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天合光能擴張背後:員工分流引爭議

光伏“531新政”已頒佈近3個月時間,但其引發的震動仍未消散。

近日,臺灣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茂迪股份宣佈其蘇州崑山工廠因訂單急劇縮減而停工,業內一片譁然。而與其相鄰的組件龍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合光能”)近日也有“裁員”的消息傳出。

對此,天合光能高管張琪(化名)向記者表示,裁員的說法不準確,部分員工離職是因公司組件產線搬遷,不願接受工作調整安排所致。

裁員還是分流?

在天合光能工作已經近兩年的李偉(化名)離職一個多月後,仍然沒有拿到企業的離職補償金。李偉原是天合光能組件三車間的員工,每個月的平均工資不到3000元。

2018年6月初,天合光能因產能進行技術升級,西區組件產線部分設備搬到鹽城工廠。

張琪表示,公司制定了詳細的安置計劃,並對員工公開公佈了安排計劃。給予前往鹽城等分廠的員工安排一次性安家費和探親假期。對不願意選擇去鹽城等分廠的員工,公司安排到常州工廠的東區、北區車間同序列工種崗位工作並保持薪資福利不變。

李偉正是從天合光能此次調整中離職的,他表示,西區三個組件車間,一二組件車間基本服從安排,但很多人調動之後都選擇離職,而三車間多數人不願意去,不去就算曠工,最後被逼離職。

被迫離職的員工認為,天合光能單方面變更工作地點,應對員工作出補償,遂作出了圍堵廠門的舉動。

不過,張琪對上述說法予以了否認,其表示,工作調動整個過程合理合法,整合處理方案與常州地方政府勞動管理部門做了溝通,得到勞動管理部門的充分認可和支持。個別員工認為從西區到東區/北區車間上班是公司變更工作地點,不願意接受企業工作安排,提出要經濟補償,這是沒有道理的,不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記者諮詢律師得知,若企業單方面提出變更工作地點,員工可申請相應的賠償,但要依據勞動合同中規定的地點在何地,若在常州幾個生產區之間調動,屬正常調動。

除分流風波外,記者瞭解到,天合光能或受困於環保,生產線被迫調整。

7月25日常州市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常州市強制減排重點汙染源清單的通知》中表明,天合光能6月份起停開主要產生大氣汙染的傳統太陽能生產線10條,採用新工藝。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天合光能生產線並未停開,且處於滿產的狀態。

張琪告訴記者,常州市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和專家進行核查後,認定天合光能的生產排放達標,最終發佈的名單裡沒有天合光能。

常州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關情況正跟企業及員工核實,但需要一定時間瞭解。但截止到發稿,相關部門並未回覆。

逆勢擴張

儘管天合光能對於“裁員”予以了澄清,但現在廠區的工作人員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調動的對象。

對此,張琪表示,常州是天合光能的故鄉。由於企業在不斷進行電池和組件的技術升級改造,以及發展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聯網的新業務,原有的建築空間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加上天合光能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在常州總部基地的基礎之上相應擴展國內和國外的其他生產基地是必要的。

實際上,始建於常州的天合光能已有20餘年的發展史。據悉,截至2017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總資產234.84億元,總負債127.44億元,所有者權益107.41億元。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主營總收入110.76億元,淨利潤1.32億元。儼然已成國內光伏巨頭。

但是,這個國內的光伏巨頭在2017年完成私有化之後略顯低調,其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的桂冠也早早落入晶科能源囊中。

不過,記者發現,自“531新政”發佈後,天合光能動作頻頻。8月20日,天合光能總投資30億元建設土右旗天合光伏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3.5GW多晶硅鑄錠及開方、切片等配套項目,實現年產值15億元。二期建設3GW單晶拉棒項目,實現年產值2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實現稅收1.5億元/年,解決就業1000人。

不僅如此,天合光能擬在包頭市投資70億元,打造70萬千瓦風電和光伏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範區。

在此之前,作為天合光能的一部分,天合光能(越南)科技公司獲得越南四大商業銀行之一的VietinBank的3000萬美元信貸額度。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道,目前光伏企業非技術成本過高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其中,土地、融資成本以及併網成本所佔比重較大。企業的項目發展多會選擇向政策窪地轉移。

天合光能擴張背後:員工分流引爭議

裁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