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中國企業大多曇花一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唯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唯有成熟的戰略發展思想支撐,臨陣才能從容不迫。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01、中國企業為何多曇花一現?


中國經濟四十多年來高速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迅猛。


根據公開數據,至2018年末,全國已有民營企業1561.4萬家,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84.1%。但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 3-5年時間,絕大多數只是曇花一現。


中國企業“短壽”的原因是多樣的,但因為過於樂觀、急功近利導致企業倒閉的案例屢見不鮮。


以受疫情影響而倒閉的第一家企業——兄弟連為例,由於缺乏戰略規劃,盲目燒錢致失血而亡。


早在2016年5月,兄弟連就獲得了1.39億元投資,最多的時候公司賬上有1.5個億現金。但是兄弟連開始出現戰略方向錯誤,選擇大量投放網絡廣告,單是廣告費用就先後投入5000萬元,加上高達750人的運營團隊,高昂的運營成本,使得現金流急劇下滑,不得不斷臂求生。本來準備放手一搏,恰逢突發疫情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只是中國企業眾生相的一個縮影,這樣“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案例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中國企業的創業者多是英雄主義式的,管理風格隨意,沒有居安思危意識,在業務發展順利時易極度膨脹,從而極易失敗,釀成人仰馬翻的悲劇。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02、品牌層面上“居安思危”才能真正成就大業


“居安思危”語出《左傳》,原文是“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可見古人對居安思危有極深刻的認識。


中國仍有大量的企業管理者對企業運作風險毫無認知,更別提在品牌層面佔領用戶心智了。


2019年10月,知名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突然倒閉,數以千計的家長無法退費,在全國引發喧然大波。


韋博英語曾在全國60多個城市150多家學習中心,在全國大概有五六千名員工,上海總部有五六百員工,平均每人被欠薪四五萬元。韋博教育集團現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實控人也收到近百條限制消費令。


而著名培訓機構新東方成立20多年以來,順利度過數次危機。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有一句經典語錄:“在弱肉強食的殘酷競爭裡,居安思危只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句心得來自新東方在2003年非典的非常經歷。


當時疫情越來越嚴重,報名學生突然大量退費,新東方的現金流突然出現了2000萬的巨大缺口。面對巨大的壓力,俞敏洪恪守諾言,借款近千萬元,並千方百計方便學生退費。


當學生們發現找新東方退款完全沒有障礙時,反而心裡變踏實了,後來就很少有人退款了。


非典過去以後,大量的學生蜂擁而至,一些倒閉機構的學員也報名參加了新東方的培訓班,學費如雪片一般匯入新東方賬戶,新東方起死回生!


後來新東方立下一個規矩:新東方必須隨時保證賬面有充足的現金流,學生可以隨時退費。


新東方用行動保護了新東方品牌,更成功佔領了新東方在用戶中的心智——新東方值得信賴,選新東方沒錯。現在新東方已是市值1400多億人民幣的教培行業巨頭。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03、中國企業如何才能“居安思危”?


1.注重市場調查,隨時關注消費者心智變化


對於新東方來說,2012年是多災多難一年,先是被美國渾水公司做空,股價在美股一落千丈。2013年新東方又陷入盲目擴張又大量裁員關店的第二次危機。


之後新東方的教學質量飽受爭議,2014年滾滾而來的“互聯網+”和“雙創”熱潮,也使新東方不知所措。


的確,當時新東方高管不斷出走、另起爐灶,其中不乏與新東方有正面競爭的“黑馬”不斷出現,一時間“顛覆新東方”“新東方不行了”的聲音甚囂塵上。


但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沒有受急功近利的心態左右,他注重市場反饋,關注新東方消費者的學習體驗,最終決定堅守“終身學習、全球視野、獨立人格”的教育服務理念。


新東方高管堅持狠抓教學產品、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最終帶領新東方擺脫了危機。


2020年新東方年營收已邁入300億元級別,股價在中概股中脫穎而出,市值達200多億美金,成就一段廣為流傳的創業傳奇。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2.特別關注“灰犀牛”


“灰犀牛”指的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企業管理者應該特別關注隨時衝過來的“灰犀牛”,隨時迎接行業內部和外部競爭者的挑戰。


行業內部的競爭者相對容易識別,及時採取措施,而外部競爭者可能是一隻沒有受到關注的“灰犀牛”,造成的衝擊往往令人意外。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早已經被消費者拋在腦後的一代手機之王——諾基亞。


一位諾基亞前高管認為諾基亞手機業務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它對蘋果“看不上,瞧不起”的“傲慢與偏見”,他認為“市場對於傲慢者永遠會說不”的觀點得到廣泛認同。


尤其是在互聯網和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直接競爭對手很可能來自根本想不到的“降維打擊”!如線下店鋪被電商顛覆、方便麵市場飽受外賣衝擊等,無不證明了“灰犀牛”的厲害。


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居安思危是生存的必備條件,這4個字用心體會


3.特別關注競爭對手


已經取得主導地位的企業不應固步自封,應特別關注有巨大威脅的競爭對手,及早發現並及時採取強勢手段,要麼擊垮、要麼收購競爭對手,以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導地位。


華為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市場地位,與任正非採用的將競爭對手消滅在搖籃之中的策略不無關係。


電信行業都知道華為併購港灣網絡的案例:華為最年輕有為的副總裁李一男成立港灣網絡,與華為直接競爭,給華為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當時,離開華為創業的員工達到3000多名,華為一時岌岌可危。


為此,華為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做“打港辦”的機構,負責研究港灣的行動,然後調動重兵爭奪客戶,給港灣以沉重打擊。在華為不計代價的圍追堵截下,港灣高速增長勢頭果然被遏制。後來華為仍然窮追猛打、直擊要害,港灣網絡眼看回天無望,不得不被華為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