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徐崢的導演實力+票房+對電影的熱愛程度,能在中國的一眾導演裡排什麼位置?

會飛的火烈鳥


中國電影導演喜歡劃分代系,比如中國最著名的第五代導演中的張藝謀、陳凱歌等,在八十年代崛起,海外獲獎,為中電影爭光,第六代中的賈樟柯、管虎、張元、王全安等等。其實按照這個劃分法,現在演而優則導的徐崢、黃渤、吳京、陳思誠等等,可以算是第七代導演,他們都是演員出身,從演員轉型當導演,大都在國產電影票房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口碑上佳,不用像前幾代中國導演那樣,需要先去迎合西方人的拍攝習慣,在西方獲獎了,在國內上映,基本都是藝術電影。但是徐崢、吳京這種基本都是商業類型電影,一般都能有票房上的保證,還能取得很好的受益,說明國產電影日漸成熟了。

如果這個代際劃分成熟的話,徐崢可算這群導演中的中流砥柱。其實,我一直想這樣說,如果甯浩一直拍《瘋狂的石頭》系列,沒有跟徐崢合作資助新導演,如果徐崢一直拍囧系列,沒有拍《我不是藥神》,如果黃渤一直演喜劇,沒有演過《親愛的》《鬥牛》等這些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素材的電影,而且沒有轉型當導演拍攝一部荒誕的《一出好戲》,那麼他們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始終差那麼一大截。徐崢和甯浩值得敬佩的地方,不是他們拍出了中國最好的喜劇,而是他們在打造成熟的喜劇類型電影之後,轉型去投資和資助新導演,並且嘗試在現實主義題材中尋找突破。這個才是一個偉大的工作,而且是中國導演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就連馮小剛這種導演都知道在拍了這麼多年賀歲喜劇之後,他想拍《1942》《我不是潘金蓮》《集結號》這種具有強烈歷史韻味和現實敏感性的題材的電影,更別說徐崢,甯浩了。他們應該是中國導演中最具商業性和投資最有保障的中國導演,大多數投資人都想他們拍喜劇,就像徐崢如果一直拍囧系列,絕對能穩賺不賠。如果從投資上看,這樣的電影多好啊,反正能賺錢。但是恰恰相反,他們在賺錢了之後,在電影圈擁有了話語權,反而用自己的話語權去資助後輩,去投資他們那些小眾的不成熟的電影,他們自己也極力轉型為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好演員,他們敢於去嘗試不同的題材,去觸碰中國的現實題材,冒著這樣的風險拍攝《我不是藥神》,這種行為是很偉大的。稍微功利的導演估計都不會這麼幹,但是想要中國電影好起來,就得需要甯浩、徐崢、黃渤等這樣的中流砥柱,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方向。


說書人思鬱


近年來徐崢在電影圈嶄露頭角,不管是自己導演還是扮演的電影都有比較高的知名度,比如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催眠大師和近期火熱的我不是藥神,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大片,然而很多人會奇怪,都這樣了,怎麼好像在電影圈裡還是排不上號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原因之一是,徐導演主要做喜劇出身的,而喜劇歷來都算不上大片,也沒有主流大片,因為成本比較低,更不是頂級商業片,或者文藝片,所以沒有人分出是幾代導演。

眾觀那些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類的,都是國際大片的架勢。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徐崢會越來越上道,拍的電影也會越來越多,各種各樣都會有,這個時候就可以躋身一線大導演之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