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憑什麼認定康熙一定是傳位給他的?

歷史茶坊


我們先分析一下康熙。當八阿哥胤禩被康熙排除後,真正有競爭力的皇子,就剩下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大臣們催康熙確定接班人,康熙說,不著急,我身體還好,慢慢選,一定要選一個合適的皇子接班。

這樣胤禛和胤禵就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好表現自己。康熙這個政治老手當然會好好配合,兩個人都給機會,讓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康熙心目中的候選人。這就政治高手的魅力。



本題和胤禛無關,所以,這裡只分析胤禵為什認定康熙要傳位於他。

首先應該得益於他的媽媽德妃烏雅氏。在生胤禛的時候,烏雅氏地位不高,所以把他送到佟佳氏那兒養育。但是因為烏雅氏很能生育,康熙後來很喜歡她。烏雅氏為康熙生了六個孩子,三男三女,地位逐步提高,生胤禵時,烏雅氏就自己撫養了。自然,烏雅氏在情感上就向著胤禵。

烏雅氏跟康熙吹枕邊風,康熙不會直接說讓胤禵接班,但要應付烏雅氏一定會說活絡話,胤禵很好,不錯,我會加緊培養他等等。回頭烏雅氏就會督促胤禵好好表現,老爺子說要培養你。孝子胤禵當然會全力以赴表現自己。



說曹操曹操就到,想表現機會就來了。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在皇子中軍事能力最強的胤禵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康熙更清楚胤禵是怎麼想的,馬上派胤禵出征,並冊封撫遠大將軍王。這是培養接班人的架勢!胤禵這麼認為,烏雅氏這麼認為,朝中文武大臣也這麼認為,回頭影響胤禵,他就更相信這是真了。

撫遠大將軍王出征了,奉康熙之命,王公大臣們都來送行,康熙親臨,這陣勢無與倫比。臨別,暖心的話是少不了說的:你好好打仗,家裡的事就不用操心了,為父會為你安排妥當。



胤禵到西北平叛,胤禵一家的花費全由宮中出。胤禵小時候就很受康熙喜歡,這時候康熙的喜歡加了一個更字。康熙最恨結黨,胤禵是八阿哥胤禩黨成員,康熙也不計較,還要他和九門提督隆科多搞好關係,這明顯是按接班人培養自己,到這時胤禵對自己將來接康熙的班不再有任何懷疑。

康熙駕崩,雍正繼位,派延信接替胤禵大將軍印信。胤禵得知接班人不是他,是胤禛,他怎麼也不願相信,怎麼可能是胤禛?!一定是他矯詔篡位。

胤禵政治上實在太幼稚,也許康熙曾經把他作為候選人,但後來改變了主意,可胤禵看不出來,這也許就是胤禵接不了班的原因吧!


有得觀史


在古代皇帝中,恐怕也只有勞模雍正帝給我們的謎團是最多的。由於雍正繼位後採取鐵腕治國,得罪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者,使得他們在民間不斷抹黑雍正,到如今,還有很多雍正的黑料要進行甄別。而其中,民間議論最多的,除了他的死亡之謎外,就是他的繼位之謎了。雍正到底是合法繼位的,還是篡位的,至今眾說紛紜。


民間野史是這樣傳的:康熙的遺詔的是傳位十四皇子,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老四胤禛就偷偷的把遺詔改為“傳位於四皇子”,就這樣,老四胤禛就繼位了。當然這只是野史,也就圖一樂而已。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正式的遺詔中,又怎麼僅僅會用漢字來表達呢?就算用漢字,也會加上滿文和蒙古文,三種文字一起用。還有,古代漢字都是用繁體字來寫,“於”這個字也會用這個“於”字來代替。直到1960年,才在全國推行簡體字。


而當初康熙駕崩,胤禛繼位的消息傳開後,第一個不相信的就是遠在大西北的十四皇子胤禵。即便雍正繼位已經是事實,回到京城的老十四胤禵還是不信康熙會傳位給老四胤禛,而是覺得康熙一定是傳位給自己的。


為什麼老十四胤禵堅持認為康熙肯定會傳位給自己,而不是老四胤禛呢?


這就要從康熙說起了。對於胤礽這個太子,康熙是真的失望了。悉心培養了40多年,到頭來居然養了一頭白眼狼。二廢太子後,直到康熙病逝也沒有在生前指定接班人,這也助長了其餘皇子的野心。而當老大、老二、老三被直接踢出局,最有實力的老八也不得康熙的歡心時,老十四似乎看到了希望,畢竟在當時有實力爭儲的皇子就這麼幾位。

當西北不利的戰事傳來時,再一次使得局中人們皺緊了眉頭,那是因為皇上要在皇子中選一位來做大將軍王。這一動作也視為誰接任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儲君。連一向不善武功的老四胤禛也在家裡忙著騎射了,可見這個信號已經使得所有人都相信了。


最終,花落老十四胤禵頭上。那一刻,胤禵似乎覺得皇位已經是唾手可得。老十四臨出征前,康熙帶領著百官相送,還親自賜劍,場面之隆重,康熙對老十四態度之誠懇,可謂是寄予厚望。這些都說明什麼?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分明是在歡送太子,康熙是要老十四出去鍛鍊鍛鍊,好有軍功繼任太子之位啊。


就在老十四胤禵在西北戰場上廝殺時,接到了來自京城的詔書,得知胤禛繼位為雍正皇帝的消息,雍正要老十四交出兵權,隨圖裡琛火速回京奔喪。老子死了,兒子回家理所當然。可是在老十四回京的路上,老十四看出了不一樣。


先是要自己火速交接兵權,然後一個人隨圖裡琛回京。在他們身後,居然還有年羹堯的3000兵馬尾隨其後。到了京城近郊,雍正又命令老十四不得立即進京。種種行為,還不能說明雍正心虛嗎?一個人被3000人看著,到了京城還不得進城去。如果雍正是合法繼承的話,又怎麼會有如此的顧忌呢?換做是誰,也會覺得雍正是矯詔繼位的。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不請自來。

實際上,在《雍正王朝》中,十四爺是八爺黨中最後的底牌,但是這張底牌卻因為八爺的不甘心,而並沒有完全的打出來。這讓本來有勝算的八爺黨,反而輸掉了所有的家底。

故事的一切,都應該從康熙皇帝第二次立廢太子說起。太子復立,在那個情節當中,十四爺才真的算脫穎而出。如果四爺是以孤臣自居的話,十四爺就以直臣的面貌示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就要出頭。但是,這其實是一箭三雕的事,首先向康熙袒露自己的性格,再次暗示康熙,太子復立眾大臣不服,最後還在背後捅了八爺一刀。讓康熙皇帝感覺到,這個所謂的八賢王,他的勢力已經遍佈朝野。

之後,十四爺又在廢太子的時候被康熙調往兵部,從而走入了朝廷的決策中心。但是他這一系列行為的目的,三個明眼人是很清楚的。第一是康熙,第二是八爺,第三是鄔先生。所以,在十四爺最後出殺招的時候,這三個人用不同的方式擋了他。

首先說康熙,順水推舟。然後四爺,力薦其執掌兵權,但斷了十四爺的後路。再說八爺,他是在擋著老十四。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八爺和四爺的較量最終四爺完勝。

而在任大將軍王的日子裡,十四爺單純的認為八爺已經退出了皇位的爭奪,因此他在京城指望著八爺,可就是這位八爺,一直在捅他刀子。反而是康熙,總是在對其安撫。

那麼,也正是由於此,十四爺斷定了皇位是給他的,這是第一個執念。

再者,康熙駕崩當晚,八爺黨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的倒向了十四爺。而且還謠傳出了老十四是繼承人這一類的話。這些看起來是無稽之談,但是身在其中的十四爺,可從來沒有這麼覺得。畢竟這是皇位呀,畢竟那是八爺黨的人們告訴他的。

最後,雍正的急切動作,使本來合情合理的事情,卻變得有點做賊心虛了。他完全可以用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使十四爺軟著陸。只不過,缺少了鄔先生的雍正,在做事上少了三思而後行的耐性。就記著鄔先生告訴他讓年羹堯斷了十四爺的糧草,趕快的收了十四爺的兵權以絕後患。就不想想十四爺遇到這事的感受。即便換做是別人,也會對雍正的行為起疑心的。

當然了,這些只是小說、電視劇裡為我們展現的。而真實的歷史,自是另外一番景象。


月曉YB


老十四並不肯定皇位是他的,但他堅信皇位不應該是雍正的,畢竟在前期的爭鬥當中,雍正隱藏的實在是太深了。

第一次太子被廢,大阿哥無筆招搖,三阿哥背後捅刀,八阿哥更在選舉中成為了人氣王,而雍正卻選擇悶聲不語,把選票投給了理論上最不應該投的太子。



百官行述事件,雍正提前得手卻選擇了焚燬,既不讓太子得勢也沒有讓八爺黨得逞,似乎又當了一次老好人。

太子最後徹底被廢,隨後又恰巧趕上推舉西北大將軍王,在外人眼裡本以為會搏一搏的雍正卻意外選擇自己的親弟弟出任,在外人的眼裡,雍正似乎是一個不問政事不想介入政局衝突的皇子,可偏偏在康熙駕崩的時候,康熙臨終前的遺言和遺留下來的聖旨竟然宣佈雍正繼承皇位,眾人這才大呼上當,話說這老小子隱藏的夠深!



而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在老十四的腦海中,在他的潛意識裡,老八雖然在多年前選舉太子當中遭到康熙的打擊,但接下來多年的時間裡卻一直深受重用,而自己更是手握兵權得到了西北大將軍王的稱號,在老十四的推算中,即便自己不能成為太子,也應該是老八或者是別人,怎麼可能會落到一向默默無聞的雍正的頭上,即便多年以後老十四也仍然堅信不疑,雍正一定是動了手腳!

其實換了別人也不得不怎麼想,康熙駕崩之後雍正迅速讓十三爺出城奪取城外的兵權,已經佔到雍正陣營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也及時地選擇按兵不動,造成關鍵時刻一直謀求皇位的八爺黨竟然無兵可用,而在老十四從西北返回北京的途中,更有大批軍隊沿途護送,監視老十四的一舉一動,他又怎麼可能會認為自己哥哥成為皇上是光明正大的?



其實只能說康熙晚年的特殊性,也註定了這樣的爭鬥和懷疑,勢必在某一天發生,早年提前確立了太子,換來的卻是其他勢力不斷對太子黨的攻擊,以及太子黨的逐漸做大,在一片混亂之下,廢除太子的康熙只能採用秘密建儲的方式,提前確立接班人卻故意密而不發,直到最後一刻才公佈於眾,可某個人在一夜之間成為新的皇上,這樣的結果又豈能讓其他皇子信服,為了保證絕對的安全,康熙也只能在最後時刻秘密安排軍事力量調動,以確保新皇上的繼位安全,但這樣的舉動,更會讓其他皇子懷疑,這一切的軍事變化只是新皇上為了奪取皇位所開展的陰謀詭計。

難怪返回北京途中的老十四氣憤的在破廟裡宣洩:八哥九哥,你們到底幹什麼去了?有著諸多人氣和勢力的八爺黨,怎麼會在最關鍵的時刻選擇了失手?但是沒有辦法,最後時刻八爺黨要對付的並不是雍正,而是早就佈局好一切的康熙!


遼寧資深球迷


對於這個問題,《雍正王朝》中,皇十四子胤禵已經給出了答案。

大清王朝一夜之間,風起雲湧,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秉承遺詔,繼位為帝。那個自從擔任大將軍王以後,便擁有最高繼位呼聲的皇十四子胤禵,卻在胤禛登基以後,立馬被命令交出兵權、召回京城,拜謁大行皇帝靈位。

雍正皇帝到底和胤禵系一母同胞,他深知胤禵心中對於自己繼位合法性的猜疑,為了保證繼位過程的平穩過渡,胤禛對胤禵的防範最為周密,這也成了胤禵懷疑雍正皇帝繼位不正的判斷依據。

1、胤禛繼位以後,立馬傳命胤禵交出兵權,趕回京城奔喪。

對於這個疑惑,胤禵在圖裡琛迎接自己的路上,就對他提出過這個疑問。圖裡琛的回答是為了保證政局穩定,不得以而為之。這顯然不能讓胤禵信服。胤禵認為,胤禛剛一登基就剝奪自己的兵權分明是擔心如果篡權一事敗落,自己會率兵入京,對胤禛不利。

2、胤禵回京過程中,胤禛的防範做的也確實有些過分。

他不但派遣了年羹堯的三千綠營兵在後尾隨,而且圖裡深帶領了十幾位大內侍衛,緊緊跟隨。胤禵認為這是雍正皇帝出於繼位不當的心虛才會對自己作出防範。如果,你真的是合法繼位,還擔心會有人篡權奪位嗎?

3、胤禵來到京城京郊,胤禛的做法更讓其心生懷疑。

胤禛既然命令自己千里奔喪,為何快到京城的時候,反而不讓自己立馬進城呢?這分明是為了顯示自己的皇帝權威,進一步壓制自己的氣焰和對雍正皇帝的質疑。在馬齊的強硬態度下,胤禵才不得低下頭顱。

所以,胤禵認為胤禛的皇位絕對不是合法繼承,自己才是康熙皇帝最屬意的皇位繼承人!


正說清代十二朝


  《雍正王朝》電視劇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小說影視內容多有“演義”。

  1、前提:

  雍正繼位一直為後世討論,主要康熙直到故去都沒有明確的對外宣傳接班人的事情,所以引發了後人的種種猜測。康熙與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難產而死)感情非常好,其後立其兩歲兒子胤礽為太子,康熙47年因營私結黨廢黜太子;康熙48年,原想平復儲位之爭復立胤礽為太子,但事與願明爭暗鬥愈烈;康熙51年二廢太子。此後,康熙直至駕崩再無公開立太子。

  2、皇十四胤禵受寵

  皇十四胤禵本來是八阿哥黨的。有一次,類似家庭聚會吧,康熙帝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可以說是太子黨事件的餘波),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一時間,康熙帝十分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上怒稍解,命諸皇子撻胤禵“,胤禵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艱難。正所謂因禍得福,這件事情後來反而令康熙帝感覺到他對兄弟的有情有義,並對胤禵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漸加寵愛。

  3、皇十四胤禵受命撫遠大將軍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64歲)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 ,拉藏汗請求清朝中央發兵救援。十月,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禵統帥西征之師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徵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 外。大將軍胤禵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禵望闕叩首行禮,肅隊而行。”

  胤禵出征之時,康熙帝曾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由此可見,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康熙任命皇十四為大將軍鎮守邊疆時64歲,這個年齡這個事當然可以理解為有意讓皇十四“刷刷軍功”安排接班人事宜。所以,在電視裡皇十四胤禵認定康熙一定是傳位他的,也有道理。

  4、雍正代康熙祭天

  但是,雍正繼位之所以成為迷案,當然也是有理由的。雍正既不參與太子黨也沒有參與八阿哥黨,誠孝皇父友愛兄弟,深諳韜光養晦之道也深得康熙寬心。康熙61年,康熙病重便派雍正代替他到天壇祭天。古代祭天可是皇家大事,委此重任可以說也是深得康熙信賴。

  5、眾說紛雲

  雍正雖說有遺詔繼位,但是康熙13日故去雍正16日才拿出遺詔,這當中有沒有手腳不好說。雍正繼位前後表現了兩種不同性格(前是友愛兄弟,後對兄弟都作了處理),還是雍正不在康熙旁邊建陵而另選吉地開建西陵破壞子隨父葬的先例,這些種種都讓人們對他的繼位產生懷疑。


摳摳影視


這是根據影視劇情的需要而杜撰的。

劇情裡,太子就是個廢物,而真正有實力爭奪皇位的只有四阿哥和八阿哥,太子被廢,康熙駕崩,當康熙傳位的遺囑聖旨被打開後,裡面寫的皇位繼承人是四阿哥時,十四阿哥開始鬧騰了,認為他爹原本是要傳位給他的,而此時的聖旨是被人為改動了的。

為什麼十四阿哥一口咬定遺囑是被人為改動了呢,這是因為一字的之差。

野史和民間一直有這樣的傳說,說四阿哥和八阿哥為皇位而爭奪的烏煙瘴氣,朝堂混亂,康熙皇帝為了平衡,最後乾脆把皇位傳給在西北帶兵打仗、掌握兵權的十四子,在遺囑裡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而四阿哥串通了掌管遺囑的太監和大臣後給遺囑裡添了兩筆,把“傳位十四阿哥”裡的“十”字添了一橫和一勾,改成了“於”字,就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但這樣的野史和民間傳說以及劇情的演繹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文化常識,古代講的是文言文,寫的是繁體字,中國的漢字簡化正式實施是在1960年,而在這之前中國的官方文字都是繁體字,也就是說今天的“於”字在1960年以前是繁體書寫的“於”,那麼,1960年才正式實施的簡化“於”字怎麼能穿越到百年前的康熙年間呢,這明顯是違背歷史常識的。

當然,野史和民間傳說畢竟是經不起史實推敲的,而歷史史實被影視劇情所改寫和演繹這事也就是編劇和導演們為了劇情的跌宕而博人眼球的小把戲而已。


野釣魚倌


電視劇《雍正王朝》不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圍繞著九子奪嫡一點點來暴露出來朝堂之上眾多人的人性弱點。

就拿這位十四爺來說,康熙在時,他跟八阿哥交好,性格倔強,也比較有些小聰明!一直負責管理著兵部,老八得勢時,一直幫助老八,對皇位也只是望眼欲穿!直到老八失去了康熙對他的信任之後,他也蠢蠢欲動的開始琢磨著他自己的這點小算盤!他等的就是一個機會!

傳爾丹兵敗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康熙眼中,康熙十分憤怒,對於這件事非常重視!叛亂必須剿除,這樣國家才能穩定,才能長治久安!於是老十四看到了希望,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傳爾丹為什麼會失敗,並且全軍覆沒呢?並不是他這個當將軍的沒本事,而是處處受到朝廷的節制,老十四管理兵部,老八的人出任陝甘總督!那麼在錢糧方面,傳爾丹是很吃虧的,沒有這些東東,軍隊怎麼打仗,怎麼管理,焉能不敗!這場兵敗其實就是老八和老十四的傑作!

當然這一點,康熙看得很明白,論打仗老十三和老十四都有著優異的能力,而能夠到戰場上打勝仗的確只能是十四阿哥,只有他去了,處處才不會受到節制!所以老十四不能夠毛遂自薦,只能寄希望於有人站出來保舉他,而老八這個時候也想出任這個大將軍王!畢竟這次任命不同於以往,他代表著皇權,代表著康熙,誰能夠出任,誰就是康熙鐵定的繼承人!似乎大家都在這麼想,包括四阿哥胤禛在內!

只有鄔思道一人看出了弊端,於是把利害關係跟雍正說了清楚,並且讓雍正保舉十四阿哥當大將軍王,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這樣一來才能夠取勝!而這麼直接舉薦老十四,必定會給老十四帶來疑心,於是老四藉著母親過壽的機會,跟老十四暢談一番,最終老十四非常高興,也同意胤禛的觀點,之後的事就是老十四當上了大將軍王,年羹堯當上了陝甘總督!那麼他們兄弟倆說了什麼,讓老十四信心十足,把年羹堯放在了這麼重要的位置上!

據我猜測,老四肯定忽悠老十四,說自己是一位孤王,對皇位沒有興趣,康熙選擇你來當大將軍王,必定是把你作為法定繼承人了!我這還有什麼可爭的呢,你做也好,畢竟我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我定當會盡心盡力,死而後已!老十四聽了這番話怎麼能不動心呢!畢竟心中早起漣漪,聽了四哥這番表白,心中也是對他十分肯定,估計這番話也是在他目前面前見證過得了!這樣才導致老十四自信滿滿的帶兵去平定叛亂去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康熙死的這麼快,都沒等到老十四平亂而歸!而更加以外的是,老四他四哥當上了皇帝,這個時候老十四才算是明白了,自己上當了,錯信了這位親四哥的話,原來一切都是謊言,所以他回到京城奔喪的時候對雍正的態度非常僵硬,也包括雍正的母親對待雍正的態度也是十分冷淡!這些都說明,老四處心積慮的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而年羹堯控制著老十四的糧草,這樣,老十四也翻不個浪來!

大致結果就是這個樣子!老十四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後半輩子被人看管起來,也還算是善終吧!


可樂男孩


很高興收到邀請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康熙皇帝傳位昭書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爭議,

首先一點,我先告訴你,在東北已經出土了康熙皇帝的聖旨,確定是關於把皇位傳給皇四子的,《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憑什麼認定康熙一定是傳位給他的?

那麼接下來回答您的問題,第一點

十四皇子胤禵在關於出師大將軍一事上,想和八爺,四爺,爭取,大將軍出師大將軍手裡就有個軍權,歷來王朝有軍權者才能左右朝政,,關於軍區那的重要性的不言而喻的;所以呢,八爺,四爺,十四爺都想爭取這個大將軍職位,幾個爭儲君的人都知道軍權的重要性;

第二點你要知道,在西北打仗勝利了,當時是多麼的無敵,手握著重兵,十萬軍隊,就是別人當了皇帝也不能坐穩皇位,沒有軍權就沒有把握,沒有軍權就沒有政治發言權;當時皇帝讓十四皇子出任大將軍王一事上也是非常看好他的;

——————————————————————————————————————分割線——————————————————————----------------------以上是大眾都這麼想的,估計也是十四皇子也是這麼想的,你看皇阿瑪他老人家要是不想把皇位傳給我,可能會把10萬軍隊放到我手裡嗎,想想誰都能理解,有個軍權就是接班人啊,有個十萬軍隊就能把握住朝政穩定局面,後來八爺、九爺、十爺逼宮充分並且鮮血淋漓的解釋說明了這一點,皇上四爺氣的發抖都沒有辦法,要不是十三爺後來急中生智趕緊跑到軍營果斷處理的叛亂估計,皇帝寶座會很有可能換人了;

每個人都知道軍權的重要性;

第三點,在西北打了勝仗,本來十四冶送給皇帝康熙皇帝的生日禮物是一塊天時礦,就是隕石,意識是天上降下來的祥瑞,套老人家歡喜的嗎,正好打仗勝利,立功了;這個是很厲害的事情,沒想到八九十搗鬼換成了一隻死鷹,皇上知道後都沒追究,大家大眾思維都以為 重視十四爺,也都默認了皇帝要傳位昭書給他;

第四點;也是最最最最最最關鍵的一招是十四皇子沒有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就是類似於

鄔思道這樣的高人指點,缺乏分析研究帝王心術;越來越佩服鄔思道的分析,有一個片段是說四爺搬了幾箱子金銀珠寶,說灰心了懷疑皇上他老人家真的老了;分不清楚是非黑白了;鄔思道一開始就在分析四爺不要爭取大將軍王一事上勸他不爭是爭的高度,讓他體現出一個皇帝的大胸懷,後來出了死英鷹的事件康熙也沒有追究,所以鄔思道斷定皇位不是給了十四,猜到了皇上知道死英鷹事件是八九十搗鬼,所以讓四爺穩定住局面,穩定住人心,不要慌,最後關頭很重要,可惜了十四皇子也是很優秀的一個人樂西缺少鄔思道這樣的分析師,

後來四爺讓這個女人來到身邊就是一點一滴小事感動她,

讓他觀察事實讓女人看到的告訴十四爺,打消他的多年懷疑,

所以皇帝雍正爺還是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