的技师在他们离开前就偷偷破坏了AIM-54导弹,大概有16枚。」

当伊拉克开始入侵伊朗时,大约有77个机组不能正常工作,有的是因为没有可用的雷达,有的是因为飞行员还没有完成最后的训练,而F-14总共也不过79个机组。同时,地勤也极其糟糕,糟糕的战备使得伊朗空军真正能使用的武器只有AIM-54和M61 20mm机关炮两种。

这些情况,萨达姆是清楚的,也正因此,他才有信心发动这场战争。但令他意料之外的是,趁虚而入非但没能落井下石,趁乱彻底摧毁伊朗空军,反而是拯救了整个「伊朗空军」。

F-14的价值

由于伊拉克的入侵,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动员一切有生力量发动反击。伊朗空军也努力使20架F14恢复状态,重返边境战场。

此外,伊拉克的入侵也激发了伊朗飞行员的爱国心,唤醒了他们的职业精神。

伊朗王牌飞行员阿里(Ali Mazandarani),于1971年10月22日加入伊朗皇家空军后,随即被送往美国进修,进行UPT(Undergraduate Pilot Training)训练。在经历一系列严格考察之后,于1974年1月成为一名F-4的飞行员。

1975年开始驾驶F-5A,最后在1978年完成了F-14的全部训练,正式成为了F-14战斗机的飞行员。 而好景不长,伊朗革命之后,随着伊斯兰革命当局对皇家空军的打压,飞行员们无法专心工作。阿里在1980年9月9号给上级打了辞职报告,希望提早退休。但两周后,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在爱国心的感召之下,作为职业军人的他,义不容辞地重返战场。在两伊战争中,阿里共击落了11架伊拉克战机(9架确认,2架存疑),战功赫赫。

美制F-14战斗机:翱翔天际的伊朗“熊猫”

伊朗王牌飞行员阿里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美国训练的伊朗皇家空军确实体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1980年,伊朗空军一架F-14成功击落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米格25直升机,取得了首个胜仗。在开战后的6个月的时间内,F-14共取得了50场空战的胜利,主要对手是米格21、米格23,及苏20/22。鉴于损失惨重,伊拉克空军不得不调整战术,尽量避免与F-14直接接触。

正是因为有了F-14及其与之相配的超长射程的不死鸟AIM-54,伊朗始终维持了在空战中的空中优势。据统计,在整个两伊战争期间,F-14至少击落了160架伊拉克战机,包括58架米格23、23架米格21、9架米格25、33架法制幻影F1战机、23架苏17、1架米格24、5架图22、2架米格27、1架幻影5 攻击机、1架B-6D、1架超黄蜂直升机,另有两个战果无法确认。而伊朗自身仅损失了8架。(Tom Cooper, 2004)

总结

国人在判断问题时喜欢强调战略。战略诚然很重要,但战略的顺利执行是一场又一场战术上的胜利累积而成的。否则,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是空想。一战时,史蒂芬计划何等精妙,但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始终突破不了英法的防线,一切都是白搭;中途岛海战时,山本五十六的纸上作业何等精彩,但南云的舰队并未能打过斯布鲁恩斯的「运势」,大和战舰也无用武之地。

同样,在两伊战争中,两个半工业国打了8年。笔者在前文(《两伊战争持续8年之久,竟是萨达姆和霍梅尼「合作」的结果!》)中曾提到,伊拉克军队在开战时不曾对伊朗的纵深设施展开战略打击,致使空中打击成果不佳。这一方面是因为伊拉克的参谋人员战术素养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的空军都是苏式的米格21、米格23这样的前线战斗机,其作战依赖地面雷达的引导,国土防空尚且还行,跨境作战一旦离开了雷达的探测范围,飞行员就成了「瞎子」无法作战。而这一点反倒是伊朗空军F-14的优势,搭载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的F-14可以自行充当「预警机」,再配合超长射程的不死鸟AIM-54导弹,可以轻松做到先敌打击,先敌消灭。

从国家层面来说,军事的成功在于后勤的保障,后勤的保障在于政治的凝聚与社会的动员。巴列维时期,伊朗靠石油实现了军事现代化;霍梅尼时期,伊朗则实现了国家/民族构建。霍梅尼能在战争初期孤立无援的状态下撑这么久,这本身就显示出了伊朗伊斯兰政权非凡的社会动员能力。伊斯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经历了实战的检验,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经此一战,正式宣告了中东政治从民族主义热潮向泛伊斯兰主义的回归。

当然,光靠意志和思想,换不来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工业能力的塑造仍需熟悉现代化的人才。在两伊战争中,有组织的编队空战在战争开始的头两个月就打完了。而两伊双方在1980年都无任何外援,根本无力承担飞行员与战斗机的损失,打完一架就少一架。

美制F-14战斗机:翱翔天际的伊朗“熊猫”

1980年初,伊朗空军的F-14尚能维持60架左右的出勤率。但随着战斗巡逻与零件的缺失,特别是缺少优秀的后勤人才,F-14出勤率在1984年下降到40架,到了1986年更减少为25架。同时,伊朗制造不出AIM- 54这么优质的导弹亦是F-14出勤率下降的重要原因,AIM-54越打越少,要省着用。

这彻底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只有工业国才能打得起空战,也只有工业国才能打空战。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以色列都能打下去,为什么?因为阿拉伯国家的军队物资有限,依赖外援,特别是苏联的援助,打完了就没了。即便是在阿拉伯国家战争优势最大的1973年战争中,叙利亚军队在前线打光了苏联援助的T55之后,就打不下去了。同样,初期占有优势的埃及之所以无法再向前推进,也是因为后勤跟不上,弹药有限,用完即止。

顺着后勤的思路进一步去看问题,可以看出两伊战争事实上起到了一种双重强化的作用:既强化了伊斯兰在社会动员上的能力,又使得伊斯兰革命政府认识到了现代工业的重要性,强化了世俗政府在伊斯兰政权中的地位。毕竟,宗教思想打不赢飞机大炮,反之,光有飞机大炮也要由人来操作。只有当意识与工业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