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新疆的拌麵?

驢友珊姐


一句話評價:新疆拌麵是這個星球上最好吃的麵條,和別的地方相比,在於吃口的絕佳韌勁兒和爽滑,其它的麵條只能算作筋道。而所謂的意大利麵,更不可能與之相比較。

你要是愛吃麵,你要是吃過,你就知道此言非虛,不譁眾也不取寵。新疆的拉條子只能在新疆做出來,你在內地吃到的無異於槍版,哪怕是維族兄弟親手拉制出來的。

距離上一次吃拌麵,已經過去了13年,座標吐魯番高昌路,也就是說老王最後一次離開新疆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期間也沒有機會再回去。

當時的吐魯番市區過油肉拌麵價格還處在9-10元的價位,當然是回民拌麵館,集市上維族大叔的韭菜拌麵還在6元價位。往前3年,一盤大盤的過油肉拌麵不過6-7元。

拌麵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主食之一,學習掌握製作拌麵,你會非常有成就感,它既不同於蘭州拉麵製作方式,也不同於山西陝西兩省的抻面,更不同於手擀麵。

新疆拌麵的菜除外,拉制的面是關鍵,拉抻的麵條經盤面和摔打,最後標準是粗細均勻,煮出來爽口順滑,麵條呈現發亮的圓潤玉色光澤,這是拌麵拉直的最高標準,也是與其它不刷清油麵條的最重要的區別。

關於新疆拌麵,愛好回答的老王已經說過太多次了,百聞不如一見,一見傾心愛戀,一見新疆拌麵誤終身!所謂的“中國十大面”,在新疆拌麵面前,可以說等級量級都不夠,即使不俯首稱臣,也要慨嘆它才是真正的塞外高人!


樓蘭餐廳老王


在新疆,拌麵是鹽水面,又勁道有爽滑。在外地吃的,純手工拉的拌麵幾乎沒有,都是蓬灰面,比如蘭州拉麵拉粗點一個道理。口感不一樣的,新疆人一吃就吃出來了,正宗的拌麵是摔絆出來了,不是像蘭州拉麵那樣扯拉出來的。我從小生在麵館長在麵館,打我記事兒的時候記得拌麵是五元錢,爸爸是炒菜師傅,媽媽是面匠,那時候沒那麼多種類,除了碎肉拌麵就是過油肉拌麵,要麼就是丁丁炒麵或者二節子炒麵。很實惠,吃不飽的話加面是免費的,老爸人緣好,開的時間久了,過路經常來拉煤的師父(因為是兵團,食堂在煤礦一帶開的)都認識爸爸,每次一個加面吃不飽的時候還會給第二碗的。圓面吃久了,想改口味也會吃韭葉兒面。後來兵團倒閉了,爸爸又把餐廳開到了伊寧市,一份拌麵從五元因為物價的原因漲價到了六元,後來是七元八元。因為餐館大了,需要的人手也多了,爸爸把自己炒菜的經驗傳給了一個非常誠實的小巴郎,又找了一個面匠,爸爸和媽媽就不用像以前那麼勞累了。

我上學那會,中午一定要回家吃一份拌麵,不然撐不到下午放學,也許是因為從小吃拌麵長大的原因,別的飯吃不飽,很快就消化了,下午放學回家還是拌麵。所以頓頓麵食的我體格就有點大😂。

再後來,拌麵的菜系很多種,只要是各種小炒都可以拌著面吃,就開始有了點菜拌麵,就有了菜單,之前哪裡有什麼菜單,一進來就大喊:一份碎肉或者一份過油肉就ok了。

爸爸媽媽就是靠賣拌麵給予了我們姐妹三人不算富足卻能每天飽著肚子不被凍著的日子。由於爸媽歲數大了,就沒再開面館了。但是走到哪裡再也吃不上像爸爸炒的那般正宗的過油肉和碎肉拌麵了,不管是色香味……我相信不管是任何一種美食,真正的老字號幾乎都沒有了,被各種改變,想吃到從前那種味道真的特別難……


簡愛1580303


我是”揚州大哥,我來答題“——新疆拌麵,俗稱“拉條子”,因其製法獨特,並拌以菜食而得名。這種大眾代的美食,深受新疆人民的喜愛。在新疆,拌麵是一種人人會做且喜食的風味佳餚。無論是鄉村大巴扎,還是城鎮餐館,都能見到它的身影——趕到飯點兒,尋一家飯鋪兒,落坐後,喊一聲:“來一盤拉條子和兩個烤肉”。片刻,拌麵和烤肉便會端上來,面、菜和肉都有了,吃完幹活也攢勁兒。

在新疆吃麵食,除了維族人的大盤抓飯外,若論還有更過癮的吃法,那就當屬拌麵了。對於外地人來講,到了新疆不吃拌麵,那簡直就是白來了。

然而,如果你吃了拌麵,卻沒吃出新疆人吃拌麵時的那份氣魄,也等於沒走過新疆。

瞧:這白鐵盆裡油汪汪整齊碼著一盤盤成形了的麵條——這是在醒面。是將面和好之後,讓它靜靜地“發”片刻。以便拉起來不斷,下鍋煮後吃起來,更筋道。

新疆拌麵作為一道普通的菜餚,卻被當地人發揮到了極致,賦予了它豐富的內涵。以面為主、以菜為輔,一盤拌麵下肚,渾身暖洋洋。

拌麵的做法,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烹飪技巧。要做出一盤爽滑筋道、色味俱佳,令人口齒生香、食指大動的拌麵,並不比製作一道上等的菜品少費工夫。

從選面—和麵—醒面—揉麵—拉麵—下面;再到選肉—選菜—切肉—切菜—配料—炒菜......那可是有著嚴格工序的,一點兒也馬虎不得。

瞧:人家這甩面的手藝,一會兒就將拌麵下到鍋裡。其它人或切菜、或生火,忙成一團。

新疆拌麵的種類分很多種,例如:過油肉拌麵、辣子肉拌麵、大盤雞拌麵、土豆絲拌麵、酸菜拌麵等等......

只要是能做菜的食材,統統都可以做成拌麵的主菜。

上拌麵嘍——一份三兩左右的拌麵、外加一盤辣炒羊肉片兒。拌麵量大,菜炒得香。再喝上一碗濃濃的當地磚茶,那叫個痛快!

在新疆吃拌麵,先上桌的是一盤不加任何菜餚的白麵、或寬寬的拉條子。這面看著就很有勁道,不像南方的麵條黏在一起。接下來,主菜便隆重登場了。按每位食客的要求,每人一盤內容不同的特色炒菜,肉量足足的,妥妥的。

麵條和菜分開,就是新疆拌麵的特色,絕美搭配。

一般情況下,外地食客吃拌麵時,都是將這炒好的菜統統倒到面上,當成是蓋澆面吃。但是新疆人卻吃法不同,他們通常都是先不將菜倒完,而是將菜留下來一半。

原因後面說。

在新疆吃拌麵,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有趣場景兒——當地人待茶水上桌後,先是剝好幾瓣大蒜,扔進茶碗裡泡著。待吃的時候再撈出來用於佐餐,既可以殺菌消毒,又能增添食慾,一舉兩得。

尤其是出門在外的人,出於衛生考慮,更是有此講究。

每到此時,那些小姐女士們也會放下平日的矜持,而是吃一口拌麵,再咬一口大蒜,大口進餐。這些都是新疆麵店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對於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來說,他(她)們對於“拌麵”可謂情有獨鍾,隔三岔五的就要大快朵頤一番。大口面、大口蒜、再來幾串烤肉,一個個吃得汗流滿面、小肚圓圓,感覺真是爽歪歪。

甚至,還有許多新疆人去外地出差,返疆後下了飛機和火車後先不忙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待地找一家正宗的拌麵館,狼吞虎嚥來上一盤拌麵之後,這才不慌不忙的往家走。

對於他們來說,吃拌麵已不僅僅是一種口腹之慾,已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昇華為一份濃濃的、不可釋懷的家鄉情結。

現在,就要說到為什麼新疆人吃拌麵時,將菜留下來一半的原因了。在新疆吃拌麵,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拌麵只可以添面,不可以添菜。如果給你上的面不夠,叫一聲,老闆會再給你添加。但是炒菜卻只有一份。想增添,你得再付錢。你加面的時候沒有菜了,那拌麵就無法吃了。

說話間,添加的面又端上來了,將那留下來的半份菜加到面裡。“譁”——眼前又是滿滿一碗鮮香的拌麵,你就甩開腮幫子大口吃吧。

連吃了兩碗感覺是恰到好處,吃新疆拌麵就是吃這麼個爽勁兒。

如果說起新疆的拌麵和別的地方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話,小編個人認為:新疆氣候寒冷,小麥生長週期較內地長一些,生產的麵粉拉出來的面富有韌性、十分筋道。經常是用一根面,拉成一米多長,裝滿一盤。這樣的“拌麵”外嫩裡彈、很有嚼勁。

而南方地區則因為氣候潮溼、雨水較多,種出來的小麥粘性較大;生產的麵粉拉出來的面缺乏韌性、容易斷裂。導致有許多來新疆遊玩的客人,學會了拌麵的製作方法後,返回到內地後,在家裡為親朋好友做“拌麵”,想炫耀一番時,卻常常因麵粉不爭氣而“獻醜”。


揚州大哥


做為一個新疆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新疆的拌麵好吃有著各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新疆的面好,有著其他地方不具備的優勢,新疆麵粉勁道,拉麵時不易斷。

第二,新疆人做菜,油大,味道重,伴到面裡,吃著香。

做為新疆人,愛吃麵的新疆人,棗園家,一個星期最少吃五頓拉條子,一是因為愛吃這個。二是因為農民幹體力活,吃拉條子更能擋飽。

下面我說一說拉條子的做法:

第一步,和麵,我家的做法是往面裡放點鹽,一點就夠,這樣和出來的面更勁道。

第二步,盤面,面和好後,要把面揉成手指粗的圓柱形,刷上油盤到盤子裡,用保鮮膜蓋上,醒上半個小時,就可以拉了。當然醒的時間長點更好,我家一般是早上去幹活前醒上,中午回來做。

第三步,拉麵,醒好面後就可以拉麵了,面儘量拉細一點,均勻一點,放開水裡煮熟。

第四步,炒菜,我喜歡大雜燴,就是把各種菜放在一起炒,當然不能少肉的,這樣吃起來很香。切記炒菜時一定要多加湯,吃拌麵時,把菜湯一起倒在面上,攢勁的很。

來新疆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了,新疆的拌麵。







愛吃的店小二


如何評價新疆的拌麵,新疆人自己評價最客觀。如果讓喜歡吃米飯、喜歡吃海鮮的南方客人評價,會怎麼說呢,簡單的會說,不就是面拌到菜裡嗎,不精緻,不好看,不美味,等等。新疆人自己評價就不一樣!

這是具有很強的情結的,是明顯的地域喜好和專屬美食。

就像長沙的米線,桂林的米粉,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河南的羊肉燴麵,蘭州的牛肉麵。。。。等等,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食,當地人長期形成了自己飲食偏好。很多內地上學、出差學習、休假旅行的新疆朋友,還沒出去幾天呢,就開始想念新疆的拌麵、烤肉、涼皮涼麵等,一回到新疆,先解饞!

因為受眾廣,新疆的拌麵到處都有,每一個片區、每條街道都會有一兩家店面時間長、味道好的拌麵館,星級酒店也會有自助小拌麵,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就西大橋紅山路這塊來說,就有小馬拌麵、回香緣拌麵等老牌拌麵館,最近我發現一家還不錯的地方,乾淨、好吃、人多、服務也不錯,市建委旁邊的小巷子,犁鏵街的回旺。

免費的醃韭菜、炒好的辣子皮,歹歹的

配好的蒜泥,氧化過的大蒜,是不是比放一顆顆整大蒜更好呢

當然,面很勁道,粗細均勻,香呀,忒實惠了,基本不用加面

酸菜酸爽,蔬菜新鮮。。。再加一碗麵湯,原湯化原食,不說了,吃完搬磚!

在外地的新疆朋友,謹以此篇,勾起你的味蕾!

家鄉的味道——新疆拌麵!


陪您信馬遊疆


為什麼我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拌麵愛得深沉。。。

作為新疆區域最受歡迎的家常飯,拌麵在新疆美食榜的冠軍地位超過百年不可撼動。拌麵維吾爾語稱"拉合曼",是一種飯菜結合營養價值較高的新疆美食。究其淵源,普遍認為它是山西面食西傳的變種,吸收了甘肅麵食的精華特點,結合新疆地產的優質食材,成就為新疆美食的頂尖代表作。
在廣袤的新疆大地,拌麵有其他兩個別稱,通常南疆大地習慣於稱之為"拉麵",北疆和東疆多稱為"拉條子",毫無疑問,拌麵才好是真正的學名。一盤完整的拌麵,嚴格意義上應該包括面,菜,配料三個部分,相對的,評價拌麵做得如何,也有著面拉得筋道,菜炒得香濃,配料爽口三個基本維度的標準。

一,面:個人認為稱呼拌麵中的面為"麵條"是對拌麵極大的不尊重,拌麵的形制以筷子粗細截面渾圓狀最佳,所以有"拉條子"之名。在新疆,食客對拌麵的粗細要求大相徑庭,有喜歡接近於蘭州牛肉麵細面的程度,以為比較好消化;也有喜歡小拇指粗細覺得吃起來方才過癮。雖然都是手工拉制,但大部分地區習慣於和好面後盤成面劑子,一根面不斷拉細後入鍋,南疆尤盛;北疆一些地方,則喜歡將和好的面擀成餅狀,再用刀切成一條條手搓拉細後入鍋。若問有什麼區別,如果拉麵嫻熟程度一般的基礎上,個人認為前者效率更高,後者則是在食客人數較少的家庭適用。如果是高手,那就難分仲伯了。維吾爾族面匠雙手同時拉起五根以上的面劑子,反覆抻開,奮力在案板上摔打後瀟灑甩進面鍋的那一幕,永遠是新疆大地一道別致的風景。
簡單介紹一下個人在家裡的和麵拉制方法。
材料:麵粉,水,植物油,少量鹽
做法:清水(涼水)和麵,加少量鹽,和成團,不要太硬即可,蓋保鮮膜醒(抱歉,應該是飠字旁加一個食,為什麼打不出來呢)面一小時。有些人追求勁道喜歡在和麵時加入雞蛋一枚,我必須提醒你,加鹽和加雞蛋你二選一即可,否則拉麵時會累個半死。
醒好的面切成半根黃瓜大小的一個個柱狀,抹植物油,繼續醒面二十分鐘。將柱狀面劑子拉長至食指粗細的條狀面劑子,抹油在盤中或盆中一圈圈順次盤好。面鍋燒水,待水開後
將揪住面劑子兩頭不斷抻開,拉成筷子粗細的拉條子下鍋。添一次水再煮開差不多就熟了。
注意:1,雖然說做拌麵的關鍵在於拉麵,相信我,只要你選擇韌性十足的新疆地產麵粉,你已經成功了八成。某寶上都有賣,美好溫柔的新疆麵粉絕不會辜負你的真誠和信任;2,新疆人習慣將出鍋的拉條子迅速放入涼水中洗一下瀝乾裝盤,面的口感會更佳。冬季裡不過水直接裝盤,在新疆稱之為"然窩子";3,自家煮麵,麵湯不要倒掉哦。

二,菜:拌麵菜在新疆也有標配,過油肉,辣子肉,芹菜肉,豆角肉,蘑菇肉,辣皮子肉,茄子肉,韭菜肉,土豆絲,西辣蛋(西紅柿辣椒炒雞蛋)等等,雖然排名不分先後,如果沒有過油肉和西辣蛋,恭喜你遇到了假拌麵館。拌麵菜有兩個基本特質,其一是葷菜比較香,素食者吃拌麵無異牛嚼牡丹,難以體驗精髓;其二絕大部分拌麵菜都有湯汁(以肉湯為上,西紅柿或西紅柿醬調製的就過於普通),用於菜和麵攪拌後味覺的充分融合。葷菜裡面的蔬菜視時令而定,羊肉則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如果不慎吃到牛肉,應該是因當下羊肉價格上漲,拌麵館老闆不動聲色取而代之。如果來新疆專程嘗拌麵,抱歉,吃不上羊肉拌麵菜是一種令人悲憤的恥辱。
以個人經驗,介紹一下豆角肉拌麵菜的炒法。
材料:新鮮羊肉,羊肉湯,青椒,紅椒,豆角,姜,蒜,澱粉,花椒粉,鹽,生抽
做法:羊肉切條,輔以適量澱粉、少量生抽、少量花椒粉拌勻醃製15分鐘,豆角切絲略焯水,油熱後中火放入醃製的羊肉,翻炒約一分鐘羊肉變色後取出。油鍋下豆角,青椒紅絲,後加蒜片翻炒五分鐘,加入羊肉,鹽適量,最後澆兩勺羊肉湯收汁後取出裝盤。
注意:1,羊肉要新鮮的,否則炒出後的羶味會給你迎頭痛擊;2,豆角焯水時稍倒一點醋保持翠綠色;3,炒豆角一定要配蒜,時間稍長點確保炒熟祛毒;4,因為要和麵攪拌食用,拌麵菜可以適當炒鹹一點;5,所配的青椒紅椒,以薄皮螺絲椒口味最佳!

三,配料:通常新疆人吃的拌麵配料稱之為小菜,是根據家庭和個人愛好,用於提升拌麵香味的小菜,以炒制醃製為主,常見的有蒜泥,辣皮子醬,醃韭菜丁,醃蒜薹丁,土豆泥等幾種,和拌麵、拌麵菜攪拌均勻後一起食用,做法就不囉嗦了。有些食客追求拌麵菜的原汁原味不喜配料,更多的拌麵館也因為增加成本、比較麻煩不提供配料,是為遺憾。我可以認真地說:不加配料吃,真是不講究。

OK,將面、菜、配料充分攪拌,可以開動了,放肆地發出巨大連貫的吸溜聲吧,那是對拌麵最好的讚美。美食一頓拌麵之後,不要忘記喝一碗麵湯,所謂原湯化原食,但你要先小口嘗一下面湯,一些不精細的餐廳,那麵湯終日一鍋,齁得彷彿是打死了賣鹽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拌麵知識的有限經驗,渴望與其他拌麵愛好者交流,不當之處請多指正。非常遺憾在出差途中答題,以後有機會再配圖吧。最後提醒一下,在正宗的新疆餐廳吃拌麵,如果沒飽要求加面一定不要錢!一定不要錢!!一定不要錢!!!

陳小胖的爸爸


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拉條子嘛,拉條子的面做的時候不是用擀麵杖擀的,是直接用手拉直出來的麵條。做拉條子的面和起來可是個技術活呢,面軟了拉的時候會斷,面硬了就拉不開了,還有一點重要的是面上抹的那層油,盤起來等它醒好,出鍋了吃起來是又筋道又滑溜。

至於裡面的菜嘛,也不是那麼死板的固定菜。隨著時代一點點的發展,現在的食物花樣也越來越滿足大眾口味,所以配菜的種類也是豐富多樣的,西紅柿、辣子、青菜、蓮花白、皮牙子、土豆、牛羊肉……菜的種類多,肉、菜、面一樣不少,吃起來也營養均衡啊。一大盤菜直接到在麵條上,湯汁一點點把白麵侵透,在慢慢的把摳在面上的菜一點點拌開,光是顏色就讓人食慾大開啊,一筷子下去,簡直美滋滋。在來點醋剝幾個生大蒜簡直絕配了。

拉條子這種看起來有食慾吃起來營養還管飽的飯價格也不是很昂貴,滿足大眾啊。新疆的拌麵有新疆少數民族的風味在裡面,去了內地怎麼吃都吃不到在新疆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北方人奔放的性格形成了西北特色的飲食習慣,大快朵頤的吃起來夠滿足味蕾了。

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是這裡的民族日積月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造就而成的,我們沒辦法去評價它,因為每個人對食物的審美和感覺也不一樣。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我們的拉條子,一定要來本地嘗一嘗哦~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亞心網


新疆拌麵也叫新疆拉麵,吃起來確實爽滑筋道,說時髦點,就是吃起來比較Q!遠不是蘭州拉麵之類所能比的。新疆拌麵的原料必須是要用新疆冬小麥的麵粉才能做的出來。用春小麥或者內地北方面粉是做不出新疆拉麵這種口感的。另外用哈薩克斯坦國的麵粉(也是冬小麥麵粉),做出來的拉麵更Q,而且和麵時不需要放鹽。我這次去新疆旅遊,喜歡上了拌麵,於是買了兩小袋哈國麵粉回廣西家,也做成功了拉麵。如果大家對新疆旅遊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有本次新疆旅遊遊記及攻略。見照片:






冰山上的來客772


這個沒啥可評價的,大愛~

我是來看評論的


三農記者董峻


新疆的拌麵俗稱拉條子,是新疆人的主食,也是新疆媳婦必學的主食,好多人說過,要做新疆媳婦,就要從做拉條子開始,看廚藝就是看你的拉條子拉的好不好了,那是過去的老黃曆了,現在有機器做的拉條子,也有做好拉條子的面劑子,不會和麵沒關係了,買就是了,回家兩手一伸一拉就是拉條子了。拌麵最大的特點,就是拉條子勁道有口感有嚼勁,菜油膩、羊肉多、口味香辣,西紅柿必須有,這才是新疆拌麵的特點。

1、麵粉,新疆拌麵要說特別,真的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就拿和麵來說吧,必須用新疆的麵粉,因為新疆的麵粉冬季慢長,小麥生長週期長,這樣就形成了麵粉特勁道有韌勁,拉條子就的這樣的麵粉,要不做拉條子拉不動,或者拉的很短就斷了,就是因為麵粉質量不夠勁道。這是新疆拌麵的特別之處一。

2、拌麵菜,新疆拌麵的菜也很特別,新疆人做拌麵喜歡用羊肉,西紅柿、皮牙子、辣椒、辣皮子等,這是主要的配菜,也有用牛肉做拌麵菜的額,我一直認為拌麵的精華就在羊肉上,如果沒有羊肉,拌麵的味道就變了,雖然烏魯木齊也有好多牛肉做拌麵的,回族最多,我一般都不吃,真的把拌麵的老傳統弄沒了,老新疆人感覺還是對羊肉拌麵情有獨鍾的。

3、拌麵的品種,要說拌麵就是一個籠統的名字,其實,拌麵還分很多種和很多地方,新疆人最愛的拌麵就是過油肉,過油肉也要分奇台和托克遜,這是新疆拌麵中的王牌,至於地區還有分南疆和北疆,每個地區的拉條子都一樣,就是變化在菜上面。新疆的拌麵一般都是蔬菜的名字來命名,比喻韭菜肉拌麵、毛芹菜肉拌麵、辣皮子滾肉拌麵、豆角拌麵等等,每種拌麵都是這樣的菜名,這裡面的一般都是羊肉,因為拌麵在新疆都是清真,即使素拌麵也是清真,一般做拌麵店的都是少數民族為主,以維吾爾族和回族最多。

4、加面,在新疆吃拌麵,可以免費加面,這是別的地方沒有的,一盤拌麵端上來,吃完如果沒吃過飽,可以免費加面1次,加菜的一般很少。再就是,拉條子有的喜歡吃涼的,要用冷水“激”過的過水麵,有的喜歡吃熱的,就叫然窩子。

5、吃拌麵,新疆人吃拌麵,會啪的一下把菜倒在拉條子上面,用筷子上下攪拌,夾起拉條子,一頓狂吃,吃完再來碗麵湯,這叫做“原湯化原食”。

最後聽聽《最炫拌麵風》吧,這就是我對新疆拌麵的評價。

新疆的拌麵從千年前走來,吃到我肚裡成為我的愛,勁道滑爽的拉麵是我們的期待,一盤炒菜扣上來,心中桃花開,吃完拌麵,喝口麵湯開心又自在。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原創美食達人,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譜,記得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